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mg做,1次/d。结果38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获CR1例(2.6%),PR11例(28.9%),SD19例(50.0%),PD7例(18.5%)。有效率(CR+PR)为31.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1.6%。腺癌的有效率优于鳞癌(P〈0.05),ECOG体力状况评分0~1分较2~3分的有效率高(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vrP)304d(95%CI:109-498d);中位生存时间333d(95%CI:212--453d)。女性、腺癌、ECOG评分0~1分的TTP分别优于男性、鳞癌、ECOG评分2~3分者。腺癌、ECOG评分0~1分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优于鳞癌、ECOG评分2~3分者。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体力状况评分是服用厄洛替尼后TTP(HR:0.037,95%CI:0.010-0.147)和中位生存时间(HR:0.014。95%CI:0.002-0.125)独立的预测因素。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疗效.安全性高,在国人中女性、腺癌、体力状况好的患者将有可能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26-1827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7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接受全脑放疗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洛替尼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控制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病灶控制率62.86%,显著高于对照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总计发生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总计发生6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可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治疗,不但能显著控制病灶转移,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PC方案化疗,观察组在PC方案化疗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88.37%(38/43)较对照组的67.44%(29/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伤、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疗效,具有显著的靶向治疗作用,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局部晚期或有远处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故预后差.目前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第3代化疗药物组成的一线化疗方案,其有效率30%~40%,中位生存期9~11个月[1].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的工业国家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迅速上升,已占据全部恶性肿瘤患病率的首位[1]。而我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居民第1位肿瘤死因,占所有恶性肿瘤分类构成的22.7%[2]。我国肺癌的病死率在最近30年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二线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33例晚期NSCLC患者,每天口服150 mg厄洛替尼治疗,直到肿瘤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停止,观察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33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24.2%(8/33),稳定(SD)48.5%(16/33),进展(PD)27.3%(9/33),缓解(CR+PR)率为24.2%(8/33),疾病控制(CR+PR+SD)率为72.7%(24/33)。毒副作用主要为皮疹、腹泻和轻度肝功能损害,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的疗效,严重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本院2007年1月~10月使用厄洛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例^[1-2],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院2007年1月~10月使用厄洛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例[1-2],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VIP、CNKI、CBM disc等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31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的6个研究均表明采用了随机的方法,1个研究实施了切实有效的盲法,所有研究未提及分配隐藏,所有纳入研究均进行ITT意向性分析;Meta分析显示厄洛替尼联合化疗的反应率[OR 1.10,95%CI(0.91~1.34)]、1年生存率[OR 1.04,95%CI(0.88~1.24)]均无统计学意义,厄洛替尼单药口服显示出生存优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6.7个月(P<0.001).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厄洛替尼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胡欣 《天津护理》2009,17(6):323-324
通过对18例接受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护理,经积极护理,绝大多数患者顺利完成了治疗。总结分析了晚期NSCLC患者服用厄洛替尼的护理体会,提出护理要点为针对厄洛替尼最常见的毒副作用皮疹和腹泻,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11.
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41例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组)和29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组)一线治疗的ⅢB/Ⅳ期非鳞状细胞NSCLC患者,疾病得到控制者进入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结果在一线治疗中,PC组和GC组有效率(χ2=0.0442,P=0.8332)和疾病控制率(χ2=0.0049,P=0.9439)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维持治疗阶段,2组的有效率(χ2=0.0601,P=0.8059)、疾病控制率(χ2=0.0045,P=0.9464)和无进展生存期(χ2=1.904,P=0.168)均亦无显著性差异,但PC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GC组的[15.4月∶11.6月(χ2=5.243,P=0.022)]。结论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的近期疗效无影响,但在远期疗效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靶向治疗+同步放化疗)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各81例.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情况、肿瘤标记物、KPS评分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和疾病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3.
健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健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要点,笔通过对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次使用健择治疗的观察,提出护理重点在于掌握健择的配制,储存要求,调节滴注速度,加强对症护理,是防治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例53岁女性因“胸闷、气短伴咳嗽1周,发现左肺占位4 d”入院,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提示左肺占位,患者经CT引导下左肺肿物穿刺,结合全身检查,明确诊断为晚期肺腺癌伴有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9 exon deletion),经多线化学药物治疗、多线靶向治疗及联合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多次获得部分缓解(par t ial remission,PR),又多次进展,进展后多次以不同样本及不同方法行T790M基因检测,检测结果前后差异显著,最终患者被检测到T790M基因突变,获得了口服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KTI)的机会,获得了高质量的长生存期,三代EGFR-KTI耐药后的联合治疗也使患者的生存获益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顺铂时辰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124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晚期肺癌化疗方案,观察组应用顺铂时辰化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治疗2、4个周期后的PS评分、癌胚抗原(CEA)、肿瘤最大直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第2、4周期的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EA、肿瘤最大直径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6.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2.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16%(P<0.05)。2组在血小板减少、食欲减退、贫血、脱发、肝肾损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时辰化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现状,减轻患者的化疗痛苦。  相似文献   

16.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绝大多数NSCLC在临床确诊时正处于复发或转移性的晚期阶段,化疗是这部分人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作为标准一线治疗的含铂两药联合化疗方案已进入平台期,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6个月,总生存期(OS)仅为8~10个月。近年来,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让人们看到了跨越这一平台的希望和曙光,靶向治疗作为一支生力军正逐渐登上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troduction: On 12 December 2014,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pproved ramucirumab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docetaxel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on or after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best treatment strategy for ramucirumab, 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inhibitor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Expert opinion: The addition of ramucirumab to docetaxe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SCLC who have progressed on or after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confers a 1.4-month improvement in overall survival, with an acceptable toxicity profil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approval of the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PD-1)-blocking antibody nivolumab or pembrolizumab on the use of ramucirumab pl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 population is uncertain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overal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both ramucirumab plus docetaxel and the PD-1-blocking antibody should be used in any treatment line.  相似文献   

18.
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西他赛75m4g/lm2静脉滴注,第1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2~4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共化疗140个周期,中位化疗2.9个周期。RR为25.O%,DCR为56.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3个月,中位生存期8.6个月,1年生存率35.4%。不良反应以粒细胞减少、贫血、腹泻、脱发为主。结论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良好,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一病区收治1例IV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患者,男,50岁,于2012年10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提示:右肺上叶癌,右锁区、纵隔及右肺门肿大淋巴结转移。全身多发骨质破坏。病理(右肺穿刺物)检查示腺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示EGFR19外显子突变。一线治疗给予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全身化疗6周期,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8个月;二线治疗予吉非替尼,PFS为42个月;三线治疗继续口服吉非替尼,PFS为4个月;四线治疗予口服AZD9291,PFS为11个月;五线治疗予吉非替尼联合阿帕替尼,PFS为2个月;六线治疗行右上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示:BRAF V600E突变,出现头颅转移,给予培美曲塞二钠+顺铂全身化疗2周期,并予同步左侧额叶、左侧顶叶转移灶大分割调强放疗,PFS为3个月;液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T790M(+),七线治疗口服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单药化疗2周期,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