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早期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明胶颗粒凝聚试验, A组)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B组),对两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Ⅰ期梅毒阳性检出率90%,明显高于B组68%(P<0.05)。两组Ⅱ期梅毒、潜伏期梅毒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另外Ⅰ期梅毒病程越长,阳性检出率越高,且5~10 d中, A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相比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敏感性、特异性更高,梅毒检验时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与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差异,其中,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采用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说明书进行RPR与TPPA试验,比较RPR与TPPA检测方法在不同分期阳性检出率、特异性、敏感性、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胎传梅毒的效果,观察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的诊断价值。方法 146例胎传梅毒患儿按青霉素皮试结果,分为青霉素组74例与头孢曲松组7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两组1、3月龄时RPR、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IgM-TPPA)转阴率及显性梅毒患儿的临床治愈率。结果①治疗前两组RPR滴度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月龄时RPR滴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且青霉素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1月龄时青霉素组IgM-TPPA转阴几率为头孢曲松组的2.99倍,3月龄时为头孢曲松组的16.13倍。③两组显性梅毒临床治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RPR滴度为1∶24时是诊断显性梅毒的截断值,提示临床上出现显性梅毒时RPR滴度多超过1∶16。结论 RPR滴度可作为显性胎传梅毒诊断的有效指标;青霉素仍是治疗胎传梅毒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治疗胎传梅毒尚需进一步的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我们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主要是通过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筛查试验(TRUST),筛查阳性后再进一步查梅毒螺旋体微粒凝集试验确证实验(TPPA)。TRUST试验是非特异性的类脂质抗体试验,除梅毒螺旋体外、许多疾病可导致TRUST筛查试验阳性。TPPA试验是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试验。是梅毒的确证试验。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TPPA试验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6.
唾液肌酐浓度测定在健康人早有报道。为了探讨在肾脏病病人中测定的意义。我们参照献对35名健康人和32名肾脏病病人的唾液肌酐和血清肌酐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唾液与血清中肌酐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四种不同方法对重庆市北碚、永川2672人作梅毒抗体检测研究。方法:初筛试验用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确诊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TP金标试卡(条)。结果:在2672人中检出梅毒患者355例,总检出阳性率为13.2%,其中北碚组1034例同时作了USR和TPHA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40%、7.83%;永川组210人同时作了RPR和TP金标,阳性率分别为20%、22.38%;住院需手术或受血患者的TP检出阳性率为1.78%。梅毒患者多发生在性活跃年龄段,2l-30岁阳性率为63.66%,其次是3l-40岁的阳性率为19.72%,还发现5例先天性梅毒。结论:梅毒临床诊断应同时作初筛和确诊试验配对检测,减少检出假阴性或假阳性,同时可对TP患者的疗效、复发及再感染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83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潜伏梅毒患者其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的转归变化。方法将100例潜伏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联合组患者联合使用头孢曲松钠和苄星青霉素,对照组患者仅肌注苄星青霉素。观察和对比治疗后3、6、12、24个月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6、12、24个月,联合组患者中早期潜伏期梅毒患者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期潜伏期梅毒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中晚期潜伏期梅毒患者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晚期潜伏期梅毒患者(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和苄星青霉素联合应用比单用苄星青霉素的疗效更显著,可有效提高潜伏梅毒的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潜伏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的转归。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潜伏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试验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两组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早期患者随访1年后治疗总有效率70.59%明显高于试验组38.89%(P<0.05);观察组晚期患者随访1年后治疗总有效率35.71%与试验组14.2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对促进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转归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0):181-184
目的了解本地区隐性梅毒的流行状况,为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的防治方案提供分析数据。方法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梅毒专项调查诊疗项目中的门诊疑似病例和有必要做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第一步,先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查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选用胶体金法。第二步,对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的标本再做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查反应素,选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结果在受检者中,无梅毒的临床症状表现,血清学试验中两种不同意义的试验均阳性,经询问病史后可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2995例,其中2016年831例,2017年1003例,2018年1161例。男1770例,占59.10%(1770/2995),女1225例,占40.90%(1225/2995),发病例数性别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 0.05)。结论隐性梅毒在本地区的发病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且男性多于女性,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ELISA法的检验分析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入院的70例接受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治疗的患者,分别对所有患者采用梅毒螺旋体ELISA试验(ELISA法)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等.结果 临床确诊梅毒患者50例,非患者20例;患者RPR法检测阳性43例(61.4%),检测阴性27例(38.6%);患者ELISA法检测阳性47例(67.1%),检测阴性23例(32.9%);ELISA法灵敏度90.0%,漏诊率10.0%,特异度93.3%,误诊率6.7%,正确指数83.3%;RPR法灵敏度80.0%,漏诊率20.0%,特异度85.0%,误诊率15.0%,正确指数65.0%;ELISA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高于RPR法;ELISA法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低于RPR法.结论 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ELISA法的检验分析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诊断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梅毒螺旋体(TP)感染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诊断,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检测结果,并对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快速...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用于梅毒血清学检验的方法有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胶体金法(SYP)、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等10种,但临床检验室较常用的是TRUST和TPPA。TP-ELISA多用于血站,临床检验室较少使用。由于检验方法较多,各种方法又有其特殊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更合理地选用这些方法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15.
梅毒是经输血或血制品和性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其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 ,梅毒抗体检测是献血者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目前国内各采供血机构 ,常采用非特异性血清试验(TRUST)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环状卡片试验 (RPR) ,主要检测梅毒螺旋体在破坏组织时释放的一种抗原性物质 -心拟脂 ,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性质的反应素。由于风湿、麻疹、红斑狼疮等患者甚至一些正常人血清中同样存在此抗体 ,所以非特异性血清试验常出现生物学假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新近用于诊断梅毒的血清学方法。本人对 115 0 6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  相似文献   

16.
谢昭宁 《安徽医药》2013,17(5):797-799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选取该院确诊各期梅毒的39例患者,同期就诊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与体检的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假阳性率为2.02%,另外两种检验方法的假阳性率均为0%。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总阳性率为87.18%,假阴性率为12.82%;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总阳性率为97.43%,假阴性率为2.56%;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总阳性率为100.00%,假阴性率为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P0.05)。结论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确证试验(TP-PA)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6份疑似梅毒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TP-ELISA、TRUST、TP-PA进行检测.以TP-PA为诊断金标准,对比TP-EL...  相似文献   

18.
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流行非常广泛。目前我国献血者梅毒筛查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R  相似文献   

19.
20.
白艳丽 《中国医药科学》2015,(1):160-161,200
目的探讨RPR和TPPA在梅毒血清学测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梅毒患者600例,确诊排除梅毒者600例,RPR组使用RPR测定法,TPPA组使用TPPA测定法,比较两组不同阶段梅毒检查阳性率,并分析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TPPA组对Ⅰ期、Ⅱ期和Ⅲ期梅毒检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RPR组(P0.05),TPPA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超过95.0%,显著高于RPR组(P0.05)。结论 RPR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低于TPPA检测适用于普查,TPPA检测则可作为确诊方法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