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ei X  Cui R  Gao C  Yuan W  Ye Z  Wang H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599-601
目的 研究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系膜细胞(MC)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杂交)方法测定MC裂解液p27蛋白水平。[^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测定MC增生的情况,观察p27反义寡核苷酸(ODN)转染对TNF-α刺激MC中的p27水平及其对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 TNF-α(200000U/L)可使无血清培养24h的MC中的p27水平降低(P<0.01),同时使[^3H]TdR掺入增加(P<0.01);p27反义ODN转染可降低TNF-α刺激24h的MC中的p27水平(P<0.01),同时可使[^3H]TdR掺入增加更为明显(P<0.05)。结论 p27水平降低可能在TNF-α诱导MC增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对糖尿病、冠心病、血脂障碍和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心血管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中风和外周动脉栓塞等的发生[1-3].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3代,分别是第一代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 [4]、普伐他汀(pravastatin)[5]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6],第二代的氟伐他汀(fluvastatin) [7]和第三代的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 [8]、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9]等.  相似文献   

3.
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肥大与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在高糖培养系膜细胞(MC)肥大中的作用。方法:蛋白印迹(western杂交)方法测定MC裂解液P27蛋白水平,[^3H]TdR)及[^3H]leu)掺入方法测定MC细胞的肥大情况,观察P27反义寡核苷酸(ODN)转染对高糖培养MC肥大的影响。结果:高糖(450mg/dl)无血清培养的MC同正常糖(100mg/dl)无血清培养的MC相比,P27水平增高,[^3H]leu掺入增加,[^3H]TdR掺入减少;p27反义ODN转染后高糖无血清培养MC[^3H]leu掺入减少,[^3H]TdR掺入增加,用甘露醇提高正常培养液渗透压并不增加MC中p27水平,结论:高糖培养的MC中P27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的P27在高糖培养MC细胞肥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水平,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系膜细胞(MC)肥大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蛋白印迹(western杂交)方法测定MC中p27蛋白水平,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3H]leu掺入方法测定MC的肥大情况,观察p27反义寡苷酸(ODN)转染对MC肥大程度的影响。用ELISA方法测定MC中细胞外基质(ECM)蛋白(Ⅳ型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结果:AngⅡ使无血清培养MC中p27增多,[^3H]leu掺入增加,[^3H]TdR掺入减少,MC中ECM水平增高,p27反义ODN转染使AngⅡ的上述作用减弱;氯沙坦可降低AngⅡ刺激的MC中的p27水平,减少[^3H]leu掺入,增加[^3H]TdR掺入,降低MC中的ECM水平,且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ngⅡ通过AT1受体可提高p27水平,诱导MC细胞肥大,而氯沙坦可减轻AngⅡ诱导的MC细胞肥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干预对连续周期性波动的高静水压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产生PAI-1和tPA的影响。方法:大鼠MC分别在生理压力(5.32kPa,PP)、中压(7.98kPa,MP)、高压(10.64kPa,HP)环境下,不同药物(阿托伐他汀、卡托普利)中培养1、3、5、7d。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结果:与PP组1d相比,PP组3、5、7dtPA、PAI-1水平无明显变化;MP和HP组从1d开始可见PAI-1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7d达到最高。tPA呈时间依赖性下降,MP、HP组在1d开始下降,7d达到最低。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均能抑制MP、HP组PAI-1水平上升及tPA水平下降,2者合用可进一步抑制PAI-1水平上升及tPA水平下降。结论:周期性波动的高静水压可使PAI-1水平上升,tPA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可缓解高静水压引起的PAI-1上升,tPA下降,2者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 (statins)即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是一类强有力的调脂药 ,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伐他汀、氟伐他汀、美伐他汀及西伐他汀等。国际上已有多项大规模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证实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3 ] 。近期的研究表明 ,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病的益处已远远超过其调脂作用所带来的效应。本文即对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综述如下。1 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HMG -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 ,是体内催化乙酰辅酶A合成甲羟戊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 7水平的变化及p2 7在糖尿病 (DM)肾小球细胞 (特别是系膜细胞MC)肥大中的作用。  方法 :蛋白印迹 (Western杂交 )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 7蛋白水平 ,RT PCR方法测定肾小球p2 7mRNA ,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 (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  结果 :随着DM病程的延长 ,DM大鼠肾小球p2 7水平和肾小球ECM蛋白水平逐渐增高 ,2 4h尿白蛋白排泄量逐渐增加 ,同时DM大鼠肾重 /体重呈增高趋势。DM(2 8天 )大鼠与正常大鼠间肾小球p2 7mRNA无差别。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间全血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  结论 :DM大鼠肾小球p2 7水平增高 ,p2 7水平增高可能在DM大鼠肾小球细胞肥大 (特别是MC肥大 )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糖环境中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升高,Ⅳ型胶原含量增多,氟伐他汀可抑制上述反应,提示ERK通路的激活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ERK通路活化及TGF—β1表达发挥非降脂相关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游离钙离子水平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氟伐他汀(10-8,10-7,10-6,10-5mol/L)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L-[3H]-精氨酸和L-[3H]-瓜氨酸的含量,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像系统检测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8,10-7,10-6,10-5mol/L氟伐他汀孵育细胞12h后可显著升高HUVECs细胞内eNOS活性,促进NO释放,同时伴有[Ca2 ]i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另外,10-5mol/L氟伐他汀在0~12h时间段呈时间依赖性增高eNOS活性,作用12h使eNOS活性达到最高(P<0.01)。结论:氟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升高HUVECseNOS活性和促进NO释放,该作用与其增加内皮细胞内[Ca2 ]i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5 8例 (男性 35例 ,女性 2 3例 ) ,予氟伐他汀 4 0mg口服 ,每晚一次 ,一周后改为 2 0mg ,每晚一次 ,疗程 6~ 8周。分别观测治疗前后血脂及细胞粘附分子的情况。结果发现 ,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不明显。此结果提示 ,氟伐他汀不但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而且能降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浓度。  相似文献   

11.
氟伐他汀对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和甲羟戊酸干预后,进行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率的测定.结果:(1)氟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10-5~10-7mol)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加和3H-TdR的掺入率;(2)10-3mol的甲羟戊酸几乎完全逆转了氟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氟伐他汀抑制了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可能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中抗炎蛋白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氟伐他汀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提供新的视点。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MNC,分别用不同浓度氟伐他汀(0.2、0.4、0.8mg/L)诱导不同时间(2、8、16、24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NC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结果:氟伐他汀可使MNC膜联蛋白A1表达上调(P<0.01),呈浓度、时间依赖方式。阴性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MFI)2.4000,0.2mg/L组MFI3.2950,0.4mg/L组4.0225,0.8mg/L组4.8000;2h组4.2625,8h组4.2100,16h组4.0900,24h组4.0225。结论:氟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MNC膜联蛋白A1表达发挥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于培养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用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以CCK-8试剂检测Lewis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氟伐他汀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影响.结果 用不同浓度氟伐他汀(1、5、10和20 μmol/L)处理小鼠Lewis肺癌细胞12、24、48和72 h后,肺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这些作用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中以10、20 mol/L氟伐他汀、处理48和72 h的作用最明显.Annexin V-FITC/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氟伐他汀处理肺癌细胞48 h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4.37% vs 12.83%,P<0.01),当氟伐他汀与甲羟戊酸共同作用细胞后,氟伐他汀引起的细胞凋亡被明显逆转(4.37% vs 5.89%,P>0.05),提示氟伐他汀对Lewis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介导的.结论 氟伐他汀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应用非洛地平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对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6)和氟伐他汀组(n=61),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10 mg,1次/d),氟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氟伐他汀(40 mg,1次/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s-CRP和内皮功能等的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hs-CRP[对照组:(2.9±1.5)mg/Lvs.(2.4±0.7)mg/L,P0.05;氟伐他汀组:(2.9±1.5)mg/Lvs.(1.3±0.4)mg/L,P0.0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照组:(114±47)μg/Lvs.(98±28)μg/L,P0.05;氟伐他汀组:(118±46)μg/Lvs.(78±24)μg/ml,P0.0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对照组:(2 265±99)μg/Lvs.(190±56)μg/L,P0.05;氟伐他汀组:(230±97)μg/Lvs.(158±36)μg/L,P0.0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氟伐他汀组hs-CRP及SICAM-1、SVCAM-1有更明显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应用非洛地平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能明显减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耐量减低患者hs-CRP的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中抗炎蛋白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氟伐他汀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提供新的视点.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MNC,分别用不同浓度氟伐他汀(0.2、0.4、0.8 mg/L)诱导不同时间(2、8、16、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NC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结果 氟伐他汀可使MNC膜联蛋白A1表达上调(P<0.01),呈浓度、时间依赖方式.阴性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MFI)2.4000,0.2 mg/L组MFI 3.2950,0.4 mg/L组4.0225,0.8 mg/L组4.8000;2 h组4.2625,8 h组4.2100,16 h组4.0900,24 h组4.0225.结论氟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MNC膜联蛋白A1表达发挥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干预对连续周期性波动的高静水压下大鼠系膜细胞(RMC)增殖及其产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RMC分别在生理压力(40 mm Hg,PP)、中压(60 mm Hg,MP)、高压(80 mm Hg,HP)环境下,不同药物(阿托伐他汀10μmol/L、卡托普利10μmol/L)中培养1、3、5、7 d.4-甲基偶氮四唑蓝(MTT)法测定各时段细胞增殖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ngⅡ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TGF-β1含量.结果与PP组1 d相比,PP组3、5、7 d MC增殖,但AngⅡ浓度、TGF-β1含量无明显变化;MP和HP组从1 d开始可见明显细胞增殖(0.79±0.07,0.93±0.10 vs 0.58±0.05;P<0.05或P<0.01),并随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AngⅡ和TGF-β1水平在MP和HP组也呈压力依赖性升高[(AngⅡ:130.6±24.3,261.5±51.2 vs 73.1±10.1)pg/mL P<0.05或P<0.01;TGF-β1:(1.61±0.16,1.86±0.21 vs 1.00±0.08 P<0.01)],7 d达到最高.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均能抑制中、高压力对RMC的上述影响,抑制细胞增殖,并使AngⅡ和TGF-β1水平下降.二者共同作用可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并使AngⅡ和TGF-β1水平进一步下降.结论高静水压能刺激RMC增殖,并引起AngⅡ及TGF-β1水平上升.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均能部分抑制高静水压引起的AngⅡ增加,继而部分抑制TGF-β1产生.阿托伐他汀与卡托普利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24 h尿蛋白、肾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8 mg/kg·d)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6 mg/kg·d, n=8),每组块大鼠治疗12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 以及肾组织α-SMA和TGF-β1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肾小球α-SMA及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肾炎模型组尿蛋白(30.34±0.62)mg/d,阿托伐他汀小剂量治疗组(21.17±0.79)mg/d,大剂量治疗组(9.77±0.54)mg/d.同时,各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肾脏病变,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减少系膜基质的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24h尿蛋白、肾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8mg/kg·d)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6mg/kg·d,n=8),每组块大鼠治疗12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Scr)和24h尿蛋白,以及肾组织α-SMA和TGF-β1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肾小球α-SMA及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肾炎模型组尿蛋白(30·34±0·62)mg/d,阿托伐他汀小剂量治疗组(21·17±0·79)mg/d,大剂量治疗组(9·77±0·54)mg/d。同时,各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肾脏病变,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减少系膜基质的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肾小球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损伤后出现的共同转归 ,是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导致肾小球硬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多 ,其中细胞外基质的增多与系膜细胞增生又密切相关[1] 。因此 ,探讨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内部机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调控 ,已成为肾脏病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表明 ,细胞周期调控在细胞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而细胞周期又受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调控。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按其功能分为细胞周期正控蛋白和负控蛋白 ,其中细胞周期正控蛋白主要包括周期素 (cyclin)和周期素依赖激酶 (c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非调脂作用机制与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明确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分别将阿托伐他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及二者联合作用于大鼠VSMCs,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 Stat3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3、Cyclin D1、Bcl-2的表达及磷酸化活性。结果阿托伐他汀及AG490 都呈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大鼠VSMCs增殖水平,促进其凋亡,二者联合应用则具协同作用。阿托伐他汀及AG490处理VSMCs后p-JAK2、p-Stat3、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 (P<0.05),并且联合组蛋白表达水平较单独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VSMCs非调脂作用机制与癌基因Star3信号通路高度相关,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联合应用则具协同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JAK2/Stat3下游靶基因Cyclin D1、Bcl-2影响其增殖及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