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为此 ,我们对 1991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乳腺癌根治术12 6例中 ,术后皮瓣坏死 32例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4~ 6 8岁 ,按国际PTMN分期 :Ⅰ期 45例 ,Ⅱ期 6 7例 ,Ⅲ期 12例 ,Ⅳ期 2例。 12 6例中行根治术 83例 ,行改良根治术 43例。1.2  预防皮瓣坏死方法的改进 ①改善皮瓣血运 ,避免发生缺血 ;②注意彻底止血和结扎淋巴管 ,避免发生皮下积液 ;③改进电刀使用方法 ;④改进引流方法 ;⑤采用避免发生感染的措施。2  …  相似文献   

2.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乳腺癌根治术的重要问题 ,一旦发生对患者可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增加住院时间 ,影响术后放化疗的实施。本文结合我院 1995— 2 0 0 2年乳腺癌治疗的一些临床资料及具体措施 ,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4 4例乳腺癌。女 438例 ,年龄 2 5~78岁 ,平均 5 1岁 ;男 6例 ,年龄 40~ 76岁 ,平均 5 5岁。以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法 ,40 0例Ⅰ、Ⅱ期均行改良根治术。44例Ⅲ期 ,皆为女性 ,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其中肿瘤过大、有皮肤侵犯者 18…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 ,外科治疗的手术范围趋向缩小。我们自 1992年 11月起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 ,随机采用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进行对照 ,现将 5年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2年 11月~ 1996年 5月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Ⅰ~Ⅱ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共 95例 ,随机分为两组 :改良根治术 (MAD)组 4 7例 ,绝经前 2 4例、绝经后 2 3例 ,年龄 31~ 6 8岁 ,平均 4 9岁。根治术组 (RM) 4 8例 ,绝经前 2 5例、绝经后 2 3例 ,年龄 2 9~6 9岁 ,平均 4 8岁。两组病例TNM分期和肿瘤内ER情况见表 1。…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评价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施行该手术40例,其中Ⅰ期16例,Ⅱ期22例,Ⅲ期2例。结果:40例病人中,术后发生切口部分表皮坏死1例,1个月后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6例,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很快愈合,33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术后40例随访,1例Ⅲ期乳腺癌术后18个月复发,其余39例5年内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Ⅲ期乳腺癌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5.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建军 《广西医学》2004,26(4):583-583
改良根治术主要适用于Ⅰ、Ⅱ期及少部分Ⅲ期乳腺癌病人,而且以Ⅱ期占大多数。我院自1996年1月至2 0 0 2年12月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80例,通过术后随访,近期效果同传统根治术相比无显著差别,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0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8~72岁,平均4 5岁。1 2 肿瘤大小、部位、分期和病理类型 肿瘤直径最大4 8cm ,最小为1 8cm ,平均为3 3cm ;左侧32例,右侧4 8例;外上象限5 8例,外下象限12例,内上象限6例,内下象限4例;Ⅰ期(T1N0 M0 ) 8例;Ⅱ期(T1~2 N0~1M0 ) 6 8例,Ⅲ期(T2~3N0~2 M0 ) 4例。病理类型:78例(…  相似文献   

6.
男性乳腺癌 (MBC)是 1种少见且类型特殊的乳腺癌 ,约占乳腺癌的 1%。我市 1996~ 1999年共收治MBC15例 ,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 1 4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MBC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5岁。均以乳晕区肿块为主要症状 ,肿块直径 2~ 6cm ,平均 3 0cm。其中伴有疼痛者 5例 ,有乳头回缩及皮肤粘连者 8例 ,乳头溢液者 4例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 9例。按TNM分期 ,Ⅱ期 8例 ,Ⅲ期 5例 ,Ⅳ期 2例。1 2 治疗方法15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6例行标准根治术 ,9例行改良根治术。 10例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心富  宋智良 《四川医学》2003,24(2):171-172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于 1996~ 2 0 0 1年采用Stewart横形切口乳癌根治术及自制负压瓶引流 87例。就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切口愈合情况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7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0~ 78岁 ,平均 5 2岁。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癌肿位置 :外上象限 39例 ,内上象限 14例 ,内下象限 7例 ,外下象限 18例 ,中央 9例。癌肿直径 1 5~ 10cm ,平均3 8cm。分期 :Ⅰ期 13例 ,Ⅱ期 64例 ,Ⅲ期 10例。术式Halsted手术 11例 ,Auchincloss手术 76例。…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常见于 30岁以上的女性 ,以 4 0~ 6 0岁为常见。我国是乳腺癌的低发区 ,但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1995年统计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 1位 ,现采取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及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另外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也是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使患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2年收入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 315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4 5岁。按国际抗癌协会提出的TNM分期法 ,Ⅰ期 75例 ,Ⅱ期 15 0例 ,Ⅲa期 90例。手术方式 :根治…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86~ 1998年 12年间 ,行乳腺癌根治术118例 ,其中乳腺癌术后皮瓣不同程度的坏死 38例 ,占 32 2 % ( 38/ 118)。现对皮瓣坏死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女 117例 ,男 1例 ;年龄 2 7~ 71岁 ;根据TNM分期Ⅰ期 2 5例 ,Ⅱ期 55例 ,Ⅲ期 30例 ,Ⅳ期 8例。引起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 :切口缝合有张力 13例 ,占 34 2 % ( 13/ 38) ;皮下积液 12例 ,占 31 6%( 12 / 38) ;术后压迫过紧 6例 ,占 16 8% ( 6/ 38) ;皮瓣分离不当 3例 ,占 7 9% ( 3/ 38) ;切口感染 2例 ,占5 3% ( 82 / 38) ;低蛋白、贫血 2例 ,占 5 3% ( 2 / …  相似文献   

10.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2年4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乳腺癌发生皮缘坏死1例(2.9%),皮下积液4例(11.8%),上肢淋巴性水肿2例(5.9%),切口瘢痕或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例(2.9%)。3年生存率82.6%,5年生存率60.5%。其中Ⅰ期为82.3%,Ⅱ期为50.4%,Ⅲ期为29.9%。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目前已成为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常用手术方式,Ⅰ、Ⅱ期乳腺癌应用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其术式保留了胸肌,术后外观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操作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6年 2月~ 2 0 0 0年 5月应用国产GF— 1型 2 8mm管型消化道吻合器 ,完成贲门癌根治切除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 5 3例 ,并与同期手工缝合 38例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吻合器吻合组 (简称吻合器组 ) 5 3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15例。年龄 42~ 6 8岁 ,平均 5 8 2岁。TNM分期 :Ⅰ期 3例 ,Ⅱ期 38例 ,Ⅲ期 10例 ,Ⅳ期 2例。手工缝合线 (简称手工组 ) 38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0例。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7 8岁。TNM分期 :Ⅰ期 1例 ,Ⅱ 2 7例 ,Ⅲ期 9例 ,Ⅳ期 1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206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防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181例未发生皮下积液,18例经适当处理Ⅰ期治愈,7例并发感染,多次换药后Ⅱ期治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21例乳腺癌腋窝清扫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中 ,腋窝淋巴清扫 (ALND)已成为肿瘤分期的控制区域性淋巴结复发的重要步骤 ,但它具有一定的并发症。1 临床资料1985— 1999年我院共收治乳腺癌 143例 ,其中 12 1例乳腺癌手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年龄 33~ 74岁 ,平均 5 2岁 ,按TNM分期 ,Ⅰ期 14例 ,Ⅱa期 18例 ,Ⅱb 期 36例 ,Ⅲ期 37例 ,Ⅳ期 16例。扩大根治术 8例 ,标准根治术 5 3例 ,改良根治术 41例 ,乳腺保留手术 19例。2 方法①手术侧上肢肿胀—淋巴水肿 :采用手术侧上肢四个部位周径与对侧周径对比。四个部位分别是肱二头肌中部、肘前皱折处、前臂中…  相似文献   

14.
廖文胜  邓水柱 《广西医学》2004,26(6):863-864
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术(Auchincloss) ,即保留胸大小肌的乳癌根治术,过去因仅清扫腋窝外侧区脂肪及淋巴组织,甚至损伤胸神经,使其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院外科于1996~2 0 0 3年采用保留胸神经的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术6 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 0例,均为女性,年龄2 8~6 6岁,平均4 5岁。肿瘤大小为2~5cm。其中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2 0例。病理类型:单纯癌2 2例,导管浸润癌18例,髓样癌10例,管状腺瘤恶变10例。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8例,ⅢA期10例。术后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 0例均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 ,对乳腺癌治疗的趋势是限制性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既能达到根治 ,又能保存上肢的良好功能以及美观 ,是近年来外科医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院近年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自 2 0 0 0年至 2 0 0 4年共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6 0例 ,肿瘤直径 1cm5cm ,平均 3cm ,年龄 2 7岁 76岁 ,平均 5 2岁 ,临床分期 :Ⅰ期 2 7例 ,Ⅱ期 33例。女性 5 9例 ,男性 1例。2 改良根治术的适应证临床上我们选择为I、Ⅱ期乳腺癌。3 手术操作切口依肿瘤所在部位及乳房的大小、形态设计可用横月牙形、纵梭形状切口 ,切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预防处理.方法:2005~2010年对122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防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未发生皮下积液,10例经适当处理I期治愈,1例并发感染,多次换药后Ⅱ期治愈.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的高低与手术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有较大关系。为探讨影响皮瓣坏死发生的因素 ,现将我院 1997年 8月以来 12 8例乳腺癌手术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8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2 8~ 78岁 ,平均 42岁。临床分期 :Ⅰ期 2 3例 ,Ⅱ期 5 8例 ,Ⅲ期 47例。1 2 手术方法 改良根治术 :保留胸大小肌 ,用于全部Ⅰ期及腋窝淋巴结无肿大的Ⅱ期病例 ,其中Ⅰ期 2 3例 ,Ⅱ期 49例。标准根治术 :胸大小肌均切除 ,用于腋窝淋巴结肿大的Ⅱ期及绝大多数Ⅲ期患者 ,其中Ⅱ期 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总结改良根治术Ⅰ式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癌(Ⅰ期28例,Ⅱ期35例,Ⅲ期5例)施行改良根治术Ⅰ式的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6例(8.8%),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4例(6.0%),上臂感觉障碍3例(4.4%)。3年生存率86.4%,5年生存率63.9%,其中Ⅰ期为80.2%,Ⅱ期为50.8%,Ⅲ期为37.7%。结论:改良根治术Ⅰ式治疗乳腺癌应注意选择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注重保护胸前神经的内外侧分支和肋间臂神经,注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院 1990年 9月~ 1995年 2月手术治疗老年人食管癌贲门癌 2 6 3例 ,切除 2 4 7例 ,切除率94 % ,吻合口瘘率 1 6 % ,死亡率 0 8% ,食管癌、贲门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1%、 33%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年龄与性别  2 4 7例中 6 0~ 6 9岁 2 0 9例 ,70~ 79岁 35例 ,80~ 85岁 3例 ,平均年龄 6 5岁 ,男性 2 13例 ,女性 34例 ,男女之比 6 3∶1。1 2 TNM分期 贲门癌Ⅰ期 1例 ,Ⅱ期 6例 ,Ⅲ期 54例 ,Ⅳ期 5例 ,食管癌Ⅰ期 4例 ,Ⅱ期 51例 ,Ⅲ期 12 3例 ,Ⅵ期 3例 ;贲门癌 6 6例 ,食管下段癌 82例 ,食管中段癌 88例 ,食管上段癌 9例 …  相似文献   

20.
男性乳腺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 ,我院自 1980年4月至 2 0 0 1年 4月间 ,共收治男性乳腺癌 15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 39~ 78岁 ,其中以 5 0~6 9岁居多 (11/15 ) ,平均年龄 5 8岁。自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为 1月 ,最长为 12年 ,平均 2 2个月。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均有乳晕下肿块 ,其中伴乳头破溃者 3例 ,伴有疼痛者 4例 ,伴有乳头血性溢液 1例。肿块位于左侧 8例 ,右侧 7例。肿块直径在 0 5~6 0cm之间。平均 2 5cm。按国际TNM分期 ,Ⅰ期2例 (13 3% ) ,Ⅱ期 6例 (40 % ) ,Ⅲ期 6例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