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收集自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椎管内肿瘤患者64例,通过显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64例椎管内肿瘤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平均38岁。2.主要症状与体征:(1)疼痛:疼痛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共有18例。常表现为根性疼痛,有时可误诊为肋间神经痛或坐骨神经痛。(2)感觉障碍:常见,共有54例。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表现为有感觉障碍平面并常伴有麻木或束带感。髓内肿瘤则常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平面与脊髓肿瘤所在部位相关。(3)运动障碍:有52例入院时在肿瘤压迫…  相似文献   

2.
痴呆表现为智能减低及人格改变,病因甚多。现将我科1985年~1987年9月,经头颅CT扫描证实2个以上脑梗塞灶,临床上具有痴呆表现的14例住院病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根据DSM-Ⅲ诊断标准,本组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主要诊断依据为:(1)智能缺损,其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社交,职业功能或日常生活,(2)记忆损害可伴有定向障碍;(3)不同程度人格改变,(4)具有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5)头颅CT证实具有2个以上脑梗塞灶。14例中,男9例,女5例。发病年龄35~78岁。有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2例,同时有高血压及糖尿病2例。曾发生过TIA或脑梗塞1次者6例,2次6例,3次2例。偏瘫13例,其中肌力0~15例,Ⅱ~Ⅲ°2例,Ⅳ一Ⅴ°6例。偏身感觉障碍9例。局限性癲痫发作1例。皮层性失明2例。记忆力减退12例、近远事遗忘2例,定向力和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而小儿则多为脑瘤.作者报告四例小儿脑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进行讨论.病倒摘要:在1958至1979年20年间,作者收治16岁以下的小儿脑瘤110例,其中4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12,12、11、4.5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4例)、呕吐(2例)、意识障碍(3例)、视乳头水肿(2例)、颈强直(2例).1例左侧Babinski征、1例有丘脑下部体征(如肥胖、高热和尿崩).反复发作性出血两次者2例、三次者1例.4例CSF检查均为血性,红细胞在8,500~40,000个/mm~3.入院后所有4例进行1~2次全脑血管造影,其中1例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导8例多发性硬化症有强直性发作和感觉性发作,年龄为28~50岁,主要表现为发作时肌强直者6例,异常感觉(麻木、热感、压迫感等)5例,疼痛2例.发作时出现与脊髓病变一致的感觉障碍者1例,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3例,脊髓病变节段以下的深反射亢进2例,Brown-Sequard症状群  相似文献   

5.
眼肌麻痹型和偏瘫型偏头痛的特点已有详细描述,但二者同时发生者尚未见报导;本文报导1例如下:男,20岁,右利手,患者有发作性右侧头痛3年,每年发作2~3次,每次发作时伴恶心、短暂复视,偶有左侧肢体运动和感觉轻度障碍,发作均不超过1天而自然缓解.入院当天患者在工作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儿的视频脑电图资料。结果 9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6.25~15.17岁、平均(7.10±3.24)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12±2.58)个月。9例患儿共监测到45次临床发作,发作持续时间5~35 s、平均(9.21±4.35)s,临床表现为舞蹈样动作并手足徐动10次、肌张力障碍并站立不稳6次、舞蹈样动作并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并站立不稳29次;均由突发性运动诱发,其中2例(2/9)亦由过度换气诱发、1例(1/9)由惊吓刺激诱发;4例(4/9)发作前存在肢体僵硬、肢体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等先兆。9例患儿发作期呈现正常背景节律或被大量运动伪差覆盖,未见样放电、背景节律改变或局限性慢波节律等异常征象;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2例(2/9)呈非特异性异常,表现为额区或枕区间断性慢活动,1例(1/9)可见中央-颞区(Rolandic区)棘波。5例患儿(5/9)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突变阳性。结论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异常和样放电,发作期临床表现和同步脑电图对明确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性,60岁,小学文化。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于2018年7月25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自行缓解,每周发作3~5次,不伴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右侧肢体活动和感觉正常,病程中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无言语不清,无视物模糊。当地医院MR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经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调脂和稳定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发作期出现的缺血性脑梗塞临床上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确知.偏头痛性缺血性脑梗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少数报道为单侧大脑后动脉(PCA)供应区梗塞,而双侧PCA梗塞迄今未见报告.本文介绍1例年轻偏头痛患者出现双侧PCA梗塞.患者,37岁男性.有偏头痛病史17年,每次头痛发作均有视物变形、暗点和近记忆障碍,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双额区出现轻到中度搏动性疼痛、怕光和不适等.每月发作1~2次,最近,发作频率增加.在近某次发作后记忆障碍和视力改变持续存在.颅脑CT扫描发现左侧颞-枕区梗塞,椎动脉造影显示左侧PCA闭塞,用阿斯匹林和潘生丁治疗.一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视物变形,严重的近记忆障碍和弥漫的搏动性头痛.偏头痛家族史阳性.神经学检查发现顺行性记忆缺失,逆行性记忆中度减损;  相似文献   

9.
过去报导的都是季节性轻性情感障碍,本文作者报导4例符合DSM-Ⅲ重性情感障碍的病人,并指出季节性情感障碍可以表现为轻性,也可以表现为重性。病例1:女性,30岁。16岁夏季首次躁狂发作,用碳酸锂维持治疗(血浓度1.0mEq/L),夏季和冬季都住在波士顿。23岁后连续2年住院5次,2次是躁狂发作,均在每年  相似文献   

10.
失神发作(absence seizures)为多见于儿童期的非惊厥性发作.临床上大部分为学龄前期至青春期起病,且与遗传有关.既往称“小发作“,主要表现为短暂而频发的意识障碍.一般每次发作持续2~15s,不超过1min,每日发作数次~数十次不等,常突发突止.典型的脑电图表现为两侧同步对称的3Hz棘慢波发放(spike and wave discharges,SWDs).现分为儿童期失神发作和青少年期失神发作.前者起病年龄较早,多为6~7岁,因发作频繁(每日数次~数十次),又称密集性癫痫.后者起病年龄较晚,多为10~17岁,发作频率少于前者,呈散发而非每天发作,常伴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上棘慢波频率可达3.5~4Hz.失神发作动物模型对痫性发作的开始、扩散、扩散途径、以及参与发放的神经递质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从这几方面对近年来失神发作的几种常见动物模型予以回顾.……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21岁女性,以痴笑性癫痫20年入院.每日痴笑性癫痫发作数次到数十次,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7年,效果不佳.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四肢感觉及肌力正常.颅脑MRI平扫+DWI成像示左侧中脑大脑脚上部见结节样长T1、稍长T2信号影(图1A),FLATR呈稍高信号,DWI信号不高,幕上...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观察 15例PKC病人的临床表现 (2例做了录像 ) ,进行EEG、CT、MR等辅助检查 ,均用卡马西平治疗并观察其转归。结果 本组 15例中 ,男 13例、女 2例 (男∶女 =6.5∶1) ,发病年龄 8~ 2 2岁 ,平均 11.4岁。生活环境及家族史 :本组 13例病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地区 (13 /15 ) ,14例无家族史 ,1例有家族史。临床突出表现为发作性一侧肢体的肌张力障碍和异动症 ,多数持续 10~ 3 0s(一般 <5min) ,每天发作 4~ 3 0次。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紧张时或突发运动 (要跑步和突然站立 )时容易发作。头颅MR、CT、EEG、2 4小时EEG、视频EEG、肌电图 (EMG)等辅助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小剂量卡马西平可使症状完全消失 ,0 .0 5~ 0 .1g/d维持治疗 ,10例随访 1~ 1 5年无发作。结论 PKC是以运动诱发的表现为舞蹈样手足徐动症等肌张力障碍为特征的良性疾病 ,有异于癔病和神经症的发作特征 ,卡马西平能有效控制其发作。  相似文献   

13.
作者观察了27例学龄前幼童(2~7岁)周期性精神分裂症的49次发作。遗传因素较明显,双亲之一患精神分裂症者9例,其他亲属患病者11例。大部分患儿精神发育过早,1岁半会说成句的话,4岁便能认初级读本,但运动多笨拙,个人生活的习惯养成较晚,多数从早年就表现孤僻、执拗、迂腐、敏感等。首次发作常有躯体疾病、颅脑外伤或精神性诱因,但以后发作与诱因无联系。仅有2例在两岁以内首次发病,3~4岁发病者10例,5~7岁发病者15例。发作持续时间可由几天(7例)到一年半,本文材料多为1~5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边缘性癫癎(LE)和边缘性癫癎状态(LS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例LE和1例L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LE癫癎患者均为青年期发病,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紧张、恐惧及各种形式的自动症和自主神经症状.脑电图呈现一侧或双侧颞区疒间样放电.头颅MRI示1例左侧海马硬化,1例右颞叶内侧钙化灶.1例LSE患者系中年男性,表现发作性意识障碍、言行紊乱和精神症状,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以上;脑电图呈现双侧额叶、颞叶θ波或δ波;头颅MRI示:左颞叶前部蛛网膜囊肿.3例经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治疗发作得到控制.结论 LE和LSE的临床特点是发作性自动症、自主神经和精神症状,与颞叶内侧海马及杏仁核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头颅MRI对延髓梗死病灶的定位并结合延髓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延髓梗死临床表现的特征.方法:31例急性延髓梗死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对其病灶位置分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出院当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31例急性延髓梗死病例中:外侧延髓梗死(LMI)16例;内侧延髓梗死(MMI)13例;双侧延髓梗死(BMI)2例.LMI组病灶位于延髓背外侧或外侧;MMI组病灶位于延髓腹内侧,且多位于延髓上段.LMI多表现为不典型或部分性的"Wallenberg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或体征为眩晕,Homer征、构音障碍、吞咽障碍、软腭麻痹,肢体共济失调.MMI多表现为感觉运动性卒中(SMS)或纯运动性卒中(PMS),最常见的症状或体征为对侧肢体偏瘫、构音障碍、中枢性面舌瘫.31例延髓梗死患者中,BMI 2例均为双侧MMI,其中1例出现四肢瘫痪、双侧肢体深浅感觉障碍、核间性眼肌麻痹、构音以及吞咽障碍,另1例表现为左侧肢体偏瘫、构音障碍、强哭、强笑等症状体征.结论:典型的延髓梗死综合征在临床上少见,LMI多表现为不典型,部分性的"Wallenberg综合征".而MMI往往与桥脑、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相似.双侧MMI导致四肢瘫痪等双侧锥体束受损表现,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癫痫的脑立体定向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1982年9月~1985年8月,采用日本杉田式脑立体定向仪,治疗癫痫3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6~36岁。病程3~29年。 2.癫痫类型:(1)精神运动发作伴有情感障碍为突出症状,EEG上多呈现一侧或双侧颞叶癞性活动为主的精神运动性癫痫17例;(2)发作时意识丧失较早,且常伴有运动性先兆,以癫痫大发作为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头痛的常见类型之一 ,为发作性的神经—血管障碍 ,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目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较多 ,我们 1997年 1月 1日~ 1997年 12月 3 1日应用大剂量甲氧氯普胺一次口服治疗偏头痛发作 97例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符合测试标准 :(1)依据国际头痛协会制订的标准〔1〕诊断为有先兆或无先兆偏头痛 ;(2 )病程为 1年以上 ;(3 )近 3月内每月发作 2~ 6次 ;(4)发作程度为中度以上 ,每次持续4h以上 ;(5 )年龄为 18~ 65岁 ;(6)性别不拘。不符合测试标准 :(1)滥用镇静剂、镇痛剂或麻醉剂 ;(2 )滥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2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人诊断依据〔1〕:( 1)发作性眩晕、呕吐、复视。 ( 2 )一侧或两侧视力障碍。 ( 3)一侧或两侧肢体感觉障碍 ,平衡、协调及运动障碍。 ( 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Ⅲ波波幅低平 ,分化不良 ,潜伏期延长。除外耳源性眩晕及脑干、小脑非缺血型疾病后共 83例病人 ,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2例男 2 7例 ,女 15例 ,年龄 39~ 6 4岁 ,平均 5 1岁。对照组 41例 ,男 2 5例 ,女 16例 ,年龄 41~ 6 3岁 ,平均 5 1 6岁。1 2 方法 治疗组给予低分子…  相似文献   

19.
伴感觉障碍的低钾性周期麻痹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型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瘫痪或无力 ,伴血钾降低 ,无感觉障碍 ,临床上很常见。本文报道 4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例四肢轻度力弱 ,伴明显感觉障碍。 3例以四肢麻木为主要症状 ,伴轻微感觉障碍。例 1,男 ,33岁。发作性四肢无力 4天 ,于 1994年 9月 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4天晨起发现抬腿无力 ,但能骑车上班 ,入院前 1天加重 ,来我院急诊。当时查体 :神清 ,颅神经 (- ) ,双上肢肌力 4级 ,双下肢肌力 3级 ,肌张力低 ,腱反射低 ,无病理征。针刺觉 C2 至 T4减退 ,深感觉正常。血钾 2 .78mm ol/L,心电图 T波降低 ,可疑 …  相似文献   

20.
对 1992~ 2 0 0 2年本院经治的儿童脑卒中患者 2 1例进行回顾。年龄 2~ 12岁 ,男 9人 ,女 12人 ;求治时间从发病 1~ 7d ,经CT确诊均为缺血性脑卒中。1 临床表现本组表现为 :( 1)多有先兆症状 ,于病前 2~ 7d出现头痛、发热、呕吐、抽搐。 ( 2 )多急性发病 ,首发症状以癫发作为多 ,占15例 ( 71 4% ) ,癫与一侧肢体偏瘫同时出现。 ( 3 )也有表现为肢体瘫痪左右两侧交替出现 ,或一侧偏瘫后 ,另一侧几天后也出现偏瘫。瘫侧肢体肌力损害较轻 ,一般Ⅲ + ~Ⅳ + 级。较少见为失语 :包括运动性、感觉性、混和性失语。查瘫侧病理征阳性。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