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践中 ,笔者认为潜课程对学生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是决定素质教育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开发潜课程 ,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 ,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 潜课程的概念、特征及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里起教育作用的课程有 3种 :(1)正规课程 (显课程 ) ;(2 )各种社会活动 ;(3)与个人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有关的非正规的或者潜在的活动。而 (2 ) (3)类课程大部分属于潜在课程 (潜课程 )。潜课程的概念由美国杰克森 (P W jackson)提出(1996 ) ,其影响几乎涉及到学校中动态或静态存在的所…  相似文献   

2.
潜在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它对学校范畴来说,是指整个学校的环境、风气、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等多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潜在课程在德育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课程按其载体形式大部分分为公开课程与潜在课程。公开课程主要侧重于传授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潜在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这两种课程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构成了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的综合课程体系。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潜在课程是当今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新兴趋势,潜在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4.
潜在课程是指学员在学校及班级的环境里(包括物质、社会及文化体系),经过团体活动或社会关系等,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自己无意识、非特定心理反应而获得的教育性经验,包括价值、态度、规范、信念等非学术性的和学术性的知识。潜在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在学员个体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对潜在课程进行了研究、开发和应用。很多教育专家研究后认为,潜在课程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直觉、想像等非理性因素起着无意识的引导教育作用,潜在性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认知、人格等心理品质。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挥公开课程的教育功能,而且也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潜在课程的教育功能,把二者紧密连接起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隐形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之列.隐形课程在我国学术界有隐性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非显性课程、非正规课程等不同称谓.所谓隐形课程,是相对于显形课程而言的.显形课程是指在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需进行考试、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而隐形课程则通常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氛围、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它不是直接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道德、审美、知识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中,并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1课程的涵义及其发展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定义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仅仅指学习内容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课程的内涵相应发展。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什么?对于教育者而言,不难回答。但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言“熟知非真知”,人们对熟悉的事物,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其意义。对“课程”的认识亦是如此,即使早年成文的指导性文件,也有类似情况。比如《高等教育学》对课程的定义是:“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这一提法曾引起议论。有人认为,把课程理解为某种具体的学科或泛化为无边无际的各种教育影响,都是没有把握课程的质的规定性,是造成课程的概念内涵不清晰、外延不明确的原因。笔者赞同这个看法,并认为课程的概念内涵不清晰、外延不明确,将会影响课程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相似文献   

9.
《经络腧穴学》实训课教学模式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训课是指各种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能力课程的总称.<经络腧穴学>实训课主要指教师演示与指导学生划经和点穴的实践课,是针灸推拿系(学院)授课的必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校考试作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考成绩是能否升入大学的通行证 ,而大学学习期间考试成绩 (分数记录 )将作为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或免试读研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因为如此 ,在学生中存在着一种对考试的误解 ,用一切尽可能的 (正常的、非正常 )手段来获取考试分数 (成绩 ) ,出现了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有其历史根源 ,时代 (现代通讯手段BP机、手机、掌上电脑 )特点并且和学校管理、学生素质有密切关系。为杜绝作弊行为 ,寻求合理的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德育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在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中,显性德育课程起直接作用,隐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同样也起着积极的作用。1隐性德育课程结构隐性德育课程指的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它是以不明确、间接、内隐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来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隐性德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课堂中的隐性德育课程,包括:(1)课堂物质环境,即座次排列、设备、…  相似文献   

12.
自我管理,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价值观、时间、心理、身体、行为和信息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从而趋向于自我完善的活动[1].临床护理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学习护理专业理论及技能之后,从学校转到医院,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护理工作能力的学习方法.而护理临床实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与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我们拟对护理本科生在临床护理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地位指的是它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图书馆利用自身特点,开展第二渠道信息的传递是相对第一渠道教学活动的概念,但它有特定的内涵和明确的定义。从教育学角度看,它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不受教育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限制的条件下,利用课余时间和空间在学生中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积极心理课程教学对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院校选修积极心理课程的44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课程前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积极心理学课程后,身心问题总分下降(P<0.05),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后测得分高于前测(P<0.05),其他维度课程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积极心理学课程前,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焦虑维度得分和身心问题总分低于大学二年级学生(P<0.05),城镇学生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在身心问题总分上低于农村学生(P<0.05),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心理学课程后,大学一年级学生在身心问题总分上低于大学二年级学生(P<0.05),独生子女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课程教学能有效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课程设置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可迁移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应包括培养目标的清晰陈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的具体明确的限定。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作为教育和培养护理人才的载体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其课程设置也需要持续优化和不断充实提高。近年来,在医学教育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课程设置改革一直是我国高校护理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仅就其存在的不足与改革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周汉伟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4):145-147
学校环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学校环境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按其控制和作用的特点,不妨将其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2大类。学校“硬环境”是指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评价标准的客观条件,如学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波士顿公立学校护士提供的学校健康服务的数量和类型。机构:2001年,63024例入校学生主要是少数民族(48%黑人,28%拉丁美洲人,9%亚洲人),并可享有免费或降价午餐(71%)。主要观察指标:对2001~2002年波士顿公立学校健康服务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63024例学生总共接受93.5名相当于专职学校护士服务721291次,其中包括短期护理(57.8%)、服用药物(31.5%)、常规检查(6.2%)、筛查(5.1%)。共有2420人拥有个人健康计划,可在在校期间享有医疗和体检服务。拥有个人健康计划的学生每年平均可遇到学校护士117.9次。而没有个人健康计划的学生则只有…  相似文献   

18.
隐蔽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现代课程研究的重大主题和发展趋势之一。隐蔽课程理论认为,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到可以测量的知识与技能,他们还从学校的环境、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等各方面接受一些价值上、规范上的教育,这就是“隐蔽课程”。最早提出“隐蔽课程”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学家P.W.杰克逊,他在(教室的生  相似文献   

19.
冯晓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151-152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开设德育课程等“显性德育”的形式进行,往往忽略了课堂以外的潜在教育因素,导致德育工作效果不佳。而“隐性德育”却因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就隐性德育作一探讨。1隐性教育的含义我们知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从教科书和课堂教学中学习外,还受学校规章制度、教师素质、集体生活、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以潜在的、渗透的方式作用于每位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外,还要进行诸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态度、动机、兴趣等的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昆明某医科院校本科生所学课程进行满意度调查, 深入了解本科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度, 分析其影响因素, 提出改进建议, 供有关部门参考。方法 自制量表, 以普查方式在期末对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对所学课程满意达87% (很满意50.8%, 较满意36.2%) ;学生对课程的评分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降低, 且各个年级总分有差异 (P<0.05) 。影响满意度主要因素:学生的课外学习投入时间、课程对学生学习的挑战、是否认可老师的专业价值观、是否满足了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结论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对课程设置进行需求分析, 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以及丰富学校教学资源等方式多措并举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提高课程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