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蛋白酶抑制素C(CysC)水平与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改变参与妊高征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和Reinil制膜法测定了32例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含量,并与35名正常孕妇组作比较。结果: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而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2+-ATP酶含量显著地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结论:妊高征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清CysC水平和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和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改变参与妊高征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Reilni制膜法制定了32例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浆ET水平和红细胞膜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并与70名妊高征无肾病组和35名正常孕妇作比较。结果:妊高征肾病组和无肾病组血浆ET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而红细胞膜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均显著地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妊征肾病组与无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浆ET和红细胞膜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2型糖尿病(DM2)肾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改变参与DM2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Reilni制膜法测定了40例DM2无肾病和32例DM2肾病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和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DM2无肾病组和肾病组血清leptin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和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DM2肾病组与无肾病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M2的发生、发展与血清leptin水平和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尿C肽与血C肽的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有文献报告,血C肽和尿C肽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蓝不十分一致。国内尚少见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C肽水平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相关报告,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测定41例DM2无肾病组和32例DN组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DM2患者无论有无肾病组其血清内脂素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r=-0.4108,P〈0.01)。DN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2组。结论: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与DN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了2型糖尿病(DM2)肾病患者血浆ET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DM2患者进行了血浆ET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DM2肾病患者血浆ET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脂联素水平则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r=-0.4312,P〈0.05)。结论:检测DM2肾病患者血浆ET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可为DM2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脂联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对3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TGF-β1、脂联素水平的检测,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脂联素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r=-0.4012,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可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ELISA对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34例为伴肾病组,50例为无肾病组)进行了血清leptin和脂联素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无肾病组和肾病组血清leptin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脂联素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组与无肾病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清leptin水平和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在糖尿病各亚组中,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及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0.001).微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脂联素水平与血肌酐、HbA1c、TC、SBP、DBP、TG及UAER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HDL-C、BMI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15.82±7.21)mg/L高于男性(13.98±7.86)mg/L,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肾病进展而升高,说明肾脏参与了脂联素的代谢与排泄.脂联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70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中根据患者尿蛋白的排泄量分为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另外选择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要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470例入选者体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C-反应蛋白的检测采用比浊法.结果 实验组中大量尿蛋白组与微量尿蛋白组患者体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实验组中正常蛋白尿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体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实验组中3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都明显比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将患者体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初诊DM2患者脂联素、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DM2)患者脂联素、IL-6、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DM2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kg/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IL-6、TNF-α、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IL-6、TNF-α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IL-6、TNF-α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IL-6、TNF-α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3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D)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SAA、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含量。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血清SA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肾病的加重而升高。结论:DN患者血清CysC和血清SAA水平随着尿微量白蛋白(Alb)的增加而升高,当尿Alb还在正常水平时,血清CysC和血清SAA水平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对于DN的早期诊断,血清CysC和血清SAA可能较尿Alb更敏感;血清CysC和血清SAA可作为DN早期敏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法对乙肝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核黄素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评价灭活效果;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以1600μmol/L核黄素灭活2h,HBV DNA拷贝数明显减少(P〈0.05);灭活后红细胞Na^+K^+-ATPase有所降低,丙二醛(MDA)明显增高(P〈0.05),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游离血红蛋白(FHb)、渗透脆性等无明显变化。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部分灭活血液中乙肝病毒,对红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渗透压和阴离子间隙(AG)的变化情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150例患儿均在治疗前作血气分析,并作血清Na^+、K^+、Cl^-、HCO3^-和渗透压的测定,AG按Na^+-(Cl^-+HCO3^-)计算,所有患儿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结果脱水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89.3%,代谢性酸中毒、高氯血症和低钾血症分别为76.7%、14.6%和28%。酸中毒随脱水而加重(χ^2=34.2,P〈0.01)。渗透压以等渗为多(69.3%),低渗次之(25.3)%,高渗仅5.4%,渗透压与血Na^+浓度呈正相关(χ^2=297,P〈0.01)。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占60.8%,AG与血Na’呈正相关,AG水平随脱水程度的加重而升高(χ^2=9.828,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导致轻至中度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以等渗性脱水和正常AC型代酸为主。及时纠正脱水能避免代谢性酸中毒加重以及有效减少高AG型代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ET、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4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和3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ET、血清TGF-β1和VEGF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DN组血浆ET、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NDN组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ET、血清TGF-β1和VEGF含量随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发生以及严重程度的指标,对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