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的影响。方法住院诊治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90例应用常规治疗;两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MMP-2和-9的表达。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高,治疗后MMP-2和-9的下降值更明显(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明显,并能调节血清中MMP-2和-9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测定血清中MMP-2、MMP-9含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两组MMP-2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MMP-9在72 h前升高,随后降低;组间比较,治疗组48、72和7 d时显著较低(P<0.05)。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葛根素可用于ACI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人慢性缺血性肾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缺血性肾病发病机理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老年慢性缺血性肾病患者及22例对照组血清中MMP-9及TIMP-1的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血清总胆固醇及肌酐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缺血性肾病组血清MMP-9和TIMP-1的水平分别为(346.9±14.3)ng/ml、(112.9±10.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两者的水平(91.6±7.5)ng/ml、(57.4+3.9)ng/ml,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TIMP-1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231,r=0.6415,P均0.05),与血清肌酐无相关性。结论 MMP-9和TIMP-1参与了慢性缺血性肾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肾缺血损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MP-2和MMP-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对141例ACS(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3例)患者,与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和40例冠状动脉正常(NCA)患者作对照,测定血清中MMP-2、MMP-9的浓度,同时对急诊PCI术者在术后1周再次测血浆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与NCA组及SAP组比较,ACS组中MMP-2、MMP-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1周病情稳定后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相比,双支及三支病变的患者血清中MMP-2、MMP-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MMP-9可作为反映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或破裂的血清学指标,并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基因-1562C>T多态性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IS)及其各亚组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维吾尔族急性IS患者284例。按新的急性脑卒中治疗(TOAST)分型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组91例、小动脉病变(SAD)组150例和心源性脑栓塞(CE)组4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MP-9基因-1562C>T的基因型。结果 IS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308±0.033 mg/L比0.087±0.011 mg/L,t=7.813,P=0.000),且AT组、CE组显著高于SAD组(0.350±0.030 mg/L比0.261±0.029 mg/L,t=4.156,P=0.001;0.317±0.043 mg/L比0.261±0.029 mg/L,t=2.877,P=0.03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MP-9水平增高是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2,95%CI:1.007~1.016,P<0.01)。IS组基因型(χ2=3.558,P=0.058)和等位基因(χ2=3.567,P=0.059)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AT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χ2=5.097,P=0.024)和等位基因(χ2=5.439,P=0.02)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T组CT+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2%比13.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并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21,95%CI:0.622~1.059,P=0.124),但却是A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8,95%CI:1.178~2.677,P=0.007)。结论 维吾尔族IS患者血浆MMP-9水平增高,以AT亚组增高最为显著;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I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可能与AT型脑卒中相关。  相似文献   

6.
谢立虎  陈战瑞  赵铖  黎艳  刘亚婧 《内科》2012,7(2):101-10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SLE患者(SLE组)和25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MMP-9和TIMP-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MMP-9/TIMP-1低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活动期血清MMP-9、MMP-9/TIMP-1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但TIMP-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组MMP-9低于非肾炎组(P〈0.05),但TI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及TIMP-1水平在LN各病理类型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表现与MMP-9及TIMP-1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 MMP-9及TIMP-1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反映SLE活动程度、肾脏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钱宏  刘爱东 《山东医药》2009,49(14):35-36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的表达及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6例骨肉瘤组织及12例良性骨肿瘤组织中MMP-2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及MMP-9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组织,MMP-2及MMP-9的表达与Ennecking分期有关。结论MMP-2及MMP-9可作为预测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对50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VEGF和MMP-2、MMP-9进行定量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 MMP-2、MMP-9、VERF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与胰腺癌组织间表达差异显著(P<0.05或P<0.01)。Ⅰ、Ⅱ期与Ⅲ、Ⅳ期间及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MMP-2、MMP-9、VEGF表达差异显著(P<0.05,P<0.01,P<0.05)。MMP-2、MMP-9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VEGF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VEGF、MMP-2、MMP-9三者之间密切相关(P<0.05,P<0.01,P<0.05)。结论 VEGF、MMP-2、MMP-9在胰腺癌中不同程度表达,共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在胰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促进基膜及细胞外基质的分解,有利于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刘倩  王莹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4):279-28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又称间质蛋白酶,许多疾病如骨关节炎、多发性硬化、肿瘤等都伴随着MMPs活性的改变,其中以MMPs在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最引人注目.本文就MMPs家族中MMP-2、MMP-9与肺癌的发生、转移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大鼠脑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表达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其对预测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清洁级雄性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 w后,随机选择30只作为假手术组,另外30只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建模成功后12、24、72 h后处死大鼠,每次处死10只.检测并对比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SD大鼠脑梗死早期活性 MMP-9的时间表达过程。方法 线栓法建立 SD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各经 2 h、6h和 1 6h血管闭塞后 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组脑组织匀浆中活性 MMP-9的水平 ,假手术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经过 2 h、6h和 1 6h血管闭塞后 ,梗死侧脑组织中活性 MMP-9水平各为 6.3 6±1 .40 u/ mg,8.73 h± 3 .3 3 u/ mg和 1 4.68± 2 .5 9u/ mg,其中 1 6h组各为 6h、2 h组的 1 .9和 2 .2倍 (P<0 .0 5 ) ;三时点水平与同时点假手术组相比 ,6h(P<0 .0 5 )和 1 6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 1 )。结论 脑梗死早期可以诱导 MMP-9基因表达 ,其组织中活性成份于血管闭塞后 6小时开始增高 ,1 6小时明显升高 ,提示 MMP-9可能参与脑梗死后组织损伤的早期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脑梗死病程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3例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C3、C4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同时选取同期30例非C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3、C4水平。结果CI组急性期、恢复期及与对照组C3、C4水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CI患者急性期与对照组C3、C4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C4C4水平与SSS评分无关(P〉0.05),而C3与C4则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CI的病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伴有补体系统的激活和消耗。C3、C4水平与CI的病情无关,提示补体系统激活在脑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很可能是间接性的。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探讨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入院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缺血性心脏病组(214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106例)。年龄42~86岁,在入院时记录所有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与急性脑梗死后一年内死亡危险的关系。结果196例(61.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一项或多项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其构成为ST段压低91例(28.4%),T波倒置100例(31.3%),异常Q波38例(11.9%)和ST段抬高14例(4.4%)。106例(33.1%)既往无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组的死亡率34例(15.9%)与无缺血性心脏组的死亡率(4.7%)相比显著增高。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包括异常Q波、ST段压低、T波倒置。结论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这些变化倾向由于既往缺血性心脏病而不是急性脑梗死状态本身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后死亡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病人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死 (CI)病人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2 7例CI病人急性发作期以及恢复期MPV、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 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CI病人急性期较恢复期及对照组MPV、PDW明显升高 ,PLT显著下降 (P <0 .0 1)。CI病人不同梗死面积组之间MPV差异显著 ,梗死面积越大 ,MPV越大。结论 :MPV与CI密切相关 ,并且是CI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动态监测CI病人的MPV ,一方面有助于病人病情轻重程度的判定 ,一方面可以了解CI病人血小板的活化情况 ,及时调节抗血小板治疗 ,以便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6例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和34例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浆和脑脊液环核苷酸进行了测定,并与19名正常人作了比较,发现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血桨和脑脊液CAMP、CGMP明显增高,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桨和脑脊液CAMP明显增高,CGMP未见改变,初步证明了癫痫型脑囊虫病,癫痫的发病机理可能与环核苷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不同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簿层层析法(TLC)测定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中PAF水平的不同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液中PAF水平分别是急性期为(1 .5 2 1±0 .2 88)nmol/ml,恢复期为(1. 0 45±0 . 2 2 1 )nmol/ml,高于非脑血管病组的急性期(0 . 670±0 .1 79)nmol/ml和恢复期(0 . 661±0 . 1 72 )nmol/ml及健康对照组的急性期(0 . 71 4±0 . 2 1 2 )nmol/ml和恢复期(0 . 70 2±0. 2 0 1 )nmol/m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 0 1 ) ;脑出血患者血液中PAF水平分别是急性期为(1 . 1 80±0 2 92 )nmol/ml,恢复期为(1 . 1 0 8±0 .2 95 )nmol/ml,也均高于非脑血管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PAF在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在急性肺血栓栓塞(PTE)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肺血栓栓塞模型组(PTE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Statins组),每组24只.在造模后2h、6h、24 h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和肺动脉平均压.应用明胶酶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 PTE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血浆MMP-9活性明显升高,与Sham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tatins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血浆MMP-9活性与PTE组大鼠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Sham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血浆MMP-2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与Sham组大鼠和Statins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PTE可引起血浆MMP-9活性增加,辛伐他汀通过抑制MMP-9的激活而减轻急性PTE所致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钙、镁含量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75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和 2周时血清钙、镁含量 ,并选取 6 3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 ,对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将其划分为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三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患者各组血清钙、镁含量均降低 (P<0 0 1) ,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组之间血清钙、镁含量亦有明显差异 ,治疗 2周后患者组血清钙、镁含量比原先有较大回升 (P <0 0 1) ,但与对照组比较仍降低 (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降低 ,其降低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关 ,随着病情好转 ,血清钙、镁含量趋于回升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这一新型抗凝蛋白在脑出血与脑梗塞中的表达,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脑出血( n=16)与脑梗塞( n=46)的 TFPI抗原与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有并发感染或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脑出血或脑梗塞患者出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 TFPI增高,提示感染对血管内皮的持续损伤与某些炎症因子能刺激其释放。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LPA新型检测方法。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 (TIA )组LPA水平最高 3 .5 7μmol/L±2 .70 μmol/L ,脑梗死组次之 2 .69μmol/L±0 .65 μmol/L。经抗血小板治疗 ,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后 ,LPA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LPA是发生脑卒中或冠心病的前兆 ,可作为预警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