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节段性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potential,MEP)体感诱发电位(short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技术对1例资料完整的截瘫患早期的脊髓损害定位诊断分析,并对相关献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B-5504神经电生理仪和国产CCS-I型皮层刺激仪联机对1例患进行节段性MEP和SSEP的不同水平脊髓段检测。结果:非损害脊髓段波形出现,损害节段面处波形不出现,其上位神经组织处亦不出现波形。结论:节段性MEP和SSEP对早期脊髓损害功能的判定准确,节段性MEP的位诊断更精确。  相似文献   

2.
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s,MEP)两种检测方法对脊髓功能变化的敏感度,探讨SEP和MEP检测在脊髓损伤功能评价及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采用Keypo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和MaglitecompactⅤ型磁刺激仪对36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入院时进行SEP和MEP检查,出院时复查SEP和MEP,对照分析2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SEP和MEP,观察治疗前后SEP和MEP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36例SCI患者治疗前SEP和MEP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治疗后均有明显变化,SEP和MEP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EP和MEP是一种定量、客观的脊髓电生理检测技术,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SCI功能及疗效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完全与否与体感诱发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用于鉴别脊髓是否为完全性损伤的客观检查方法。方法 依据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将10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两组;同时根据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将上述病例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传导阻滞两组,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是否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脊髓损伤与其体感诱发电位(SEP)是否出现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SEP用于判断脊髓损伤完全与否的敏感性为0.75,特异性为0.94,准确性为0.89。结论 SEP是否出现完全性传导阻滞可作为判断脊髓是否为完全性损伤的一项客观有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估,观察不同程度胸腰段脊髓损伤(SCI)的康复效果,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9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级(ASIA)对患者进行分类.所有患者都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支具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ADL评定及SEPs检查.结果:A、B、C、D级脊髓损伤患者ADL评分和SEPs相关指标,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程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ADL评分和SEPs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结论:SEPs和ADL是两种不同而又互补的评估方法,两者结合,能够准确评估康复效果,对不同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价值不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中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水疗训练组、减重平板训练组和水中平板训练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T10—11SCI模型,采用BBB评分、爬网格实验、SEP及MEP评定肢体功能及训练效果。结果:BBB评分及爬网格实验显示,水中平板训练组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较其他组明显改善(P<0.05)。SEP、MEP的潜伏期,三组训练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有显著缩短(P<0.05);但三组训练组之间MEP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水中平板训练组较减重平板训练组SEP、MEP波幅明显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组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SEP、MEP及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恢复作用,其中水中平板训练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解除脊髓压迫对脊髓恢复和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7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60只),实验组分为轻度损伤组(20只)、中度损伤组(20只)、重度损伤组(20只)。采用自行制作的脊髓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测定大鼠在损伤前、伤后5 min、1...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节段性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potential,MEP)体感诱发电位(short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技术对1例资料完整的截瘫患者早期的脊髓损害定位诊断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B.5504神经电生理仪和国产CCS-I型皮层刺激仪联机对1例患者进行节段性MEP和SSEP的不同水平脊髓段检测。结果:非损害脊髓段波形出现,损害节段面处波形不出现,其上位神经组织处亦不出现波形。结论:节段性MEP和SSEP对早期脊髓损害功能的判定准确,节段性MEP的定位诊断更精确。  相似文献   

8.
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对8只兔子腹主动脉夹闭40分钟分别观察夹闭前,夹闭中及再灌注后30、60、120、180、240、300、360分钟的SEP变化。结果:在缺血期间,SEP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也明显降低,直至消失。再灌注后,波幅及潜伏期都得到恢复,但双下肢运动功能明显障碍。结论:SEP能准确地监测脊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刺激健康成人下肢胫后神经,采用表面电极在腰骶部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由马尾电位(CE)和腰骶髓电位(N24)组成。在头皮可记录到P40电位。本文旨在探讨腰骶部SEP对不同节段脊髓病变进行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一、对照组健康成人15例,男...  相似文献   

10.
缺血损伤脊髓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诱发电位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状态,并与复杂的心理、生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脊髓病变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脊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84例脊髓病变患进行SEP检测。84例均行下肢胫后神经SEP(SEPt)检测,其中34例同时行上肢正中神经SEP(SEPm)检测。结果:SEPt检测84例中82例异常(97.6%),SEPm检测34例中21例异常(61%),SEPt检测结果异常率明显高于SEPm。异常表现均以波幅降低为主,SEPt异常以波幅降低为主占73.1%,SEPm异常以波幅降低为主占90.5%,结论:SEP反映了躯体感觉传导通路、脑干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脊髓病变SEPt检测敏感性明显大于SEPm,异常表现以电位波幅降低为主,因此,SEP不仅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有参考价值,而且对判断脊髓损伤程度。评估疗效及脊髓功能状态均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脊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84例脊髓病变患者进行SEP检测。84例均行下肢胫后神经SEP(SEPt)检测,其中34例同时行上肢正中神经SEP(SEPm)检测。结果SEPt检测84例中82例异常(97.6%),SEPm检测34例中21例异常(61%),SEPt检测结果异常率明显高于SEPm。异常表现均以波幅降低为主,SEPt异常以波幅降低为主者占73.1%,SEPm异常以波幅降低为主者占90.5%。结论SEP反映了躯体感觉传导通路、脑干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脊髓病变SEPt检测敏感性明显大于SEPm,异常表现以电位波幅降低为主。因此,SEP不仅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有参考价值,而且对判断脊髓损伤程度、评估疗效及脊髓功能状态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对颈髓损伤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肢体感诱发电位 (SEP)在颈髓损伤功能评定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6例颈髓损伤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 40分法评定脊髓功能并行上肢SEP检查 ,对照分析SEP与颈髓损伤的功能及疗效评定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 3 6例颈髓损伤患者治疗前SEP异常率为 86.1%。②与对照组相比 ,疾病组治疗前N11、N13 及N2 0 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 (P <0 .0 5 ) ,治疗后有明显改善 (P <0 .0 5 )。③治疗前后SEP检测异常患者的颈椎脊髓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SEP检测正常的患者 (P <0 .0 5 )。结论 上肢SEP可作为颈髓损伤功能及疗效评定的依据 ,N11及N13 潜伏期延长是反映颈髓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通过对60例糖尿病的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测 ,发现SEP有助于糖尿病性中枢神经病的早期诊断。现将检查结果与临床关系分析探讨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60例糖尿病均系临床与实验室确诊 ,且都无明显卒中史。其中男29例 ,女31例。年龄29~80岁。病程0~5年27例 ,6~10年17例 ,10年以上16例。I型糖尿病12例 ,II型糖尿病48例。有周围神经症状、体征 (如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异常或减退、反射减弱或消失 )共26例。2、检查方法在SEP检查前至少测3…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脊髓损伤的辅助检查手段除了影像学以外,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诱发电位因其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应用较多。目的:综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在兔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输入“脊髓损伤,诱发电位,动物模型,Spinal cord injury,evoked potential,animal model”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最终纳入文章33篇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详细阐述了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在动物实验中的操作方法、波形分析、应用价值、影响因素及诱发电位与动物预后功能评价。其中体感诱发电位是反应脊髓后索功能的很好指标,操作简便,对检测患者感觉功能的变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运动诱发电位能为各种脊髓疾病提供敏感而精确的诊断,尤其在患者治疗和康复期间可作为重要的评估手段。而两者连用效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8.
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经脊髓造影、MR或CT及经手术确诊的脊髓病变患,采用国产CCS—I型大脑皮层电刺激仪对脊髓采取分段经皮单个超强电刺激,同时应用日产Neuropack-7102K型诱发电位仪记录相关电位。结果:42例脊髓病患41例可记录到脊髓中枢传导时间(center motor conductivetime,CMCT)、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在不同节段病变的特异性表现。结论:经皮电刺激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有较肯定价值,可以作为筛选骨髓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50g.cm。50只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C组)、MP+造模6h电针治疗组(D组)、MP+造模2周电针治疗组(E组),10只/组。C、D、E组于损伤后30min内首次按30mg/kg,随后按5.4mg/kg.h给予MP,每1h给药1次,连续给23次;B组给予同C组等量的生理盐水,D、E组分别于损伤后6h和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持续到第8周。②针刺方法:在T8和T12棘突下缘两侧4mm处取穴,0.25mm&#215;25mm毫针垂直刺入5mm,使针尖触及椎板,采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二组导线分别上下连接针柄,正极在上,负极在下,规律交流脉充电波,给予"疏密波",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0Hz,交替持续时间1.5ms,波宽0.4ms,强度2mA,持续30min,1次/d。A、B、C组按照D组同样方法固定但不进行针刺治疗。③观察指标:1、2、4、6和8周BBB行为学评分;2、4、6、8周CSEP;每周1次。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所有大鼠在术前和A组术后BBB行为学评分和CSEP潜伏期检查结果均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大鼠各周BBB评分均小于A组,CSEP潜伏期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时:4组动物运动功能均〈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时:C、D和E组评分〉B组(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大鼠CSEP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各组SCI大鼠中D组评分最多并且潜伏期最短(P〈0.05);4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和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先期电针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5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鼠龄3个月),随机分成脊髓损伤模型组和甲基强的松龙预防使用组(甲基强的松龙组),按照取材时间不同分为24h,72h两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Allen’s重物打击脊髓损伤模型。显微镜下无菌暴露T5-9脊髓,在暴露的硬膜表面放置3mm&;#215;2mm的弧形垫片,将圆柱状金属棒沿细玻璃导管垂直、自由落下,制成脊髓损伤模型。重物重量10g,高度5cm,致伤能量50(g&;#183;cm)。脊髓损伤模型组椎板切除后进行重物打击,打击前30min由尾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mL;甲基强的松龙组椎板切除后重物打击,打击前30min由尾静脉推注甲基强的松龙30mg/kg。然后关闭切口。在脊髓损伤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标本的取材。并进行Molt斜板功能评分、脊髓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 结果: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动物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72h时的Molt斜板功能评分均高于脊髓损伤模型组,其中脊髓损伤后24h差异无显著性,脊髓损伤后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2.5&;#177;3.37)&;#176;,(24.3&;#177;2.41)&;#176;,P〈0.0001]。②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72h时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短于脊髓损伤模型组,其中脊髓损伤后24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脊髓损伤后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84&;#177;0.64),(9.61&;#177;0.74)ms,P〈0.0001]。③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和72h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率较脊髓损伤模型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8.67&;#177;8.99)%,(34.79&;#177;8.84)%,P〈0.0001];[(65.89&;#177;8.27)%,(40.45&;#177;9.61)%,P〈0.0001]。④与脊髓损伤模型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组织肿胀较轻,出血较少,胞浆空泡化及核固缩现象减少;白质轴突水肿、空泡变性减轻。结论: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改善损伤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改善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