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抗幽门螺杆菌组(100例)和常规降糖组(100例)两组,其中,常规降糖组实施常规降糖治疗,抗幽门螺杆菌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同时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变化。结果抗幽门螺杆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常规降糖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幽门螺杆菌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8治疗后明显优于常规降糖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控制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中医舌象,证型两个方面探讨了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表现,舌淡白、淡紫、苔厚赋浊滑及脾气虚证,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密切,提示正气虚、湿浊痰饮内停、湿热内是幽门螺杆菌染和生存的条件,为用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清热利湿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各证型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将1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辨证分为5个证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将各证型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以肝气犯胃及脾胃湿热型最显著;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肝气犯胃和脾胃湿热型最高;临床以肝气犯胃、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寒型最多见。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尤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49条,是寒热错杂、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剂,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临床多用于寒热错杂证,现代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大量文献表明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Hp感染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作用机制为保护胃黏膜、单药成分作用、促进受损黏膜修复、减少毒力因子损害、调节胃内菌群。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的症状和证型相吻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中医证型分型,对证型分布特点、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病理检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110例患者中医证型中脾胃虚弱证41例,占37.27%,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胃镜表现方面,单纯性萎缩性形态患者仅占13.64%,其中以脾胃湿热证所占比例最低。患者的萎缩多以轻、中度为主。脾胃虚弱证患者的重度萎缩比例明显低于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为51例,占46.36%。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同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着一定相关性,在病变早期以实证为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低,在病变中晚期多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窦炎的关系,对我院1992年1月-1994年4月临床送检的966例胃窦粘膜活检进行回顾性观察,应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结果,炎症程度随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逐渐下降;萎缩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浅表性炎症。提示HP感染是慢性萎缩胃窦炎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86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同时用尿素酶试验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结果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55.8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不具正相关性。认为在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时有必要加用杀菌药,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消化性溃疡的直接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政杰 《吉林医学》2009,30(1):88-89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Hp感染后胃癌发生率增加4—9倍,且60%胃癌患者有Hp感染。本文就Hp感染与胃癌发生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对155例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胃脘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肿)感染及胃粘膜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RG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虚证较少;胃粘膜病理改变中医各证型均以慢性萎缩性炎症较多见(P〈0.01);肿感染以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明显高于脾胃虚寒型(P〈0.01),肿检出率较高,不同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炎症改变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因子-κB(NF-κB)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的表达,并以脾气虚证为对照,探讨脾胃湿热证与HSP70及NF-κB炎症通路表达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慢性胃炎患者51例(包括脾胃湿热证36例、脾气虚证15例),另招募正常志愿者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胃镜下取胃窦黏膜,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炎症改变,快速尿素酶和美蓝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HSP70、NF-κB、IL-8及TNF-α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Hp感染率相当,但脾胃湿热证Hp感染程度及炎症程度均较脾气虚证明显,尤以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炎症程度最重;胃黏膜炎症程度及活动度与Hp感染呈正相关。脾胃湿热证患者HSP70、NF-κB、IL-8及TNF-α表达均较脾气虚证显著升高(P0.05)。从Hp感染与HSP70及NF-κB炎症通路情况看,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HSP70、NF-κB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P0.05);尽管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IL-8、TNF-α表达与Hp阴性患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也呈增高趋势。胃黏膜Hp感染与HSP70、NF-κB及IL-8表达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与TNF-α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生与胃黏膜HSP70及NF-κB炎症通路的表达相关。HSP70与NF-κB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在胃黏膜的过表达可能部分体现了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邪正交争"的亢奋状态;相比之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邪正交争"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11.
刘芬  王秀锋  黄沁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10-10,8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能诱发一种胃粘膜上慢性的细胞炎性反应,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部恶性肿瘤。然而,这种局部炎症可能影响的并不仅仅是消化道,它也可能影响到肠外组织或器官。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多种内分泌紊乱相关,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脂质紊乱、肥胖等。本文就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秦英  熊雯 《中国医学杂志》2006,4(5):261-262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发生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之所以对人体造成危害,是因为它能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鞭毛、黏附因子、酯多糖、尿素酶、空泡细胞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尤其最后两种毒力因子危害最大。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居于人类,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一口传染。因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我国的感染率达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进行研究。方法:在体外用羧苄西林诱导幽门螺杆菌形成L型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分别取幽门螺杆菌原菌与L型感染实验小鼠以测定其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取136份胃癌与30份慢性胃炎患者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结果:体外诱导的L型与原菌在特性上差别很大,但仍能以免疫酶染色与PCR法识别,实验动物感染,在体内的L型呈圆球体,大多在胃与十二指肠黏膜引起间质性炎症,一只腺脏并见有恶性病变,临床胃癌标本检查见L型亦呈圆球体状,77.3%患者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慢性胃炎胃液分离,除见有幽门螺杆菌外,并有多种细菌和L型存在。结论:幽门螺杆菌L型形态多变,其中以圆球体多见于病原部位。且导致间质性和肿瘤的形成。但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本身含有热休克蛋白,有两个亚单位——HspA和HspB,可能作为致病因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发挥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刺激胃粘膜产生一些热休克蛋白,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疾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这种机制为Hp-Hsp DNA及蛋白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感染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②方法用快速Hp尿素酶检测法对59例患者进行检测。③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较高的是宫颈慢性炎症(7/27),其中宫颈Ⅱ度糜烂(3/5)和宫颈癌(2/3)最高;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最高的年龄组是40—60岁组(8/32)(P〈0.05)。④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很可能是传统冠心病危险因子以外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只有HP毒力型CagA阳性株与冠心病明显相关。HP感染后,HP毒力型CagA阳性株产生抗CagA抗体。抗CagA抗体与动脉血管壁相关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启动炎症过程,诱导急性炎性产物的表达和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进而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演变过程,诱发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吕志发  谢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3,(23):2067-2070
幽门螺杆菌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相关,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胃癌等。目前随着传统三联方案及其他方案的广泛使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越来越高,根除率日益下降。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同幽门螺杆菌竞争结合位点、抑制幽门螺杆菌所致炎症反应、提高黏膜的免疫能力、产生抑制幽门螺杆菌物质、加强黏膜屏障功能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同时可以减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因此可安全地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造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在大多数感染了Hp的人们终身患胃部炎症,那么就提出一个问题,即是否这种长期炎症可能与健康方面有关。其对全身的影响又如何呢?尚不清楚。本文就有关Hp感染对生长方面、心血管方面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食道、唾液腺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关系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胃粘膜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409例胃镜检查患者作胃粘膜幽门螺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胃粘膜内淋以巴滤泡的出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显著相关性,比数比为3.1(95%CI为2.1~4.8),出现≥3个淋巴滤泡时比数比则为7.7(95%CI为2.5~23.4)且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的影响,淋巴滤泡与其它组织病理学改变,炎症程度,炎症活动性及萎缩性改变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持续型疣状胃炎50例的内镜及高频电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持续型疣状胃炎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观察 5 0例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的疗效。采用内镜检查 ,并取粘膜组织进行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 :1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 84%;2病理检查呈不同程度的炎症 ;3药物治疗后隆起性病灶消除率为 2 8.5 %,高频电治疗后隆起性病灶消除率为 83 .0 %。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持续型疣状胃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