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端粒酶逆转录酶和c-myc基因在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1):580-582
目的 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c myc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对肺癌组织以及癌旁非癌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测定。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上述组织标本中hTERTmRNA与c myc蛋白表达。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 73 .2 % (3 0 /4 1) ,在癌旁非癌肺组织为 6.3 % (2 /3 2 ) ,P <0 .0 1。肺癌及癌旁非癌肺组织中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8.0 % (3 2 /4 1)和 9.4% (3 /3 2 ) ,P <0 .0 1,c 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0 .5 % (3 3 /4 1)和 15 .6% (5 /3 2 ) ,P <0 .0 1。肺癌组织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70 7,P <0 .0 1) ,同时c myc蛋白与hTERTmRNA表达亦呈明显正相关 (r =0 .60 9,P <0 .0 1)。 结论 hTERTmRNA表达增强不仅参与肺癌的发生 ,而且可能是调节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限速步骤。c myc蛋白可能通过激活hTERTmRNA表达而促进肺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3.
端粒酶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提出的肿瘤形成的端粒-端粒酶假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2]。端粒酶是否是一个好的肺癌诊断的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检测了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的各个亚基包括RNA成分(hTR)、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端粒酶相关蛋1(hTEP1)的基因表达、hTERT亚基的mRNA的定位表达、hTERT蛋白质的定位表达,并与肺癌的病理分型、TNM分期进行了比较,以阐明端粒酶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的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1.资料和标本来源:1…  相似文献   

4.
正反义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构建正义和反义端粒酶RNA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s,hT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MluⅠ和SalⅠ从pGRN83质粒上切下约579bp的hTR cDNA片段,分别定向连入pcl-neo的Mlu Ⅰ/Sal Ⅰ和MluⅠ/Xho Ⅰ酶切位点上,即构建成了hTR的正反义表达载体,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所构建的正反义hTR真核表达载体与设计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RNA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正反义hTR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端粒酶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与肠型胃癌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 ,WHO将CAG定为胃癌前期状态。端粒酶是多种肿瘤的共同标记物 ,其在胃癌前期状态尤其是CAG中的研究相对较少 ,且研究结果不甚一致。以往研究表明 ,叶酸可以逆转CAG而阻断胃癌的发生[1 3 ] 。本实验通过对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TERT)的检测 ,研究CAG胃黏膜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及叶酸预防对端粒酶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健康、性成熟、雌性SD大鼠 6 4只 ,体重 (2 0 0± 2 0 )g ,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实验…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相关新基因SNC73在人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原位检测大肠癌相关新基因SNC73在常见上皮肿瘤中的表达状况,探讨该基因表达与上皮肿瘤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cRNA/mRNA原位杂交的方法,用体外转录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对大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作表达情况的配对研究。结果 SNC73基因在胃,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在其他组织细胞中未见表达;在大肠癌和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降低或缺乏;在肝癌,肺癌和乳腺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都未见表达。结论 SNC73是一个IgA样消化道肿瘤相关基因,可作为候选的抑癌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和p5 3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进而探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活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检测 4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的p5 3蛋白表达。结果 hTERTmRNA与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7 0 % (4 0 /4 6)和 80 4% (3 7/4 6) ,均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 (P <0 .0 1)。大肠癌中hTERY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明显相关 (r=0 .696,P <0 .0 1)。p5 3蛋白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67 4% (3 1/4 6) ,而正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大肠癌组织p5 3蛋白表达与hTERTmRNA表达或端粒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激活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TERTmRNA表达上调可能在大肠癌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p5 3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与端粒酶激活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端粒酶 (Telomerase)是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 ,为依赖于 RNA的一种特殊 DNA聚合酶 ,能以自身 RNA为模板 ,合成端粒 DNA加至染色体末端 ,以补偿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末端的缩短 ,使端粒延长。绝大多数正常的体细胞和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 ,端粒酶的激活与细胞的无限增殖有关 ,可能是体细胞向肿瘤转化的关键步骤 [1 ] 。研究结果表明 ,端粒酶活化是许多肿瘤发生的必经之路 ,肿瘤的发生发展需要端粒酶的参与 [2 ]。本文就端粒酶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概述如下。1 肺癌手术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  yashima等 [3] 报道 ,肺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9.
BCRP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 PCR检测 5 1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 BCRP基因表达。结果  BCRP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 .0 1、<0 .0 5 ) ;BCRP基因在 、 、 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BCR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 .0 5 )。结论  BCRP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无关 ,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BCRP基因过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多药耐药中起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端粒酶表达量改变成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依据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人端粒酶RNA(hTR)、端粒酶协同蛋白(hTP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正常宫颈(NCE)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及宫颈浸润癌(I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组织类型中hTR及hTP1 mR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织与ICC组织不同分期hTERTmRNA阳性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TERT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 P1 6 、E- c1adherin(E- CD)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联合表达及临床意义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 )检测了 9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 P1 6、E- CD基因蛋白的表达 ,探讨其与乳腺癌腋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 P1 6 、E- CD基因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转移有关 ;提示 P1 6 、E- CD联合基因表达在乳腺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其表达情况 ,对筛选乳腺癌术后高危转移患者、加强诊治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HDV核酶是否能有效切割肝癌细胞端粒酶组分及在细胞内使端粒酶活性抑制。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端粒酶组分的HDV核酶的序列,构建该核酶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质粒,测定HDV核酶对端粒酶的体外切割效力和在细胞内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结果 HDV核酶对底物的最大体外剪切效率为70%。导入细胞后,使端粒酶活性下降90%。结论H DV核酶(g.RZ57)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可望成为新型的肿瘤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14.
乳腺癌组织Notch1信号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otch1受体的表达水平,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份乳腺癌组织中的Notch1受体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实验设25份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FQ-PCR检测60份乳腺癌组织Notch1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7.5%,对照组为12.0%,DNA拷贝数分别为(3.66±0.37)×106拷贝/ml和(0.57±0.76)×102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otch1分子表达阳性率为81.0%,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为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高表达Notch1受体,表明Notch1受体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MTA1基因表达与人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A1基因在胃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42例手术切除的人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A1的表达,结合胃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分析MTA1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MTA1mRNA相对量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0.6711vs0.3940,P<0.01),蛋白水平表达与mRNA一致.低分化胃腺癌组织中的MTA1mRNA的相对量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胃腺癌组织(0.7475vs0.3460,P<0.01),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MTA1mRNA的相对量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0.8128vs0.4933,P<0.01).结论:MTA1的表达与促进胃癌的转移相关,检测MTA1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生物学行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和p 16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和RT PCR法分别检测 5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组 )及 2 0例非白血病且骨髓象正常者 (对照组 )的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测定上述对象的P 16蛋白表达。结果 :白血病组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0 %和 80 .8%,而对照组均为阴性。白血病组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5 ,P <0 .0 1)。白血病组及对照组P 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4 .6 %和 95 .0 %,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白血病组P 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1,P <0 .0 1)。结论 :hTERTmRNA表达和p 16基因失活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激活可能与hTERTmRNA表达及p 16基因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肝硬化并肝细胞癌的端粒酶活性和氧化应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端粒酶活性和氧化应激在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及肝硬化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采用TRAP-ELLISA方法测定了21例HCC合并肝硬化(下称HCC组)和23例肝硬化(下称肝硬化组)患者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并用生化法测定其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HCC组端粒酶阳性18例,阴性3例;肝硬化组阳性3例,阴性20例,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MDA,GST和T-AOC在两组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端粒酶活性和MDA含量呈正相关(P<0.05)。认为从肝硬化到肝癌的过程与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端粒酶激活是HCC癌变的早期事件;氧化应激对端粒酶激活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MD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重组,并使其表达。采用PT-PCR技术扩增VH及VL基因,通过重叠延伸拼接PCR在VH和VL基因间引入连接短肽,体外构建MDscFV基因,经过常规转化与筛选,诱导表达蛋白。MDscFV基因全长为732bp,VH354bp位于上游VL330bp位于下游。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36kDa。scFV保留了与亲本抗体MD相似的免疫活性。成功地构建了抗人单链抗体MDscFV,并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功能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