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申浩  吴卫  侯凯  潘红梅  李敏 《中草药》2011,42(4):788-792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大小川半夏种茎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川半夏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川半夏主产区3份不同来源地的材料,分别按种茎直径(d)大(d>1.5 cm)、中(1.0 cm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野生半夏与栽培半夏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半夏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氯仿提取,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417nm波长下测定,并作方差分析.结果: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和回收率(100.1%).RSD为2.3%.野生半夏与栽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显著(P=0.010<0.05).结论: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从生物碱含量角度而言,栽培半夏品质优于野生半夏.  相似文献   

3.
半夏不同居群主要经济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半夏居群鸟苷、总生物碱和单株产量,比较分析其差异,初步筛选出半夏优良类型。方法:将不同地区半夏种质栽培于同一生境下,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鸟苷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生物碱含量,SPSS分析软件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结果:测得半夏鸟苷和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013 6%~0.026 4%和0.015 5%~0.065 2%。单株产量为0.553 6~2.974 0 g。经聚类分析将半夏居群分为3类。结论:不同地区半夏居群间的单株产量、鸟苷和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应加强第II类型类群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有效成分、重金属含量、等级、折干比等比较,寻找半夏栽培的最佳肥料配比。方法:田间施肥水平的比较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结果:氮肥水平是影响半夏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磷肥次之,钾肥的影响最小。结论:半夏种植的最佳施肥组合为每平方米施纯N 25 g、P2O518 g、K2O 9 g,比例为N∶P2O5∶K2O=2.8∶2∶1,可以兼顾较高的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5.
川半夏生长期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栽培条件下研究川半夏对氮、磷和钾营养吸收特性,为川半夏高产栽培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定期采集川半夏S-29和S-33样品,分别测定其各自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磷、钾含量,研究其氮、磷、钾分配和累积规律。结果:川半夏不同生育时期各部分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其中对钾的吸收量最大,对磷的吸收量最少;在半夏大面积"倒苗"前后,各部分氮、磷和钾含量以及累积总量总体上高于非"倒苗"期。生长期间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磷、钾吸收量间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地下部分磷和氮吸收量间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半夏生长过程中,每生产100 kg干品,大约需要吸收氮5.02~5.64 kg,P2O52.44~2.56 kg,K2O 11.62~13.49 kg。结论:川半夏在大田栽培中应当施足底肥,并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前后及时追施氮、磷和钾肥,并适当提高钾的比例。追肥方式可采用地下浇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川半夏地下部分对磷肥和氮肥的吸收有相互促进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差异。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优选测定波长、显色试剂用量、显色时间及显色温度,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确定了β-谷甾醇显色的条件为检测波长为420 nm,加浓H_2SO_41.0 mL,并于50℃水浴显色4 min,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0 1x+0.026 1,R~2=0.999 3,β-谷甾醇在10~7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3种半夏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780、1.172、0.844 mg/g。结论:半夏3种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清半夏最高,法半夏其次,姜半夏最低。结果可为半夏炮制品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临床上选用半夏组方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半夏种内各变异类型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系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主要含有半夏蛋白、生物碱、多糖、β-谷甾醇、亚油酸、琥珀酸等有效成分[1,2]。近年来,栽培半夏在驯化过程中,种内出现了许多性状变异。虽然已有不少关于半夏性状变异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居群间  相似文献   

8.
半夏不同居群3种化学成分的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通过对不同半夏居群3种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以期为半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3种化学成分为检测指标 ,对栽培在同一生境下的6个半夏居群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半夏各居群间 β-谷甾醇、缬氨酸及精氨酸含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不同采收期其含量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 ,但从3种成分的平均含量来看 ,各居群均以秋收者为高。  相似文献   

9.
川产半夏3种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 (Thunb .)Bre it.的干燥块茎,收载于各版《中国药典》,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功效,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1,2 ] 。为了评价川产半夏尤其是南充片区(即老南充地区,包括现在所属的南充各区、县和广安市、阆中市、遂宁市、安岳县等)半夏的质量。笔者就川产半夏与其他产区的野生和栽培半夏进行了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以半夏总生物碱、β谷甾醇、鸟苷3种化学成分为检测指标[3 ] ,分别采  相似文献   

10.
半夏姜制对β-谷甾醇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薄层层析法测定半夏5个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单纯加热后的姜煮半夏含量最低为0.0180%,生半夏最高0.0572%。以重量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姜矾半夏含量最高,姜煮半夏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川产丹参炒制工艺优选及其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川产丹参炒制工艺进行优选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L9(34)正交设计,以丹参中有效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对川产丹参的炒制工艺进行优选;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下质量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温度和时间对丹参炒制均有显著影响,70 ~ 80℃炒制温度影响最大,炒制5min影响最大.结论:炒丹参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70~80℃,炒制时间5 min,炒丹参质量标准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活力、寿命及柱头可授性,为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TC法测定花粉活力及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川白芷与祁白芷花蕾期花粉已具有较高活力,随着雄蕊发育,二者活力逐渐增强,花药开裂盛期花粉活力均达85%以上,且花粉活力均随散粉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川白芷不同分枝花序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小,均维持在85%左右;祁白芷的花粉活力表现为主茎花序<一级分枝花序<二级分枝花序,整体来看,空间位置对花粉活力的影响较小.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在室温储藏条件下,开花后第5天花粉活力仍保持约50%,其中川白芷下降幅度大于祁白芷;-20℃条件下可适当延长花粉活力.柱头于开花后第4天逐渐具有可授性,第6天最强,随后逐渐萎蔫变褐,开花后第10天不具可授性.结论:在进行人工授粉时,应选花药开裂盛期的花粉对开花第6天的柱头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四川藏羌地区五加属主要资源种类的HPLC指纹图谱,为鉴别其种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方法,以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以甲醇-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建立四川藏羌地区五加属药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的计算.结果:建立的方法重现性较好,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了12个共有特征峰.应用DPSv3.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HPLC数量化特征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组间距离法,欧氏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为S1与S2,S3红毛五加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成分最为接近;其次是S5(糙叶藤五加茎皮);再其次分别是S4(蜀五加茎皮)、S8(香加皮药材)、S6(刺五加药材)和S7(五加皮药材).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对四川藏羌地区五加属主要资源种类的鉴别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比较、评价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质量。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来源于四川盆地不同产地的24个野生麦冬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资阳市市中区、资阳市简阳市、乐山市市中区a、宜宾市南溪县、重庆市涪陵区b、绵阳市三台县b等6个样品的综合质量评价值较高,其中以资阳市市中区样品对川产麦冬种质资源的贡献度最大,达州市大竹县样品的贡献度最小,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类似。结论: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对麦冬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具有可靠性;四川盆地麦冬野生资源丰富,可从中选择优质资源,为麦冬品种选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附子道地性形成模式的梳理与考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附子道地性形成模式进行梳理与考证,为附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本草文献考证、附子产地调研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附子的道地产区及其道地性的形成模式.结果:附子的道地产区为四川江油地区,其道地药材形成模式主要是生产技术主导型,具有精细而繁复的修根打尖栽培技术和精湛独特的加工炮制技术.结论:江油附子为著名的川产道地中药,应加强对其栽培技术和加工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研究,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川白芷生长发育、养分及有效成分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郡雯  吴卫  侯凯  翟娟园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2812-2817
目的:研究川白芷生长指标、养分及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采样并测定相关形态指标、氮、磷、钾及根部有效成分含量与积累量等。结果:秋播川白芷营养生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苗期、地上部分旺盛生长期和根旺盛生长期。随着生长发育,川白芷株高及地上部分干重先增大后减小,根长、根粗、干重逐渐增加;不同时期川白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总体而言,植株对氮、钾吸收量较高,磷较低,其累积量表现为氮钾磷,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逐渐减少,根部氮磷钾积累量逐渐增加,养分从地上部分逐渐向根部转运;根部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积累量逐渐增加。此外,地上部分磷、钾积累量与欧前胡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异欧前胡素含量则与根部氮磷钾的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从4月下旬起,川白芷进入根部旺盛时期,根部成为生长中心,其干物质、氮、磷、钾及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积累量迅速增加,此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17.
夏枯草本草及其入药部位变化的考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通过对夏枯草历代本草著作考证,研究夏枯草名称、产地、主治功效、入药部位及采收加工方法,为临床用药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分布区主要集中于我国四川省境内、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枯草主治功效古今基本一致;但古今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记载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本草文献考证与分析,夏枯草人药部位变化大致经历带穗全草[明朝后期(约16世纪或以前)至清末民初(约19世纪初)]、以果穗及带穗全草入药[民国中期(约19世纪30年代)至1963年)]、单用半枯或成熟果穗(1963年至今)3个阶段;夏枯草传统加工方法根据临床疗效不同分为晒干和阴干两种,而现代加工方法仅采用晒干.  相似文献   

18.
重楼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SAP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重楼属植物DNA指纹图谱,初步探讨RSAP分子标记技术在重楼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方法:采用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estriction sit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RSAP)技术对重楼属8个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用10条RSAP引物即选出18对引物组合构建了8个种的DNA指纹图谱.通过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重楼属8个种的进化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分辨.结论:RSAP标记能够对重楼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为重楼属中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丹参不同居群的生物量与活性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优质丹参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来自不同居群丹参根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的总丹参酮与总丹酚酸的含量。结果:四川中江丹参的单株生物量、山西丹参的丹参酮ⅡA、四川中江丹参的隐丹参酮和总丹参酮、河北的高茎类型的丹参素、四倍体丹参的丹酚酸B和总丹酚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其他样品。以单株生物量和各活性成分含量乘积为考察指标,四川中江丹参的各成分的单株乘积值均高于其他样品。结论:结合丹参的生物量与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认为,四川中江丹参可以作为一份质量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