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丙烯酸(AA)与脂环族环氧树脂的开环反应合成了可紫外光(UV)固化的脂环族环氧丙烯酸酯树脂(CEA)。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用活性稀释剂与CEA制备了涂料预聚物,用转板黏度计测定了预聚物的黏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综合热分析仪和铅笔硬度计对树脂固化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与环氧基团摩尔比为1/3,120 °C下反应25.8 h时,反应转化率可达96.58%。CEA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4 °C,初始分解温度为314 °C,活性稀释剂的加入增强了固化膜的耐热性,固化膜铅笔硬度可达6 H。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紫外光因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研究了分子量、原料配比、反应方式、含水量、溶剂等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控制剂聚物分子量,干燥原料,以HEA先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加料方式合成的树脂,流动性较好。在此基础上合成了较好流动性和光固化性能的蓖麻油紫外光固化树脂。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紫外光固化耐磨涂料的进展情况 ,着重介绍了溶胶 -凝胶法制备紫外光固化耐磨杂化涂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碱催化乙酰丙酮和丙烯酸乙酯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 4,4 二乙酰庚二酸二乙酯(EDAP),该化合物具有可紫外光自固化的β-二酮结构但无光固化基团,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研究其光解机理从而推断紫外光自固化树脂的固化机理.结果显示季碳原子上接有两个乙酰基的化学结构在紫外光照下不稳定,容易发生裂解,脱掉乙酰基自由基,由此在无光引发剂下仍可以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低聚物的自由基光聚合.  相似文献   

5.
用K issinger法对环氧/氰酸酯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了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研究表明:加入催化剂后各样品的固化反应活化能都有所降低,其中乙酰丙酮铜可使反应活化能下降30%,催化反应的级数为2;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也能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15%以上,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能大幅降低固化反应温度。以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与不加催化剂的氰酸酯/环氧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均为1。钛酸四正丁酯催化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固化交联反应是一步连续进行的,而以其他催化剂催化和不加催化剂的固化反应是二步交替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α、ω-二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甲苯二异氰酸酯、甲基两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并以此作为反应性低聚物,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亲水性反应稀释剂,通过紫外光固化,合成了一系列聚硅氧烷含量不同的共聚网络。应用红外光谱、凝胶含量测定、热分析、动态力学性能、吸水性实验等方法,对它们的固化程度、亲水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着两相结构,增加稀释剂的含量,材料的吸水性增加。通过调节疏水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含量可改变体系的亲水疏水平衡。  相似文献   

7.
甲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MTPES)通过自由基机理,热聚合形成交联网络结构。TGA结果表明:氮气中树脂失重5%的温度(Td5)和800℃的质量保留率分别为695℃、92.9%,而两者在空气中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只有565℃和43.9%,聚合物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能。通过FT-IR、DSC和流变性能研究了MTPES树脂的固化特性。利用动态DSC分析方法,采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计算得到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6.61、49.3 kJ/mol。固化反应遵循一级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氰酸酯树脂改性热固性丁苯树脂的固化反应特性及其动力学。以温度升温速率外推法计算得到固化反应起始温度(Ti0)、峰顶温度(Tp0)和终止温度(Tf0)分别为414.2、444.5、460.6 K,对改性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行优化。采用FreemanCarroll模型计算得出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当β<5 K/min时,固化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2和155.1 kJ/mol;当β≥5 K/min时,固化平均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和188.7 kJ/mol。  相似文献   

9.
用动态扭振法研究不饱和聚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固化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实验体系能够很好地应用Flory理论和Avami方程进行拟合。用非平衡态热力学涨落理论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作了理论顸估,顸估结果与实验固化曲线有很好的相符性。有机蒙脱土的加入降低了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速率,对固化反应表现活化能和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没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饱和聚酯在有机蒙脱土存在下的固化分为定型和熟化两个阶段,在一定的固化温度和填充含量下。从动态扭振曲线上可以明显地观察到这种“二次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9,9’-二[4-(2,3环氧丙氧基)苯基]芴,并以4,4’-二氨基二苯砜胺为固化剂,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其固化动力学,用Flynn-Wall-Ozawa法和Friedman法确定了固化动力学参数,用动力学模拟推测了固化机理函数,并用TGA法对等温固化树脂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酚芴环氧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约63.86 kJ/mol,扩散因子为3.80×104s-1,反应级数为1.57;固化反应为枝状成核的自催化反应;等温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于400℃开始分解,700℃时残碳率为41.73%。  相似文献   

11.
以2,5-二巯基噻二唑、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苯二甲醇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主要原料制备紫外光固化预聚物;以钛酸丁酯(TBT)为前驱体,以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得均一、稳定的TiO2溶胶;采用紫外光固化的方式将紫外光固化预聚物与TiO2溶胶进行杂化制得TiO2溶胶掺杂改性的高折光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纳米粒度分析、热重分析、阿贝折光仪、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紫外光固化预聚物、TiO2溶胶和TiO2溶胶掺杂改性的高折光复合材料的相关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紫外光固化的方式能使TiO2溶胶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紫外光固化预聚物中,得到TiO2溶胶掺杂改性的高折光复合材料;随着TiO2溶胶掺杂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裂解温度、冲击强度均有一定的提高;当掺杂TiO2溶胶的质量分数为1.25%时,复合材料透明且折光率高达1.84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科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对离体牙备洞树脂充填固化后的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离体磨牙73颗.随机分为实验组(MORITA^TM PENCURE,38颗牙)和对照组(3M^TM ESPE^TM Elipar^TM 2500,35颗牙),制备标准V类洞,隔湿、消毒,干燥后用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充填,用上述两种光源的固化灯固化,打磨抛光。经冷热循环处理后进行染色、剖开,用体视显微镜定量和扫描电镜定性观察并拍照。结果体视显微镜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没有产生微渗漏的牙齿均占大多数,而重度微渗漏均极少,两者均有较好的边缘封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提示实验组边缘密合度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和普通卤光灯一样,都可以较好地固化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而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可能有更好的降低微渗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RDGE)和1,1,1-三(对羟基苯基)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三官能团环氧树脂TEP,并分别与异佛尔酮二胺(IPDA)单一体系和IPDA/2-乙基-4-甲基咪唑(2E4MZ)复合体系进行常温固化。通过DSC、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热分析仪、耐化学介质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对比研究了TEP树脂与两种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固化度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固化体系较单一固化体系初始表观活化能更低,复合体系固化物的固化程度、玻璃化转变温度、耐腐蚀性均优于单一IPDA固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三水合氧化铝(ATH)含量对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UM)树脂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饱和聚酯(UP)树脂、乙烯基(VE)树脂和UM树脂的固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MMA和ATH含量对UM树脂的粘度、固化反应活性、力学性能、硬度和阻燃性能均有显著影响;用DTA法测得UM树脂、UP树脂、VE树脂的表观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5.5kJ/mol、56.7kJ/mol和75.8J/mol。证实UM树脂比UP和VE树脂具有更高的固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卤素光固化灯和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用于患牙树脂充填固化后的临床效果,对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的固化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136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后,实验组用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照射固化,对照组用卤素光固化灯照射固化,12个月后观察固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失败2例,成功率97.1%;对照组失败3例,成功率95.5%。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与卤素光固化灯的临床固化效果没有区别,但体积较小,临床使用方便且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4种室温固化基托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ISO1567标准,使用不锈钢模具制备试样,在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布氏硬度。结果:4种室温固化PMMA材料(Tokuyama、日进、贺利氏、上齿)的弯曲强度顺序为:日进≥上齿≈贺利氏>TOKUYAMA。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的顺序为:日进≈上齿≈贺利氏>TOKUYAMA。布氏硬度的顺序为:日进≈上齿>贺利氏≈TOKUYAMA。结论:4种室温固化基托材料相比较TOKUYAMA弯曲强度最低,日进的弯曲强度近似最高。日进、上齿与贺利氏三者的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相似,TOKUYAMA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最低。日进与上齿的硬度高于贺利氏与TOKUYAMA。  相似文献   

17.
陈超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12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类型光固化机在不同距离对Z350复合树脂(A2)的细胞毒性。方法使用不同类型的光固化机以不同光照距离对Z350复合树脂(A2)照射后,将人牙髓成纤维细胞(HDPF)在树脂浸渍液中进行培养72h,用MTT比色法测定HDPF的增值率。结果光照距离为2mm时,人牙髓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距离为5mm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不同类型的光固化机时,树脂对细胞毒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光固化机的类型对树脂的细胞毒性影响较小,但为了使树脂达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应尽可能地减小光照距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加用爱诺赛光固化垫底材料与单纯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共118颗牙髓活力正常的牙颈部楔状缺损分别进行充填治疗,随机分成光固化复合树脂组(A组)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加爱诺赛光固化垫底材料组(B组),每组39颗牙,临床观察2年后,用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评价系统(USPH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B组的固位效果;边缘密合性、牙髓反应明显优于A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复合树脂加用爱诺赛光固化垫底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可提高修复充填体的固位率、边缘密合性,并可减少牙髓反应,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光固化树脂因其物理及化学性能较好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光固化树脂充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髓反应,作者探讨了三种不同的窝洞深度经充填光固化树脂后的牙髓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