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鬼臼乙叉甙(Etoposide,P16)对表达β-1,-半乳糖基转移酶V(beta-1,-galactosyltransferase V,β-1,-GalT V)的SHG-44胶质瘤细胞死亡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β-1,-GaIT V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莫定基础.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和Hoechst 33258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的VP16处理转染了正义(GalTV-HA/SHG-44)、反义β-1,-GalT V(GaITV-AS/SHG-44)和空载体(Mock)的SHG-44细胞后细胞的凋亡和死亡情况.结果①低浓度的VP16(20 μmoL/L)处理24 h后,alTV-HA/SHG-44组的死亡细胞加上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Mock组(t=4.550 6,<0.01)和GalTV-AS/SHG-44组(t=5.086 5,<0.001).GalTV-AS/SHG-44组的死亡细胞加上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ock组(t=3.287 3,<0.01).高浓度的VP16(120μmoL/L)处理48 h和72 h后,alTV-HA/SHG-44组死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Mock组(t=3.3664,P<0.05;t=5.495 3,<0.01)和GalTV-AS/SHG-44组(t=3.173 2,<0.01;t=4.603 5,<0.001).②MTr分析显示,P16处理48,2h后,alTV-HA/SHG-44组活细胞数明显高于Mock组(t=5.078 3,<0.05;t=3.8923,<0.01)和GalTV-AS/SHG-44组(t=4.566 7,P<0.01;t=4.784 9,<0.001).③VP16(20 μmoL/L)处理24 h后,用Hoochst 33258染色.镜下观察到死亡或者凋亡细胞中的细胞核仁及断裂的核片段呈新月形,或核固缩并深染.GalTV-AS/SHG-44组平均死亡和凋亡阳性率为41%,大大高于经同样处理的转染空载体和转染正义β-1,-GalT V的SHG-44细胞.结论β-1,-GalTV能够影响抗肿瘤药VP16的杀伤作用,过表达β-1,4-GalT V可以拮抗VP16的作用,为解释胶质瘤的化疗耐药性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鬼臼乙叉甙(Etoposide,VP16)对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beta-1,4-galactosyltransferase V,β-1,4-GaITV)的SHG-44胶质瘤细胞死亡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β-1,4-GaIT V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和Hoeehst 33258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的VP16处理转染了正义(GalT V-HA/SHG-44)、反义β-1,4-GalT V(GalT V-AS/SHG-44)和空载体(Mock)的SHG-44细胞后细胞的凋亡和死亡情况。结果:①低浓度的VP16(20μmoL/L)处理24h后,GalT V-HA/SHG-44组的死亡细胞加上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Mock组(t=4.5506,P&;lt;0.01)和GalT V-AS/SHG-44组(t=5.0865,P&;lt;0.001)。GalT V-AS/SHG-44组的死亡细胞加上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ock组(t=3.2873,P&;lt;0.01)。高浓度的VP16(120μmoL/L)处理48h和72h后,GalT V-HA/SHG-44组死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Mock组(t=3.3664,P&;lt;0.05;t=5.4953,P&;lt;0.01)和GalT V-AS/SHG-44组(t=3.1732,P&;lt;0.01:t=4.6035,P&;lt;0.001)。②MTT分析显示,VP16处理48,72h后,GalT V-HA/SHG-44组活细胞数明显高于Mock组(t=5.0783,P&;lt;0.05;t=3.8923,P&;lt;0.01)和GalT V-AS/SHG44组(t=4.5667,P&;lt;0.01;t=4.7849,P&;lt;0.001)。③VP16(20μmoL/L)处理24h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镜下观察到死亡或者凋亡细胞中的细胞核仁及断裂的核片段呈新月形。或核固缩并深染。GalT V-AS/SH组平均死亡和凋亡阳性率为41%,大大高于经同样处理的转染空载体和转染正义β-1,4-GaIT V的SHG44细胞。结论:β-1,4-GalT V能够影响抗肿瘤药VP16的杀伤作用,过表达β-1,4-GalT V可以拮抗VP16的作用,为解释胶质瘤的化疗耐药性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SHG-44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beta-1,4-galactosyltransferase V,β-1,4-GalT V)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分析鬼臼乙叉甙(VP16)处理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的SHG-44细胞后其细胞粘附作用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120μmol/L的VP16处理转染了正义、反义β-1,4-GalT V和空载体的SHG-44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整合蛋白β1表达变化及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蛋白水平和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在未经VP16处理的3株SHG-44细胞中,FAK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改变,而整合蛋白β1的蛋白表达在转正义β-1,4-GalT V的细胞中最高;经VP16处理后,SHG-44细胞中整合蛋白β1的表达水平增高,FAK及其磷酸化水平下降。但整合蛋白β1,FAK及其磷酸化水平随细胞中β-1,4-GalT V表达水平不同而变化。结论 VP16处理对表达不同水平的β-1.4-GalT V的SHG-44胶质瘤细胞的粘附影响有所不同,提示胶质瘤表达β-1,4-GalT V不仅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γ射线对胶质瘤细胞系C6和SHG-44的影响,建立γ射线诱导胶质瘤细胞系C6和SHG-44凋亡研究的生物模型,探索γ射线照射对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的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经4,8,16,32和64Gy的γ射线照射后培养48h,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并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均可诱导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C6细胞对照组、4,8,16,32和64Gy组照射后48h的凋亡百分数分别为(3.1±0.5),(16.7±0.6),(27.9±0.8),(27.3±0.4),(33.8±0.7)和(36.7±0.7),照射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t=30.16~67.65,P<0.01)。SHG-44细胞对照组,4,8,16,32和64Gy组照射后48h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t=35.51~103.79,P<0.01),但两组细胞的坏死比例均无明显增加(P>0.05)。SHG-44细胞对电离辐射更加敏感。两种细胞G0/G1期的细胞比例与γ射线照射剂量呈正相关;S期的细胞比例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结论:以γ射线照射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可建立理想的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γ射线照射可引起两种胶质瘤细胞系G1期阻滞和S期延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γ射线对胶质瘤细胞系C6和SHG-44的影响,建立γ射线诱导胶质瘤细胞系C6和SHG-44凋亡研究的生物模型,探索γ射线照射对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的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经4,8,16,32和64Gy的γ射线照射后培养48h,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并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均可诱导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C6细胞对照组、4,8,16,32和64Gy组照射后48h的凋亡百分数分别为(3.1&;#177;0.5),(16.7&;#177;0.6),(27.9&;#177;0.8),(27.3&;#177;0.4),(33.8&;#177;0.7)和(36.7&;#177;0.7),照射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t=30.16~67.65,P&;lt;0.01)。SHG-44细胞对照组,4,8,16,32和64Gy组照射后48h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t=35.51~103.79,P&;lt;0.01),但两组细胞的坏死比例均无明显增加(P&;gt;0.05)。SHG-44细胞对电离辐射更加敏感。两种细胞G0/G1期的细胞比例与γ射线照射剂量呈正相关;S期的细胞比例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结论:以γ射线照射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可建立理想的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γ射线照射可引起两种胶质瘤细胞系G1期阻滞和S期延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SHG 4 4细胞表达 (β 1,4 半乳糖基转移酶Ⅴ (beta 1,4 galactosyltransferaseⅤ ,β 1,4 GalTⅤ )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分析鬼臼乙叉甙 (VP16 )处理表达 β 1,4 半乳糖基转移酶Ⅴ的SHG 4 4细胞后其细胞粘附作用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 12 0 μmol/L的VP16处理转染了正义、反义 β 1,4 GalTⅤ和空载体的SHG 4 4细胞 2 4h后 ,采用westernblot检测整合蛋白 β1表达变化及局部粘着斑激酶 (focaladhesionkinase,FAK)的蛋白水平和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在未经VP16处理的 3株SHG 4 4细胞中 ,FAK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改变 ,而整合蛋白 β1的蛋白表达在转正义 β 1,4 GalTⅤ的细胞中最高 ;经VP16处理后 ,SHG 4 4细胞中整合蛋白β1的表达水平增高 ,FAK及其磷酸化水平下降。但整合蛋白β1,FAK及其磷酸化水平随细胞中 β 1,4 GalTⅤ表达水平不同而变化。 结论 VP16处理对表达不同水平的β 1,4 GalT Ⅴ的SHG 4 4胶质瘤细胞的粘附影响有所不同 ,提示胶质瘤表达 β 1,4 GalTⅤ不仅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 ,而且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的培养基将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划分为四组:A组(5.6 mmol/L葡萄糖全程),B组(5.6 mmol/L葡萄糖+10-7 mol/L Ghrelin 24 h,5.6 mmol/L葡萄糖72 h),C组(5.6 mmol/L葡萄糖24 h,33.3 mmol/L葡萄糖72 h),D组(5.6 mmol/L葡萄糖+10-7 mol/L Ghrelin 24 h,33.3 mmol/L葡萄糖培养72 h).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测定四组NIT-1细胞早期凋亡率;Hoechst 33258标记细胞核并在荧光显微镜下测各组细胞总凋亡率;RT-PCR法测定Bcl-2、Bax mRNA水平.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NIT-1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组NIT-1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均<0.01);与C组比较,D组NIT-1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降低(分别P<0.01,P<0.05).D组较A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有增加(P<0.05),而总凋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A组比较,B组NIT-1细胞Bax、Bcl-2、Bcl-2/Bax表达水平无变化,而C组Bcl-2、Bcl-2/Bax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C组比较,D组Bcl-2、Bcl-2/Bax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Bax表达水平无差别.结论 Ghrelin对葡萄糖生理浓度下的胰岛β细胞凋亡无影响,但可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β细胞凋亡.Ghrelin可能不通过Bcl-2、Bax抑制高糖诱导的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花生四烯酸(160μmol/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LDH释放率和细胞MDA含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并测定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降解。结果:川芎嗪(0.25~1.00mmol/L)能浓度依赖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t=2.52~3.14,P<0.05),并降低细胞LDH释放率和MDA含量(t=3.27~5.88和t=4.64~7.41,P<0.05)。花生四烯酸处理24h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凝胶电泳显示DNA凋亡梯带。川芎嗪(0.25~1.00mmol/L)能降低其凋亡率。结论:川芎嗪对花生四烯酸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氧糖剥夺后处理在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SK-N-SH细胞进行氧糖剥夺4h,然后恢复氧糖20 h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3次循环的氧糖剥夺10 min/复氧糖10 min进行氧糖剥夺后处理;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再灌注组(OGD/R组)与后处理组,MTT法与Hoechst33258染色分别检测氧糖剥夺后处理对细胞存活率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OGD/R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下降约43% (P<0.01),后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比OGD/R组提高约22%(P<0.01);凋亡计数显示,OGD/R组和后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后处理细胞凋亡率低于OGD/R组(P<0.01).结论 氧糖剥夺后处理能提高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癌症相关性乏力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癌症伴有轻、中度乏力患者为观察组,9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TNF-α、TGF-β_1的含量。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TNF-α为(27.35±12.08)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04±5.44)ng/L(t=11.080,P<0.001)。患者治疗后TNF-α明显降低为(18.57±10.32)ng/L(t=5.369,P<0.001)。治疗前,患者血清TGF-β_1为(39.26±10.65)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53±6.37)ng/L(t=17.570,P<0.001)。患者治疗后TGF-β_1明显降低为(25.98±7.87)ng/L(t=8.952,P<0.001)。结论癌症相关性乏力的发病机制可能由于血清TNF-α、TGF-β_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β-咔啉类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将含有不同浓度(5、10、20、40μg/mL)β-咔啉类生物碱的培养液与SGC-7901细胞共同培养24 h和48 h。采用MTT比色法计算细胞抑制率;在荧光显微镜下用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及基因组DNA琼脂凝胶电泳检测凋亡梯状条带。结果 β-咔啉类生物碱对SGC-7901细胞的损伤呈浓度依赖性;β-咔啉类生物碱分别作用24 h和48 h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79μg/mL和12.17μg/mL;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有细胞核固缩及核断裂的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术显示:阴性对照组(0μg/mL)及β-咔啉类生物碱5、10、20、40μg/mL浓度组24、48 h凋亡率为别1.66%、11.27%、20.32%、30.66%、41.42%和3.84%、15.29%、23.34%、34.87%、49.54%,细胞凋亡率伴随给药浓度增加而增加;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明显的凋亡梯状条带。结论 β-咔啉类生物碱能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期大量细胞以凋亡的方式死亡.目的探讨中药丹参注射液局部灌注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坏死和调亡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陨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试验中心.对象4~5个月龄的一级中国白兔4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kg.材料选择实验于2002-06/2003-07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试验中心完成.随机分成2组,丹参组和对照组,每组22只.两组动物均以改良Allen法造成兔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模型.丹参组术后按0.3 mL/(kg·d)的总量分4次(每6 h 1次)从硬膜下导管推入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推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至损伤后8,24,72 h分别处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细胞淋巴瘤-2(Bcl-2)阳性细胞数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凋亡率.结果4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凋亡结果丹参组的凋亡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3.10±1.38,20.39±2.96,t=4.101,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7±1.09)%,(14.68±2.81)%,t=4.072,P<0.01];Bcl-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9.12±4.74)个/mm2,(13.37±3.68)个/mm2,t=2.347,P<0.01].②过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丹参组高于对照组[(136.20±13.64)NU/mL,(101.70±15.24)NU/mL,t=4.132,P<0.01].③丙二醛含量丹参组低于对照组[(1.27±0.22)nmol/mL,(2.54±0.69)nmol/mL,t=4.309,P<0.01].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及坏死丹参组轻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局部灌注后,减少了脊髓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抑制和减轻了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3.
戚之琳  汪茗  毕富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625-2627
目的:观察足叶乙甙(VP16)诱导HL-60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8×105/mL,接种于灭菌24孔培养板,每孔1.8mL,加入不同浓度的VP16200μL,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5、10、20μg/mL,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加入200μL RPMI-1640液。每组平行4个复孔。培养48h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半定量测定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VP16各浓度对HL-60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着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DAB染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VP16各浓度组细胞AI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AI呈剂量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各浓度组VP16作用48h后,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条带变细,亮度变暗。尤其20μg/mL组变化明显。而空白对照组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VP16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survivin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炎性细胞因子在肝缺血-再灌流损伤时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流损伤时TNF-α、IL-1βmRNA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mRNA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同时观察心肌HE染色。结果I/R组与假手术组TNF-α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I/R1h组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R2h组、I/R4h组虽然略有波动,但增加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βmRNA自I/R组起表达就明显增多,与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R1h组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凋亡指数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增加。TNF-α、IL-1βmRNA和细胞凋亡指数间均存在正相关(r=0.94,r=0.91;P<0.05)。HE染色后,见心肌部分横纹不清,有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肿胀,心肌水肿。结论肝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心肌组织早期就出现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可能与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有关;心肌结构出现了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抑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增值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计算不同尿多酸肽浓度(1.0、2.0、3.0、4.0、5.0 mg/g)对U266细胞生长的抑制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尿多酸肽作用后的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V/碘化丙啶(PI)检测尿多酸肽作用6、12、24 h后与对照组细胞(加细胞未加药物)的细胞凋亡率。使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aspase 8、caspase 3及其激活物在U266细胞株经尿多酸肽(4 mg/g)作用6、12、24 h后的表达改变。 结果随着尿多酸肽浓度提高,U266细胞抑制率显著上升(F= 17.276,P< 0.001)。经尿多酸肽作用后,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提示细胞核浓集及出现凋亡小体。Annexin-V/PI分析显示,尿多酸肽处理6、12、24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5.53 ± 0.28)%、(9.43 ± 1.78)%、(21.50 ± 2.45)%、(3.03 ± 0.11)%,F= 12.242,P<0.001]。同时,随着尿多酸肽作用时间延长,pro-caspase 8、pro-caspase 3表达明显下降(F= 18.241,P<0.001;F= 4.924,P= 0.005),而active-caspase 8、active-caspase 3表达明显上升(F= 22.322,P<0.001;F= 6.213,P= 0.002)。 结论尿多酸肽可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可能通过caspase凋亡途径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健康体检者60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OP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浆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微柱亲和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高分辨超声测定大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检测结果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不同亚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清AOPP水平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血清AOPP水平在2型糖尿病组[(80.32±12.6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1.80±17.09)μmoL/L,P<0.01];血糖控制不良组[(91.30±15.52)μmol/L]显著高于血糖良好控制组[(73.16±13.45)μmoL/L,P<0.05];胰岛素抵抗组[(89.07±11.24)μmol/L]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74.94±12.15)μmol/L,P<0.05];有大血管并发症组[(89.69±12.58)μmol/L]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75.10±13.09)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OPP水平与空腹血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r=0.286,P=0.03;r=0.310,P=0.01;r=0.461,P=0.001;r=0.257,P=0.04;r=0.46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AOPP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β=0.508,P<0.001;β=0.326,P<0.001;β=0.339,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氧化应激增强,血清AOPP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过氧化氢作为外源性活性氧来源,探讨氧化应激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完成。C2C12成肌细胞(美国ATCC,批号CRL-1722TM);过氧化氢(汕头市光华化学药厂,批号20050519)。①C2C12细胞置于含100mg/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和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常规培养。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过氧化氢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取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重悬,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细胞悬液密度为3.4×106L-1,接种至96孔板,200 μL/孔。实验共分5组:过氧化氢25,50,100,300 μmol/L浓度组、空白对照组,6个平行孔/组。各组在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细胞培养箱内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率达80%且未出现细胞分化时,过氧化氢各浓度组分别向C2C12细胞中加入含对应浓度过氧化氢的无血清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则向C2C12细胞中加入单纯无血清培养基。各组细胞分别于过氧化氢处理0,6,12,24,36,48,60h后,每孔加入2g/L的四甲基偶氮唑盐液20μL,于酶联免疫仪570nm处检测各孔吸光度值。③过氧化氢对C2C1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C2C12细胞凋亡。正常细胞核Hoechst着色为淡蓝色,形态呈圆形,内有较深的蓝色颗粒;中早期凋亡细胞核Hoechst着色呈亮蓝色,或核呈分叶,碎片状,边集;坏死或晚期凋亡的细胞核PI着红色,Hoechst因细胞膜破裂而不能着色。取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过程同上,按1.8×107L-1密度接种至6孔板,5mL/孔。实验分组及干预措施同上,3个平行孔/组。处理36h后立即进行Hoechst33342/PI凋亡双染,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随机取6个不同视野进行细胞计数,计数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作为细胞凋亡率。结果:①过氧化氢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处理36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过氧化氢25 μmol/L浓度组平均吸光度值与之相近(0.207±0.014,0.199±0.023;t=0.677,P>0.05),即促进C2C12细胞增殖;过氧化氢50,100,300 μmol/L浓度组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下降(0.182±0.027,0.149±0.009,0.052±0.012;t=1.990,8.251,20.004,P均<0.05),即抑制C2C12细胞增殖,且呈时效和量效关系。②过氧化氢对C2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处理36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过氧化氢25 μmol/L浓度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9.09±0.85)%,(4.61±0.67)%;t=22.95,P<0.01];过氧化氢50,100,300 μmol/L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提高[(33.50±5.74)%,(45.95±6.82)%,(76.47±4.66)%;t=4.35,4.68,18.02,P均<0.01],且呈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活性氧在C2C12成肌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低浓度可促进C2C12细胞增殖,高浓度则能够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凋亡,且呈时效和量效关系。提示氧化应激对成肌细胞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脂氧素A4(LXA4)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损伤N2a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Aβ_(25-35)处理N2a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损伤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CCK-8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来评价细胞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 Aβ_(25-35))和LXA4保护组(50、100、200 nmol/L)。采用CCK-8法检测N2a细胞的活性;荧光酶标仪检测N2a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0μmol/L Aβ_(25-35)处理N2a细胞24 h可建立细胞损伤模型。LXA4保护组的细胞存活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200 nmol/L LXA4保护组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200 nmol/L LXA4保护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200 nmol/L LXA4保护组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LXA4对Aβ_(25-35)损伤N2a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ROS水平以及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为模型,观察黄体酮对肠道的炎症反应、黏膜破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腹部开放伤+灭菌注射用水(16 mg/kg)(n=10);B组: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灭菌注射用水(16 mg/kg)(n=10);C组: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黄体酮治疗(16 mg/kg)(n=10).建立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模型;黄体酮治疗组分别于1、6、12 h皮下注射黄体酮16 mg/kg,16 h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肠道组织病理改变;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肠道黏膜TNF-α、IL-6浓度;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TUNEL法检测肠道黏膜凋亡细胞.结果 B组小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及肠道黏膜病理损伤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1);C组小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P<0.01).B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P<0.01);C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比较B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黄体酮能够有效抑制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大鼠肠道黏膜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上皮组织结构,减少肠道黏膜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hydroxyvitamin D3,1,25-(OH)2 D3]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HL-60向单核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1,25-(OH)2 D3在不同时间诱导HL-60细胞向单核系分化,确定最佳药物浓度和诱导时间;使用最佳药物浓度0.1μmol/L 1,25-(OH)2 D3诱导HL-60细胞72 h,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并观察HL-60细胞的分化方向、分化程度及细胞增殖受抑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CAT、TCF1、c-Myc、cyclin D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及p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0.1μmol/L 1,25-(OH)2 D3于72 h时可有效诱导HL-60细胞向单核系分化;G 0/G 1期细胞增殖明显受抑(t=4.769,P<0.001),且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t=4.84,P<0.001);瑞氏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成熟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升高[(61.2±13.6)%vs(0.8±0.2)%,t=7.49,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CAT蛋白表达上调(t=9.917,P<0.01),TCF1、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下调(t分别为54.54,54.64和29.24,P均<0.001);此外,p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亦下调(t=150.6,P<0.001);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99),但其在核内的表达水平下降(t=9.77,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β-catenin蛋白呈胞浆聚集状态。结论1,25-(OH)2 D3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单核系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