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关联聚类法评价补中益气汤对大鼠气虚发热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灰关联聚类法在综合评价补中益气汤对大鼠气虚发热的效果中的运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组、气虚发热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补中益气汤高、中、低剂量组。利用游泳劳损法加限食法制作气虚模型,除正常组、气虚组外,各组ip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气虚发热模型,比较各组测量体温与基础体温差值ΔT、大鼠的体重,运用灰关联聚类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于治疗大鼠气虚发热的效果,阿司匹林与高剂量的补中益气汤最好,中剂量的补中益气汤与低剂量的补中益气汤次之。结论:灰关联聚类法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补中益气汤对大鼠气虚发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由金元著名医家李杲创立,是治疗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后世医家对气虚发热机理的论述可谓众说纷纭。笔者现从气虚肝郁角度探讨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浅谈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名家李杲之代表方剂,主要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下陷。2006年,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发热5例,外感6例,疗效显著,现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可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以及气虚发热。笔者在临床上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以下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气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气虚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补中益气组35例以及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黄芪颗粒治疗,补中益气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名家李杲之代表方剂,主要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下陷。2006年,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发热5例,外感6例,疗效显著,现举典型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调控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每组10只。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用于建立气虚发热模型,第18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5 d,气虚发热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ELISA法检测CD4+、CD8+、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放免法测定乙酰胆碱(Ach)、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菌落减少,螺旋体门、埃普西隆杆菌门菌落增多情况(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血清CD4+、C3、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血清CD8...  相似文献   

8.
张春梅 《光明中医》2011,26(4):813-813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脾胃论》,由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黄芪、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临床常用于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等症。笔者在治疗多种杂症过程中灵活应用补中益气汤取得良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郑娴  王铁铮 《吉林中医药》2020,40(6):729-731
王乐善教授基于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对补中益气汤的深入分析,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理论依据是补中益气汤方剂配伍体现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优势,气虚是心系病证的基本病机与补中益气汤方证相合。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源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是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及气虚发热等症。徐慧媛教授防治疾病多从后天之脾入手,而补中益气汤恰依后天之脾功能而立,故而被徐慧媛教授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拓宽了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列举徐慧媛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之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服用补中益气汤,对照组14例服用麻仁软胶囊,观察排便时间、大便质地、性状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用方效果,从补中益气汤的配伍特点入手,通过对补中益气汤相关理论文献和临床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为提高补中益气汤临床用方水平提供指导。认为补中益气汤在治疗气虚下陷证时要准确把握黄芪与陈皮的用量关系;甘温除热时,要把握其主治证阴火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灰色数列预测模型探讨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大鼠的体温变化规律,考察灰色数列预测模型预测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大鼠体温变化的可行性。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大鼠体温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经检验,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气虚组大鼠体温变化的后验差比值满足C<0.5,则其P>0.8,综合评定该模型为"合格",其余各组均满足C<0.35,则P>0.95,综合评定该模型为"好",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较为可靠。结论: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可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为中医十大经典名方之一,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证。笔者将补中益气汤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补中益气汤在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妇科杂病等各个方面多有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甘温除热法”的理解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承《内经》“补其中而升其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创立的。其“甘温”是指补中益气汤,“热”指气虚发热,即用甘温的补中益气汤解除气虚发热证之意。  相似文献   

16.
王向东 《陕西中医》2009,30(5):612-61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此方为主,根据病情巧妙配伍,灵活加减,拓展了补中益气汤的使用范围,收到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18.
傅菊初 《中成药》2000,22(7):517-518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是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摄纳无力所致诸证的有效名方。后世以补中益气汤名方者约有20余首,分别出自金元至明清的众多医著,如《丹溪心法》、《万病回春》、《外科正宗》、《幼科金针》、《傅青主女科》、《幼幼集成》、《喉科种福》等。上述医籍所载之补中益气汤,方名虽同,实则有所差异,其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者,当推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创立的补中益气汤。余者不仅晚于东垣方,而且就组成而言,大多数由东垣方加减变化而成,故景岳赞曰:“补中益气汤乃东垣独得之心法。”[1]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由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型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万方期刊数据库等相关资料,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出加入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方案对比不加补中益气汤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将数据通过Revman5.3软件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纳入5个随机临床对照实验,共360例患者,血压变化疗效评价结果显示,OR=2.43,95%CI:1.68~3.5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可明显降低气虚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并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0.
危常鹏  章蕾 《新中医》2003,35(10):67-68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用,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及气虚发热等证。笔者以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