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浊毒论     
毛宇湘 《环球中医药》2012,5(7):520-522
毒邪致病理论,是中医学特有的、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浊毒作为毒邪的一种,历代医家鲜见论述.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也是一种病理产物.浊毒之病理特性兼"浊"、"毒"两者之长,胶固难解,其致病更加广泛、凶险、怪异、繁杂、缠绵难愈、变证多端,甚至转为重症坏病,具有"易耗气伤血、入血入络;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易积成形、败坏脏腑"的特点.浊毒侵犯人体后蕴蒸缠结导致体内的"浊毒化"过程,形成浊毒证特有的临床症候.治疗浊毒是"化浊毒"的过程,要化浊解毒同时进行,给浊毒以出路,使浊毒尽快排出,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同时截断浊毒的生成,断其浊毒生成之源,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对浊毒的认识与研究,是新认识,新理论.本文提出了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新途径,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中的浊毒指的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各脏腑功能紊乱的致病因素。通过中医历代文献以及现代医学研究对慢性肾衰竭浊毒与脾胃中土在病因病机、致病特点等的认识,从而提出从"补土"治疗慢性肾衰竭"浊毒"之邪。  相似文献   

3.
浊邪是指具有浑秽、稠厚、黏滞、胶结特性的一类内生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浊邪蕴久化毒,出现浊、毒的双重致病特征时,称为"浊毒"。浊毒致病,有浑秽、重浊、火热、广泛、危重、顽固的特征,符合慢性肾脏病临床表现和病程特点。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日久脾肾衰败,无力运化水湿,致浊邪壅滞,恋久化毒。浊邪"毒化",直伤脏腑,变证丛生,多见于慢性肾脏病3~5期,提示病情危重。浊毒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密切相关,治疗上宜用发表透浊、芳香化浊、渗湿利浊、通腑泄浊、辛开苦降等法,因势利导,驱邪以安正。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所创浊毒理论构建中医浊毒理论体系,基于浊毒研究的现状和自身特点,规范浊毒的概念,整合浊毒的病因、病机,梳理浊毒证主症、兼次症及临床类证的表现,拓展并明确浊毒证诊疗思路及疾病应用范畴,同时建立相关证候模型并推进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浊毒的致病机制、以浊毒立论的化浊解毒法对疾病的干预调节机制,使浊毒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5.
周仲瑛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本文从癌毒的形成、癌毒的本质、癌毒致病的特性、癌毒致病的基本病理、癌毒学说的临床意义以及临证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时对于癌毒的用药特点等几方面系统阐述了周仲瑛教授的"癌毒"学说.  相似文献   

6.
李如奎教授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后形成的瘀、痰、毒等病理产物为致病之关键,较早提出了"从毒论治"的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传统病因学说,有效指导了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浊"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中医学"浊邪致病"被泛化的趋势,梳理相关文献知识,明确中医学的"浊邪"实际上是一类具有胶结、黏滞、重浊、稠厚、浑秽特性的内生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具有特定的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于多种现代难治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结合中医整体观、络病学说、中医时空学,基于“气血津液-络病-肺浊”理论,明确疾病病位及传变规律。该病以气机不畅为主,气血津液失衡为始动因素,气血津液失常导致络病,痰瘀毒是关键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由络及脏,病理因素积聚肺脏形成肺浊。病理演变过程为早期气血津液输布异常,中期痰瘀毒胶结,由络及脏,晚期脏腑失司。治疗应调畅气机,调节气血津液运化输布,兼顾痰瘀毒,脏腑同调,注意病位、病性改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提供辨证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浊毒致病论的沿革,包括"浊"、"毒"的理论渊源、相互关系、浊毒致病的特征、浊毒的致病特点和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对浊毒致病论在现代中医病因学中的运用做了归纳总结,指出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五脏六腑,最终形成繁杂的各脏器病理改变是诸病的病机关键。"浊毒"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所有浊毒致病或符合浊毒证诊断的疾病,均可以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诊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本文从癌毒的形成、癌毒的本质、癌毒致病的特性、癌毒致病的基本病理、癌毒学说的临床意义以及临证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时对于癌毒的用药特点等几方面系统阐述了周仲瑛教授的"癌毒"学说。  相似文献   

11.
<正>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气机不畅则为浊,六淫太过则为毒。浊与湿同源,同类,湿乃浊之源,浊为湿之甚;湿  相似文献   

12.
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肿瘤发病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病理因素,是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一旦产生,继生痰浊瘀血,耗损人体气血津液,影响脏腑功能,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基本证型是痰瘀郁毒证;基本病机是痰瘀郁毒、耗气伤阴;治疗则以消癌解毒,益气养阴为主。消癌解毒方正是在"癌毒"理论指导下,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13.
痰湿体质是中医体质学说研究中七分法的一个病理类型,是指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偏颇,气血津液运化失司,造成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形成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有体态偏胖、口黏、痰多、胸闷、多汗且黏、身重不爽等。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李佃贵教授运用"浊毒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认为浊毒既是慢性肾脏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浊毒内蕴是慢性肾脏病的根本病机,化浊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临证应分清浊毒的轻重浅深、标本缓急、所在脏腑经络气血。并附治疗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验案。  相似文献   

15.
脑肿瘤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认为脑肿瘤的发病原因不外乎的闰因和内伤病因两个方面,外源病因是邪毒入侵,内伤病因有饮食劳债,情志失调,久病迁延,素体亏虚等,邪毒入侵机体,伤及脏腑,气血,津液,又可与病理产物瘀血,谈,湿等互结,结滞难化,聚积不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情志失调致气滞血瘀,机体的气血阴阳失于平衡,以致气血郁结,或气滞津停,聚湿成痰,痰瘀交阻,格阻清窍,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则脏腑机能减退,抗病祛的能力下降,病理产物就因此而内生,形成了肿瘤发病的病理基础,且肾精不足,则脑失气养,又易引动肝风而变症丛生。  相似文献   

16.
李佃贵从浊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李佃贵教授从浊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浊毒既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临床分脾虚气滞、浊毒内蕴、浊毒阻络和浊毒伤阴等证型论治,化浊解毒法贯穿治疗始终;并配合耳穴贴压、灌肠等多种疗法,效果显著。并附验案举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代有关浊毒理论研究的系统梳理,分析浊毒概念定义与表述存在的问题,在明晰浊邪、毒邪、浊毒概念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学者所言浊毒是指具有秽浊、黏滞、胶着特性的毒邪,是其属概念毒邪划分的结果,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其外延可包括脂毒、糖毒、蛋白毒、微量元素毒、尿酸毒等。浊邪在体内蓄积日久可转化为浊毒,浊毒与痰饮、瘀血同为病理产物性病因,三者之间既可相互兼夹,又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65-67
文章旨在探讨血脂异常浊毒的成因与防治。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浊毒的形成与演变贯穿于血脂异常始终。浊乃津液不归正化而有痰饮水湿之异,毒有外来之毒与内生之毒之别。血脂异常浊毒形成与生活方式、自然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浊毒黏滞,易阻滞气机,痰瘀互结;浊毒流注,致病广泛,变化多端;浊毒伤正,易损肝脾;浊毒秽浊,易蒙闭清窍;浊毒易从化,兼夹他邪。防治以调摄生活,防浊毒之生;调节脏腑,杜浊毒之变为原则。这些观点可为血脂异常、脂肪肝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也是引起中风病的重要病因之一[1],属于中医学"眩晕""中风""健忘""痴呆"等证",痰浊"是影响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痰浊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危害  相似文献   

20.
“浊毒”是对肌体具有胶着、浑秽、黏腻性质的一类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的统称。“浊毒”致病具有秽浊、广泛、顽固、相兼的特性,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表现的迁延性、反复性一致。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属本虚标实证,其病机为脏腑虚弱为本,浊毒内蕴为标。选用补肾渗湿利浊、健脾祛痰辟浊、疏肝理气散浊的治法,以达到健脾益肾疏肝,化浊解毒祛瘀之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肥胖型PCO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