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山西省霍乱样粪便中分离到拟态弧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患者家用自来水、金鱼和鱼缸水标本,按照WS289-2008和《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 ,对标本进行增菌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培养,疑似菌落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并用API20E系统鉴定菌种。同时,疑似菌落用PCR检测O1、O139群特异性和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结果粪便标本经增菌后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在庆大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均有霍乱弧菌疑似菌落,但在TCBS琼脂上为绿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菌落;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湿润菌落,有透明溶血环;染色镜检湿片暗视野下未见流星状运动细菌。氧化酶和粘丝实验阳性,霍乱弧菌O1、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菌株经API20E鉴定为拟态弧菌(93.5%可能性)。环境标本中未分离和检测到拟态弧菌。PCR检测该拟态弧菌中携带霍乱毒素基因,而O1、O139群特异性为阴性。结论从急性霍乱样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拟态弧菌,对于临床类似霍乱样症状的病例标本,当病原的霍乱弧菌血清凝集为阴性时,应进一步做霍乱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地区急性腹泻患者病原性弧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 按第2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鉴定和溶血试验,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1170例急性腹泻患者共检出病原性弧菌105株,检出率为8.9%;同期检出沙门菌和志贺菌25株,检出率为2.1%。105株弧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占52.3%,气单胞菌占25.7%,非O1群霍乱弧菌占14.2%。有84株溶血素阳性。除复方新诺明耐药率(41.0%)较高外,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均无1株耐药,庆大霉素、氯霉素均仅2株耐药。结论 本地区急性腹泻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气单胞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其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氯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致病性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分别针对霍乱弧菌的外膜蛋白基因 (ompW )和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 (ctxA)设计引物 ,建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可准确地将产毒霍乱弧菌与非产毒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加以鉴别。1.菌株 :10株O1群古典型 (标准株 16 0 17) ,14株O1群埃尔托型 (标准株 180 2 0 ) ,7株O139,13株非O1非O139,12株副溶血性弧菌 ,7株河弧菌 ,7株沙门菌 (标准株 5 12 5 2 ) ,10株志贺菌 (标准株 5 0 0 71) ,5株ETEC ,7株EHEC(1株O15 7∶H7)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军事医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查明引发浙江省宁波市某服饰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方法 对采集到可疑食品和肛拭等标本参照GB/T4789-2003标准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参照霍乱防治手册检测菌株的CT毒力基因.结果 6份患者大便标本与14份轻微腹泻患者或腹部不适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9株,其中腹泻患者标本检出6株,轻微腹泻患者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45.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剩余食物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一步鉴定,以排除或确诊霍乱。方法以试管凝集和交叉吸收实验复核玻片凝集结果,用生化实验和BIOFOSUN 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PCR技术检测O139霍乱弧菌特异性脂多糖基因(LPS)。结果玻片凝集阳性,试管凝集1株菌可达原诊断血清效价的1/4,1株菌达1/2,交叉吸收后均证实为非特异性凝集;未检出LPS基因;系统生化鉴定判定为麦氏弧菌。结论2株菌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相似文献   

6.
1991年5~10月,从上海瑞金医院3162份腹泻标本中分离出779株弧菌科细菌(检出率24.6%),其中弧菌属517株(占66.4%);气单胞菌属226株(占29.0%);邻单胞菌属32株(占4.1%)。种的分布以副溶血弧菌最多(共413株,占53.0%);依次是豚鼠气单胞菌(98株,占12.6%),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非O_1群霍乱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溶藻弧菌,河弧苗,拟态弧菌等。另外还有较少见的弗尼斯弧菌3株,哈维弧菌4株,海龟弧菌2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致病性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我们于 2 0 0 2年 6月~ 1 0月对本市沿海某医院肠道门诊的 1 1 4 6例急性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了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菌株  345株致病性弧菌自某医院肠道门诊 1 1 4 6例急性腹泻粪便中分离。1 .2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按文献[1 ] 方法将粪便标本接种于1 0g/LNaCl碱性胨水 ,置 37℃增菌 6~ 8h后 ,再接种于 4号琼脂。置 37℃ 1 8~ 2 4h后 ,于培养基中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鉴定方法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提供的API 2 0E系统弧菌生化鉴定表和《伯杰…  相似文献   

8.
<正>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弧菌科弧菌属中具有相似生化性状、相同鞭毛抗原、不同菌体抗原的弧菌的统称,按照菌体脂多糖抗原的不同,已分离出200余个血清群[1],除O1群和O139群的产毒株会导致霍乱的大流行外,其他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亦可引起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2]。本研究从我院收治的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到1株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然而布鲁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Bruker BioT yperTMMALDI-TOF MS)仪却错误鉴定为易北河弧菌(Vibrio albensi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江门市2017年某公司发生的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型别、耐药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 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到的1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GS-PCR和orf8基因的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5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为O3:K6型;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为tdh+trh-型菌株,并且携带GS-PCR和orf8基因;14株病例分离株和1株食物分离株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SfiⅠ)酶切后的PFGE指纹图谱高度相似,仅存在2条带的差异。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O3:K6型副溶血弧菌,携带tdh、GS-PCR和orf8基因,具有共同的耐药表型和遗传特征,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克隆群的副溶血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夏季肠道传染病弧菌属的细菌学检查倪语星每年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和发病的高峰。引起夏季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弧菌属的细菌,包括O1群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O139型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其它弧菌等。其中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曾引起6次世界大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建立一种快速方便的检测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的方法。方法 结合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的群特异鉴定方法GS-PCR,与副溶血弧菌致病相关的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PCR检测方法。用已知的大流行菌株和非大流行临床分离株,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等性能的评价。并对224株食品分离株和3株临床分离株副溶血弧菌进行了再鉴定。结果 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有群特异PCR标识基因和tdh扩增条带。而其他细菌扩增结果呈阴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5 CFU/ml。对实验室保存的224株食品分离株和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再鉴定表明,其中5株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其中3株为tdh阳性、trh阴性,2株tdh、trh均阴性。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的快速大规模检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特征,为进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2015-2017年顺义区腹泻病例标本中的副溶血弧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得的O3:K6型副溶血弧菌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作聚类分析。结果 3年间,副溶血弧菌阳性检出率为8.68%(96/1 106),2份标本各检出2株副溶血弧菌,共获98株菌株;菌株分为9个血清型,O3:K6型最多(73.47%,72/98);菌株均为tlh+trh-,仅1株tdh-,其余为tdh+;副溶血弧菌夏季检出率高,3年检出高峰均在8月;男女性副溶血弧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66);副溶血弧菌阳性病例以16~45岁的青壮年居多,职业以其他职业、商业服务和工人居多;可疑感染食品多为水产类、蛋、肉及其制品;副溶血弧菌阳性病例症状以腹泻、脱水、腹痛为主,且多为水样便;大部分O3:K6型菌株的PFGE图谱聚集成簇,相似度较高,个别菌株相似度较低。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夏季高发,青壮年发病较多,水产及其制品为重要的可疑感染食品。O3:K6型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其PFGE图谱多聚集成簇。应加强夏季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浙江省杭州市腹泻样本中O4血清群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3—2018年杭州市腹泻样本中分离的1 06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凝集分析,采用qPCR方法检测其中147株O4血清群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相关溶血素(trh)、不耐热溶血素(tlh)和toxRS/new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血清型为O4∶KUT(87.07%, 128/147)、O4∶K8(10.20%, 15/147)和O4∶K9(2.72%, 4/147)的菌株均为tdh+trh-tlh+toxRS/new-基因型。根据PFGE图谱,菌株可以分成PA(以2016年后分离的菌株为主)和PB(2013—2018年菌株)2个簇,分别包含15和16个不同带型。其中O4∶K8菌株均处于PA簇,O4∶K9菌株均处于PB簇,O4∶KUT菌株分布于PA和PB簇中。结论 近年来杭州市分离自腹泻患者的O4∶KUT血清型菌株存在2个流行克隆群。其中PB簇O4∶KUT菌株持续存在,PA簇O4∶KUT菌株在2016年出现并引起本地散在暴发,该型别菌株有成为地区流行克隆群的可...  相似文献   

14.
1992年7月20日至9月底,天坛医院检验科肠道门诊化验室对991例急性腹泻患者致病性弧菌感染的病原学做了调查,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致病性弧菌129株(13.11%)。其中,非01群霍乱弧菌68株(6.86%)、付溶血弧菌55株(5.55%)、溶藻弧菌3株(0.30%)、麦氏弧菌2株(0.20%)、河弧菌1株(0.10%)。还检出气单胞菌32株(3.22%)。更重要的是,还首次在我国分离到对弧菌抑制剂(0/129)有抗性的非01群霍乱弧菌6株(0.61%),占非01群霍乱  相似文献   

15.
袁梦  李博  程妍  袁月明 《疾病监测》2012,27(3):214-217
目的 分析一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血清群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溯源提供依据。 方法 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菌株血清型别,多重PCR方法检测Vp三种毒力基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trh(相对耐热直接溶血素)与tlh(不耐热溶血素)的携带情况。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同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ERIC)PCR分型技术分析不同来源菌株基因型特征。 结果 24株分离株中主要血清群为O3:K6(33.3%),均携带tlh基因、均不携带trh基因。66.7%(16/24)的菌株携带tdh基因,O3:K6血清群菌株均携带tdh基因。ERIC PCR分型分为3个克隆群:E1群包括4株O1,2株O2,O4、O5各1株,E2群包括3株O1,2株O5,O2、O4、O10各1株;E3群包括8株O3。 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多种型别Vp引起。主要血清群为O3:K6,在食品与患者中都分离出该血清群的菌株,经ERIC分型,这些菌株来自同一个克隆群。除O3血清群外,从食品、加工存放食品的器具及患者中分离出其他不同血清群Vp,经ERIC分型,不同血清群分为2大克隆群,提示此次食物中毒的传染源可能与食品、加工存放食品器具污染Vp相关。  相似文献   

16.
《疾病监测》2015,30(12):1050-1055
目的 建立评价副溶血弧菌在乳鼠肠道内定殖能力的实验方法,为研究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带有霍乱弧菌lacZ基因的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RIMD2210633(WT)的LacZ菌株(WT-lacZ);比较WT菌株与WT-lacZ菌株以及WT-lacZ菌株与环境分离株VP1907在CD-1乳鼠(5日龄)肠道定殖能力的差别。结果 成功构建X-Gal LB平板上显蓝色的副溶血弧菌LacZ菌株。WT-lacZ菌株和WT菌株在乳鼠肠道内定殖能力无差别,这表明可以用WT-lacZ菌株代替WT菌株进行后续的实验;VP1907与WT-lacZ菌株在乳鼠肠道内定殖的竞争系数在0.1左右,表明WT菌株的定殖能力明显高于VP1907菌株。结论 建立了评价副溶血弧菌肠道定殖能力的乳鼠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肠道定殖能力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凤娟  阚飙  王多春 《疾病监测》2014,29(3):239-242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发生,其流行涉及到多个血清群。在有些地方,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发病率。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多种多样,肠毒素、蛋白酶、溶血素和三型分泌系统等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其致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出现了许多耐药甚至多重耐药菌株。本研究从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流行情况、致病因子以及耐药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146株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314例腹泻便标本中分离出弧菌属细菌146株,分离率为11.1%,以致伤弧菌(48株32.9%),副溶血弧菌(37株26.7%)和河弧菌(15株10.3%)为主。0-1群霍乱弧菌8株(5.5%),经血清学鉴定均为小川型,患者呈散在发病。  相似文献   

19.
金莞尔  姜理平  陈旭富 《疾病监测》2007,22(11):726-729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方法,应用于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同时比较PCR方法和常规检测的效果.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引物,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溶藻弧菌、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志贺菌、非O1、O139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对照,建立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方法,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结果 衢州市2006年分离钩体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100只鼠和100只蛙肝、脾、肾标本进行PCR检测,PCR检测阳性率10%,钩体菌株培养分离率仅为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05,P0.005).结论 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200份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出32株弧菌科病原菌,检出率为16%。其中弧菌属23株,检出率为11.5%(包括非0—1群霍乱弧菌18株,嗜盐性弧菌1株,拟态性弧菌4株),气单胞菌属细菌6株,检出率为3%。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属细菌3株,检出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