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了解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状况,为探讨学生传染病相关症状监测网上直报工作对传染病早期预警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参加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相关症状监测网上直报工作的70所试点学校,对网报的学生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3-12月网络直报系统共监测因病缺课信息9 396人次,报告症状预警信息75条,其中8条为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信息.缺课症状以发热最多(41.2%),其次为咳嗽(15.5%),发热和咳嗽症状均在12月下旬出现高峰.缺课时间以1d最多,占33.9%.缺课主要疾病为其他非传染性疾病(47.3%)、上呼吸道感染(38.9%)和传染病(6.9%);在传染性疾病中以水痘居多,占49.5%.75条症状预警信息中发热症状预警信息最多,占78.7%;其次是出疹,占12.0%.结论 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运行良好,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学校传染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疾病对学生的健康、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大[1],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学校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2].传统的因病缺课监测模式由于时效性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要求[3].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红谷滩工作站于2013年5月组织开发“基于ASP.NET的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系统”,用于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及传染病疫情的实时网络报告,并于2013年9月在红谷滩新区45所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全面运行.现将该系统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学生因病缺课的原因及学校公共卫生预警事件的特征,为制定下一步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2014年因病缺课网络直报数据资料和学校公共卫生预警事件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的缺课情况以及导致学生缺课的症状与疾病分布特征。结果 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系统监测到2014年闵行区中小学学生因病缺课71 811人次,总缺课天数为67 364.5人天,因病缺课率为2.8‰,其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因病缺课率最高,为3.3‰;其次初中阶段学生为1.9‰,第三高中阶段学生为1.8‰,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缺课率逐步下降(χ2 =4107,P﹤0.01),男生缺课率高于女生(χ2 =354.8,P﹤0.01),冬季为因病缺课的高峰季节,12月份为缺课最多的月份,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为因症状缺课最多的3种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法定传染病和水痘为因疾病缺课最多的3类疾病。学校公共卫生预警事件中最多的症状发热占比85.8%。结论 闵行区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有助于早期介入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有的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应与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一并开展,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9 - 2010年青岛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 通过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对学校症状监测直报系统上报各种传染病症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流感、结膜炎和腮腺炎症状监测病例数均高于传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水痘症状监测病例数与传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近似,手足口病症状监测病例数低于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流感、结膜炎、腮腺炎、手足口病和水痘的症状监测中,疾病聚集人数达到高点时间普遍比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时间早1周.结论 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可以提前预警传染病相关症状信息,及时反映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趋势.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配合使用,可使学校传染病防控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评价因病缺课系统在学校传染病防控中的预警作用,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2-2017学年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内所有8所中小学校的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传染病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系统上报传染病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结果 2012-2017学年,8所中小学校共报告因病缺勤人天数为13 587人天,人均因病缺课0.38 d,因病缺课率为0.21%.导致学生缺课的主要症状是发热(35.34%),病因主要归属为类呼吸道感染症状,占73.50%;其次是类肠道感染症状,占14.10%.同期的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8所中小学校共计发生传染病231例,其中204例在缺勤缺课监测系统中被提前监测并上报,占88.31%.204例病例中有69例(33.82%)缺课时间差中位数比国家传染病系统中的早3.67d,有103例(50.49%)晚1.23 d.节假日和上课日传染病报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4.48,P<0.01).结论 因病缺课监测可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发挥一定的预警作用.加强学生因病及早就医行为和家长报告意识,提高因病缺课上报及时率和准确率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徐建兴 《中国校医》2012,26(8):589+591-589,59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全国不少地区利用网络先后开展了学校因病缺课的网络直报[1-2]。实现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关口前提”,有效提高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根据上海市统一要求和部署,于2010年5月开始在本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工作。为进一步改善该系统的运行效率,区疾控中心对本区开展网络直报的学校卫生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和病种,为及时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市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合计96所学校进行了因病缺课的网络直报,直报系统报告率为79.34%。因病缺课总人次为3 118,因病缺课总天数为4140d。缺课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85%、5.33%、4.13%(P<0.01);男生为6.69%、女生为6.67%(P<0.01);农村地区学生为7.60%、城镇学生为5.53%(P<0.01);缺课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外伤和传染病,分别占55.19%、19.79%、8.27%和6.92%。中小学生均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初中和小学胃肠道疾病居第二位,高中外伤居第二位。[结论]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外伤4种疾病是中小学生缺课最多的病种,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建立在校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系统,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是学校晨午检制度的延伸。本市作为江苏省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监测点,  相似文献   

9.
了解铜陵市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与预警系统监测结果,为完善症状监测系统在学校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技术建立系统,选取铜陵市辖区20所试点学校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运行该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建模预测.结果 20所试点学校均进行了网络直报,共报告因病缺课3 273人次,男生总因病缺课率(59.9/10万)高于女生(55.2/10万)(x2=5.6,P=0.018),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总因病缺课率分别为322.6/10万、55.2/10万和15.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 939.7,P<0.01),且存在逐渐递减的趋势(x趋势=4 783.0,P<0.01).缺课疾病主要为感冒(63.4%)、流行性腮腺炎(4.4%)、胃肠道疾病(4.3%)和肺炎/气管炎(4.1%).上半年缺课高峰为3月和5月,下半年为12月.ARIMA(1,0,0)(0,1,1)7模型能较好地对学生因病缺课进行预测.结论 建立的学校症状监测与预警系统运行良好.应利用症状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指导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浦口区学生因病缺课状况与预警系统监测情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2020学年南京市浦口区所有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预警系统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0学年浦口区中小学生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39 d,因病缺课率为0.36%,托幼机构学生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42 d,因病缺课率为0.55%.因病缺课症状构成显示,发热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咳嗽是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因病缺课疾病构成显示,感冒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也是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呈现12月及5~6月两个高峰,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呈现11~12月及6月两个高峰;缺课预警系统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学生疾病预警的主要病种是感冒,中小学生症状预警的主要原因是发热,托幼机构学生症状预警的主要原因是咳嗽.结论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传染病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通过缺课预警系统,实现对学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可有效减少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这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周口市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下的传染病发生情况,分析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周口市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合计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1种、158040例,死亡974例,年均发病率为293.76/10万,病死率为0.62%。年发病率(/10万),2004年为217.68,2005年为274.65,2006年为278.48,2007年为333.52,2008年为362.79。年均发病率最高的5种为病毒性肝炎(131.90/10万)、肺结核(90.42/10万)、痢疾(32.44/10万)、流行性腮腺炎(10.01/10万)、麻疹(5.29/10万)。[结论]实行网络直报的2004-2008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包头市青山区近年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包头市青山区2008—2009年8月青山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和资料,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共有76所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共有1023例,主要为手足口病391例(38.2%)、水痘355例(34.7%)、流行性腮腺炎104例(10.1%)等。以5、6、7、11月为高发季节,传播途径以呼吸道(94.6%)为主。结论传染源的管理,特别是托幼机构轻症手足口病、中小学校水痘传染源的管理是传染病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应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烟台市牟平区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龙  王昌喜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30-1732
目的了解烟台市牟平区法定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牟平区户籍人口2004—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累计报告病例4160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157.23/10万,最低为2005年121.89/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34.2/10万。6年内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历年均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最高,共1795例,占发病总数的43.15%;第2是呼吸道传染病,共发病1317例,占总发病数的31.66%,第3是肠道传染病,共发病773例,占发病总数的18.58%。主要传染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为主。结论牟平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继续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巩固其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朝阳  刘波  杨希存  陶旭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30-1131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探索适合该市的肠道病防治策略。方法4072例病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整理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40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10万,其中伤寒3例(0.07%),甲肝65例(1.6%),戊肝369例(9.1%),菌痢834例(20.5%),其他感染性腹泻2801例(68.8%)。夏季发病占51.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秦皇岛市腹泻发病高峰为夏季,其他感染性腹泻是主要腹泻病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15.
时凯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1-1863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近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驻马店市2004—2008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驻马店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共计112 2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7.98/10万,各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52.78%(其中又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主,它们各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84.13%和8.87%),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38.35%)和肠道传染病(7.46%)。发病群体以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97∶1。结论肝炎,肺结核、痢疾、艾滋病、性病、麻疹为该市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吴小玲  胡乐  欧飞昌 《职业与健康》2014,(22):3270-3272
目的分析高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响应与其在预测疾病暴发中的效果,为优化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州市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高州市共收到预警信号397条,响应率为100%,响应时间中位数为1.86 h(P25~P75:0.51~9.44)。涉及病种17种,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预警信号逐年增多,信号每年主要集中在6、7月份;疑似事件数为18起,经调查确定9起为暴发/流行,阳性预测值为2.27%;现场调查均在预警信号发出之前。结论阳性预测值低,应根据各地区常见病发病实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规定,确定合适预警阈值,或只针对当地罕见病和新发传染病发出预警。  相似文献   

17.
符金鹏  项东  张绍文  高雯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3-1624
目的了解遵化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规律和趋势,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遵化市2011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遵化市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2 373例,发病率为318.8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感染性腹泻(37.25%)、病毒性肝炎(18.71%)、手足口病(16.94%)、肺结核(12.05%)、猩红热(4.09%)发病率居前5位。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杨雪梅  戴孟阳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93-2995
目的掌握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09年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54.20/10万,城区发病率为59.17/10万,农村发病率为49.76/10万(P0.01);男性发病率为66.22/10万,女性发病率为41.87/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62:1;4-7月份病例数占全年的44.32%;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3项职业占90.17%;10~14岁年龄组占32.46%。结论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呈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职业特征明显和少年高发的趋势。应加强沈阳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9.
王磊  贺刚  江新  王容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96-2797,2800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校大学生2007—2011年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 2007—2011年某高校在校大学生80 256人,传染病总发病率为431.12/10万,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为297.80/10万;消化道传染病次之,发病率为100.93/10万。发病前3位的传染病为水痘、肺结核和感染性腹泻,其发病构成比分别为44.8%、21.39%和14.45%。男生发病率高于女生。全年以第4季度发病率最高,为145.78/10万。结论呼吸道传染病为高校大学生最高发传染病,多在冬季发病;消化道传染病次之,夏季高发。大学生为传染病高发群体,应根据其发病特点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穆金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03-2804
目的通过分析沈阳市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控制对策。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64/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月、12月至次年1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42.50%、21.02%;男女性别比为1.62∶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00/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9.98/10万,男女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以4~14岁年龄组为主,占72.02%;学生、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4.80%、15.83%。结论该市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开展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预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水平;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