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文/蒋改苏前不久,一名38岁的中年男子,由家属用板车送到我院急诊室。家属代述他在路上突然不省人事,呕吐厉害。体检:患者处于嗜睡状态,血压21./13.9千帕,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直硬,呈克氏征阳性,无偏瘫、失语等症,...  相似文献   

2.
林楚 《医药与保健》2007,15(7):11-12
今年55岁的张大爷,平时患有高血压病。这天晚上解大便时,突然感到剧烈的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血液不仅积聚在脑底部,也分布到大脑小脑的凸面产生临床症状。其临床护理主要有以下二方面: 一、预防再出血:1.绝对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检查、床头抬高15°,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对于有复发患者应坚持卧床8周。  相似文献   

4.
人脑表面覆盖着软脑膜,在软脑膜外依次有蛛网膜和硬脑膜,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发生在这个部位的出血被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后者50%~75%为各种脑动脉破裂出血,其次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急性脑血管病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据我国六城市调查,本病的患病率为31/10万,年发病率为1/10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2004年10月15日下午1点30分左右,电视台播音员马啸死于时任邹城市常务副市长刘波的床上。事发后,济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对马啸进行了尸检,结论是“马啸在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诱发蛛网膜下腔广泛性出血,导致脑功能严重障碍死亡”。对此,患者家属提出重新鉴定的要求,邹城市公安局于2005年2月3日书面通知鉴定结论:马啸在患有高血压及脑血管硬化基础上,受某些引发血压升高的因素诱发,发生血管破裂致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终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据此,警方认为此案不构成刑事案件,作出了刑事不予立案通知书。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临床征象是脑膜刺激症、剧烈头痛和血性脑脊液(即所谓原发三联症)。典型病人诊断不难。但在临床上每易因症状或体征不够典型而误诊。我院自1976年1月至1979年9月间收治的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中,有典型的原发三联症的只有12人,仅占35.3%。初诊时考虑到本病的只有11例,占32.3%。误诊为其他疾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15日下午1点30分左右,电视台播音员马啸死于一位副市长的床上。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2004年10月15日下午1点30分左右,电视台播音员马啸死于时任邹城市常务副市长刘波的床上.事发后,济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对马啸进行了尸检,结论是"马啸在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诱发蛛网膜下腔广泛性出血,导致脑功能严重障碍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的要点。方法对1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危重病期以及头痛、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等进行护理。结果治愈144例,死亡12例,致残10例,治愈率为86.75%。结论通过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并发症早识别、早干预,有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的转归,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较长见的疾病,以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相应部位神经损害症状、体征,重者可以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相当重要。现我院内科2000-2009年收治的152例SAH患者中首诊误诊的4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杨凯艳 《保健医苑》2009,(12):29-29
<正>9月30日凌晨,在上海拍《乡村爱情3》时,著名喜剧演员赵本山因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脑出血紧急入院,脑外科专家的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当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时,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变为血性,这就叫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均系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比较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系脑实质内出血后,血液穿破脑组织而进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者则称为继发性蛛网膜  相似文献   

15.
我科 1 999- 2 0 0 1年对 1 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了脊髓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49~ 78岁 ,平均年龄 63 5岁。头颅CT均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予2 0 %甘露醇 2 50ml,静脉滴注 ,并对症治疗。1 2 方法 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 ,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行腰椎穿刺置管 ,在腰椎 3、4间隙进针 ,有落空感后 ,慢慢拔出针芯 ,可见血性脑脊液流出 ,然后迅速置入引流管 ,在蛛网膜下腔内置入 2~ 3cm ,外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管末端高于穿刺平面 8~ …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高血压等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1]。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症状、偏瘫、尿失禁,严重者可昏迷,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收治的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79年7、8两月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1~44岁2例,56~74岁4例,无任何诱因发病3例,因情绪激动或劳累等2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其中极重型2例,普通型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常有剧烈头疼,恶心呕吐,伴有昏迷和不同程度的精神意识障碍等。6例病例均无并发病发生,其中无任何诱因复发者一例。由于医护密切协作,精心治疗精心护理,抢救及时,使重危者得以治愈,无一例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 ,常常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 ,今将近二年住院的 6 0岁以上 8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80例中男 40例 ,女 40例。年龄 6 0~ 87岁 ,其中 6 2~ 72岁 70例 ,71~80岁 7例 ,81岁以上 3例。突然起病 6 0例 ,缓慢起病 2 0例。 70例有劳累、生气、大小便、饱餐、饮酒、看电视等诱因 ,但亦有 5例在睡眠中发病。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 36例 ,既往有脑血管病史 1 4例 ,合并糖尿病 1 0例 ,冠心病 1 0例 ,脑动脉瘤 2例。剧烈头痛1 6例 ,无头痛 1 8例 …  相似文献   

19.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内科常见病,常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