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德州市 0岁~ 3岁儿童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以了解我市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情况 ,指导儿童保健工作。方法 :取材于 2 0 0 0年 11月 5日至 2 0 0 3年 11月 5日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各类疾病就诊病例 ,分别与佝偻病患病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0岁~ 3岁儿童患病率为 30 .6 4 % ,其中合并贫血者为 4 5 .36 % ,合并支气管炎、肺炎者为 39.0 % ,合并腹泻者为 5 4 .70 % ,合并其他疾病者为 4 2 .70 %。按病期分 :初期病例占 81.4 0 %。临床上有精神、神经症状或伴有轻度的颅骨软化、轻度“串株”,但血钙、磷正常或轻度下降 ,AKP升高 ,X线征象大致正常 ,发病年龄多在 1岁以内。激期病例占 12 .85 %。临床表现有神经精神症状、颅骨软化、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 ,但血钙、磷明显下降 ,AKP明显升高 ,X线干骺端毛玻璃样或凹陷 ,发病多在 1岁以内。人群中以父母文化程度低 ,流动人口多见。结论 :从 3岁以下小儿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来看 ,德州市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仍高达 30 .6 4% ,以致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所以对本病应高度重视 ,做好孕期保健 ,积极宣传并坚持母乳喂养 ;4个月后按顺序及时添加辅食 ,加强宣传教育 ,尤其要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宣教 ,传授普及合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区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城区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通用诊断方法对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西安城区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32.75%,但0~1岁婴儿以及早产儿、多胎儿的发病率较高。结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仍应作为重点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情况,为防治佝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儿童来门诊建卡进行健康体检,询问病史,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及腕部X线检查结果,诊断佝偻病。结果:本次共调查3岁以下儿童455名,3~6岁儿童735名,共检出佝偻病211名,患病率为46.4%,佝偻病后遗症219名,患病率为29.8%。结论: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加强户外活动,是防治佝偻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白忠 《中外医疗》2013,32(6):31-32
目的探究分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筛选方法及干预手段。方法将2010—2012年就诊的0~3岁患儿100例进行测定血BALP、Ca2+、P2-、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检查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记录。将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做为治疗组即A组,其余为预防组即B组。结果 BALP诊断佝偻病84例,患病率84%。佝偻病好发、高发以1~3月组、3~12月组更为明显。简易诊断为佝偻病68例,其中BALP>200U/L者为62例,检出率为90.6%;无佝偻病16例,其中BALP≦200U/L者为6例。A组经过一定治疗措施后患病人数由84降至23例,较干预前下降了60.7%,而且在初期、激期的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较高,可采用血BALP进行早期筛查,安全高效。积极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韦孟兰 《海南医学》2013,24(3):392-394
目的 探讨全血钙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55例体检儿童采末梢血,用全血干化学法和免疫浓缩技术检测BALP,全血钙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结果 755例体检儿童中BALP≤200 U/L 138例,200~250 U/L 386例,≥250U/L231例.血钙<1.55 mmol/L 79例,≥1.55mmol/L676例.BALP异常检出率为81.7%(617/755),血钙异常检出率为10.5%(79/755).血钙在各年龄组和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ALP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下组BALP异常检出率最高,3~5岁组最低.大部分儿童处于维生素D轻度缺乏或缺乏状态,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BALP的检测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中较血钙测定敏感,更能反映人体钙营养水平.为更好地预防、控制和治疗佝偻病,婴幼儿应定期做相关项目的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Vit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者.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为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预防佝偻病,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只有耍幼儿家长及儿童保健人员都了解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防治婴幼佝偻病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小儿常见病,该病不仅使儿童发育迟缓,骨质软化,骨骼畸形,同时引起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易患上感、腹泻、肺炎、贫血等疾病,对儿童健康危害大,因此被列为"小儿四病"之一[1],笔者对我院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732例0~3岁婴幼儿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LAP),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效果。方法我院采取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年。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5.01%)较对照组(11.17%)明显下降,而且没有发生中重症病儿。结论应用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随着儿童保健工作普遍开展,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减少。对临床上少数佝偻病患儿用常规剂量维生素D治疗无效者,应除外抗D佝偻病,而考虑是否为家族性低血磷抗D佝偻病(FHR)。现将近6年我院收治的12例FHR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58例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儿童保健的实际需要,为给安塞县提供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情况,我们抽取了新生儿进行先天性佝偻病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了2005-02~2006-02间在安塞县医院产科出生的1156例新生儿,抽样336例作为先天性佝偻病调查对象,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样比例约4∶1。1·2方法对已抽样的新生儿在24 h内分别进行病例采集,记录胎次,母孕期健康状况及服药(钙剂及维生素D)情况,并进行前囟、矢状缝的测量及颅骨软化等检查。抽血进行血Ga、P、AKP测定,拍腕关节X片。2结果2·1发病率调查的336例新生儿中,患先天性佝偻病者58例,男31例,女27例,发病率17·26%。出生体重<2500 g者93例,发生先天性佝偻病33例,占35·48%;出生体重>2500g者243例,发生先天性佝偻病者25例,占10·28%。2·2先天性佝偻病的症状体征临床上表现无特征性,多表现为吵闹、嗜睡不安、睡眠周期颠倒或缩短。调查的58例患病者中,肋串珠、郝氏沟仅在少数个别重症人中见到。故我们以前囟大小、矢状缝宽窄、有无颅骨软化作为先天性佝偻病症状体征。58例先天性佝偻病中前囟>2·5 cm×2·5 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483例可疑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12个月组(n=275),13~24个月组(n=136),25~36个月组(n=72),对比三组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分析佝偻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0~12个月组患病率为50.5%,13~24个月组患病率为39.7%,25~36个月组患病率为23.6%,三组比较0~12个月组患病率高于13~24个月组,而13~24个月组患病率高于25~36个月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12个月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为50.5%(139/275),13-24个月组为39.7%(54/136),25~36个月组为23.6%(17/7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儿童佝偻病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方颅、肋膈沟,发病率45.7%,其次为单纯神经精神症状及枕秃,发病率21.4%,第三为方颅、肋膈沟合并鸡胸、肋串珠,发病率16.7%;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出生体重、孕周、双胎、喂养方式、正常添加辅食、合理补充维生素D、光照时间、营养不良、肥胖、晒照皮肤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留守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重在预防,而了解其影响因素对于针对性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如在活动期诊治不当,往往遗留严重的骨骼畸形,其中尤以膝内翻(“O”形腿)和膝外翻(“X”形腿)对患儿未来的身、心健康危害更为明显。虽然手术可以矫治部分严重的骨骼畸形,但创伤大、损害大、花费大,而且也不适合绝大多数下肢骨骼畸形的中、轻度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锌剂对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方法对确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儿157例(其中血清锌水平低下32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维生素D、钙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加服小剂量锌剂,观察2组仅对血清锌水平低下者加服小剂量锌剂。结果3组在烦躁、多汗等症状消失时间,血清25-(OH)D3、碱性磷酸酶(AKP)、腕X线片复常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锌剂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瘘病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阳光充足,但佝偻病的发病率仍在16%左右,并以早期轻度为多。对于早期佝偻病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腕部X线征改变轻微,血钙血磷值低于正常者极少,而硷性磷酸酶也不是一个敏感的指标。近十多年来,维生素D代谢的研究进展很快,对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为血25—OHD_3是人体循环中含量最高的一种维生素D代谢产物,它能反映人体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因此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的25-OHD_3浓度应降低。为此我们测定了佝偻病患儿的血清25-OHD_3的浓度以评价其对早期断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仍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甚至包括在日光照射充足的地区[1]。由于不正常生活方式及习惯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报告逐渐增多[1~3]。目前,北京地区儿童保健医生(简称儿保医生)相关知识水平尚缺乏评估,我们设计了儿保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国部分省市普查资料,7岁以内小儿血红蛋白<11g%者为37.9%,其中绝大多数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亦为小儿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重度佝偻病往往合并贫血。为此我院儿科门诊对104例佝偻病患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 2月~3岁佝偻病患儿104,男67人,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是发生在婴幼儿之后,成人之前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3—14岁儿童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疼痛,夜间明显且反复发作。近年来资料表明,青少年发生佝偻病其发病率达14.4%。我科自2001年5月-2008年5月来我院儿科就诊并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者78人,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10例婴幼儿佝偻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美珍 《广州医药》2011,42(3):22-24
目的 通过对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 对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保健门诊就诊的婴幼儿佝偻病11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一时期来我科进行常规保健的健康婴幼儿9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血微...  相似文献   

19.
在检查的3000名小儿中、体重在X±2SD间的2858人、占95.3%;体重在X±2SD以上的63人,占2.1%;体重在X-2SD以下的69人,占2.3%。其中3月-3岁1060名婴幼儿中患活动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465人,患病率43.8%,在1989名被检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687人,患病率34.5%,口腔检查中3-6岁儿童患龋率为63.6%。结果表明:该区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及龋齿患病率仍较高,仍需积极防治,尤其口腔卫生保健更应重视,要从婴儿期开始做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了解门诊佝偻病儿童发病情况,分析阿勒泰地区农牧区哈萨克族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方法利用6个月的时间对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卫生院门诊佝偻病儿童患病情况,了解母亲孕期补钙情况、新生儿期补充鱼肝油情况、儿童日光照射情况以及儿童生长发育期间添加辅食等进行详细的询问. 结果 6个月内门诊接诊的90例5岁以下儿童中佝偻病患病率为51.1 %:其中母亲孕期未补钙的占67.4%,出生后15天内未添加鱼肝油的占73.9 %,婴儿期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的占56.5%,1-5岁期间没有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及钙制品的占54.3%.结论 加强对家长的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保证农牧区5岁以下儿童能够按3∶2∶1 的要求按时参加儿童体格检查,在婴儿期能够保证充足的日光照射、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按时补充含钙丰富的食品和保证营养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