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笔者医院切除的四肢瘢痕疙瘩组织标本为瘢痕疙瘩组;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为增生性瘢痕组;普通瘢痕组织标本为普通瘢痕组,同期因四肢外伤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组。研究采用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RT-qPCR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HIF-1α及促炎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瘢痕疙瘩观察组及增生性瘢痕组浸润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瘢痕组及正常皮肤组(P0.05),普通瘢痕组与正常皮肤组浸润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瘢痕疙瘩组浸润水平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P0.05)。瘢痕疙瘩组及增生性瘢痕组中HIF-1α、IL-6、IL-8、hs-CR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P0.05),瘢痕疙瘩组HIF-1α、IL-6、IL-8、hs-CRP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组(P0.05)。HIF-1α的表达与炎性细胞因子IL-6、IL-8、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组织中HIF-1α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皮肤,且HIF-1α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有文献[1 ,2 ] 报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定性分析发现整合素水平异常与瘢痕形成有密切联系 ,但存在研究方法精确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 1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及 10例正常皮肤分别进行了整合素β1 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 ,旨在以准确、特异、敏感的实验方法了解整合素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10例增生性瘢痕及 10例正常皮肤标本 ,均来源于我院整形外科。瘢痕增生的患者在取材前无外用防治增生性瘢痕药物史 ,不伴肿瘤及其它严重疾患。主要试剂和仪器有 :RNA提取试剂盒 ,Taq酶、dNTP ,…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整合素 β1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及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整合素 β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中整合素 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可对皮肤细胞内的整合素 β1作较准确的测定 ,其方法简便且敏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整合素 β1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引起瘢痕增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β1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赵烨德何清濂牛星焘增生性瘢痕作为创伤及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利用β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38例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进行β1整合素表达水平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3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整合素β1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及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整合素β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增生性瘢痕中整合素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可对皮肤细胞内的整合素β1作较准确的测定,其方法简便且敏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引起瘢痕增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整合素α5β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5β1 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在瘢痕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及SPA 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 15例增生性瘢痕、15例瘢痕疙瘩及 10例正常皮肤进行整合素α5β1 的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及定量分析。结果 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α5β1 呈阳性表达 ,较正常皮肤强 (P <0 0 1) ;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较增生性瘢痕强 (P <0 0 1)。结论 整合素α5β1 与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设法减少整合素α5β1 在成纤维细胞的过度表达或许是抑制瘢痕增生、软化瘢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锌指基因217(ZNF217)和翻译延伸因子1α(EF1α)在病理性癜痕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瘢痕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ZNF217和EF1α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ZNF217的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6±0.397、1.45±0.265、4.49±0.999、5.47±0.808;0.276±0.0211、0.299±0.0150、0.743±0.0509、0.747±0.0377.EF1α的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7±0.469、1.47±0.218、5.10±1.680、5.74±1.920;0.505±0.0371、0.518±0.0153、0.780土0.0369、0.792±0.0290.病理性瘢痕组织中ZNF217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P<0.01);病理性瘢痕组织中EF1α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增高,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性瘢痕组织中ZNF217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与EF1α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ZNF217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通过调节EF1α等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而促进瘢痕组织中细胞的增生,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时取其自身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HIF-1α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织(0.29±0.03)相比,增生性瘢痕组织中HIF-1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1.45±0.16)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8.54%)相比,增生性瘢痕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70.7%)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增生性瘢痕组织中HIF-1α、TGF-β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下游细胞因子TGF-β、VEGF及E-cadherin的表达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AP1基因表达水平,研究AP1基因在增生性瘢痕中发生的表达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AP1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技术比较AP1蛋白质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P1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AP1蛋白质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P1mRNA及蛋白质都存在着明显的高表达.这种变化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基因转录SP1表达水平,研究增生性瘢痕中SP1表达所发生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P1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样品与内参照物基因组拷贝数的比值为(SP1/GAPDH×100%),增生性瘢痕组为(252.66±145.91)%,正常皮肤组为(3.90±3.45)%,相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 β三种异构体 (TGF- β1 、β2 和 β3)和其受体 - I[TGF- βR(I) ]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16块被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 8例 (块 ) ,其对应的正常皮肤组织 8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分析其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中 ,TGF-β1 、β2 和β3细胞因子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细胞、汗腺及毛囊细胞的胞浆和细胞外基质中 ,TGF-βR(I)蛋白则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TGF-β1 、β3细胞因子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内 ,TGF- β2 的阳性颗粒则分布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增生性瘢痕组织内 TGF- β1 和 β3含量明显下降 ,TGF- β2 含量变化不显著 ,而 TGF- βR(I)阳性颗粒含量和分布无明显改变。结论  TGF- β1 、β2 和 β3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含量和分布的不同变化规律显示 ,这三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而 TGF-βR(I)蛋白及其下游的信号分子是否与瘢痕的形成相关 ,还需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c-Jun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影响瘢痕形成和成熟的机制. 方法取16例住院的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并将其分为生长活跃期组(形成时间在1年以内,含1年者)、生长稳定期组,每组各8例;另取正常皮肤8例.所有取材均未经任何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磷酸化P38MAPK和c-Jun 两种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 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c-Jun蛋白则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两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1.3%±3.6%和33.4%±3.5%.在处于生长活跃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和c-Jun的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内,阳性细胞率分别上升至69.5%±3.3%和59.6%±4.3%,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1);而在成熟稳定的增生性瘢痕中,两种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和成熟可能与激活P38MAPK信号传递通路,影响c-Ju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点 ,探讨该组织中细胞增殖的特征。方法 利用PCNA单克隆抗体 ,对 12例增生性瘢痕、8例成熟瘢痕及其配对的正常皮肤 ( 2 0例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ABC法 )。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PCNA标记率 ( 4 5 4± 12 3 )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 13 5± 4 1)和成熟瘢痕 ( 17 4± 6 2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中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阳性颗粒。结论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均增殖活跃 ,两者与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均有密切关系 ;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状态的良好指标 ,是诊断增生性瘢痕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N-糖链合成抑制剂衣霉素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的表达与诱导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 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各5例,以健康皮肤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as蛋白表达;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衣霉素处理及未处理各组成纤维细胞Fas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病理性瘢痕及健康皮肤成纤维细胞胞质及胞膜中均可见Fas蛋白表达;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健康皮肤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依次降低,3组成纤维细胞在Fas单克隆抗体(Fas monoelonal antibody,FasMcAb)作用后凋亡率与Fas蛋白糖基化成正相关,衣霉素可明显降低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但对健康皮肤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FasMcAb诱导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与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成正相关,而衣霉素可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人α1 ( )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以及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防治增生性瘢痕提供依据。 方法 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传代培养。采用 Fu GENE转染试剂 ,分别瞬间转染含人α1 ( )胶原基因 5'端序列 - 2 .5 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 ph COL2 .5至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 ELISA法测定 b FGF及 TGF- β1 作用 2 4小时后 ,转染ph COL2 .5的两种成纤维细胞的报告基因 CAT表达量。 结果 b FGF能抑制转染 ph COL2 .5重组体的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 CAT表达量 ,且能拮抗 TGF-β1 对转染 ph COL2 .5重组体的两种成纤维细胞 CAT表达的上调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中 ,b FGF均能抑制人 α1 ( )胶原基因的启动转录 ,且能拮抗 TGF-β1 对人α1 ( )胶原基因启动活性的上调作用 ,b FGF抗纤维机制有望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Notch信号相关分子在增生性瘢痕表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是否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方法 收集年龄、性别、部位互为对照的增生性瘢痕和健康皮肤组织各8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①表皮分化标志物,包括整合素β1、角蛋白14(K14)和19(K19);②Notch受体1~4以及配体Jagged1.行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otch下游基因P21和P63的表达以及定位. 结果 组织学检测发现增生性瘢痕表皮较健康表皮明显增厚,基底上层细胞层数显著增多.表皮干细胞标志整合素β1、基底细胞层短暂扩充细胞标志K19和有丝分裂后细胞标志K14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表皮中明显减少(P<0.05).增生性瘢痕Notch1和Jagged1表达在基底上层角质形成细胞中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健康皮肤(P<0.05).增生性瘢痕表皮P21表达较正常表皮增多,而P63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增生性瘢痕角质形成细胞表达过量的受体Notch1和配体Jagged1,通过上调下游基因P21表达,下调P63基因表达,刺激瘢痕表皮过度分化,从而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FGFR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检测FGFR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及相关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成纤维细胞中的亚细胞分布状况。结果 FGFR1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角质形成细胞、汗腺、皮脂腺、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 ,细胞爬片观察到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细胞浆中不如细胞核中明显。FGFR1在单个细胞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FGFR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原位杂交法观察PDGF对两种细胞表达Proα1(Ⅲ)mRNA的影响。结果;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表达Pro α1(Ⅲ)mRNA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通过H3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 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