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科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后行超声内镜检查的230例患者,根据超声内镜扫查特征大小、回声、管壁层次等特点做超声诊断。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以病变切除后的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在230例患者中剔除壁外压迫29例,包括消化道肿瘤、胆胰疾病等,对剩余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超声内镜下病变<5 mm者69例(41.4%),5~10 mm者78例(46.7%),病变>10 mm者20例(12.0%);息肉40例,平滑肌瘤42例,脂肪瘤14例,间质瘤43例,囊肿9例,异位胰腺12例,静脉曲张2例,性质待定5例。148例病灶接受内镜或腹腔镜下切除治疗,与最后病理比较,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为89.86%(133/148)。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管壁隆起性病变的病灶分层判断有重要价值,对于病变性质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选择内镜或腹腔镜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我院内镜室分别采用皮圈套扎、氩气刀治疗直径10 mm以下消化道息肉186例,现将这两种方法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6例(196枚息肉)中,男112例,女74例;年龄9~77岁;经内镜及病理诊断炎性息肉31例,腺瘤性息肉126例,幼年性息肉9例,其他20例;单发149例,多发37例;其中息肉直径<5 mm 71例(38.17%)、6~10mm 115例(61.83%);息肉位于食管19例、胃69例、十二指肠13例、结肠72例、直肠13例。分为两组,每组93例。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钬激光治疗消化道各种隆起型病变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内镜下钬激光治疗85例消化道各类隆起性病变的效果。方法胃镜、肠镜下钬激光治疗各类息肉、肿瘤、吻合口狭窄共计85例,112次。结果8例癌肿姑息平均治疗2.25次(1~6次),有效8例。术后瘢痕狭窄6例平均治疗2.5次(1~4次),有效5例,1例无效。各类息肉56例平均治疗1.15次(1~6次),有效56例。胃黏膜异位4例,胃黏膜脱垂及胃黄斑8例,胃脂肪瘤2例,食管蹼1例均1次治愈。总有效率98.8%。出现并发症2例,1例肠穿孔,1例腹痛、低热,发生率2.4%。结论内镜下钬激光治疗消化道各种隆起型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消化道大息肉后,应用钛夹防止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02例消化道息肉(直径≥1.0 cm的粗蒂或体积较大息肉)患者行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术,术中应用(43例)或不用(59例)钛夹,分别统计术后并发出血情况。结果:应用钛夹组出现出血并发症者共2例(4.7%);未用钛夹组中出血18例(30.5%),其中14例经保守疗法治愈,1例经剖腹作结肠区段切除后治愈,另3例再次行内镜下止血治愈。结论:大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常规应用钛夹预防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黑斑息肉综合征52例治疗后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托吡酯(PJS)治疗后适宜的随访时间。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4年间确诊的52例PJ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胃息肉内镜下治疗后1年息肉再检出率57.2%,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随访1年息肉再检出率53.1%。结论PJS内镜治疗后及时的随访复查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结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14年5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直径>2cm结肠巨大息肉患者187例(201枚巨大息肉)临床资料。结果 201枚巨大息肉中经內镜黏膜切除186枚,其中57枚细长蒂息肉行全套器高频电凝切除,90枚粗长蒂息肉金属钛夹夹闭蒂根部后圈套器高频电凝切除,39枚短蒂息肉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溶液后一次性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或分片黏膜切除(EPMR)。并发症:即时出血22例,延迟性出血2例(均经内镜下氩气喷凝或金属钛夹止血),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治愈)。无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7.
息肉为大肠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便血,其危险性是可恶变,因此,应及早发现,予以摘除.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并可提供病理组织学的分类研究.我院自1982年以来在纤维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大肠息肉66例,共摘除109个息肉,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6例中单发息肉47例,多发息肉19例.男性51例,女性15例,男:女=3.4:1.年龄6~70岁,以20~30岁组最多,共20例(30.3%),41~50岁和51~60岁组分别为15例(22.7%)和14例(21.2%),居2、3位.病程1个月~5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息肉在军事飞行员中并不少见,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可能,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20世纪80年代前常采用手术治疗,从而增加飞行员停飞率,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采用内镜下治疗息肉方法,如高频电、氩气、激光、注射、冷冻等疗法[1],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和高频电切除治疗飞行员消化道息肉4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是应用电热法将息肉凝固、止血并切除.因其安全有效,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胃镜室自1982年9月~1993年6月应用本法摘除大肠息肉87例201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下.一、资料和方法1.治疗对象:本组共87例,男67例,女20例,年龄11~74岁,平均48岁.87例患者息肉201颗,其中直肠息肉74颗,乙状结肠息肉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情况,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一2015年1月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20例胃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2010年WHO肿瘤分类标准对肿瘤进行病理分类及分级.结果 20例患者年龄55.5±10.6(35~77)岁.其中病变位于胃13例,十二指肠7例,病变最大直径为0.2~2.5cm.内径下表现为息肉样隆起、半球样黏膜下隆起及黏膜糜烂.所有病变均行内镜下治疗,包括电凝电切4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6例,1例患者ESD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活检及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病理分级19例为NET l级,1例为NET 2级.随访5~34个月无转移及复发.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内镜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经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8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经超声内镜检查评估,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8例Brunner腺瘤包括结节型16例,蚓型1例,盘型1例,均经内镜下切除,治疗成功率100%,术中创面渗血2例,均经内镜下热凝止血成功,无穿孔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均提示Brunner腺瘤,超声内镜诊断实质型12例,囊实混合型3例,多囊分隔型3例。随访时间12~45(25.6±10.1)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内镜检查是有效的Brunner腺瘤术前诊断方法,Brunner腺瘤的内镜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扁平息肉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扁平息肉5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51岁,男女之比2.05∶1。息肉单发28例,多发27例,息肉共计108枚,直径在0.3-1.5cm之间,其中0.3-0.5cm38枚,0.5-1.0cm59枚,1.0-1  相似文献   

13.
内镜微波治疗是集中微波能量于一小的区域产生组织蛋白质凝固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于1990年11月~1992年3月开展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和癌肿7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息肉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14~74岁.其中食道息肉2例,胃息肉25例,结肠息肉17例,直肠息肉20例.大都为广基、亚蒂或多发性息肉.癌肿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59~75岁.其中食道癌3例,贲门癌2例,直肠癌1例.均为进展期隆起型癌.二、治疗方法:内镜微波仪为南京产MTC-1型.按内镜检查常规准备.发现息肉后将其周围的粘液、血性分泌物或粪水等清除干净.自活检孔插入微波导线,工作电流50~80mA,瞄准息肉进行凝固气化治疗.对较大息肉可连续凝固5~10次,直至息肉变平或从蒂部脱落为止.多发性息肉一次凝固不完者可重复多次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形态、部位、病理改变等与恶变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行结肠镜检查的53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内镜下发现大肠息肉158例,共282枚息肉,其中男121例,女37例,大肠息肉检出率为29.4%。腺瘤性息肉170枚,炎性息肉74枚,未做病理38枚;直径0.5 cm以下占55.3%;位于升结肠19.5%,横结肠20.2%,降结肠11.7%,乙状结肠30.1%,直肠18.4%;随访1年,4例复发,复发率为2.5%。结论大肠息肉以男性多见,腺瘤性为主,直径0.5 cm以下常见,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患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部位、息肉大小及病理类型,对所有息肉均应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Scan染色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477医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2例经病理确诊为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息肉行i-Scan染色+放大内镜检查,行EMR治疗,留取完整标本送病理检查,创面均给予钛夹封闭。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共检出150枚息肉,直径为0.8~2.0 cm,均为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148枚,术后1个月复查见病变部位黏膜光滑,未见息肉及病变黏膜残留;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枚,未追加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他处转移。结论依据i-Scan染色预测息肉的组织学病理较确切,腺瘤性息肉系癌前病变,行EMR可完整切除息肉,减少息肉的复发,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治疗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为2013年5月~2016年5月.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使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将超声内镜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检查后发现,平滑肌瘤占17例、胃肠道间质瘤占15例、脂肪瘤占10例、类癌占6例、异位胰腺占4例、神经鞘瘤占2例、错构瘤占2例、血管球瘤占1例.使用超声内镜诊断的总符合例数为49例,符合率为85.96%,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内镜可将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进行有效诊断,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物鉴别和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肠息肉679例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 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3 680例肠镜检查者中,发现大肠息肉679例,其中男468例,女211例,检出率18.45%; 好发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80.41%;炎性、增生性、腺瘤性、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33.87%、32.11%、31.37%、1.77%、0.59%;息肉部位分别为直肠34.18%、乙状结肠23.12% 、降结肠14.96%、横结肠12.13%、升结肠11.49%、盲肠4.11%.679例大肠息肉患者中有30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4.42%.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分别为5.88%、4.21 %、23.08%.息肉直径≤1.0 cm,无癌变发生;1.1~1.9 cm息肉,癌变率4.24%;≥2.0 c m息肉,癌变率21.37%.结论 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大于50 岁为危险因素,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左半结肠、直径≥2.0 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 ;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并应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随着超声内镜的开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广泛应用,近十年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inal strom al tumor,G IST)的报道逐渐增多。现总结27例如下。1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03-01~2007-01超声内镜检查280例,61例诊断胃肠道间质瘤。27例经手术、免疫组化和电镜等诊断证实。男9例,女18例,年龄29~67岁,平均53岁。病变位于食管2例,胃部23例,十二指肠2例。2结果2.1临床表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12例(44.4%),消化道梗阻3例(11.1%);腹痛、腹胀、上腹部不适8例(29.4%);腹部肿块1例(3.7%);无症状体检发现3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Nd:YAG激光在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大肠息肉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15~66岁.共计57颗息肉,直径0.5~2.0 cm;无蒂息肉40颗,亚蒂息肉17颗.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管状腺瘤36颗、炎性息肉21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结肠镜检查诊断大肠息肉后并采用氩气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发现大肠息肉363例(其中确诊腺瘤样息肉恶变5例),内镜下息肉切除330例,术后发生局部出血16例,通过内镜下治疗均有效控制。结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