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维 《现代保健》2014,(18):154-156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他汀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他汀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贝特、烟酸类药物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防治尚缺乏有力的循证证据。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而血脂异常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大量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降脂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益处。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降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疗效最强的药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调脂药物,在冠心病的基础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汀类治疗的受益人群涵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确诊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人群,还包括女性老年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无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gdroxy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细胞增殖,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作用。现将其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其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随访发病后3个月时的应用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8例患者住院期间有67.9%(250/368)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在高危、极高危Ⅱ及极高危I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28.1%(18/64)、44.1%(30/68)和72.3%(136/18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颈动脉易损斑块(OR=5.308,P=0.000)及糖尿病病史相关(OR=1.789,P=0.032)。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总体应用率为22.6%(82/363),出院医嘱规范者用药依从性高。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指南存在差距,标准出院医嘱能够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1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冠心病患者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的指标及效果。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2008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患者共1430例为1组,以我院同时期预防保健科随机选取的40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记录血脂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血TC、TG和LDL—C水平ICVD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血脂异常是ICVD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屈传强 《健康向导》2014,20(4):28-30
<正>近年来,脑卒中在人类死亡原因序列中明显前移,成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国卫生统计数据表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死亡原因。脑卒中防治是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特别是神经科学界的重视。以往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没有对他汀类药物的推荐,随着2006年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卒中(SPARCL)研究的发表,各国对卒中二级预防指南都作了更新,正式推荐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现状,并对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市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进行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用药类型及用药依从性等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该人群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763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有效调查患者750例,有效率为98.29%。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2例,22例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及缺血性脑卒中。75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中198例患者自报服用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占比为26.40%,仅服用抗血小板类药物和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占比分别为45.95%(91/198)、29.29%(58/198)。112例患者依从性较好,服药依从率为56.5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289)、年龄(OR=0.624)、文化程度(OR=2.020)、工作情况(OR=3.391)、家庭年收入(OR=1.723、2.164)、...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本病的年复发率约为4%~14%,其中脑卒中后1年内的复发率约13%,此后4年,每年的复发率为4%[1]。他汀类药物作为羟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是降脂药,而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我所应用辛伐他汀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龙海地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期间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病房的386例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经CT/MRI检查证实,出院后告知患者二级预防的相关知识,在第3、6个月时门诊、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的二级预防状况并进行宣教。结果:第3、6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370例、348例,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91.4%、85.6%;降压药物治疗比例为92.6%、89.7%;降血糖药物治疗比例为86.2%、81.4%;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为80.3%、61.8%;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他汀类药物较明显。结论:龙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二级预防有一定的认识,但仍需医生进一步加强宣教,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规范化,改良生活方式,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贺耀宗 《家庭医学》2005,(19):27-27
他汀类调脂药由于其调脂作用强,耐受性好,除调脂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有益功效,受到医患的格外重视,目前已成为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首选药,也是心脑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最重要药物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他汀类药物,由于其作用强弱、剂量、副作用、价格不同,也由于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每种药物市场用量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江西省社区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明确其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江西省10个县(区)年龄在35~75岁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自报缺血性心脏病(IHD)或缺血性脑卒中(IS)患病以及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评估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的相关性。结果 在138 632名调查对象中,2.1%(2 956名)报告患者有IHD和/或IS史;患者报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或他汀类药物的比例为11.3%(8.9%使用抗血小板药物,5.5%使用他汀类药物,3.0%两种药物均使用)。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 0.66, 95%CI:0.47~0.92)、诊断心血管疾病>7年(OR = 0.51, 95%CI:0.32~0.83)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低,年老(55~<64岁:OR = 4.48, 95%CI:1.02~19.57;65~<75岁:OR = 5.17, 95%CI:1.18~22.59)、教育程度越高(初中:OR = 1.94, 95%CI:1.36~2.76;大学及以上:OR = 2.57, 95%CI:1.01~6.54)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江西省目前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低,女性、年轻人、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病程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CHD)一级和二级预防有血管重建作用,可明显减少死亡、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已广泛使用.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降低胆固醇也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以下简称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991—2007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描述3558例ICVD(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各种发病危险因素,随机选取同一时期(1991-2007年)的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ICVD相关危险因素按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CVD家族史、糖尿病、酗酒、心房纤颤、心肌梗塞。结论 ICVD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ICVD类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治疗预防中的应用,为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和该类药物相关临床实验治疗结果,阐述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的作用。结果他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调血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而且此类药物对治疗预防缺血型脑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预防脑卒中方面的应用研究已经有一定成果,相关临床试验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MRA的检测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比。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TCD、MRA与DSA有较好相关性,TCD的漏诊主要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而MRA有夸大病变的现象。结论TCD、MRA对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高的可信度、无创,如两者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方法。他汀类药物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避免出现心肌梗死。但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带来药物不良反应。见此,有患者会害怕。可是,轻易放弃使用正在服用的他汀类药物,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是其他药物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瑞舒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ICVD)病患的影响.方法:在内科ICVD病患中随机抽出80例进行用药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实施分组,其中40例ICVD病患分入常规组,主要采取常规用药治疗,而另外40例ICVD病患分入研究组,主要采取瑞舒伐他汀与氯吡格雷用药治疗,对比不同组病患的用药总有效率.结果:常规组总疗效率72.5%,而研究组总疗效率92.5%,结果存在比较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可有效改善ICVD病患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的干预影响.方法 将190例门诊口服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的TIA患者按照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患者门诊药房在调配发放药品时给予用药指导,交待用药注意事项,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观察组患者通过药师建立门诊患者健康档案进行药学干预,跟踪回访,药学干预方法:健康教育、加强他汀类药物应用指导、心理干预、充分与医师沟通.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时间2 ~ 3(2.22±0.24)年,观察组依从性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11% (78/95)比54.74%(52/95)],TIA复发次数、进展为脑梗死率、外周血管栓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3±0.68)次比(2.54±1.11)次、9.47% (9/95)比18.95%(18/95)、3.16%(3/95)比10.53%(1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TIA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患者实施药学服务,能够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复发次数及外周血管栓塞,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作用明显,可显著降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及总体病死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用药安全有效,无论糖尿病、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或女性患者 均可从他汀类药物干预中获益,降脂治疗由此进入“他汀时代”。4S研究仅仅是拉开了“他汀革命”的历史序幕,随之而来的是对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在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中的必要性与安全性探索,冠心病高危人群强化降脂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80例,根据服药天数比例衡量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分为依从性良好组(服药天数比例≥80%)180例、依从性差组(服药天数比例80%)100例。分析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成员支持情况、月收入水平、健康教育情况,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复诊条件对两组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64.29%(180/280)。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成员支持情况、月收入水平、健康教育情况、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及药物不良反应知识了解掌握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复诊条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居住地农村、月收入3000元是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健康教育、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是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农村患者、低收入患者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差的高危人群;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和他汀类药物的认识有助于改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