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确保驻血吸虫病疫区官兵的身体健康,总结探讨血吸虫病防治规律。方法:深入驻血吸虫病疫区一线部队,采取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结果:1985-1989年间,先后查出驻地钉螺面积2215亩,驻地农场官兵有99人感染血吸虫病;采取防治措施后,从1995年至今,彻底根治了垸内钉螺,部队连续6年无新染病人发生。从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基本经验:⑴提高思想认识,注重在加强血防工作的组织领导上定职责;⑵深化宣传教育,注重在增强官兵血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上下功夫;⑶坚持预防为主,注重在血防工作的关键环节上抓落实;⑷加强部门协同,注重在形成群防群治的血防工作局面上见成效;⑸积极总结研讨,注重在探索科学治理血防工作新路子上谋发展。结论: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对指导驻血吸虫病疫区部队做好血防工作提供了依据,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且南京市目前有三县、四郊、六城区共15个区县都有血吸虫病流行。1998年长江全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中,江苏总队驻南京地区的武警官兵在长江大堤抗洪抢险近两个多月,为了及时掌握部队血吸虫病流行状况以及防治情况,我院于1998年9月1日至10月12日采用南京医科大学人体寄虫病检测中心研制的血吸虫病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短程抗体检测试剂盒对1616名参加抗洪抢险武警官兵进行血吸虫病现场检测调查,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调查方法1.1 调查对象 1616名官兵均为坚守在南京地区洪灾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驻疫区部队及其所属官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军队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防治状况,为调整和完善军队血防工作重点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和方法对部队营区及训练场疫情、螺情,重点部队人群、病例个案进行调查,应用Excel 2010对部队血吸虫病疫情现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267个单位驻疫区部队调查,尚有7个单位有血吸虫病发生。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LISA),筛查驻疫区部队官兵7205人,血清抗体阳性者66例,血清阳性率为0.92%(66/7205)。检测家畜921头,受检率为45.06%(921/2044),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开展查螺面积为236.72 hm2,有螺面积分布在11个营区共94.2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军队血吸虫病疫情稳定,部队官兵近年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营区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和家畜,总体保持低感染状态。部队感染或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野外训练、执行抗洪抢险等任务以及来自疫区入伍人员,下一步要重点做好野外演训活动中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来,防治血吸虫病效果。方法收集枞阳县2008-2014年人群查病、急性感染、耕牛查病、钉螺调查、健康教育、改水改厕、淘汰耕牛等资料,统计分析有关疫情变化。结果 2004~2008年枞阳县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62%降至0.42%,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38%降至0,急性感染仅发生6例,2013年后无急性病例;钉螺感染率逐年下降,2013年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但活螺密度降低不明显。结论枞阳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地流行因素复杂,钉螺面积大,需继续坚持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宜昌市1956—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及效果,为调整、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宜昌市1956—2012年各个防治阶段传染源调查及控制、钉螺调查与控制、健康教育、综合防治等防治措施实施情况以及人群发病率(数)、耕牛发病率(数)、钉螺及感染螺面积等疫情变化的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病人数、病牛数及钉螺面积大幅下降,人群、耕牛及钉螺感染控制在零水平,实现并巩固了传播阻断达标成果,但存在疫情回升导致再度流行的潜在威胁。结论宜昌市57年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需进一步加强巩固监测,尤其是可能引起疫情复燃和对库区等潜在流行区带来风险的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  相似文献   

6.
针对境外某媒体关于“湖北省监利县复兴村血吸虫病泛滥”的报道,为调查了解事实真相,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随即组成疫情调查小组,于2008年4月14~18日,对监利县三洲镇复兴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钉螺环境、人群死因、居民生活饮用水和耕牛放牧情况进行丁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监利县三洲镇复兴村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基本属于疫情控制水平,境外媒体的有关报道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7.
驻朱湖部队农场连续8年坚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自1993年至今未发现钉螺,未发生一例新的血吸虫病感染者,1991年被评为全军血防工作先进单位,1993年被评为全国血防工作先进单位。其基本做法和体会是:领导重视,宣传有力,加强管理,普查普治,综合治理,从而消除了钉螺的孳生条件,保障了部队官兵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江中游官兵对于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驻长江中游某部的477名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血吸虫虫种知晓率为66.2%,“长江中游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知晓率为64.2%,“血吸虫感染途径”的知晓率为38.4%,“血吸虫寄生部位”的知晓率为50.9%,“灭钉螺可防血吸虫血”的知晓率为33.5%,“管好粪便能防血吸虫病”知晓率为18.0%。结论 官兵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掌握甚少,应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部抗洪官兵血吸虫病认知现状,为制定部队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部480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官兵社会人口学信息、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等,根据答题结果判定官兵防治知识为及格和不及格。结果调查对象的总体及格率为57.29%。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官兵及格率为67.59%,高于农村的5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入伍地为湖区的官兵及格率为66. 41%,高于非湖区的5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抗洪抢险的官兵及格率为63.95%,高于未参加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官兵及格率存在差异(P0.05),随文化程度的提升而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抗洪部队官兵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加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是部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0-2009年西昌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系统、准确了解西昌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流行趋势和防治过程中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2009年每年春季开展钉螺调查,秋季开展人畜血吸虫病情调查,并开展化疗和灭螺等防治措施。结果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从2000年的29.95%逐年下降,2009年未发现新病例;2000年耕牛感染率分别为6.67%,2002年以后年未发现病牛;钉螺面积从2000年的17500m2下降到2009年的4520m2;2000-2004年钉螺感染情况为0.07%0.29%之间波动,2005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西昌市2000-2009年血吸虫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某部抗洪官兵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抗洪抢险部队官兵血吸虫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间接血凝法和ELISA法对抗洪抢险官兵进行普查,并对两年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当地疫情、接触疫水机会及不同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于两年间抗洪驻地疫情、人员接触疫水情况、预防措施、预防药物的不同,1996年官兵血吸虫感染率为6.03%,1998年为0%;1996年感染者19人,全部为干部,其余人群无感染。结论:抗洪抢险期,抓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部队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方法通过对驻地血吸虫病情况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深入总结所采取的防治对策。结果总结出防治血吸虫病的5点对策:(1)党委高度重视,领导有力;(2)宣传到位,教育充分;(3)加强营区配套设施建设和人畜粪便管理,开展杀虫灭螺;(4)强化对野外下水作业官兵保护;(5)开展随访工作,进行事后体格检查。结论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减少了血吸虫病的发生率,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张利 《药物与人》2014,(10):53-53
目的:掌握城区周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探讨控制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方法: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中心村作为调研观察点,每年开展螺情、病情等调查。结果:通过6年的疫情观察,中心村每年查出的钉螺面积时降时升,但均远远小于历史有螺面积,钉螺密度明显下降,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以及新发血吸虫病人,疫情呈“有螺无病”态势。结论: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人群化疗、健康教育、药物灭螺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但出现血吸虫病病例或血吸虫病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1993年芜湖市大桥镇东梁村血防健康教育调查及分析安徽省芜湖市地方病防治站叶红专WHO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认为:“血吸虫病控制的手段是健康教育、化疗、安全用水、卫生设施和控制钉螺”。健康教育已被WHO作为控制血吸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到正常的血吸虫病防...  相似文献   

15.
镇江市丹徒区是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血防工作.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978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钉螺面积逐年上升.新感染病人时有发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我区199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血防试点区后,我区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血防工作的领导.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以消灭阳性钉螺、易感地带钉螺和控制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为目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血吸虫病回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血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灭螺、兴林抑螺、吡喹酮化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控制洞庭湖区费家湖地段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在费家湖的金星、富强两村,连续7年采用药物灭螺、兴林抑螺、化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动态监测钉螺密度、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血吸虫病人估算情况等。结果与防治工作初期的2003年相比,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9.74%;居民感染率下降了95.04%;人群感染度下降了65.38%;估算病人数下降了94.93%。从2006年开始,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平均密度就下降到0。7年间从暴发急性血吸虫病例数10例降低到0。结论费家湖地段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措施对控制洞庭湖湖汊型血吸虫病复发现疫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摸清基层部队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流行情况,为做好部队肠道寄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收集2596名官兵的粪便样品,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每价粪便样品连续检查三张涂片,每张涂片以阅读方式全片检查。分析感染情况。结果:肠道寄生虫检出率7.58%。其中蛔虫检出率为5.35%,钩虫检出率为1.04%,鞭虫检出率为1.19%。结论:蛔虫感染为某基层部队官兵的主要肠道寄生虫病,占肠道寄生虫病检出率的70.58%,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部队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前进渠灌区钉螺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性的对前进渠德昌段的螺情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对当地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及耕牛感染血吸虫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穿过血吸虫病疫区(有螺、有病)的中型灌溉渠道前进渠德昌段有钉螺分布,杂草和农作物、秸杆、树枝等漂浮物顺水流入米易县境内,但未监测到钉螺,人群监测未发现患者。结论钉螺生长繁殖的条件依然存在,邻县钉螺经水体输入的可能性极大,水体被病原体污染的机会很多,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按照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评估要求,评估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2007年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2007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居民和家畜的感染情况,钉螺分布情况,核查防治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 2003-2007年全省居民感染率从0.16%降至0.08%;家畜感染率为从3.68%降至0.18%;急性血吸虫病逐年下降,从58例降为0;实有钉螺面积从7 018.62万m2降至2 568.88万m2;感染性钉螺从626只降至0.2007年现场调查24个县72个村,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19%,有23个村查出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37%;耕牛平均感染率为0.13%,有4个村有病牛,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92%;查出有螺环境388处,22.538 9万 m2,活螺平均密度为0.18只/0.1 m2,无阳性钉螺.血防资料完整,能够反映当地的血吸虫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及逐年动态变化情况.资料核查和走访调查表明,2007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结论 2004年以来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各项指标已达到了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三峡库区传染源及钉螺情况。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库区居民440人(其中外出打工返乡人员36人)及流动人口45人;在监测点调查耕牛并对全部耕牛进行间接血凝检测;在库区长江支流、两岸洲滩、沟渠等适合钉螺孳生的危险环境进行查螺;调查钉螺输入情况。结果监测点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牛;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结论针对可能引起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应加强监测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血吸虫病在库区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