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通过对造孔、泪囊黏膜瓣的切开及固定方式等的改良处理,在鼻内镜下完成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2例(23眼)。结果: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22例(23眼)中,21例(22眼)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畅通,内镜检查造孔通畅;1例(1眼)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5.7%(22/23)。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改良及其疗效,就改良手术方法和目的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1例(35眼)。男性4例,女性27例。年龄9~70岁,平均31岁。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随访6~20个月。结果31例(35眼)慢性泪囊炎,双眼患者4例;2例(2眼)为鼻内镜手术损伤致泪囊炎。前期泪囊鼻腔激光手术病史4例(5眼),鼻外径路手术2例(2眼)。28例(91.4%,32/35眼)治愈,症状消失,鼻腔造孔通畅。1例术后1周取出膨胀海绵时发生鼻腔黏膜瓣位置移位;2例术后6个月造孔瘢痕闭锁,其中1例再手术后治愈。总有效率97.1%(34/35眼)。结论保留鼻腔黏膜瓣并以此修复裸露骨质,可最大程度避免和减少骨质和瘢痕增生,有助于提高和取得满意的临床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改良方法。方法将181例慢性泪囊炎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银夹+PVF组(60例):术中用银夹将泪囊黏膜瓣固定于钩突前缘鼻腔黏膜瓣,并以PVF医用海绵支撑泪囊腔。PVF组(62例):术中以PVF医用海绵支撑泪囊腔。银夹组(59例):术中用银夹将泪囊黏膜瓣固定于钩突前缘鼻腔黏膜瓣。结果①术后3个月随访,3组治愈率分别为93.94%、82.09%和79.69%。②术后3个月3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2.26±11.00)分、(76.76±10.565)分和(73.78±9.991)分。结论银夹及PVF医用海绵联合应用,能有效显著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成功率。方法于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即中鼻甲的前端,鼻丘处,“工”形切开鼻腔黏膜,形成前后二个“门”形黏膜瓣,磨开骨壁,造口约1?cm,泪囊内侧壁也做同样较小的“工”形切开,形成相似的“门”形泪囊壁瓣,将其前后分别与鼻腔黏膜瓣对应缝合,覆盖骨性造口缘,使造口表面光滑,无纤维肉芽和瘢痕组织形成,不易造成阻塞。硬膜外麻醉导管自泪点进入泪道系统,并自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及造口处拉出,形成两条通道。结果术后7?d拆除固定于造口处的导管上的高分子膨胀材料,“门”形瓣缝合处已愈合,无黏膜的上下部分骨面已有上皮爬行,造口表面黏膜红润、光滑,冲洗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本组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为97%。结论本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造口光滑,不易形成肉芽。而硬膜外麻醉导管所形成的第二条通道,更加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因面部无瘢痕,且能同时处理鼻腔鼻窦病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4]).但是由于造孔狭窄、鼻腔粘连和肉芽增生影响临床治愈率~([1-4]),故该手术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使用内镜检查眼科医生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鼻腔造口位置,结合本研究第一作者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经验,采取中鼻甲腋~([5])重建,泪囊和鼻泪管完全向鼻腔开放,最大限度地扩大泪囊造孔,该方法充分利用鼻腔黏膜瓣和泪囊鼻泪管联合瓣覆盖裸露骨质,并能有效防止造孔狭窄、鼻腔粘连和肉芽增生,且不需要泪囊置管和黏膜银夹固定~([3-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泪囊窝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明确泪囊窝的解剖学特点 ,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提供参考。方法 :对 2 3具 (4 6侧 )成人尸头泪囊窝的骨性结构构成及骨壁的厚度和倾斜角度进行测量。结果 :泪囊窝中部的骨性构成中上颌骨额突所占比例略大于泪骨 ,且变异较大 ;泪囊窝后壁与冠状面呈大约 2 0°的倾角。结论 :在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中 ,应对眶壁行CT检查 ,以明确不同类型泪囊窝骨性构成情况下手术可能遇到的问题 ,防止术中眶内并发症或由于造孔过小导致术后鼻泪管阻塞 ,症状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7.
鼻内境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疗效随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泪囊病变患者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临床远期随访观察结果,探讨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75例(310眼)慢性泪囊病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手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根据泪囊大小或病变情况决定术终泪道放置泪道硅胶扩张管。术后随访包括鼻内镜检查处理、泪道冲洗及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应用。结果随访3~60个月,随访超过1年(远期)者211例(230眼),治愈率75.3%,好转率11.7%,无效13.0%,总有效率87.0%。9眼术后1年发现自然泪道复通,但泪囊鼻腔造孔瘢痕闭锁。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效果较好。扩大造孔骨窗,减少黏膜损伤和手术创面,以及随访清创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鼻泪管黏膜在手术造孔引流后,有可能发生可逆性转变,重新发挥泪道的泪液排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利用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对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病人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口,用银夹把造口处泪囊黏膜和鼻腔黏骨膜固定吻合,无需置管让其形成瘘口。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对其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手术治愈36眼(85.7%),好转3眼(7.1%),无效3眼(7.1%)。无效3眼为泪囊狭窄所致,改留置腰麻管2个月后泪道部分通畅。结论经鼻内镜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方便,疗程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鼻内径路和鼻外径路泪囊鼻腔造孔术后常因造孔狭窄或闭锁,导致手术失败,引起症状复发.再手术时要不要放置扩张管和如何放置一直有争议,我们在开展经典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基础上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将硅胶扩张管逆行置入泪囊,以硬膜外麻醉导管"环扎"法固定于泪道,行手术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泪道置管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泪囊造口术联合泪道置管、术后冲洗。结果手术平均时长约1小时,术后无颌面部瘢痕形成,89例治愈,患者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常无阻塞,鼻内镜检查示造口上皮化完全,造口规则无狭窄、黏连,3例好转溢泪症状减轻,泪道冲洗畅通,鼻内镜示造口处黏膜增厚、造口狭窄,治愈率96.74%。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泪道置管术后反应少,复发率低,术后能减少疤痕形成,降低泪囊术后阻塞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泪囊炎,避免造口再狭窄的方法。方法对45例(47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泪囊窝处开骨窗至足够大,保留造口周围鼻腔黏膜,局部射频及全身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促进创面修复,减少瘢痕生成。结果 47眼中治愈40眼,好转5眼,无效2眼,总有效率为95.7%。结论鼻腔泪囊造孔处理得当,可防止泪道再次狭窄,手术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36例、38眼在鼻内窥镜明视下行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35例,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后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7.2%,3例经鼻外切口泪囊鼻腔造孔术后复发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失败1例(2.8%).结论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经鼻外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者亦适用此法.  相似文献   

13.
改良泪囊鼻腔造孔术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泪囊炎的主要治疗是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有鼻外泪囊摘除术和鼻外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2种。前一种方法手术后,病人长期溢泪已基本不用,现主要选择后一种手术方法,但因手术切口影响容貌,自1998年以后,我们采用自制导光纤维光源内置泪囊,做泪囊鼻腔造孔术,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解剖定位资料。方法经鼻内镜下解剖16具湿性成人尸头32侧泪囊,确定泪囊鼻腔造口的最佳解剖位置标志;并结合2例手术失败病例和12例尚未行手术的慢性泪囊炎病例的相关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最佳解剖定位数据。结果泪囊上、下点与鼻小柱和鼻翼交界点及"中鼻甲腋"(即中鼻甲前端位于鼻腔外侧壁的附着处)的距离分别为33.0±3.3mm、44.6±4.9mm和6.8±1.4mm、3.2±1.6mm;2例手术失败病例的泪囊鼻腔开口位置较低。结论手术中,应在中鼻甲腋前上方定位鼻腔内泪囊开口。  相似文献   

15.
正既往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主要由眼科医生经内眦切口从鼻外途径进行,由于该入路不易观察鼻腔内结构,泪囊与鼻腔黏膜的吻合口暴露不清楚,有时会使泪囊在鼻腔的造口位置偏移到前组筛窦中,影响吻合口对泪液的引流。对合并鼻窦炎的慢性泪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下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2 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鼻内窥镜下采用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 :术后随访 1~ 2年 ,术后 8个月拔管 1例 ,6个月拔管 6例 ,4个月拔管 4例 ,3个月拔管 9例。随访 1年无一例复发 ,有效率 10 0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应用钬激光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 ,克服了传统手术的缺点 ,具有损伤小 ,面部无瘢痕 ;出血少 ,视野清晰 ;方法简便快捷 ,无须住院手术 ;并发症少等优点 ;且可作为传统手术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由鼻内径路鼻内镜下施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共13例(14眼),术中做好骨窗后将泪囊壁向后翻转,剪除翻转的鼻腔黏膜约3.0mm后与泪囊黏膜对合一针。结果治愈12眼,好转1眼,无效1眼,有效率92.8%(13/14)。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眼科疾患之一,主要表现为流泪、溢脓或局部肿痛,反复发作,延年不愈.既往手术治疗方法为经面鼻腔泪囊吻合术或泪囊切除术,手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作者近几年来开展了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瘘术(共19例)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结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58例62眼,术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眼术后结合中药冲洗;对照组26眼术后置入扩张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结合中药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运用的中药代替扩张管的使用,患者更容易接受。术后采用中药冲洗泪道避免了西药大量使用对鼻腔黏膜的刺激,减少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同期与分期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6月于东北国际医院诊治的慢性鼻-鼻窦炎合并泪囊炎患者94例,按手术不同分为同期手术组(n=58)和分期手术组(n=36),同期手术组加以同期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和泪囊鼻腔造孔术,分期手术组一期加以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