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原发性胃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小的胃间质瘤 (≤ 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化均匀并倾向于向腔内生长 ;大的胃间质瘤 (≥ 10cm)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或趋于模糊 ,出血、囊变、坏死显著并倾向于向胃腔外生长 ;中等大小的胃间质瘤 (>5~ 10cm)CT表现与大的胃间质瘤相似。结论 胃间质瘤的CT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CT对于胃间质瘤的检测和对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各种表现 (如密度、强化等 )的显示很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濮阳油田总医院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确诊的8例胃神经鞘瘤患者,对其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胃神经鞘瘤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肿瘤位置分别为:胃底2例、胃体大弯侧1例、胃体小弯侧5例;肿瘤生长方向为腔内外生长2例,腔外生长3例,腔内生长3例,且均为良性肿瘤。对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术,随访3 a,治疗成功率为100.00%。结论:在胃神经鞘瘤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扫描可实现胃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结果:12例胃神经鞘瘤中肿瘤位于胃窦5例,胃体7例,术前均诊断为胃间质瘤,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神经鞘瘤。结论: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术前鉴别困难,目前尚无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但增强CT有助于两者的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20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结果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瘤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多数延迟强化,邻近胃壁正常。20例胃间质瘤中,恶性9例,潜在恶性5例,良性6例;肿块最大径〉5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向腔内外生长,浸润周围组织多见于恶性间质瘤。结论 CT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及良恶性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尹俊  欧阳晓明  欧阳清春 《吉林医学》2011,32(22):4524-4525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11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体6例,胃底5例;7例为恶性,4例为良性;肿块直径<5 cm 5例,5~10 cm 5例,>10 cm 1例;向腔内生长4例,向腔外生长6例,向腔内外生长1例;CT平扫为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块轻中度至明显强化或其内有不增强的坏死液化区。结论:CT检查对胃间质瘤诊断有较高价值,并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谢敏  裴莉敏 《现代医学》2012,40(5):576-57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行16层CT平扫和双期增强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例胃间质瘤向腔外生长者3例,向腔内生长者6例,同时向腔内、腔外生长者3例;肿瘤多垂直胃壁生长且境界清晰或较清晰.6例良性肿瘤直径多小于5 cm并多向腔内生长,增强扫描多为轻、中度强化;6例恶性肿瘤直径均大于5 cm,多向腔外或同时向腔内、腔外生长,增强扫描多为中度、明显强化.结论:胃间质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有重要诊断价值,不典型病例仍需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和胃间质瘤CT影像表现,提高对二者的认识和鉴别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胃神经鞘瘤和38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分析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生长位置、强化模式及程度、囊变坏死、钙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法检验、Fisher's确切率统计学方法。结果胃神经鞘瘤与低中等危险度胃间质瘤在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坏死、囊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中等危险度胃间质瘤在肿瘤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度危险度胃间质瘤在肿瘤大小、形态、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坏死、囊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发生钙化、生长位置及生长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在CT影像上存在差异:圆形、均匀强化、轻中度强化有利于神经鞘瘤诊断;分叶状、囊变坏死、不均匀强化、显著强化有利于间质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闫建平 《海南医学》2009,20(7):123-12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13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结果13例胃间质瘤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及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3例,肿块最大径都小于5cm,密度均匀,多呈均匀强化,潜在恶生(交界性)2例,介于两者间,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恶性8例(包括低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5例),肿块最大径多大于5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呈不均匀、不规则强化。结论螺旋CT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定位、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该病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胃间质瘤的CT及临床资料,并相互进行对比。结果 28例胃间质瘤中,良性或低度恶性18例,恶性10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腔外或腔内外突出,良性或低度恶性者直径多<5 cm,恶性者直径常>5 cm。平扫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后良性或低度恶性者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者内见斑点状低密度灶;恶性者实性部分多明显强化,中心见大片低密度坏死。多平面重组可清楚显示肿块与胃壁及周围结构的关系。CT仿真内窥镜能立体地显示瘤体形态、大小及表面情况。免疫组化示26例CD117阳性,21例CD34阳性。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其定位、定性诊断,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郝凯薛鹏陈勇  尚英杰 《中外医疗》2014,(5):177+179-177,179
目的探讨分析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CT扫描结果显示6例患者肿瘤发生在胃窦、3例发生在胃底、1例发生在胃体,肿瘤平均大小(4.2±1.3)cm,向腔内生长4例,向腔外生长4例,其余2例为内外向生长,增强扫描后肿瘤有轻中度的强化,无明显钙化现象。结论胃神经鞘瘤采取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效果显著,较为准确观察到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