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胰结合部主要包括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第四段(十二指肠壁内段)、胰管终末段以及围绕它们周围的括约肌复合体,其解剖、生理功能均较为复杂,相互结合紧密,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个区域。  相似文献   

2.
胆胰结合部外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胰管、十二指肠结合部是消化道中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部位,胆胰结合部的名称目前尚未统一,文献报道的有胆胰肠结合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胆肠胰结合部,胆肠结合部以及乳头壶腹区等。  相似文献   

3.
胆胰结合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相近的胚胎起源。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不同导致胆胰结合部恶性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大不相同。胆胰合流异常、区域癌化等理论的出现丰富了胆胰结合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理论研究。胆胰结合部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胰腺癌的诊断是这一区域病变临床处理上的关键。了解胆胰结合部恶性病变的病因、病理,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有助于胆胰结合部恶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胆胰肠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腺段和壁内段、主胰管终末段、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主要是指壶腹周围损伤和胆总管远端损伤,多见于胆总管探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胆管引流术等手术中[1]。因乳头炎症、胆道狭窄或解剖异常(如胆胰合流异常)等导致插管困难而致损伤,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死亡,死  相似文献   

5.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伏洲  王雨等 《消化外科》2003,2(2):113-115
目的 研究医源性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PBPD)的常见原因,并提出早期处理的正确方法。方法 本总结了9例医源性PBPD的发病过程,早期诊断及处理经验,并分析了本病死亡率极高的原因。结果 6例为胆总管探查所致,3全例为内镜乳头括约肌发开术(EST)引起;4例死亡,1例严重致残;8例经过手术治疗,1例经过微创治疗;EST所致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穿孔患多有皮下气肿,而胆总管探查所致穿孔早期无特征性表现。结论 医源性PBPD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探子造成的穿孔及EST中造成的电灼穿孔,其死亡率极高,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早期处理。“三造口一引流”(胆囊造瘘,胃造瘘,空肠造瘘,胰全引流)经临床验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早期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胰肠结合部是胚胎前肠与中肠结合处,是发育胃十二指肠和肝胆胰系统的部位,是解剖化邻关系上接靠的密切的部称,是变异畸形较多的部位,也是胆胰肠肿瘤较多的部位,该部肿瘤,是从以壶腹口为中心的胆胰肠上皮发生的,临床症状可互相混同,如消化功能紊乱和黄胆,前者因胆胰液不畅流,患者常不注意或失警惕,后者是胆管被,珂因黄疸促其较早就医,因症状混同,须特别检查辨清,临床上误诊,语治的病例实不少见,近年来,已引起更多注意,成为文献讨论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胆胰结合部的范围包括胆总管下部(3、4段)、胰头、十二指肠三者的毗邻关系[1]。胆胰结合部的良性病变包括该部位的结石,急、慢性炎症,良性肿瘤,胆胰管末段、Oddi乳头狭窄、梗阻和功能障碍等,其中以胆总管下段原发或继发结石最为多见,特别是壶腹结石嵌顿容易并发胆管炎和胰腺炎。反复发作胆管炎、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尤其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旁或乳头部憩室并发憩室和乳头炎,都是引起胆胰管末段和乳头狭窄、梗阻或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的原因。胆总管下段、壶腹和乳头部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腺瘤、息肉、胰头部囊腺…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指在治疗和检验过程中引起胆总管、主胰管汇合部位的损伤,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其处理不当时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本文阐述了引起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的原因、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一、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的原因开腹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是导致胆胰结合部损伤的两大主要医源性因素。①开腹下胆总管探查术:主要是胆总管探查术时Bakes探条的暴力性操作引起胆胰汇合部损伤,特别是近年来纷纷开展胆道手术的基层医院,在胆总管下端通过受阻时,未经术中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对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 :胆胰肠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后段和壶腹、胰头及其主副胰管 ,十二指肠二、三、四段 ,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 ,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 ,且变异多见 ;在功能上较复杂 ,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 ,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 ,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 ,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 ,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 ,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 ,内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 ;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 ,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胰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 ,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 ,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 ,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15.
胆胰结合部解剖结构特殊、病变后局部组织改变、加上该处手术常在非直视下进行,所以稍有不慎易引起医源性损伤。伤后症状隐蔽往往延误诊治,致后果十分严重。早期(术中)诊断的关键是:凡该处手术要警惕损伤的可能,时时观察有无意外损伤。如明确损伤、T管注水后后腹膜水肿或渗液、造影见造影剂外渗,要努力找到损伤点立即修补,并作胆总管T管引流。如伴十二指肠损伤还要十二指肠减压引流。若找不到损伤点,则将胆管切断后胆肠Roux?en?Y吻合,使胆胰完全分流更妥。术后1~2d出现寒战、高热、右腰背痛,往往是术中漏诊后腹膜后漏出物积聚、感染的表现;脓液可向下扩散达右髂窝,出现右下腹痛、压痛。此时要及时手术作脓疡沏底引流、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及空肠营养性造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20.
Injury of choledocho-pancreatico-duodenal junction refers to the penetrating injury of the bile duct, pancrea-tic duct or duodenal wall in the region of ampulla of Vater. It is often caused by improper operation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may lead to leakage of bile, pancreatic or duodenal contents into retroperitoneal space and chemical corrosion in a wide range of retroperitoneal soft tissue, which result in severe secondary infection or even death. Leakage of contrast media, hypertrophy of tissue and anatomical changes were the evidences for injury of choledocho-pancreatico-duodenal junction. Injury of choledocho-pancreatico-duodenal jun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4 types, and treatment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injury is neces-sary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