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梗塞后由于循环末梢发生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梗塞部位常呈苍白色,但由于某种原因,梗塞灶内如有出血时,故其部分或全部成为红色,称为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脑栓塞的病理学改变比脑血栓易于观察,但不易做出临床诊断,而最近经CT 诊断甚为方便。出血性脑梗塞少见,但有时症状较重,特别是广泛梗塞时加之出血,可死于脑水肿。因此,为便于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尤其是为了进行脑栓塞的抗凝疗法及脑血栓的纤溶疗法,应详细了解其病情变化。现对出血性脑梗塞的病情、诊断及临床问题阐述如下。出血性脑梗塞的病理肉眼所见的出血一般为梗塞灶内散在的点状或斑片状出血,部分可吸收,有的为广泛出血。容易发生出血的部位为皮质和基底节部(包括大脑白质)。显微镜下可见皮质和白质的渗出性出血。脑出血时血肿沿着神经纤维走行撕裂脑组织;而出血性脑梗塞为血管闭塞导致所灌注的神经组织全部坏死。因此,陈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常见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的CT 影像特点、诊断价值,易致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等予以综述。一、脑出血CT 所见依出血程度和时间而不同。新鲜脑出血可见以下四点:(1)血肿本身呈高X 线吸收区:(2)血肿周围脑水肿呈低X 线吸收区;(3)血肿及其周围脑水肿所致的块状效果(mass effect);(4)脑脊液循环障碍继发脑积水、脑室扩大。急性期脑血肿常呈境界鲜明、边缘不规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分为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CT是最有用的,关于MRI的有用性是否和CT类似,另文论述。本文将详述脑梗塞诊断中MRI弥散加权像(DWI)的特征。DWI除了摄像时间短,读片比较容易之外,在脑梗塞急性期诊疗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是必要的检查项目。此外,DWI根据梗塞灶的部位、数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测发病机制,对治疗方针的确定很有意义。作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建立了24小时急诊MRI检查(DWI、MRA等)体制,每年进行400例的脑梗塞急性期诊疗。本文以作者经验病例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 ,从大的方面分类 ,可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内因性障碍、外因性以及代谢性障碍等 (表 1 )。  表 1意识障碍原因1 局灶性幕上病变头部外伤脑血管障碍 :脑出血 ,脑梗塞 (两侧丘脑 ,大梗塞 )脑瘤脑脓肿2 局灶性幕下病变脑血管障碍 :脑桥出血 ,小脑出血 ,脑底动脉闭塞症 ,小脑梗塞幕下肿瘤小脑脓肿其他 :脑底动脉偏头痛3 弥漫性内因性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或脑脊髓炎高血压脑病癫痫状态其他 :Reye综合征 (小儿 ) ,Alzheimer病晚期 ,Creutzfeldt Jacob病晚期 ,多发性硬化症4 外因性及代谢性…  相似文献   

5.
积极地行大肠癌肝转移的切除,可收到良好效果,对切除的可能性及术式选择,术前定位诊断是重要的。近年来随着各肿瘤标记物的普遍应用以及影像诊断的进展,提高了肝转移的诊断能力。而对小病灶的检出尚难。Matsui提出将CT扫描和经动脉门脉造影结合的在门脉造影下连续CT扫描(以下称CT-AP)方法用于肝病灶的诊断。本文就大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病例应用CT-AP诊断肝转移灶与其他影橡诊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引起的脑缺血,其结果皆可致脑梗塞。脑梗塞是病理诊断的名称,所以临床上通常参考临床症状和血管造影所见,从血管病变上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然而,其神经症状和临床症状并非由于血管病变本身引起,而是由于脑缺血、脑梗塞及脑出血等脑神经细胞病变引起的。因而,即使形成血栓,若是侧枝循环充分,或即使产生脑栓塞,栓子在极早期分解而血流若再开通,也都不会发展为脑梗塞,结果也不会出现脑血管意外和神经症状。在CT(X线CT扫描)、核磁共振图像法(MRI)、单光子发射计算层析X射线摄影法(SPECT)和正电子发射层  相似文献   

7.
紧急检查     
意识障碍的存在就意味着疾病和病情是严重的 ,所以应及早进行病因诊断 ,尽快地进行相应的治疗。为保证在需要进行紧急检查时就能够进行 ,须建立 2 4小时能进行紧急检查的制度。一、检查的选择神经学所见 ,有失语等高级脑功能障碍、共同偏视、眼球运动障碍、瘫痪 (偏瘫等 )、感觉障碍、Babinski征等定位体征 ,或者因体征有左右差时 ,要区别地选择检查项目。·定位体征 ( + ) 存在定位体征时 ,考虑是以中脑为中心的脑干、丘脑、大脑半球局灶性病变时 ,首先要进行头部X线CT扫描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扫出 ,而脑梗塞等不超过 6…  相似文献   

8.
一、一过性脑缺血(TIA)的概念厚生省研究班的诊断标准如表1所示。即由于脑的某处缺血而呈现的局部神经症状和体征,24小时内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最近,随影像诊断的进步,有些与脑梗塞进行比较的论述。1.CT 和 MRI临床诊断 TIA 的患者做 CT 检查显示在脑的一部份有小梗塞图像,MRI 普及后能更多地发现小病灶。据大友报道,TIA 的20%左右在 CT 片上显示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早期诊断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指脑局部一过性缺血所致的局灶性神经症状,于24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TIA是临床概念并无病理意义,CT扫描有的也可见到脑梗塞灶。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两类。可作为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如表1所示。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当出现暂短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应与血压降低时的脑缺血所致的意识丧失加以区别。诊断TIA,要注意除外与本病容易混淆的其他症状,如:①失神、意识障碍;②意识障碍伴有视力障碍;③进行性的运动和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和外科治疗适应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脑出血的鉴别诊断经 CT而得到的脑出血诊断 ,能够很容易地诊断出血的部位 (好发部位是壳核、丘脑、小脑、皮质下、脑桥 )、出血的大小 (血肿直径 ,血肿量 血肿长径×短径×零度÷ 2 )、有无脑室的穿破等 ,并且在决定治疗方案上也非常有用。脑出血的原因最多的是高血压性的 ,约占 60 % ,高血压性以外有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 AVM)、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脑瘤、淀粉样血管病、出血性梗塞、出血倾向等。年轻人或皮质下出血或无高血压病者 ,因这些疾病有成为脑出血的原因 ,所以应通过脑血管造影 ( DSA)和 MRI来鉴别。最近多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肾盂移行上皮癌比肾细胞癌少见,过去用静脉逆行性尿路造影或血管造影诊断有一定困难。作者报告12例用CT诊断的经验,且都得到病理证实。根据肿瘤累及范围,CT表现有二种:①盂内局限型,单纯CT像见肾盂肾盏内有软组织块影,CT值近似于正常肾实质,肾盂壁光滑,紧窦脂肪可有压迫移位;注入造影剂后CT像增强,肿瘤显示清楚的充盈缺损阴影,起源于肾盂者定位容易,较大的肿瘤可使肾盂肾盏呈离心性压迫移位,而肾实质及肾外形无明显异常。②盂外浸润型,单纯扫描见肿块密度与正常肾实质大约相同,诊断多较困难;造影扫描像可示向肾上部偏心性低密度区,伴邻近肾窦脂肪消失,向肾外浸润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脑血管性痴呆病因脑血管性痴呆中,有明显脑动脉硬化组为没有脑动脉硬化组的5倍左右,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小的脑梗塞灶越多,出现痴呆机会越大。可见以多发梗塞性痴呆来表述是适当的。但是,一个中等度以上的脑梗塞灶或脑出血有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之谜     
现在,日本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诸疾患中为最高。而脑出血在脑血管病中又占首位。以前认为脑梗塞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目前看来,脑梗塞的发病率已近于脑出血。因此,引起了医生们的重视。特别是对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可以说目前尚处于如何解开这个“脑梗塞之谜”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CT扫描机是由英国的汉斯菲尔德博士和美国的科马克教授发明的。这一发明对于X 线学来说,是在德国的伦琴(1901)发明X 射线以后最大的发明,它对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汉斯菲尔德和科马克共同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金。本文仅就CT 扫描的临床价值、缺欠和发展趋势综述如下:CT 扫描的临床价值我们以脑卒中的诊断,来说明CT 扫描的临床价值。例如脑出血和脑血栓,两者症状相  相似文献   

15.
自CT扫描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以来,使过去诊断不出来的病变,获得了明确的结果。而经时的CT扫描(Serial CT Scanning,SCT),则更能把握伤后颅内病变动态的变化,以发现第一次CT扫描没有见到的新变化。本文就此新所见(new findi-ng)与预后间的关系为重点进行讨论。对象及方法:作者在4年半(1977.4~1981.8)内,对伤后24小时内行CT扫描的急性颅脑损伤492例,其中重型(入院时Glasgow Coma Scale为3~8分)的病例257例,行3~4次SCT的138例,以此为对象。扫描的时间为伤后1天、3天、一周、一个月为目标,并与病人的状态相应适时地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6.
一、暂短性脑缺血发作和抗凝药物以前,对于TIA的病例,为了预防其发生脑梗塞而使用抗凝疗法,有一定效果。Millikam回顾过去的一些报道,指出应用抗凝疗法对TIA病例的有效性,它能减少脑梗塞的发病,且多数不伴有明显的脑出血合并症。但是不久,美国脑卒中治疗联合委员会总结历来的结果指出,抗凝疗法虽能减少TIA发作,但不能减少脑梗塞的发生,且有不少合并脑出血,因而对抗凝疗法的效果持否定的态度。最近,抗血小板疗法(阿斯匹林等)被广泛  相似文献   

17.
头部外伤继发颅内出血是常见病,而由头部外伤继发脑梗塞则比较少见。治疗方法与有出血时根本不同。对其发生机制未知点较多。在医疗保险上,与非外伤性所谓“特发性脑梗塞”的鉴别为主要争论点。临床上认为对外伤性脑梗塞这一病态的认识很重要,其发病机制是外伤后脑血管挛缩,现以2个病例进行讨论。例1:72岁,男性。驾驶摩托车行驶中撞在电杆上,后被送入医院。可见面都碰伤,经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头部单纯X线照相,见额骨多发性骨折,CT  相似文献   

18.
老年病     
一、高龄者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性脑出血及穿通枝脑梗塞,主要由脑实质深部小动脉(穿通枝)的血管坏死所致。脑主干动脉及其分枝(皮质枝)的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是导致皮质枝脑梗塞的原因。高血压更多影响的是穿通枝动脉,而皮质枝动脉则易受脂质代谢异常的影响,另外,糖尿病及吸烟也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欧美各国从来都是冠状动脉疾病多于脑血管病,且脑血管病中脑出血少,而脑梗塞特别是皮质枝梗塞较多。相反,日本一直是脑出血  相似文献   

19.
诊断方法 1.根据临床特征诊断 a)胸部X光片所见:胸片的特异改变是两肺门淋巴结肿大(BHL)和肺野内散在的点状影,有时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因间接摄影也可看清,故多于集体体检中发见。阴影多出现于中肺野和上肺野,有时不限于点状影而呈斑状影、肿瘤状影、絮状影或线状影,甚至出现薄壁空洞影。因此,如无BHL,仅以X光像诊断实属困难。 b)眼病变:双侧葡萄膜炎和各种网膜病变。少数病例由于眼压上升导致青光眼而失明。网膜病变有时  相似文献   

20.
一、流行病学·危险因子据加拿大1981年~1988年统计,此间脑出血发病率增加,脑梗塞发病率减少,这与日本的统计结果截然不同。据日本厚生省对主要死因的统计,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在1990年为12万2千人,约占全部死因的15%,与1970年比已降低。随着人口老龄化患病者增加和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增多等问题,今后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预防发病上。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各型发病率,据枥木县1988年度报告,以脑梗塞最多(57.7%),其次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