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以氚标记胞腺啶核苷(^3H-TdR)掺入的淋巴细胞转化,测定非T细胞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反应,即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对14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14例性别,年龄组配对的健康对照组的AMIR了测定,同时用间接免疫光法测定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细胞和非T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结果示:MM患者的AML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MLR减低反应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FAB协作组将慢性淋巴系白血病分为B细菌性和T细胞性两大类,前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混合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白血病期,白血性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和浆细胞白血病9型,后者包括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Sezary综合征4型。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体外诱导自身T细胞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热休克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自身T细胞杀伤(ATK)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51Cr释放法检测自身T细胞对热休克处理的CML靶细胞(△CML)和未灯克处理的CML靶细胞(δCML)的ATK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ML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LTC)法刺激扩增T细胞,并检测其免疫表才ATK活性。结果 21例CML患中有4例显示对δCML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胞毒T淋巴细胞前体细胞,并鉴定其表型和功能特征。方法:用混合淋巴瘤细胞培养技术,用自体瘤细胞和细胞因子刺激扩增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结果:CML缓解期和慢性期均存在对自体和异体CML细胞杀伤活性的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对自体和异体正常MNC没有杀伤活性,对正常CFU-GM无抑制作用。而LAK细胞对自体CML细胞无杀伤活性(<10%),只对异体CML细胞有杀伤活性。上述T细胞包括CD3+CD56+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限制性T细胞,和CD3+CD6-MHC限制性T细胞。用自体CML细胞刺激可增加T细胞激活抗原CD25和HLA-DR的表达。上述T细胞对自体CML细胞呈较弱的增殖反应,对异体CML细胞几乎无增殖反应,对载有BCR-ABL肽的自体缓解期EB病毒转染B细胞也无增殖反应。结论:CML细胞可能有共同的肿瘤抗原,后者可以被T细胞识别,但尚无证据表明是p210的融合区序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和比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的免疫调控能力 ,从人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用Ficoll分离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 ,分别以不同剂量加入到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和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体系中 ,用MTT还原法测定细胞增殖 ,分别观察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 ,5× 10 4 ,1× 10 4 MSC以及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均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 ,而 <1× 10 4 MSC和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 ;5× 10 4 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明显强于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结论 :大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间充质干细胞的抑制能力强于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胎盘由滋养细胞及大量起源于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和血管共同组成,提示胎盘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成分.目的:探索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采用人以及兔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根据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不同比例(1:5,1:10,1:20,1:50,1:100,1:500)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 ELISA法测定混合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索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于细胞抑制人或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成正比,同时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细胞因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分泌.提示胎盘间充质于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同种异体或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 :何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答 :一类直接杀伤胞内病原体感染靶细胞、肿瘤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亚群 ,又称杀伤性T淋巴细胞 ,简称CTL或Tc。Tc在识别和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时 ,需要识别外来抗原和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曲古菌素A对树突状细胞表面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表达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验证曲古菌素A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器官移植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开辟新的方向。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1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①以曲古菌素A(100mg/L)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细胞为实验组,正常DC2.4细胞为对照组。②体外化学合成特异性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小RNA干扰片段转染DC2.4细胞,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的表达。③以DC2.4细胞为刺激细胞,以异基因BALB/C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3H-TdR标记法检测曲古菌素A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④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中干扰素γ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曲古菌素A诱导72h后DC2.4细胞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的表达阳性率由(28.65±8.12)%升至(58.78±4.70)%(P<0.01)。②DC2.4细胞可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增殖。曲古菌素A诱导后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明显受抑,特异干扰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表达则使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增强。③与正常组相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曲古菌素A诱导组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干扰素γ水平明显降低,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干扰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曲古菌素A上调小鼠树突状细胞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的表达可能是树突状细胞获得耐受的分子机制之一。曲古菌素A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胸腺基质细胞促进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重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研究胸腺基质细胞对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作用,经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移植2×107个同基因骨髓细胞和1×10 ̄6个胸腺基质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发现:该组小鼠胸腺内CDCDT细胞比例恢复明显加快;其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增殖能力、对异型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能力、活化的脾细胞对外源性IL-2的反应性及脾细胞对SRBC产生抗体的能力等多项免疫功能的恢复均较单纯骨髓移植小鼠明显加快,但对细菌脂多糖的增殖反应无明显变化。提示胸腺基质细胞可能通过促进胸腺微环境重建,促进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成熟,从而促进T细胞及其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早期重建。  相似文献   

10.
B7/CD28分子激发T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B7/CD28分子激发T淋巴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MM)作用和提高MM细胞抗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人B71基因对人MM细胞的转导、CD28激发型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激发、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免疫表型分析和白细胞介素2(IL2)ELISA法定量检测。结果XG细胞转染B71cDNA后,能稳定高表达B71,转染B71cDNA前后细胞表达CD11a/CD18、CD40、CD54、CD56、CD58、B72(CD86)、CD40L、HLAⅠ和HLAⅡ抗原均无明显变化,转染B7基因后可使肿瘤细胞的抗原性明显增加,在MLR中,XG71转基因细胞较XG细胞更能显著介导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IL2的分泌。CD28激发型单抗与B71分子相似,能显著介导同种异体T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论人MM细胞不能有效地激发T细胞抗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其不表达B71分子,转染B71分子或者加入CD28激发型单抗均能有效地提高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和对T细胞的激发作用,CD28激发型单抗临床治疗MM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淋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 ,可以将人类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T淋巴细胞 (CD3+)主要分为两群 :T辅助 /诱导细胞 ,其免疫表型为CD3+CD4+CD8-;T抑制 /细胞毒细胞 ,其免疫表型为CD3+CD4-CD8+。CD3+CD4+CD8-细胞和CD3+CD4-CD8+细胞计数对于诊断与监测免疫缺陷症[1,2 ] 和自身免疫性疾病[3 ,4 ] 等具有重要意义。在HIV感染时 ,CD3+CD4+CD8-细胞计数随着疾病的发展而逐步降低[5] ;而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免疫反应如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6] 和移植排斥[7…  相似文献   

12.
体外扩增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杀伤性T淋巴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凯  李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1989-199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扩增培养的方法,并进行细胞毒检测。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再按一定比例体外与经处理骨髓瘤细胞集落及巨噬细胞混合培养(MTLC)可获得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异性CTL细胞,进行鉴定并进一步观察其杀伤特性。结果:混合培养7d后,即可扩增出大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证实主要是CD8+细胞,这些具有杀伤活性的CTL细胞体外对自身骨髓瘤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应用自体骨髓瘤细胞集落、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并在IL-2作用下,是体外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可行方法,CTL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有望提高骨髓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激活的T细胞、B细胞以及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对细胞程度化死亡敏感。在此过程中,Fas:Fas配体(FasL)之间的相互作用尤为重要。T细胞可以通过Fas-依赖途径杀伤自己本身,即在免凤反应的调节中,T细胞表现为主动凋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不同剂量雷公藤糖浆对雄性上鼠生死功能和细胞免疫的功能的影响。结果为两剂量组公雷公藤糖浆的抗生育作用,但是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雷公藤糖浆大剂量组对小鼠T淋巴细胞ConA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雷公藤糖浆小剂量组对大鼠T淋巴细胞ConA增殖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氦氖激光照射对豚鼠表皮郎格尔汉斯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氦氖激光照射豚鼠表皮郎格尔汉斯细胞后对其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耳肿试验和同种异体表皮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反应方法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豚鼠表皮郎格尔汉斯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在耳肿试验中,1.16J/cm2,2.32J/cm2和4.65J/cm2剂量均增加豚鼠的耳叶厚度,以2.32J/cm2最显著。在同种异体表皮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反应中,0.59J/cm2,1.19J/cm2和2.37J/cm2剂量均增强郎格尔汉斯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一定剂量的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可增强郎尔汉斯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创伤后T细胞功能与抑制性T细胞(Ts)及反抑制T细胞(Tcs)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小鼠截肢伤模型,观察T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测定Ts细胞对正常T细胞功能的抑制活性以及Tcs细胞对Ts细胞的反抑制活性变化。结果:创伤小鼠脾细胞的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降低,辅助性T细胞(Th)、Tcs细胞数目一过性减少,Ts细胞数目一过性增多;创伤后Ts细胞对正常T淋巴细胞转化、白细胞介素2(IL2)生成、IL2受体α(IL2Rα)表达、IL2mRNA及IL2RαmRNA水平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Tcs细胞对Ts细胞的反抑制活性明显减弱;Ts细胞抑制率及Tcs细胞反抑制率变化与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降低均密切相关;去除创伤小鼠脾细胞中Ts细胞,则可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IL2生成及IL2Rα表达;正常Tcs细胞对伤后Ts细胞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逆转效应。结论:创伤后Ts细胞活性增强、Tcs细胞反抑制活性减弱可能均介导了创伤后T细胞功能的受抑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创伤后T细胞功能与抑制性T细胞及反抑制T细胞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小鼠截肢伤模型,观察T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测定Ts细胞对正常T细胞功能的抑制活性以及Tcs细胞对Ts细胞的反抑制活性变化。结果;创僵小鼠脾细胞的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降低,辅助性T细胞,Tcs细胞数目一过性减少,Ts细胞数目一过性增多,创伤后Ts细胞对正常T淋巴细胞转化,白细胞介素-2(IL-2)生成,IL-2受体α(KL-  相似文献   

18.
慢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是以 B 小淋巴细胞单克隆增殖为特征的恶性疾病。通常认为 B 细胞分化受控于 T 辅助(TH)和 T 抑制(Ts)细胞。B-CLL 患者 T 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且 TH/Ts 比例下降,纯化 T 细胞对植物凝集素反应延迟,自身和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受损。白细胞介素Ⅱ(IL-2)在 T 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中起中枢作用。IL-2还通过诱导 TH 产生 B 细胞辅助因子间接参与 B细胞分化。最近证明 IL-2也可直接作用于 B 细胞增殖。作者研究了22例 B-CLL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产生 IL-2的能力,并与15名健康献血员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B-CLL 患者 PBMCsIL-2的产生与疾病的临床阶段和病情恶化无关;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ICP发病机制中的母-胎间的免疫耐受现象。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对照研究20例ICP患者(研究组)及正常孕妇(对照组)的母体淋巴细胞对已灭活的胎儿单个核细胞(PBMC)反应的增殖情况。结果:母体淋巴细胞与已灭活的胎儿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单向混合淋巴反应中,ICP患者组的母体淋巴细胞的增殖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1)在ICP患者中母-胎间的免疫抑制较正常孕妇是减弱的。(2)ICP患者母-胎间免疫耐受失衡可能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冻融肺癌细胞对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冷冻免疫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课题,但冷冻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细胞凋亡和树突状细胞方面.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肺癌NCI-H446细胞经氩氦刀冻融处理后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免疫表型的变化,及其能否有效激发骨髓树突状细胞产生特异性抗瘤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免疫水平的对照实验,于2002-08/2003 04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液实验室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完成.材料: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细胞购自上海科学院细胞库.方法:取体外培养的肺痛NCI-H446细胞经氩氦刀处理后,在体外树突状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冻融的肺癌细胞,分别观察肺癌细胞的形态结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癌细胞效应.主要观察指标:培养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免疫表型变化,培养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培养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后,符合树突状细胞特征.在培养过程中加入冻融的肺癌细胞,不影响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增强,细胞毒T淋巴细胞可引起肺癌细胞凋亡.结论:经氩氦刀处理的肺痛细胞溶解,胞膜不完整,体外能有效激发骨髓树突状细胞产生特异性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