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平扫为等密度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螺旋CT( spiral CT,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探讨SCT多期增强扫描对此类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肝穿刺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的CT平扫呈等密度的HCC 14例(占同期702例HCC的1.99%),回顾性分析这类HCC 的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及CT征象.结果 14例HCC 的SCT平扫均呈等密度影(假阴性).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强化的4例,3例可见肿瘤假包膜形成;动脉期仍为等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影的4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癌灶均呈低密度影的2例;动脉期瘤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表现为等密度的3例;平扫为等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显示动静脉瘘及门静脉癌栓的弥漫型肝细胞癌1例.结论 CT平扫可能会漏诊等密度的肝癌病灶,可疑患者需行增强扫描检查;S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显示平扫为等密度的HCC的血供特点,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 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单发病灶12例.平扫:低密度9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1例.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快速显著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增强密度逐渐下降,延迟期10例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轻度增强;4例病灶动脉期检出中央瘢痕,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瘢痕密度逐渐增高而面积减少或消失;动脉期和门静脉期3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FNH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 16例患者16个FNH病灶中,平扫显示所有病灶均为略低密度,位于肝包膜下,其中14个可见更低密度瘢痕,从病灶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或不规则状.肿块实质呈"快进慢出"强化,中心瘢痕及辐射状分隔、假包膜"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肿块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 平扫和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强CT并定量分析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无肝硬化背景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3例患者(FNH组24例、HCC组69例)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征象,测量并计算病灶、腹主动脉平扫及增强三期CT值,增强各期病灶与腹主动脉CT值比值,对两组病灶测量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中央瘢痕、病灶密度均匀、包膜、供血动脉征及强化方式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H增强各期CT值及增强指数均高于无肝硬化背景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FNH与无肝硬化背景HCC的最佳期相为动脉期,当cut-off值取110.5 HU,相应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2.2%,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门静脉期增强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略高于动脉期增强指数(AUC=0.871),两期相敏感度相同,动脉期增强指数的特异度最高。结论 增强CT并定量分析对FNH及无肝硬化背景HCC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富血管结节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动脉期呈均一强化的40例40个局灶性肝脏病变的动态CT图像,试验组包括21个富血管结节型HCC病灶,对照组包括11个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4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2个孤立性肝转移瘤和2个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4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去除了延迟期的肝脏CT双期(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图像和三期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识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组扫描方式对结节型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富血管结节型HCC的诊断,双期扫描组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 5±0.021 7,增加了延迟期的三期扫描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 8±0.010 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2,P=0.002).结论 补充了延迟期的CT三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显示富血管结节型HCC的强化特征,提高其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综合方法 诊断,并通过临床治疗证实的小肠Crohn病患者均行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在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测量患病肠段在不同期相内的CT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其CT值;并测量各期相内患病肠段与正常肠段的CT值筹值,以差别10 HU为界,划分病例数,将不同期相内的病例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病变肠段平扫平均CT值为(39.3±3.7)HU,动脉期为(74.8±13.8)HU,门静脉期为(90.2±12.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87,P<0.01).病变肠段平扫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中,平扫CT值差值≤10 HU和>10 HU者分别为44和1例,动脉期分别为6和39例,门静脉期分别为2和43例,经X2检验,平扫与动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9,P<0.01),平扫与门静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2,P<0.01),动脉期与门静脉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P>0.05).增强扫描使病灶显示更为清楚,大大提高了小肠Crohn病的检出率.结论 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可对小肠Crohn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可对病变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特点。方法 :14例均经病理证实为FNH,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4例均为孤立性病变,平均直径3.2 cm,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密度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显示明显强化;静脉期9例强化程度高于肝实质,5例等于肝实质;延迟期6例略高于肝实质,4例等于肝实质,4例为低密度。9例病灶中心区CT平扫显示低密度瘢痕,动脉期均无强化,延迟期7例强化。结论:FNH的CT表现典型,充分认识其CT表现,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尚文  陈自谦  钱根年  钟群   《放射学实践》2009,24(5):506-509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CT表现。结果:CT平扫21个病灶中7个病灶呈均匀低密度,14个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19个病灶有明显均匀强化、1个中等不均匀强化、1个轻度不均匀强化,6个病灶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影;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10个病灶呈略高密度,6个病灶呈等密度,5个病灶呈略低密度。平扫显示7个病灶伴有中央星状疤痕者,多期增强CT显示15个病灶有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强化。结论:CT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例肝腺瘤均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100ml对比剂,3ml/s单相注射,延迟20~30s行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脉期扫描,3min后行延迟期扫描。测量腺瘤及正常肝组织的强化CT值,观察腺瘤的三期强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例肝腺瘤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与正常肝组织无法区分;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密度,其平均CT值与正常肝组织相差38HU,定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8.94,P<0.01);在门脉及延迟期,4例腺瘤表现为等密度,1例为略低密度,分别与正常肝组织平均CT值相差(3.7±7.1)HU和(-4.3±3.6)HU,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0,t=0.75;P值均>0.05);肝腺瘤动脉期平均CT值明显高于门脉及延迟期,定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8.39,P<0.01)。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动脉期扫描。  相似文献   

11.
多期螺旋CT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腺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腺瘤的方法。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5例肝腺瘤螺旋CT多期扫描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病灶的数目、形态、大小、中央疤痕、钙化等的存在情况。并分别测量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及肝实质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例FNH,6例单发,1例多发,共10个病灶,其中6个>3cm,4个<3cm,有中央疤痕者7个;5例肝腺瘤为单发,共5个病灶,均>3cm,未见中央疤痕。所有FNH及肝腺瘤均未见钙化。平扫FNH平均密度(48.18±7.82)HU,与肝腺瘤(42.54±2.37)HU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期FNH平均密度(124.29±18.69)HU,显著高于肝腺瘤(83.29±9.09)HU(P<0.05);门脉期FNH平均密度(110.51±22.71)HU,与肝腺瘤(123.75±5.01)HU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期螺旋CT结合定量分析密度参数可以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腺瘤。  相似文献   

12.
陈军法  袁建华  蔡学祥  宋琼  徐建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31-1134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DSA及临床随访证实的9例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包括平扫、多期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后处理重组图像,重点分析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以及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9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发生于脾动脉者4例,位于胰体尾部区域;肠系膜上动脉1例,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区;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动脉各2例,位于胰头区域。瘤体直径3.0~6.5cm,平均4.5cm。平扫病灶多呈稍低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动脉期瘤体内强化区域略低于或接近同层面主动脉CT值;门脉期接近或高于同层面主动脉CT值,6例延迟期扫描的病灶均呈相对高密度;病灶周边存在无强化区域。9例中3例可显示破口(33%)。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肝腺瘤的MS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我院16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肝腺瘤患者,分析其MSCT特点。结果 :16例行MS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肝脏占位性病灶,边界欠清晰,MSCT平扫为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动脉期呈明显强化、病灶出血坏死部分不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肝腺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本病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4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及后处理对胰岛素瘤检出的价值。方法:13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素瘤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各期肿瘤增强程度及检出率。结果:13例CT平扫肿瘤均为等密度,动脉期及门脉期肿瘤与胰腺实质密度差为24HU与29HU,动脉期、门脉期及实质期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84%、100%及62%。结论:MSCT多期成像对胰岛素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脉期在检出肿瘤方面略优于动脉期扫描,MSCT薄层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肿瘤的空间位置及其与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强化特征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15例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前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观察BPH和PCa在不同时期的强化特征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根据时间-密度曲线的形态分为三种类型:I型为持续上升型,Ⅱ型为缓升缓降型,Ⅲ型为速升速降型。观察BPH和PCa强化峰值、最大强化幅值及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观察不同扫描期相对PCa癌灶的检出情况。结果:BPH与PCa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不同(P〈0.01),BPH强化峰值80%(20/25)位于延迟期(180s),PCa强化峰值73.33%(11/15)位于动脉晚期(35~40s)和静脉期(75s)。在BPH组,I型时间-密度曲线加例,Ⅱ型5例;PCa组,I型4例,Ⅱ型6例,Ⅲ型5例,两组时间-密度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PH和PCa的最大强化幅值分别为42.004-10.99HU和45.604-6.88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早、中、晚三期扫描对癌灶的检出以动脉晚期最高,检出12例,静脉期与延迟期分别检出11例、7例。结论:MSCT多期扫描能够显示BPH和PCa的血供情况及强化特征,对前列腺癌病灶的显示和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少见强化方式的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不典型强化的肝癌C T资料。结果21例中,小肝癌9例,结节型10例,巨块型2例。平扫17例呈低密度,4例呈等密度,瘤内密度均匀16例,5例密度不均匀。多期增强检查21例中,动脉期5例呈低密度,等密度4例,高密度12例。门脉期7例呈高密度,10例呈等密度,4例病灶呈低密度。延迟期1例呈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8例呈低密度。结论 M SC T的多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肝癌少见的强化方式,对其诊断及鉴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对11例行三期增强扫描的肝腺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共发现19个病灶,其CT值在平扫、动脉期、延迟期存在统计学差异,门脉期无统计学差异。动脉期直径≤5cm病灶CT值高于5cm病灶,而其余各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定量分析有助于肝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CT能谱成像相关参数在肝细胞肝癌(HCC)与肝血管瘤(HH)中的差异,探讨CT能谱成像在HCC与H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HCC患者和13例HH患者(17个病灶)均行能谱CT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分别测量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从40~140keV每隔10keV的单能量平均CT值、标准差(SD,即病灶的不均质性)、碘浓度(ICpp)及水浓度值(WCap,WCpp),并计算病灶能谱曲线的斜率(Sap,Spp)、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碘摄取比值 (IURpp)及碘浓度比(ICR)。结果:动脉期40~140keV能量段、门脉期40~90keV能量段HH组的各单能量平均CT值均显著低于H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门脉期40~100keV能量段HH与HCC间的SD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IURap、IURpp、Sap、Spp、NICap、ICap、ICpp及IC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鉴别HCC与HH的最佳能谱定量参数为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阈值为106.87HU,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82.4%;其次为ICR,阈值为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2.4%。结论:CT能谱成像多参数分析有助于HCC与HH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和ICR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态CT扫描鉴别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HCH)与肝细胞癌(HCC)。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动脉期呈均匀强化的11例HCH(13个病灶)和38例HCC(45个病灶)的动态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平扫密度值(AV)、动脉期密度增加值(EV)、动脉-门静脉(A-P)分流及假包膜出现率、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强化特点。结果:HCH病灶的动脉期EV、A-P分流及假包膜出现率分别为(112.31±25.17)HU、30.8%和0%,HCC的分别为(50.76±14.62)HU、2.2%和24.4%,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门静脉期,13个HCH病灶有8个呈高密度、5个呈等密度,45个HCC病灶4个呈高密度、12个呈等密度、29个呈低密度,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延迟期,13个HCH病灶2个呈高密度、11个呈等密度,35个HCC病灶3个呈等密度、32个呈低密度,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HCH和HCC的病灶大小、平扫AV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病灶的动脉期EV、A-P分流及假包膜出现率、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病灶强化特点,CT动态扫描可以对动脉期呈均匀强化的HCH和HCC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