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乳头状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简称AgNOR(1)。用rRNA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证实,核仁组成区是某些染色体DNA分子的一定片断,大约有40个转录单位,含有核糖体RNA的遗传信息,为合成RNA提供模板。NOR可用银染色方法间接显示,故称AgNOR。近年来,国外有人发现AgNOR对肿瘤诊断,尤其是区别良恶性病变和分级具有一定价值,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表达方法23例原发性输尿管瘤和9例正常输尿管组织标本进行了AgNOR研究。结果输尿管癌AgNOR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输尿管组织(p<0.01),AgNOR计数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上升而增加。5年内死于癌转移者,其AgNOR计数明显高于生存5年以上者。结论AgNOR计数在鉴别输尿管良恶性病变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Wang JY  Rong TH  Liang YR  Long H  Chen QL  Ma GW 《癌症》2004,23(5):577-580
评估肿瘤组织分裂间期的AgNOR定量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肿瘤免疫学证实肿瘤可诱发免疫抑制,测定T淋巴细胞核仁区的AgNOR活性表达可以探知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状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在食管癌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检测在食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56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其中胃正常粘膜6例,不典型增生18例,胃高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4例,光镜定量显示,胃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上皮AgNOR数目有显著差异,胃癌组(高分化与低分化)上皮AgNOR数日显著高于正常粘膜和不典型增生组。但重度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AgNOR均值有一定程度重叠。结果提示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技术对胃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肿瘤细胞的核仁组成区(NucleolarOrganiser region 缩写为 NOR)蛋白,自从Howell 等改良 AgNOR 一步法染色以来,AgNOR 的检测和计数法已被一些学者用于乳腺、淋巴系统等肿瘤的研究。本文应用AgNOR 染色法对乳腺以肿块为特点的乳癌、纤维腺病、纤维囊性增生病、浆细胞性  相似文献   

6.
简讯     
《肿瘤》1993,(4)
应用核仁组成区(AgNOR)的检测对肿瘤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发现它有一定的发展前景。AgNOR检测是一种简便、迅速、可重复的方法,便于推广应用。国内近年来在应用AgNOR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AgNOR与不同组织类型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判断肿瘤病人的预后等都将有待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共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用胶银染色法对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结炎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 AgNOR 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中AgNOR计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55例乳腺癌和32例乳腺纤维腺瘤中核仁组成区相关银蛋白(以下称AgNOR)颗粒进行计数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中AgNOR平均颗粒数为10.07±2.94个/核,而乳腺纤维腺瘤中AgNOR平均颗粒数为2.46±0.57个/核,两者结果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另外,AgNOR计数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即分化越低的乳腺癌AgNOR计数越多。文中对AgNOR含量的变化及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核仁组成区染色对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ploton于1986年报道了改良的一步法AgNOR染色技术以来,国内外病理学家和细胞学工作者将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Nuelecoleolar Organizer associated protein,AgNOR)技术应用于肿瘤病理学和细胞学的诊断和研究中。近年来有较多的文献报告此技术对区别良、恶性病变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AgNOR染色法对83例不同部位肿块穿刺细胞涂片进行了定量研究,探讨其AgNOR染色对其良恶性肿瘤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与细胞分裂、DNA合成关系密切,AgNOR(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我们将PCNA和AgNOR作为反映细胞增殖的指标,探讨它们与结肠癌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AgNOR计数对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NOR)计数对宫颈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gNOR银染法对比 15例宫颈鳞癌与 2 2例慢性宫颈炎的AgNOR计数。结果 :宫颈鳞癌与宫颈良性病变的AgNOR计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宫颈不典型增生AgNOR计数也较宫颈良性增生上皮增高(P <0 0 5)。结论 :宫颈良恶性病变的AgNOR计数明显不同 ,此方法简便易行 ,可用于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丁彦青  张亚历 《癌症》1992,11(4):273-275
使用胶银染色技术对88例胃良、恶性病变及正常胃粘膜进行核仁组成区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胃溃疡之修复性增生上皮及癌旁粘膜平均每核含AgNOR量及AgNOR异形率均高于正常胃粘膜上皮(P<0.05),慢性胃溃疡增生上皮及癌旁粘膜上皮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高分化腺癌与正常胃粘膜上皮、慢性胃溃疡修复上皮及癌旁粘膜上皮相比,平均每核含AgNOR量、AgNOR异形率及AgNOR颗粒在核内的大小及位置分布等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AgNOR定量研究对区分胃良、恶性上皮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嗜银染技术对23例恶性淋巴瘤、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10例正常淋巴结的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进行了显示(AgNOR)。结果显示恶性淋巴瘤的AgNOR核均数较高,与正常淋巴结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恶性程度的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AgNOR之间也有差异(P<0.05或P<0.01)。AgNOR方法有助于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病变,在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使用胶银染色技术对88例胃良、恶性病变及正常胃粘膜进行核仁组成区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胃溃疡之修复性增生上皮及癌旁粘膜平均每核含AgNOR量及AgNOR异形率均高于正常胃粘膜上皮(P<0.05),慢性胃溃疡增生上皮及癌旁粘膜上皮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高分化腺癌与正常胃粘膜上皮、慢性胃溃疡修复上皮及癌旁粘膜上皮相比,平均每核含AgNOR量、AgNOR异形率及AgNOR颗粒在核内的大小及位置分布等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AgNOR定量研究对区分胃良、恶性上皮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核仁组成区(NO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之间,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之间,良性肿瘤和癌前病变之间以及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之间NOR的计数均有显著差异,NOR大小和分布也有不同。本研究提示:NOR计数在鉴别良恶性病变,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有重要意义;AgNOR技术在肿瘤病理研究中是一种极有希望普及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核仁组成区(AgNOR)的检测对肿瘤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发现它有一定的发展前景。AgNOR检测是一种简便、迅速、可重复的方法,便于推广应用。国内近年来在应用AgNOR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AgNOR与不同组织类型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判断肿瘤病人的预后等都将有待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对AgNOR的形态学类型和计数的方法缺少一个共同的标准。因此,不同实验室之间所得的结果相差很大。为此亟需组织有关学者  相似文献   

17.
AgNOR是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简称,这些蛋白可用银染法着色,其确切的生化特性尚不清楚。在rDNA链伸展、核糖体形成及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这些蛋白可能起重要作用。AgNOR染色技术只是最近才用于研究常规石蜡包埋的组织,人们发现AgNOR计数对肿瘤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意义。作者搜集了本教研室近年乳腺病变组织蜡块共56例,其中一般良性病变21例,囊性增生病17例,乳腺癌18例,用AgNOR染色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性研究,以期了解AgNOR计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对AgNOR数量与淋巴结状况的关系亦作了探讨。结果显示,经AgNOR染色后,良性病变实质细胞核内AgNOR颗粒大小较一致,界限清楚;乳腺癌实质细胞的核内AgNOR颗粒大小不一,聚集成块者居多,易见重叠现象。乳腺癌每个实质细胞AgNOR数平均为7.57  相似文献   

18.
东亚钳蝎毒灌肠治疗大肠癌后肿瘤组织中AgNOR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40例直场癌用东亚钳蝎毒泡汤治疗前后,正常组织、癌近分组织和肿瘤组织中AgNOR颗粒数和AgNOR形态分型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后癌近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AgNOR颗粒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肿瘤组织中AgNOR<4.0/核计27例,占67.5%;≥4.0/核计13例,占32.5%;而治疗后肿瘤组织中AgNOR<4.0/核计37例,占92.5%,≥4.0/核计3例,占7.5%.而AgNOR颗粒形态学分型结果显示:治疗前肿瘤组织单一型和核仁内型7例,占17.5%,聚集型和弥散型33例,占82.5%;治疗后,单一型和核仁内型23例,占57.5%,聚集型和弥散型17例,占42.5%.肿瘤组织AgNOR颗粒形态学分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由聚集型和弥散型向单一型和核仁内到转变.治疗结果表明,东亚钳蝎毒对大肠癌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AgNOR)对40例肾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染色,结合临床资料发现AgNOR颗粒计数与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恶性度高,侵袭力强,预后差的肾癌AgNOR计数显著增高,且多为细小颗粒,分布弥散。该方法用于肾癌恶性度及预后评估简便易行,是一种有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对87例大肠乳头状肿瘤(腺瘤19例,腺瘤伴不典型增生8例,腺癌60例)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观察分析。提示,AgNOR随细胞增生的程度而增加,在良恶性病变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因此,对病理学诊断和科研为一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