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α-SMA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对肝脏炎性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病理诊断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12 7例CHB患者肝穿刺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结果与现行病理诊断标准慢性肝炎分级、分期及Knodell-HAI评分系统进行统计学比较。另有6例作为对照,其中急性肝炎3例,静止性肝硬化3例。α-SMA在CHB、急性肝炎及静止性硬化三组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在扩大的汇管区及其周围,以及小叶内点灶状坏死部位。且α-SMA表达与慢性肝炎病理分级(G)、分期(S)及Knodell-H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α-SMA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肝损伤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组织中COX-2、CDKN2A的表达及其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免疫学及肝穿刺病理学证实为CHB患者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17例;正常肝组织10例(来自肝脏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标本)。应用病理学判断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COX-2、CDKN2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CDKN2A mRNA第一、第二外显子在正常肝、CHB及肝硬化组织的表达水平及CDKN2A蛋白的半定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5、24.86、26.43,P=0.036、0.041、0.038)。(2)正常肝、CHB及肝硬化组织中的COX-2、CDKN2A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15.73,P=0.042、0.021);肝组织炎症不同级别的COX-2、CDKN2A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5、23.67,P=0.038、0.027);肝组织纤维化不同程度的COX-2、CDKN2A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16、22.53,P=0.024、0.037)。结论 COX-2、CDKN2A表达与CHB、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明显相关,COX-2、CDKN2A可作为反应HBV相关肝病进展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活检组织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探讨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RT-PCR对CHB活检组织的α-SMA进行半定量,结合肝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对CHB患者的肝组织α-SM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在基因水平上,轻度CHB患者α-SMA/β-actin为0.126±0.032,与中度(0.323±0.099,P=0.001)和重度(0.410±0.103,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CHB患者中,中度和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免疫组化显示:在CHB肝组织,α-SMA主要与坏死性炎症反应有关,贮脂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表达α-SMA较强。CHB轻度组(G1/G2),α-SMA表达于坏死性炎症反应部位;CHB较重组(G3/G4),则表达于坏死区及其相邻的肝实质表达明显增加,且Kuppfer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HBV慢性感染状态下,α-SMA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与肝脏患者的CHB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早期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及其在肝纤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半定量测定MMP-2、α-SMA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时序动态表达,网状纤维法判定肝纤维化程度,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和TNF-α的水平。结果有内毒素血症发生,不同时期(0、2、4、6周)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梯度增加,组间差异明显,血浆内毒素与TNF-α及肝组织MMP-2、α-SMA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MMP-2表达的部位、时序、量的变化都与α-SMA的表达大致平行,以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纤维间隔内为明显,提示MMP-2主要由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合成。肝纤维化程度与α-SMA、MMP-2在肝脏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内毒素可能通过细胞因子TNF-α,介导肝组织MMP-2、α-SMA的表达,而后者又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相关性,了解leptin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方法:健康 SD大鼠40R,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组.于造模2、4、6 wk末分批处死动物,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leptin、TGF-α1及α-SMA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组织中leptin、TGF-β1、α-SMA均有微量表达;CCl4注射2wk后,leptin、TGF-β1、α-SMA表达开始增强,2、4、6 wk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leptin与TGF-β1和α-SMA表达均呈显著相关性(r=0.668,0.570,均P<0.05).结论:lept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leptin可能参与了HSC活化、增殖以及ECM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 采用40% 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甲珠不同剂量干预,测定肝组织α-SMA表达及α-SMA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甲珠各组较模型组肝组织中α-SMA表达及α-SMA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肝组织氧化损伤程度明显改善(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改善(P<0.05).结论 甲珠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粘着斑激酶(FA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研究FAK与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及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K、α-SMA的分布及表达。①FAK在对照组中无表达;随着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加重,FAK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阳性程度( )~( ),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730、P<0.01。②α-SMA在对照组中以阴性表达为主;随着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阳性程度( )~( ),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793,P<0.01。③FAK与α-SMA成显著正相关,r值为0.857,P<0.01。慢性肝炎患者,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FAK、α-SMA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7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CCl4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PCR检测肝组织IL-17 mRNA表达变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予以IL-17处理后,PCR检测肌动蛋白α(α-SMA)、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IL-17表达量变化及与α-SMA的关系。结果 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中IL-17表达明显增加。IL-17促进HSC-T6细胞α-SMA、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合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IL-17表达明显增加,并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与肝组织表达α-SMA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 IL-17可促进HSCα-SMA、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合成,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肝内HBV载量的变化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该类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经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HB 46例,经血清学及影像学确诊、手术获得的肝硬化标本17例。采用实时荧光载量系统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并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1)肝硬化组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CHB组(P〈0.01)、高于HBeAg阴性CHB组(P〈0.001);肝硬化组肝组织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CHB组(P〈0.001、P〈0.01);HBeAg阳性及阴性CHB组的肝组织HBV DNA载量均高于血清HBV DNA载量(P〈0.05、P〈0.01),肝硬化组肝组织HBV DNA载量低于血清(P〈0.001)。(2)CHB、肝硬化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肝组织HBV DNA较血清HBV DNA载量更能准确反映肝内HBV复制水平、肝组织损伤程度以及CHB、CHB肝硬化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龙2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龙2号大剂量组和地龙2号小剂量组,8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TGF-β1、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地龙2号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α-SMA、TGF-β1、及TIMP-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MMP-13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地龙2号抑制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形成可能与其降低α-SMA、TGF-β1、TIMP-1蛋白表达并促进MMP-1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病毒包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Ad-IGFBPrP1)对大鼠肝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影响及意义。方法 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Ad-EGFP组:尾静脉注射腺病毒包装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Ad-EGFP);Ad-IGFBPrP1 2周组:尾静脉注射Ad-IGFBPrP1;Ad-IGFBPrP1 4周组:尾静脉注射Ad-IGFBPrP1。分别于注射2周、4周末乙醚麻醉大鼠,取肝左叶固定、包埋、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GFBPrP1、核因子κBp65(NF-κBp65)、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HE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Ad-EGFP组的正常肝组织相比,Ad-IGFBPrP1组肝组织出现病理改变且发生纤维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d-IGFBPrP1组肝组织中IGFBPrP1、NF-κB p65、α-SMA、Fn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Ad-EGFP组明显增强(P0.01);Ad-IGFBPrP1 4周组的表达高于2周组(P0.01)。结论 Ad-IGFBPrP1经尾静脉注射成功转染进入大鼠,引起肝组织中NF-κB p65表达增高,最终导致肝组织纤维化,提示IGFBPrP1致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可能通过NF-κB信号转导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2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双环醇150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状况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可显著降低,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不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且肝组织内α-SMA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同时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双环醇治疗可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36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4例,使用GE Logiq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超声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常规进行肝活检。结果 肝硬化组门静脉流量、流速和内径分别为(86.3±7.5) ml/min、(3.8±0.1) cm/s、(11.5±1.4) mm,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62.3±6.4) ml/min、(3.1±0.1) cm/s、(8.7±1.6) mm,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肝静脉清晰度、肝表面被膜、胆囊壁、肝脏边缘形态、肝脏实质回声、肝内韧带、脾脏面积评分和总分分别为(1.1±0.3)分、(1.2±0.3)分、(1.1±0.2)分、(1.0±0.4)分、(1.1±0.5)分、(1.0±0.2)分、(1.4±0.4)分、(8.12±0.39)分,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2.6±0.3)分、(4.1±1.2)分、(1.9±0.3)分、(1.9±1.0)分、(2.7±0.4)分、(1.4±0.5)分、(4.1±1.6)分、(15.1±1.1)分,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82.4%,阴性预测值为98.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临床筛检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价值,为早期诊断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0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肝脏声像图特征、超声半定量评分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 肝硬化患者肝脏被膜、肝实质回声、肝内韧带、胆囊壁、脾脏面积、肝静脉清晰度和肝边缘形态彩色多普勒半定量评分分别为(4.1±1.1)、(2.5±0.5)、(1.5±0.2)、(2.7±0.3)、(2.6±0.6)、(2.7±0.4)和(2.3±0.3),显著高于CHB患者[分别为(1.4±0.3)、(1.4±0.3)、(1.0±0.1)、(1.2±0.2)、(1.3±0.3)、(1.2±0.1)和(1.0±0.3),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为(1.5±0.1) cm,显著大于CHB组[(1.1±0.1) cm,P<0.05],血流速度为(12.6±1.3)cm/s,显著慢于CHB[(22.3±3.6)cm/s,P<0.05],血流量为(1114.4±117.4) ml/min,显著低于CHB[(1278.3±121.4) ml/min,P<0.05];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超声半定量评分>15分为截断点,其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8.0%,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89.8%。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半定量评分肝脏和门静脉指标可有效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以及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观察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2例,另选健康人100例,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检测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Vmean)、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同时进行FibroScan检测,检测结果以肝硬度(LSM)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HAPI、HARI和LSM分别为1.56±0.24、0.73±0.05和25.38±7.73 k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0.14、0.65±0.07和7.8±3.6kPa,t值分别为8.980、10.158、26.478,P值均0.05);而肝硬化患者PVVmean为(14.43±1.86)c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7.35±0.56)cm/s(t=20.076,P0.05)。LSM与肝硬化患者HAPI和HAR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0.66,P值均0.001,与PVVmean呈负相关(r=-0.64,P0.001)。结论利用FibroScan测量肝脏硬度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脏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微循环状态。对141例慢乙肝、12例肝硬化患者和2例正常人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其中53例慢乙肝和2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人的肝窦腔通畅,无狭窄和闭塞,无红细胞聚集现象。慢乙肝患者86.52%有肝窦腔狭窄,60.28%肝窦腔内见红细胞聚集,34.04%肝窦腔内有血栓形成;电镜观察见94.34%的患者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33.96%有基底膜形成,24.53%狄氏腔内出现胶原纤维。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结构紊乱,肝腺泡消失,假小叶形成。提示慢乙肝患者存在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硬化时肝脏微循环结构丧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转换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83例,采用ELISA方法对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法进行HBV DNA检测,将HBV DNA检测值进行对数转换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患者的HBVM共有3种模式:大三阳(L3PP:HB-sAg、HBeAg和HBcAb)、小三阳(S3PP:HBsAg、HBeAb和HBcAb)和小二阳(S2PP:HBsAg和HBcAb)。L3PP HBVDNA水平高于S3PP和S2PP(P〈0.01)。随着慢性肝病病情发展,L3PP阳性率呈下降趋势,S3PP和S2PP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均〈0.01);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3种HBVM模式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L3PP慢性肝病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高于S3PP或S2PP模式。随着慢性肝病病情的进展,HBVM的模式可发生转换,HBeAg阴转,L2PP转为S3PP或S2P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Ⅰ(Annexin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阐明AnnexinⅠ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模型组2、4、6、8周各6只大鼠门静脉采血检测血清ALT、AST,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AnnexinⅠ、TGFβ1、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nnexinⅠ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随损伤时间延长逐渐升高,4周达高峰,6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组织有AnnexinⅠ、TGFβ1、αSMA低表达,2周即升高,4、6周较明显,8周下降,肝纤维化模型组与对照组在2、4、6、8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exinⅠ对肝脏可能有保护作用,为临床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FN-α/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HBV(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检测8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组)和220例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PC组)[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组)88例和进展性肝病者132例(慢性乙型肝炎76例、肝硬化56例)]的IFN(干扰素)-α/β受体基因-568G→C、-408C→T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568G→C位点多态性中,PC组总GG基因型频率比SR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等位基因G的频率,进展性肝病组均显著高于SR组(P〈0.05)。②-408C→T位点多态性中,进展性肝病组总CC基因型显著高于SR组(P〈0.05),而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SR组和AsC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FN-α/β受体基因-568G→C、-408C→T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之间有关,携带-568G→C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HBV感染者容易发展为慢性,G等位基因更趋向于进展性肝病,而携带-408C→T CC基因型患者则容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