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单克隆抗体(单抗)种类的增多和抗体标记技术的推广,白血病免疫分型在儿科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AL的诊断、治疗、预后估价起重要作用。本院自1988年初至1991年5月收治初诊及复发未治AL 76例,均作单抗免疫表型检测,并结合其FAB分类、临床表现和近期疗效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电镜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标记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MPO抗体)、光镜过氧化物酶(POX)对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38例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APAAP法检测MPO抗体及电镜MPO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光镜POX阳性组抗MPO及电镜MPO染色均呈阳性,光镜POX阴性组22例中有5例抗MPO抗体阳性,6例电镜MPO染色阳性。结论 抗MPO法及电镜化染对急性白血病分类中髓系特征的判断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优点,个别病例电镜MPO反应较免疫标记MPO抗体更为有效和敏感。  相似文献   

3.
三色荧光标记抗体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参数分析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七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共含15种抗体,对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应用本组抗体组合可对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7患者作出免疫学诊断,并可诊断形态学难以辨认的及一般免疫分型法较难诊断的单核细胞白血病。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可用较少的抗体,特异地对急性白血病各亚型进行多参数免疫表型分析,提高了免疫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123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 1 999年我院血液科收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 1 2 3例。全部病例均以细胞形态学、组织细胞化学为基础 ,或加用单克隆抗体检查进行诊断 ,按 FAB分型。为总结 AL诊治的体会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AL患者 1 2 3例 ,男 63例 ,女 60例 ;年龄 7个月~ 82岁 ,中位年龄 2 9岁 ,<1 4岁 2 0例 ,≥ 60岁2 2例。 1 2 3例中原发性 AL(PAL) 1 0 7例 (87.0 % ) :年龄 <1 4岁者 1 9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 5例 (78.9% ) (L11 1例、L2 2例、L32例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4例 ;≥ 1 4…  相似文献   

5.
丁慧芳 《山东医药》2003,43(17):7-9
为探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意义,对初诊为AL的39例患者分别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染色体检测。并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分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活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CD)进行免疫学分型;采用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带显示法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39例患者经形态学检查确诊为AL,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9例,2例难以分型;免疫学诊断为ALL8例(其中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ANLL29例(其中4例伴淋巴细胞抗原表达),2例形态学难以分型者,诊断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免疫学与形态学分型符合率94.9%(37/39)。39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8例。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临床治疗后染色体复杂畸形者缓解率低,正常核型及某些染色体核型[如t(15;17)]者缓解率较高。认为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可提高AL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型困难白血病诊断的经验及教训,进一步提高白血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科诊治分型困难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与免疫学(Immunology,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及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M)分型,即MICM分型的各项检验结果。结果住院确诊的白血病病人463例,其中10例患者各检验结果出现不完全一致: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_3,APL),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查PML/RARa融合基因(-)2例;细胞形态学不能确定分型3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_2),而免疫学诊断为APL 2例、AML-M_2/APL 1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而免疫学考虑为急性白血病(AL)1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未分化型(AML-M_1),而免疫学考虑急性髓性白血病未分化型/微分化型(AML-M_1/M_0)伴随淋巴细胞系表达,FISH BCR/ABL融合基因(+)1例。结论白血病的MICM分型有时各项结果不尽相同,M_2与M_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M_0或M_1在形态学、免疫学上不易鉴别,需综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流式细胞仪(FCM)确诊的急性混合型白血病(MAL)与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组化染色发现具有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特性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符合率。方法:选取12例MAL患者,经FCM确诊,对比其相应的骨髓细胞学组化染色FAB分型结果,并计算经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发现MAL特性的AL患者占经FCM确诊MAL患者的百分率。结果:经FCM确诊的MAL患者,其中急性双表型白血病8例,急性双克隆型白血病3例,发现急性细胞系转变型1例。此12例AL患者经骨髓细胞学组化染色确诊7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另2例经细胞形态学未确诊的AL患者中,1例多次细胞形态学显示呈骨髓坏死,但最终FCM技术也确诊为MAL。结论: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化染色发现具有MAL表现的AL患者仅占经FCM确诊的MAL患者的17%,误诊率极高。应重视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在MAL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准确地进行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分型,提高初诊患儿的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分析了110例初诊为AL的患儿。结果:形态学与MIC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8.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免疫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2.2%;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仅为62.9%。8/35例AML表达淋系抗原(1y^ -AML),12/59例ALL表达髓系抗原(My^ -AML);11/110例为杂合性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3.6%。t(8;21)易位见于(13/21例)M2;t(7;11)易位见于12例M2;t(15;17)易位见于(2/5例)M3;t(9;22)和t(4;11)易位见于(8/64例)ALL。结论:运用MIC诊断分型方法能提高儿童AL的诊断率,为AL个体化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性高、简便易行、成本低的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方法。方法:对常用的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进行改进,检测29例AL患者CD3、CD14、CD19、CD33的表达,同时将其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用已建立的改良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检测55例AL的免疫学表型,并与形态学分型进行比较。结果:改良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较传统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敏感性高,结果更准确;视野更加清晰,背景染色低;与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的4种分化抗原阳性表达百分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同等意义。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可对形态学诊断起必要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对形态学难以分类的白血病。结论:改良骨髓涂片免疫酶标ABC法是一种准确性高、简便易行、低成本的AL免疫分型方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细胞杂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检测各种T 细胞抗原。作者采用一组市售的单克隆抗体(包括HLA-DR、Leu-1,OKT-3、Leu-2,OKT-8,Leu-3和 OKT-4等)对35例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部分淋巴细胞系的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它们的膜表面球蛋白、胞浆免疫球蛋白、E 玫瑰花结形成(EFRC)和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抗原等。在此基础上对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了免疫学分型的尝试。结果 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可分3  相似文献   

11.
胡斌飞  陈静 《山东医药》2001,41(9):28-29
研究证实 ,细胞遗传学检查较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检查更能反映白血病细胞的生物特征。我们对 35例急性白血病 ( AL)患儿的染色体改变进行了观察 ,旨在探讨其与 AL预后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初治小儿 AL35例 ,男 2 5例 ,女 1 0例 ,年龄6个月至 1 7岁。 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2 3例 ,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1 2例 ,其中 M11例、M2 6例、M3 4例 ,M4 1例。均按 1 998年全国小儿白血病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确诊及分型。取 35例患儿初发病时的骨髓 ,将新鲜细胞在 37℃温度下培养 2 4小时 ,收集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用 R…  相似文献   

12.
c-kit的配体为干细胞生长因子。c-kit受体正常表达于造血干/祖细胞,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极少或不表达,而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则表达较高,但在AML的各亚型表达不尽一致,因而c-kit受体检测有助于急性白血病(AL)的分类诊断和分型诊断。s-kit在原发性AML患者的表达高于MDS转变的AML,因此,s-kit检测有助于两种不同AML的鉴别诊断。SCF/c-kit诱导的细胞凋亡耐受与AML患者化疗疗效差有关,抗c-kit单抗可逆转AL细胞对化疗的凋亡耐受,这为难治性AM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AL)是儿童时期发生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AL的正确分型诊断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预测预后。最经典和广泛的AL诊断分型是应用FAB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进行。但是,由于白血病的异质性大,其中约有20%~40%的病例由于形态学表现不典型或细胞发育幼稚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分型误差。目前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对AL的诊断主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和分类依靠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指标。大多数AL可通过这些方式明确地分为髓系、B或T淋巴系~([1])。然而,部分AL细胞缺乏向单一造血系列分化的特征,包括缺乏特异性抗原、表达两类或两类以上抗原。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就是其中的一类。MPAL较少见,发病占所有AL的2%~5%~([2-4])。历  相似文献   

15.
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中的意义已得到公认,特别是对双表型白血病的诊断更有价值。近2年我们对81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免疫表型检测,其中7例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急性白血病81例,FAB分类,AL...  相似文献   

16.
单克隆抗体MPO在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POX)用于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方面举足轻重。但POX敏感性较差,我们应用髓过氧化物酶(MPO)单克隆抗体(McAb),对部分化学染色POX阴性的AL进行了检测。并由此做出了准确的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系列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St Jude研究医院的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方案对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流式细胞术分型。结果:B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敏感性最高的单克隆抗体(抗体)是CD19[100%(22/22)],而特异性最高的是CD79a[96.7%(29/30)]。CD79a敏感性(95.0%)和特异性均很高,在所有B细胞系列相关抗体中确定系列来源的准确性最高[96%(48/50)]。在T-ALL,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CD7[100%(14/14)]和CyCD3[100%(12/12)],特异性最高的是CD5[(100%(45/45)]和CyCD3[97.7%(42/43)];CD7、CyCD3和CD5在BALL均无假阳性;在AML的假阳性分别是[12%(3/25)]、[4.3%(1/23)]和0/24;但CD5的敏感性仅E85.7%(12/14)];CD3的敏感性[61.5%(8/13)]和特异性[88.6%(39/44)]均明显低于上述抗体。综合来看,CyCD3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在所有T细胞系列相关抗体中确定系列来源的准确性最高[98.2%(54/55)]。在AML,MP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100%(23/23)]和[92.9%(26/28)],而CD13和CD33的敏感性仅在61.5%和76.9%,特异性仅为68.8%和75.0%。结论:St Jude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方案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抗体在本组B-ALL和T-ALL病例得以重复;但在AML仅有MPO表现出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CD13和CD33未能得到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分型已由最初单纯以形态学为主的分型(FAB分型)发展为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联合起来进行分型(WHO分型)[1].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对AL诊断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报道称c-kit受体(c-kitR,CD117)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物,用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诊断,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诊断以及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17在AL中的表达,探讨其对ANLL的诊断意义;并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概念将CD117与CD13、CD14、CD33等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ANLL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91例急性白血病FCM免疫分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分型情况。结果:①80%以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主要表达CD13、CD33。②按免疫表型的特征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3类:系列专一性表达;交叉表达;“裸细胞”型。ANLL中,以系列专一性比例最高,交叉表达在ALL中占有一定比例,“裸细胞”型在ANLL和ALL中比例均最少。交叉表达的病例中,CD7^ ANLL患者CR率低于系列专一性表达者。结论:AL免疫分型可出现系列专一性表达;交叉表达;“裸细胞”型3种类型,CD7^ ANLL交叉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于系列专一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