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痛,是指因气血不足或阴阳亏虚而形成的疼痛。历代医家对虚痛病机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虚痛是由于阴阳、气血之不足,以致脏腑、经络失其濡养或温煦所致。这就是所谓“失养而痛”,或称“不荣而痛”。另一种见解认为,虚痛的病机仍为气血不通。也就是“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2.
刘玉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8):816-816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引发多种疾病。历代医家有关痛证的论述,分为虚实两大类。实性疼痛是由于邪滞经络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须采用通利之法(如通下、疏利、活血、消滞等);虚性疼痛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以至气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去营养、濡润所致,治疗上与前者则异,当于补虚治痛。1“痛无补法”的片面性请医而皆知“,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是源于《内经》,然而这种理论并不是《内经》关于痛证认识的全面概括,如《素问·脏象法时论》曰“:肾病,虚则胸中痛”《,灵柩·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皆少,则喜转筋、…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引发多种疾病。历代医家有关痛证的论述,分为虚实两大类。实性疼痛是由于邪滞经络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须采用通利之法(如通下、疏利、活血、消滞等);虚性疼痛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以至气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去营养、濡润所致,治疗上与前者则异,当于补虚治痛。  相似文献   

4.
《素问·举痛论》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前贤指出了痛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产生郁滞、瘀结以致脏腑经络局部发生疼痛,在治疗上主要运用通法。但这种“不通则痛”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痛证,有一定的片面性。 关于痛证,历代前贤尚有“不荣则痛”的论述,说明痛证也有虚证。如因邪气侵袭或气血不足,或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痛证病机的认识,大致可分虚实两端。实则邪气实,虚则正气虚。实痛多因邪气阻滞,经络气血不通所致,所谓“不通则痛”,治宜攻邪通利,使邪气去,闭阻开,“通则不痛”;虚痛多由于阴阳气血不足,失于温煦濡养所致,治宜扶正补益,视其虚之所在而补之,使正复则痛止。临床上对疼痛虚实的辨证,有一定规律可循。例如:剧烈疼痛为实,隐  相似文献   

6.
不通则痛     
<正>疼痛是人体最常见的临床证状,中医学认为当人体脏腑气血经络及精神状态,出现失衡或破坏时都会产生难以忍受的苦楚,而疼痛,也称为痛证。临床上痛证有多种表现如胀痛、刺痛、灼痛、冷痛、绞痛、隐痛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或阻塞,不通则痛而发生病  相似文献   

7.
吴冬群 《河北医学》1998,4(6):77-78
生脉饮治疗胸痹心痛临床应用体会(266012)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吴冬群冠心病心绞痛,其病机多与气血亏虚,流通不畅有密切关系。岳美中曾以《心病·胸痹的探讨》中论及本病的病机源于心阳不足,导致心脉痹阻,气滞血瘀。所谓不通则痛当冠心病之共性,多用活...  相似文献   

8.
笔者分别从病因病机,辨病辨证、遣方用药、内外合治等方面总结丁彩飞名中医治疗痛经经验。丁彩飞教授认为痛经的病机在于“不通则痛”与“不荣则通”,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分别从虚、瘀论治,调和气血冲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痛经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痛经是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乃因“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冲任淤阻,寒凝血脉或湿热蕴结,气血运行不畅而致不通则痛;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故不荣则痛。  相似文献   

10.
虚痛初探     
虚痛初探沈定余(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230038)关键词虚痛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以疼痛为主证的一类疾病,中医称之为痛证。对于痛证的发生,中医学理论有一个总的概念:“不通则痛”。即指人体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郁滞...  相似文献   

11.
搜集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痛证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的认识,认为:叶氏介“久痛必入络”,而络痛证的病机为络中气血不通,痛因有虚实寒热四端;辨症要点为“痛则不通”,贵在辨别“络不通”有气血阴阳之分;总以辛香通气为络痛证的治疗大法,根据其络痛之属气血阴阳虚实而“辨证施通”,指出通络时应重视虫类药的运用及以奇经通补络脉,并强调因“痛久入络”,故治疗时以“缓调为宜”。  相似文献   

12.
探讨痛证用补法治疗的机理、分析“不通则痛”的痛证常规通法治疗也适用于虚痛证,探讨虚痛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等。  相似文献   

13.
【上期病案分析】例一:【证候分析】患者女性,年过半百,任脉已虚,太冲脉衰少,脏腑已虚。素体较胖,多阳气偏虚、多湿,气血周流缓慢,易聚湿生疾,痰浊阻遏心气导致心阳不振,心脉闭阻,气血不通则痛,故产生胸痛。因发病年余,病久则虚,故致心气、心阳亏虚。又生气加重,乃为气滞血瘀,瘀于心脉,则成左胸刺痛。由于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匀,而心脉  相似文献   

14.
艾灸法是借艾火的温和热力,通过腧穴经络脏腑的调解途径,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病目的的外治方法。痹证则是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外感风、寒、湿邪,使体内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不通则痛”的各种以疼痛为主的病证。人体禀赋不同,感邪侧重不一,临床  相似文献   

15.
产后病多虚多瘀,由于分娩时的创伤和出血,以及临产用力,耗气亡血伤津,故产后多虚;又由于产时亡血伤津,百脉空虚,易感外邪,导致恶血当下不下,败血残留,瘀血内阻,故产后多瘀。虚则经脉失养而气血运行不畅;瘀则气血阻滞而不畅,气血不通而产生疼痛,故产后疼痛为产后最常见病证,《傅青主女科》  相似文献   

16.
辨证分型治疗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感受寒凉,瘀阻经络(寒湿凝滞),或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气力虚弱),肾气亏损,湿热蕴结等。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如下:  相似文献   

17.
“菀陈则除之”理论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是针灸治疗法则之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病因病机历来多被认为与“虚、瘀”有关,多因患者久病正虚或年老体虚,余邪未清,耗伤气血,不荣则痛,加之余邪阻遏经络,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疗上以祛瘀止痛、扶正通络为主。本文依据“菀陈则除之”理论,结合PHN的病因病机,提出具有“祛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功的刺络拔罐法治疗PHN,并通过具体案例来阐释“菀陈则除之”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胆胀是一个常见的病证,其形成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但总的病因病机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临床辨证大多属里证、热证,但总不外科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实证不离过食油腻之物,与外感湿热毒邪、情志不畅有关,治宜清胆利湿,行气泄结为主,方用大柴胡汤加减;虚证则因久痛入络,损其肝阴,脾气不运,气滞血瘀,治宜滋阴清热,疏肝止痛为法,方用一贯煎为主加减,而“不通”二字又是本病病机中的关键,故虚、实二证,通下之药在所必用,以经常保持二便通利为度。  相似文献   

19.
探讨痛证用补法治疗的机理、分析“不通则痛”的痛证常规通法治疗也适用于虚痛证 ,探讨虚痛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等。  相似文献   

20.
戴德英教授认为,“血瘀”并非单纯指“血”而言,而是与“气”密切相关.妇科临床凡经、带、胎、产诸病,无论寒热虚实,皆由血瘀而致.疼痛是由于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造成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戴师在临证中强调必须辨病及辨证相结合,然后根据不同病证灵活使用红藤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