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证候研究是中医科研的基础。在病症结合基础上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现代西医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能使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冠心病证候客观化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证的实质、寻找辨证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有积极意义,将传统宏观辨证与现代微观辨证有机结合是提高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医既有辨证论治亦有辨病论治。近年来 ,许多学者一方面从证的规范化、证的指标客观化和证的实质等方面入手对“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揭示辨证论治的丰富科学内涵 ;另一方面从辨病论治着手 ,努力寻找专病通治方 ,并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条途径对专病通治方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笔者认为 ,中医要发展 ,病证结合是关键 ,要积极开展病证结合研究工作 ,促进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1 辨证论治是行之有效的诊治模式 ,但忽略引起证候的疾病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也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期分期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指标,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西医明确诊断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论:脑梗塞恢复期分期与中医病性证素、病位证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成绩显著,《病证结合中医证候学》、《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出版发行推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深入研究。随着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拓宽,创新与完善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证候微观化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探讨了辨证论治实质。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证侯微观化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认识了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特点,病、证、症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伤寒论》病、证、症的层次结构,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伤寒论》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1.病、证、症的概念 从《伤寒论》病、证、症概念来看,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辨别疾  相似文献   

6.
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临床疗效的评价,而疗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科学合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西医学疾病评价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固然可以借鉴,但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疗特色,证候疗效即是从中医药角度对中药新药疗效进行评价[1]。笔者试图通过对证、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为证、病结合临床模式及其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建立单独以证的疗效评价为模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或参考。1证候疗效研究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患者整体病理状态的概括,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多样性的特点,关系到合理地确定试验病证、选择相应的效应结局指标[2],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理论体系的检验,要重视“证候”疗效的研究。根据证候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故评定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尤其在评价中药复...  相似文献   

7.
脾虚证敏感性与特异性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些学者在探索脾实质的研究中,有关“脾虚”的各种指标不下五十种。而最理想的是,找出反映脾虚证的既敏感又特异的客观指标,这样不仅有助于阐明其本质,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可靠而实用的手段。本文试就脾虚证的敏感性、特异性指标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所谓脾虚证敏感性指标,是指脾虚证阳性  相似文献   

8.
中医动物模型是根据中医理论,对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进行模拟复制,创造出的人工疾病和证的实验动物。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探讨证的实质,揭示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规范中药及方剂的使用,使实验中医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才能使中医理论的发展有所突破。制作证的动物模型的思路是使用一些能引起与该证临床症状和实验指标相近的致病因素,使动物产生类似该证的症状及病理改变。从理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与各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47例冠心病患者基本资料、中医证候证素及客观指标给予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因子分析得出4型常见证型,各证型基本资料及FIB、FPG、AST、HCT等指标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BMI值均较正常值偏高;血流变、肝肾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比较均显示证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及规律性。结论:结合现代客观指标和量化手段可使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更趋于规范化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主要思想方法也是基本特点之一。但辨证论治的“证”字究竞和我们在临床上所说的症状和随症加减的“症”字有何不同,谨就自己简单认识试谈一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特点之一,在临床治疗中有着指导意义。但我们初学时,常常认为随症加减就是辨证论治,把“证”和“症”混为一谈,经过进一步学习和临床体会,“证”和“症”确实大有差异。 [证]:中医所说的“证”有很强的概括性,它包括了病理变化,又标明了诊断结果和治疗大法。通常对“证”的说法有二:一是为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新世纪<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多种疾病出现的肾阳虚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肾阳虚证"同证异治"的临床运用.认为"同证异治"是在"异病同治"治疗大法不变前提下的具体治法和方药的改变,是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曾亮  奚肇庆  潘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56-2657
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与螺旋CT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与螺旋CT及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分型提供客观指标,可作为临床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其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精神。该文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伤寒论》中的出处及含义谈起,详细探讨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治方法,体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特色,强调了中医诊治疾病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但不能失去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中医思维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辨证论治能力,为临床提供高水平的中医人才。文章从辨证论治中如何处理主证与兼证的关系,重视整体与转化,治则治法的确立及恰当遣方用药等方面探讨了临床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探讨《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中,发现许多大证相同、细证不同、治法不同的临床运用范例,从而提出"同证异治"的辨治法则。认为该法则是从"异病同证"、"同证同治"中演化而成,又与之相互结合,并不违背"异病同治"的基本原则,是对辨证论治大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血淤证是中医学的病理概念。微循环功能障碍是血淤证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指标。活血化淤法多有改善微循环功能、增强血液流动性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本文列举了血淤证辨证论治八法,以及应用丹参加平衡盐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前针灸辨证论治体系在理论和临床上缺乏自身特色和优势。发掘具有针灸学科特色的辨证论治模式和规律,进而构建针灸辨证论治体系,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针灸辨证论治在临床中可概括为"从症辨证、据证选穴"两大环节,而"症-证-穴"之间存在的层次关系和关联模式可能是针灸辨证论治模式的体现。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从针灸临床实际出发,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症-证-穴"的多层关系入手,挖掘针灸辨证论治规律并提炼归纳针灸辨治模式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技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与“治”,《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是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精髓的高度概括。“辨”是”证”的依据,“论”是“治”的前提,“辨证”与“论治”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对《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含义以及对中风病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的探讨,以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与理解,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阳痿肾阳虚证的"同证异治"属于同病"同症异治"。临床上很多阳痿肾阳虚证患者或兼他证,因此治法方药不尽相同实属客观。"同证异治"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其内涵,对进一步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