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肠粘连并存大肠癌11例报告万宝銮王立国王大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医院(济南250021)在肠粘连和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中,并存大肠癌者并非少见,且漏诊率高,常因误治而造成不良后果,我院自1985~199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6例,其中并存大...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0例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外科(山东272400)田文忠,孙建省,武素真近五年来我们采用以服中药结合输液、禁饮食、胃肠减压、中药灌肠等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0例中,男27例,女1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性肠梗阻的疾病谱和诊断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11-01-01至2012-12-31收治的267例急性肠梗阻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 267例中,粘连性肠梗阻141例(52.8%),其他导致肠梗阻的病因分别为:结肠肿瘤49例(18.4%),直肠肿瘤17例(6.4%),各类疝10例(3.7%),腹膜炎7例(2.6%),胆石性、粪石性、柿石性肠梗阻7例(2.6%),其他少见病因36例(13.5%)。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次手术中,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结直肠肿瘤切除术46例(32.6%)、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28例(19.9%)、阑尾切除21例(14.9%)。141例粘连性肠梗阻中82例(58.2%)最终需手术治疗,55例(39.0%)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性肠梗阻的病人中,粘连性肠梗阻是急性肠梗阻的首要病因。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50%的粘连性肠梗阻最终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肠梗阻64例患者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35例(54.7%),肿瘤所致肠梗阻13例(20.3%),胆石性肠梗阻6例(9.4%),疝嵌顿引起肠梗阻4例(6.3%),肠系膜栓塞引起肠梗阻2例(3.1%),粪石性梗阻4例(6.3%)。非手术治疗35例(54.7%),急诊手术治疗29例(45.3%),手术死亡2例(3.1%),非手术死亡1例(1.6%)。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以粘连性和肿瘤性多见,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病因分析--附7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性肠梗阻的现代病因谱。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7 ~1997 年收治并确诊的肠梗阻病例。结果 20 年间我院共收治768 例肠梗阻,病因明确652 例(84 .9% ) ,原因不明116 例(15-1% ) 。机械性肠梗阻622 例(95-4 %) ,麻痹性肠梗阻30 例(4.6 % )。机械性肠梗阻中,位居前五位的是粘连性246 例(39-5% ) ,肿瘤性195 例(31-4% ) ,其中结、直肠癌133 例(21-4 %) ,嵌顿性腹股沟疝24 例(3-9% ) ,肠结石21 例(3-4% ),肠扭转16 例(2-6% ),肠套叠16 例(2-6% ) ,肠或腹腔结核16 例(2-6% ) 。结论 近20 年广东地区肠梗阻病因排位与西方国家接近,但明显不同于我国60~70 年代,肠粘连和恶性肿瘤已是机械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嵌顿性腹股沟疝,肠结石,肠扭转,肠套叠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像学手段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经手术或临床诊断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胆石性肠梗阻直接征象有:(1)肠腔内同心圆状低信号灶或密度灶3例.类圆形低密度灶2例,高密度2例;(2)肠梗阻7例;(3)胆囊塌陷及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边界不清7例;(4)胆囊或胆管积气2例;(5)显示瘘管2例。结论影像学诊断胆石性肠梗阻的直接征象有:肠腔内胆结石;胆囊与消化道之间瘘管。有第1直接征象加上下列任何2种间接征象:(1)肠梗阻;(2)胆囊塌陷及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边界不清;(3)胆囊和胆管积气均可以确诊为胆石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不关闭系膜裂孔对术后内疝和肠梗阻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1994年10月~2010年9月169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肠梗阻及内疝的发生情况。结果 169例随访时间中位数29个月(2~192个月),15例(8.9%)发生肠梗阻,12例保守治疗缓解,3例再次手术,其中1例为经系膜裂孔内疝导致肠坏死,发生于术后26 d,内疝发生率为0.6%(1/169),2例为粘连导致肠梗阻。术后早期肠梗阻(术后30 d内)发生率为5.9%(10/169)。粘连占引起术后肠梗阻原因的73.3%(11/1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不关闭系膜裂孔肠梗阻以粘连型为主,内疝发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74例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75例(LA组).开腹手术799例(OA组)。结果1774例患者术后共有21例(1.2%)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其中LA组4例(0.4%),OA组17例(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于1437例未发生穿孔的患者.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0.1%(1/783)和0.3%(2/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461)。对于337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1.6%(3/192)和10.3%(15/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0)。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明显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599���ٴ�����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 总结10年来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收治的599例肠梗阻资料。结果 病因明确540例(90.2%),其中机械性肠梗阻529例(98.0%);原因不明59例(9.8%)。非手术治疗381例(63.6%),手术治疗218例(36.4%),术后并发症7例(4.5%)。死亡27例。结论 10年间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最常见。粘连性肠梗阻中84.2%为手术后所致,青年、无手术史的肠梗阻主要为结核性粘连所致。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对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判断手术时机的临床可靠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非绞窄性肠梗阻(65例)及绞窄性肠梗阻(5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体温、脉搏、腹痛、腹胀、腹腔穿刺、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CT表现、休克情况等,并与手术时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非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符合相关指标中2项的3例(4.62%),绞窄性肠梗阻符合相关指标2项的20例(36.36%),3项及3项以上的25例(45.45%)。结论:肠梗阻患者如符合相关指标中的2项以上,则提示该患者极有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附15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寻找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50例经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结果:引起肠梗阻的病因中,肿瘤75例(50.0%),肠粘连27例(18.0%),腹外疝11例(7.3%0肠扭转10例(6.7%),其它原因导致梗阻27例(18.0%)。绞窄性肠梗阻34例,术后有并发症35例,死亡12例。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重视老年合并疾病、早期诊断及手术可有效减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与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中随访121例的临床病例。该研究的主要和次要终点目标为因肠梗阻而手术和肠梗阻复发。结果 121例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随访2~116(43.23±12.75)个月,无一例因肠梗阻而再次手术治疗;14例(11.57%)病人发生肠梗阻复发,其中6例(4.96%)因症状明显需入院治疗。结论 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肠梗阻复发率低,手术不是肠梗阻复发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0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6例,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3例,术后并发肠瘘死亡1例。保守治疗11例均部分或完全缓解,平均治疗时间10.5d。其中2例出现慢性肠梗阻,1例出现反复发作的肠梗阻,此3例分别在术后3,4,6个月后行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应先行保守治疗。手术适应症为:(1)合并腹腔脓肿;(2)出现肠绞窄表现;(3)出现固定扩张的肠袢;(4)保守治疗治愈或缓解后出现慢性肠梗阻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前3项可早期手术,而后者以保守治疗3个月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4年确诊的胆石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问,我院共收治胆石性肠梗阻21例,术前确诊5例(23.8%);19例(90.5%)行肠管切开取石,1例(4.7%)因肠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1例(4.7%)行胆囊切除、胆囊十二指肠瘘修补;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2例(9.5%),尿道感染2例(9.5%),真菌败血症1例(4.7%),均经抗感染治疗治愈。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术前确诊率低,肠管切开取石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247例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过程,分析急性肠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案。结果247例肠梗阻中行非手术治疗159例,死亡4例(2.5%);手术治疗88例,死亡3例(3.4%)。两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病情发展,如无效或有加重趋势应积极手术,早期及时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13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经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60例)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70例)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肠梗阻的发生率,并采用肌酸显色法检测不同手术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D-dimer的水平变化。 结果(1)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肠梗阻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2)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肠梗阻4例(6.7%),开腹组术后发生肠梗阻13例(18.6%),腹腔镜组患者肠梗阻总发生率以及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发生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8、4.409,P=0.045、0.036)。(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K和D-dimer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腹腔镜组治疗后CK和D-dimer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肠梗阻患者CK和D-dimer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肠梗阻患者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5、13.877,均P<0.01)。(5)肠梗阻患者CK和D-dimer水平变化呈明显正相关性(r=0.852,P=0.012)。 结论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检测血清CK和D-dimer水平降低程度可以为临床更合理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并发肠梗阻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肠梗阻分为发生肠梗阻组(30例)与未发生肠梗阻组(2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筛选出肠梗阻发生的易感因素,总结其防治措施。 结果发生肠梗阻组与未发生肠梗阻组在性别、是否合并急慢性支气管炎、是否合并前列腺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手术类型、术前营养状况、切口类型、愈合类型、合并腹水及合并便秘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肠梗阻组患者经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为(3.40±1.78)d、腹胀消失时间为(4.24±1.57)d、排气时间为(5.96±1.61)d、进食流质时间为(6.95±2.02)d、胃肠减压引流量为(315.21±106.52)ml/d、平均住院时间为(14.59±2.63)d。 结论腹壁切口疝并发肠梗阻的易感因素为男性、合并急慢性支气管炎或前列腺炎,但肠梗阻经及时干预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均得以显著改善,提示重视易感因素的控制、及早给予治疗是防治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脂肪乳剂糜蛋白酶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实验研究与54例临床应用观察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普外科(264000)孙广荣汤义军周先亭宋占文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28%。为此不少学者为预防肠粘连做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方面的研究,仍...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体会(附230例报告)李玉山金鼎弼辽宁铁岭县第一医院(辽宁11200)急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我院外科1983年~1996年间共收治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230例,其中12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肠梗阻186例病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肠梗阻患者的病因变化,探讨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并将186例按年龄分2组,≥60岁为老年组(87例),〈60岁为中青年组(99例),比较2组急性肠梗阻病因及预后情况。结果 186例病例中以肠粘连(40.3%)、肠肿瘤(36.0%)和肠扭转(7.5%)为肠梗阻的主要原因。肠肿瘤为病因的患者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粘连及肠扭转为病因的患者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死亡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肿瘤、肠粘连和肠扭转是肠梗阻的三大病因,老年患者的首位病因为肠肿瘤,中青年患者的首位病因为肠粘连。老年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早期诊断、积极合理的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