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是导致婴幼儿终末期肝病的最常见原因,也是目前儿童肝移植的第一位适应症.该疾病以肝内外胆道的纤维闭塞性病变为特点,常迅速引起胆汁性肝硬化而导致患儿死亡,患儿平均生存时间仅19个月[1].法国巴黎Bicetre医院小儿外科曾对271例行Kasai手术或其变异术式的胆道闭锁患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随访,结果仅有63例(23%)患者带自体肝脏长期生存,而其中的61例肝穿刺活检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表现[2].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行Kasai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03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辅助Kasai手术组(LP组)和开腹Kasai手术组(OP组)。通过术后12~30个月肝生化ALT和TBil中位数的秩和检验,比较两组Kasai术后中期肝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中期生存率;比较两组对二期自体肝移植手术及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 103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中,LP组55例,OP组48例;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术前肝功能(TBil、ALT、AST)中位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两组肝功能(TBil,ALT)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Kasai术后LP组和OP组的自体肝生存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78.2%和75%,2年生存率分别为66.9%和55.8%,3年生存率分别为66.9%和55.8%。Kasai术后实施肝移植11例(LP组4例,OP组7例),1例移植术后死亡。结论胆道闭锁患儿实施腹腔镜Kasai手术与开放Kasai手术后中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自体肝存活情况及行肝移植术的时机。方法对本院2002年至2011年Kasai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患儿18例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对这部分患儿进行中长期随访,了解其自体肝存活情况。结果 2例分别在胆管炎病程4个月和5个月后行肝移植术,其余16例均坚持抗感染治疗。12例在抗感染治疗6~15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5~12年10例仍自体肝存活,但均有肝硬化症状;其余2例因继发腹水或消化道出血予肝移植。另外4例治疗中出现肝内胆管扩张,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BD)。引流后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引流后仍无法控制感染行肝脏移植手术后感染消退;1例行肝门部再吻合后仍存在胆管炎反复发作,但经抗感染治疗15个月后症状缓解。自体肝生存至今6年。结论胆道闭锁术后反复发作性胆管炎患儿仍可自体肝长时间存活,合并肝内胆管扩张时提示预后不良,需考虑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02例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以加强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行Kasai手术并统一术后治疗方案的102例胆道闭锁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Kasai术后胆管炎发作的时间、次数及频率,术后是否遵嘱服药、治疗情况及疗效等,分析胆管炎与自体肝存活率、黄疸消退率及肝功能恢复等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未发生胆管炎组及胆管炎发作组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65.5%和41.1%(P=0.030)。早期胆管炎发作组和晚期胆管炎发作组其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22.2%和52.2%(P=0.013)。早期胆管炎发作组和晚期胆管炎发作组的黄疸消退率分别为33.3%和67.4%(P=0.007)。早期胆管炎发作组和晚期胆管炎发作组的肝功恢复良好率为44.4%和73.9%(P=0.023)。频发胆管炎组与偶发胆管炎组的2年自体肝生存率分别为19.4%和57.1%(P=0.002),频发胆管炎组和偶发胆管炎组的黄疸消退率分别为38.7%和66.7%(P=0.001),频发胆管炎组和偶发胆管炎组的肝功能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5.2%和76.2%(P=0.008)。结论胆管炎尤其早期、频发胆管炎影响自体肝存活率、黄疸消退率及肝功能恢复,最终影响胆道闭锁预后。提高医患双方对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认识,加强对胆管炎的防治,对提高胆道闭锁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asai术后肝内囊肿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1月间天津市儿童医院外科Kasai手术后及准备行肝移植1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Kasai手术年龄、术后的黄疸清除、胆管炎发作情况、术后肝功能、术后影像学检查、自体肝生存时间。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资料使用中位数、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M生存分析。结果共收集124例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72例。Kasai手术日龄为11~158d(中位日龄:60.5d),自体肝生存时间为2.2~125.5个月(中位自体肝生存时间10.7个月)。术后形成肝内囊肿的患儿46例(37%)。Kasai术后女孩更易形成肝内囊肿(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囊肿患儿的频发胆管炎、早期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无囊肿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囊肿患儿相对于无囊肿患儿的自体肝生存率明显下降,但不同类型囊肿患儿在术后肝功能及自体肝生存时间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asai术后肝内囊肿形成与术后早期、频发胆管炎密切相关并且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胆道闭锁是婴儿期最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之一。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主要手段,但术后自体肝长期生存效果不佳,大部分患儿需要通过肝移植来挽救生命。肝纤维化是影响胆道闭锁患儿自体肝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的调控。Kasai手术后胆汁引流不畅、胆管炎发作都会导致肝纤维化进展,进而发生肝硬化。在完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通畅引流胆汁及控制胆管炎的同时,还应积极应对患儿肝纤维化的持续进展,以期达到自体肝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活体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单中心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胆道闭锁是危及婴幼儿生命的肝胆系统疾病,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导致胆汁淤积以及进行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是婴幼儿时期肝移植的主要指征.Kasai手术的广泛开展,使胆道闭锁患儿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但术后60%的患儿1年内需行肝移植,只有25%的患儿自体肝存活至10岁.证据表明上皮间质转化在胆管纤维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TGF-β1表达增强与胆道闭锁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可明显抑制纤维化促进因子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组织纤维化.本文就胆道闭锁可能的发病机制、上皮间质转化在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针对上皮间质转化的抗纤维化治疗以及胆道闭锁治疗方法的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 Kasa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了解我省BA的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行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确诊胆道闭锁后行Kasai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91例患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亚组患儿自体肝存活率.各亚组之间自体肝存活率的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全组患儿6个月、1年、2年的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76.9%(70/91)、48.3%(44/91)、36.3%(33/91).按手术日龄将患儿分为:<60 d(34例)、60~90(含60)d(47例)、90~120(含90)d(8例)和≥120 d(2例)组,各组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55.8%(19/34)、44.7%(21/47)、12.5%(1/8)和0(P=0.047).男、女童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36.4%(16/44)和46.8%(2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有胆管炎发作组(67例)与无胆管炎发作组(24例)的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31.3%(21/67)和62.5%(15/24)(P=0.011);黄疸消退明显组(61例)和黄疸消退不明显组(30例)的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50.8%(31/61)和23.3% (7/30) (P=0.012);肝功能恢复良好组(53例)和肝功能恢复较差组(38例)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56.6%(30/53)和21.1%(8/38)(P=0.01);Ⅰ型、Ⅱ型、Ⅲ型闭锁的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77.8%(7/9)、66.7%(4/6)和31.6%(24/76)(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日龄、有无胆管炎发作、黄疸消退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及胆道闭锁分型为影响Kasai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手术日龄、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情况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提高民众对胆道闭锁的认知水平,加强术后随访评估,对提高胆道闭锁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have significant health care needs, and receipt of care coordinator services may reduce caregiver burdens. The present study assessed caregivers’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care coordination.

Method

Caregivers of Medicaid-enrolled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n?=?2,061) completed a survey (online or by telephone)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n the caregivers’ experiences and satisfaction with care coordination using the Family Experiences with Coordination of Care questionnaire.

Results

Eighty percent of caregivers with a care coordinator reported receiving help making specialist appointments, and 71% reported help obtaining community services. Caregivers who reported that the care coordinator helped with specialist appointments or was knowledgeable, supportive, and advocating for children had increased odds of satisfaction (odds ratio?=?3.46, 95% confidence interval?=?[1.01, 11.77] and odds ratio?=?1.07, 95% confidence interval?=?[1.03, 1.11], respectively).

Discussion

Findings show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care coordination in Medicaid-enrolled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at some specific elements of care coordination may enhance caregiver satisfaction with care.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