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颤心房肌离子通道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通道重构是参与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对于房颤时心房离子通道改变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房颤电重构的机制.文中概括介绍了不同类型离子通道在房颤中的变化及参与房颤电重构的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阐明离子通道功能变化在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富马酸伊布利特逆转犬48h房颤心房肌电重构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快速起搏组(Pacing组,10只)和假手术组(Sham组,10只)。Pacing组通过右侧股静脉置入起搏电极,600次/min频率起搏高右房(HRA)制备房颤模型。48h后终止起搏,在心电和血液动力学监测下,给予国产富马酸伊布利特0.001m·kg^-1·min^-1静脉推注,房颤转复或累计剂量达0.04mg/kg停止给药。观察给药前后HRA的有效不应期(ERP,BCL=300ms)、传导速度(CV)、折返波长(WL)、频率自适应性、房颤诱发率等心房肌电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Pacing组在起搏停止后,8只犬恢复窦律,2只犬持续房颤,给予伊布利特后1min内房颤终止。起博48h后,Pacing组ERP、CV、WL较Sham组减少,频率自适应性较Sham组降低,房颤诱发率明显增加;而给药后均恢复到起博前及Sham组水平。结论国产富马酸伊布利特能够逆转犬高右房快速起搏48h的心房肌电重构,有预防阵发性房颤发生的作用。其电药理学作用机制为:延长房颤时的心房不应期、心房肌电传导的速度及折返波长,提高心房肌频率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患者离子通道蛋白质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心房组织电重构相关离子通道蛋白质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窦性心律患者为窦性心律组 (n =19) ,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组 ,n =4)和慢性房颤≤ 6个月 (慢性房颤≤ 6个月组 ,n =6 )及慢性房颤 >6个月 (慢性房颤 >6个月组 ,n =12 )患者心房组织L 型电压依赖钙通道α1c亚基 (LVDCCα1c)、电压依赖KV4 3钾通道α亚基 (VDKV4 3α)和电压依赖钠通道α亚基 (VDSCα)抗原的表达 ,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抗原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窦性心律组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间 3种离子通道亚基蛋白质表达均无明显差别。LVDCCα1c蛋白质在慢性房颤≤ 6个月组和慢性房颤 >6个月组中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阵发性房颤组中的表达则无显著改变 ;VDKV4 3α在阵发性房颤组、慢性房颤≤ 6个月组和慢性房颤 >6个月组患者中的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均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VDSCα在各组患者的中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别。左、右心耳间 3种离子通道亚基的表达亦无差异。结论 :慢性房颤伴LVDCCα1c、VDKV4 3α蛋白表达下调 ,可能是其L型钙流 (ICaL)和短暂外向型钾流 (Ito1)下调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卫 《心脏杂志》2008,20(4):491-494
心房颤动(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AF电重构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AF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近10年的研究证实,AF电重构的基础就是离子通道重构。因此,本文从离子通道电重构这一角度对AF发病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房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心房的重构(包括电学重构、解剖重构和自主神经系统重构)密切相关.房颤可诱导离子通道蛋白表达和(或)功能异常,进而反馈性地促进心房功能性折返基质的形成,发生电学重构;循环往复的电学重构造成心房基质的改变,失活的心房肌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心房逐渐纤维化,出现解剖重构;与此同时,心房广泛的纤维化进一步阻碍电冲动的传导,反过来加重电学重构;自主神经系统重构可通过正向反馈环机制促进房颤的维持和复发.早期治疗心房重构可延迟甚至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左房机械功能异常,其后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一过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的异常称为心房顿抑,发生率约为38%~80%。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顿抑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更易形成心耳血栓及房颤复发。近年研究提示,造成心房顿抑的原因与房颤后的心房重构有关。房颤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缝隙连接重构与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均有关联,参与房颤的发生与持续,可能是心房顿抑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心房顿抑及与房颤后心房重构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左房机械功能异常,其后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一过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的异常称为心房顿抑,发生率约为38%~80%.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顿抑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更易形成心耳血栓及房颤复发.近年研究提示,造成心房顿抑的原因与房颤后的心房重构有关.房颤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缝隙连接重构与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均有关联,参与房颤的发生与持续,可能是心房顿抑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心房顿抑及与房颤后心房重构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2肾1夹”型Goklblatt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与心房肌电重构相关的离子通道mRNA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高血压组用U型银夹夹住左肾动脉近心竭,右肾保留;假手术组只分离左肾动脉,不夹银夹。套尾法监测尾动脉血压,分别于手术后2、4、6w处死动物(各6只),TRIZOL提取左右心耳总mRNA,RT—PCR半定量分析Na^ 通道α亚单位(Na^ -α)、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CaL-α1C)和瞬时外向钾通道(Kv4.3)mRNA的表达量(以GAPDH为内参照)。结果 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左心耳CaL-αtC的mRNA水平在2w和4w明显增高,分别是假手术组的2.5倍和2.4倍(P<0.001),6w恢复正常,右心耳在2w和4w无明显变化,6w为假手术组的2.5倍(P<0.001);左心耳Kv4.3的mRNA水平在4w和6w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9倍和1.7倍(尸<0.肋1),在右心耳却呈下降趋势,4w和6w分别降低了30%(P<0.05)和20%(P=0.10);Na^ -α的mRNA在左右房无明显变化。结论 肾性高血压大鼠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心房肌CaL-α1C水平表现为上调,左房明显早于右房,左右房Na-α和Kv4.3的mRNA变化明显不平行;提示mRNA水平的变化是电重构的基础,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房颤电生理机制研究的日趋广泛和深入,一系列与房颤相关的离子通道(包括L-Ca^2+通道、K^+通道、Na^+通道)基因相继被发现。了解这些离子通道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突变与房颤发生的关系对阐明房颤的发生机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就心脏离子通道基因与房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2肾1夹"型Goldblatt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与心房肌电重构相关的离子通道mRNA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高血压组用U型银夹夹住左肾动脉近心端,右肾保留;假手术组只分离左肾动脉,不夹银夹.套尾法监测尾动脉血压,分别于手术后2、4、6 w处死动物(各6只),TRIZOL提取左右心耳总mRNA,RT-PCR半定量分析Na+通道α亚单位(Na+-α)、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CaL-α1C)和瞬时外向钾通道(Kv4.3)mRNA的表达量(以GAPDH为内参照).结果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左心耳CaL-α1C的mRNA水平在2 w和4 w明显增高,分别是假手术组的2.5倍和2.4倍(P<0.001),6 w恢复正常,右心耳在2 w和4 w无明显变化,6 w为假手术组的2.5倍(P<0.001);左心耳Kv 4.3的mRNA水平在4 w和6 w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9倍和1.7倍(P<0.001),在右心耳却呈下降趋势,4 w和6 w分别降低了30%(P<0.05)和20%(P=0.10);Na+-α的mRNA在左右房无明显变化.结论肾性高血压大鼠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心房肌CaL-α1C的mRNA水平表现为上调,左房明显早于右房,左右房Na-α和Kv 4.3的mRNA变化明显不平行;提示mRNA水平的变化是电重构的基础,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以下的人群平均发病率低于0.5%,而65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发病率竞高达5%以上[1].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房颤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问题的研究亟待开展与深入.近几年,通过对于房颤机制的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电重构(elec-trical remodeling)的概念,并从分子水平对各种房颤模型的有关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即离子通道重构(ion channel remodeling)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时的离子通道重构及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时存在明确的离子通道重构,坟要表现为Ito,Ik,Iki的下调及If,INa^ /Ca^2 的上调等,它们与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其离子流和分子基础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钾、钙离子通道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AF诱发和持续的电生理基础是动作电位时限(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和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iod,ERP)缩短,以及不应期的不均一性增加[1],APD和ERP缩短与钾、钙通道重构导致膜电位复极加快有关。深入研究离子通道重构,充分认识AF的离子基础,是向通过药物抑制通道重构治疗AF迈出的重要一步,因而通道重构是AF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的离子通道重构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 (AF)一直是心律失常学关注的焦点。AF的电生理特点为心房有效不应期 (AERP)和动作电位时限 (APD)缩短、不应期离散度增加[1] 。AF心率范围内的慢性房性心动过速可在离子通道的功能上引起重大变化 ,并产生维持AF持续的功能性底物 ,这种趋势可能就是其治疗抵抗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2~ 4 ] 。但引起这些离子通道功能改变的分子学机制还不甚清楚。随着斑片钳技术和分子克隆及基因突变技术等得以广泛应用 ,人们已经开始在新的水平上解释AF病人离子通道的变化。1 钾通道电流  钾离子通道是广泛存在的、种类最多、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查观测心房电生理改变与房颤(AF)发生和持续的关系,探讨心房电重构与房颤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雌雄不拘,体重10.0~12.5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和起搏组(B组)。右侧开胸将电极置于右心房,以400次/min的频率快速起搏右心房(A组只手术不起搏),分别于实验开始及起搏6h后对每只犬进行电生理检查,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起搏开始及起搏后测定burst刺激诱发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A组在整个时间内AERP无变化,B组心房快速起搏后,AERP明显缩短。A、B两组起搏前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起搏前、后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无变化,B组心房快速起搏后房颤的频率增多,持续时间延长。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以引起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即心房电重构。心房电重构造成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变化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是心房电重构与房颤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心房细胞的电重构与逆向电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典的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快速起搏及自主神经递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心房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其恢复过程的影响,探讨观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电重构(ER)和逆向电重构(RER)现象。方法健康豚鼠35只取出心脏,剪下左心耳,取大约2×5mm大小的肌条。用充满3mol/L氧化钾的玻璃微电极插入心房肌,记录动作电位。观察复极30%、50%、9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APD30、APD50、APD90)、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振幅(APA)、静息电位(RMP)。灌流台氏液中分别加入丙基肾上腺素(ISO)、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A),艾司洛尔(Esm)和地尔硫卓(Dil)平衡20min后记录上述指标并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快速心房刺激可出现明显的心房电重构,心房快速刺激终止后电重构特性逐步恢复,表现为逆向电重构。乙酰胆碱和丙基肾上腺素可延长快速起搏后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恢复。艾司洛尔和地尔硫卓均可改善短时间快速刺激后动作电位的恢复。我们提出的心脏电学顿抑是心脏的重要电生理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小分子非编码RNA(microRNA或miRNA)被发现在动、植物体内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调控作用。近来又有研究发现microRNAs与机体心房纤颤(房颤)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旁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包括钙离子稳态失调、离子通道改变、心房电生理及结构重构等,研究发现microRNAs参与了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本文对目前研究中涉及心房重构的一些microRNA及其作用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结构重塑的分子基础。方法心脏手术中采集慢性房颤及窦性心律患者的右心房肌,提取总RNA行逆转录,用PCR技术检测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不同位置的mRNA片段表达。结果①α1c亚单位Ⅰ~Ⅱ跨膜区连接对应的mRNA丰度在慢性房颤心房肌与窦性心律心房肌无明显差异。②α1c亚单位N跨膜区对应的mRNA丰度则慢性房颤心房肌较窦性心律心房肌明显降低。结论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结构重塑与α1c亚单位的亚型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电重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0.2%~0.3%,60~90岁组发病率增至5%~9%[1]。尽管AF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引起明显症状,尤其可增加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房颇机制研究中突破性进展有二方面:一是发现肺静脉心房端等局灶起源可引起AF,经射频消融这些异位节律灶可  相似文献   

20.
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近年来心房重构机制研究逐渐深入,针对心房重构的房颤上游治疗成为研究热点。该文针对心房重构机制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