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学习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的使用,同时对影响该量表评定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使用NOSIE对急性精神分裂症发作经治疗后缓解(以下简称急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慢性组)患者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三名高年资护师经培训,在取得较高一致性后,对1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NOSIE评定,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年龄、病程、首发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家族史对NOSIE评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年龄、病程与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受教育年限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各因子分比较,慢性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因子分及总积极因素均显著低于急性组患者,前者的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显著高于后者,而迟缓因子分和病情总估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OSIE是一种易于掌握的护理人员测评量表,其影响评定结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急性组的总积极因素高于慢性组.  相似文献   

2.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作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护理角度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32例(对照组)和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治疗组32例(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采用SANS,SAPS,NOSIE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P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分较对照组低,治疗组病情总体计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P〈0.01),对照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整体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明显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广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809-8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人组条件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只做常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实施干预前NOSIE、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确实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为量化指标,对6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研究,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入组前后比较,ADL总分、躯体生活自理分量表分、日常生活能力分量表分有显著性差异,NOSIE病情总估计分、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7个因子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3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NOSIE评估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玉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80-781
目的:运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行为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3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则为35例精神分裂急性发作而入院的患者,两组都用NOSIE进行临床对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及迟缓等因子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激惹、精神病表现及抑郁等因子的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上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院内康复训练,以延缓其衰退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安松梅  李言波  于东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196-1197,1277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和对照组(氯丙嗪),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2周末、第8周末,研究组的BPR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的NOSIE的社会功能、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及病情总估计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迟缓及总消极因素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显著意义(P<0.05)。奥氮平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丙嗪。结论:奥氮平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疗法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6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6个月阳性强化疗法,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于应用前后分别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阳性强化疗法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照比较,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应用前,NOSIE总分及总消极因素分低于应用前,总积极因素分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阳性强化疗法,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前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3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更积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实施"全人护理"体系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及可行性研究。方法:对随机选出的在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进入第二病区实行"全人护理"并列入研究组,同期找在院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9例,入另一病区进行常规护理并列为对照组。两组共观察12周,并分别在研究入组时和第12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第12周末,研究组NOISE量表病情总评、总积极因子、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入组时的分值(P〈0.05),而总消极因子、激惹因子分则显著低于入组时的分值(P〈0.05);12周末两组比较,研究组NOISE量表病情总评、总积极因子、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激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实施"全人护理"体系,可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性,增强其信心和动力,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阳性强化法改善慢性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的效果。方法:对59例住院5年以上的慢性分裂症患者在保持药物治疗不变的同时采用阳性强化法5个月,用护士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作为评定工具,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采用阳性强化法后,NOSIE评分积极因素分、病情总估计分高于治疗前,消积因素分低于治疗前。结论:阳性强化法能有效改善长住优抚慢性分裂症患者的适应不良,矫正患者不良行为,能激起病人的原始行为,延缓了病人的衰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住我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30人为治疗组,参加作业治疗8周,对照组30人。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疗效。结果:予作业治疗8周后,治疗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除了精神病表现P〈0.05外,其它6个因子均P〈0.001。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因子分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精神病表现及退缩2个因子P〉0.05。结论:作业治疗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减轻病情、恢复或改善心理与躯体的功能、帮助学习和掌握如何适应生活及工作的技巧是有一定疗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患者住院观察量表(NOISE)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后,研究组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较,ADL、NOSIE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工娱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经CCMD-3标准诊断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1),分别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工娱疗法进行治疗,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症状存在与否及存在的频度与强度进行评定。结果:经NOSIE评定,治疗前患者得NOSIE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4周后,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及总积极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精神病表现和总消极因素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总估计两组患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娱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社会功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临床上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工娱治疗,以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艺术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进行艺术心理治疗3个月,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进行艺术心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BPRS、SANS评分明显降低,NOSIE病情总估计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艺术心理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型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10月在我院住院的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同等环境下维持原来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同时予以改良型音乐治疗,观察6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NOSIE 各项因子分均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NOSIE 总积极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得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消极分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较对照组有较明显降低,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型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8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和药物加心理护理(研究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4例符合CCMD-3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02)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健康教育,为期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问卷表(ITAQ);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BPRS、ITAQ、SQLS评分较疗前均有明显减少(P﹤0.01);研究组的NOSIE总积极因子分、病情总估计分均较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各项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训练,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家庭、职业及社会功能以重返社会。方法:将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2011年~2012年住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社会功能训练,与研究前及研究12周末采取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社会功能训练12周末,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总分、总积极因素因子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消极因素因子分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会功能训练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减少精神残疾,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由康复护士带领去康复中心参加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两组对照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康复组IPROS各因子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康复组NOSIE总分和总积极因素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较对照组低(P〈o.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衰退,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