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医学理论中,目又称为“精明”,之所以将目称为“精明”,是因为目是集注了五脏六腑之精气的器官。正如《灵枢·大惑论》所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目因为得到体内五脏六腑之精气的濡养而能吸纳外光以明外视物,也因有五脏六腑之精气集注而发射内光以令人可明内望神。  相似文献   

2.
戴晓程 《河北医学》2012,18(12):1824-1825
<生物化学>是一门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虽然诞生年代并不久远,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领先学科,其重要理论对进一步阐明其它学科难题,特别是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理论,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生物化学>原理和理论解释祖国医学中"肝开窍于目"的生物化学基础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祖国医学<灵枢·天惑论>中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血脉的转运都上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其中主要与肝脏关系密切.这是因为,肝主藏血,肝的经络又上联于目的缘故.故祖国医学<内经>中又说:"肝受血而能视,肝通气于目".正因为肝与目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所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在目上有所反映.例如: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肝血不足,则夜盲或视物不清.肝阳上亢,则见目眩.肝阳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肝火上炎,可见目赤生翳.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是一百多岁的高寿者。他在耄耄之年仍然精神饱满、耳目聪明、身轻步健,连唐高宗见了也向他请教长寿的奥秘。这里介绍的是他应用推拿保养眼睛的方法。眼属五官之一,为视觉器官。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眼的每个部位都通过经络与脏腑相关连。《素问》中说:“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灵柩》中有“五脏六腑之稍气,皆上注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对于眼睛的保养,孙思邈指出:一要闭目休息,二要自我推拿。  相似文献   

4.
眼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和脏腑经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灵枢》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脏腑之精气,通过经络转入眼部,眼才能发挥视觉功能.眼与五脏六腑眼所以能视万物,辨五色,审长短,有赖于五脏六腑的精气上行灌输。缺少了五脏六腑精气之养,眼就要生病或致盲.现将眼与脏腑的关系分述如下.一、眼主于肾肾为先天之本,津液之源,神光潜藏之处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瞳人属肾.”眼明则为阴精濡养所致,若肾阴不足则目昏.眼主于肾,滋始于肾,肾与眼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所见的  相似文献   

5.
眼为视觉器官,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灵枢、五癃津液别》中又说:“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滲于目”。可见眼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所注。眼的正常生理,是脏腑之气血精液不断上升滋充的结果。《索问、六微旨大论》说:“人之眼……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人之通利也”。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维持眼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升降是眼的生理物质来源和动力。脾生则健,胃降则和。脾气不升,则诸阳不升,而清  相似文献   

6.
“泻白散”治疗白睛眼病的妙用于永明(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11)关键词泻白散,白睛眼病眼与脏腑有密切的联系,而脏腑在眼睛上又各有所属的部位。《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  相似文献   

7.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眼外肌麻痹而引起的双眼复视、眼位偏斜、眼球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早在中医眼科文献中有记载。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目偏视》云:“目是五脏六腑之精气,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睛不正则偏视。”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睑废》云:“此证视目内如常,致使上下左右两睑日夜常闭,攀开而不能眨。”这与动眼神经病变时引起上睑肌麻痹合并上睑下垂的症状颇类似。  相似文献   

8.
古人对命名穴位,或是 以穴位所在部的特征,予以 象形比喻;或是以经脉循行 的特点,寓意于中;或是以 脏腑所属,采用脏象学说; 或是以该部、器官的功能及 穴位的适应证等等。笔者发 现,眼周围的穴位是以眼的 特殊功能、作用、局部特征, 以及穴位的适应证等来予以 命名的。兹将管见提出,供 同道参考,并望指正。 一、睛明“睛”,《玉篇》:“目珠子也。”即指眼的黑珠部分。《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说:“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说明《内经》时代  相似文献   

9.
脾目相关  脾居中焦 ,五行属土 ,为阴中之太阴。因脾属土而能转化水谷精微 ,化生后天之精以滋养五脏六腑 ,故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故临床上遇消化不良或水湿胀满、谷食停滞等症时多责诸脾 ;脾又能统血 ,裹摄血液 ,令其循常经运行。脾主肌肉、主升提 ,故凡有肌萎不用或下垂下陷趋势之症状者亦多责之于脾。脾之与眼关系极密 ,《兰室秘藏》说 :“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 ,上贯于目。脾者 ,诸阴之首也 ;目者 ,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 ,不能归明于目矣。”故一旦脾之机能失调 ,可以导致多种眼病。1 脾虚食滞 盖脾主…  相似文献   

10.
试论“肝开窍于目”阎振立,孙刚,邬国龙(河南省商丘县公疗医院,467300;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强调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但就其脏腑的生理功能与临床病理变化对目的...  相似文献   

11.
眼底出血,属中医目衄范畴。根据其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视网膜浅层出血、视网膜深层出血、视网膜前出血和视网膜下出血(脉络膜出血)。《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审视瑶函》说:“大约轮标也,脏本也,轮之有证,由脏之不平所致”。可见眼底出血,虽然是眼的局部病变,但与五脏六腑气血关系密切。治疗时,须详审病机,仔细辨证,不能只注全身或局部症状,应二者参合,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理学对脑的记载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迄今,由于解剖、生理学的发展,才开始认识了大脑的组织结构、功能定位等,并创立了分析器学说。然而,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内经》中记载了脑的许多生理和病理。例如《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脑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祖国医学发展到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第一次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清代医家汪昂的  相似文献   

13.
杨旭 《求医问药》2013,(9):49-50
预防疾病,除了要重视日常养生以外,还应根据健康人的生理特征来预测自己是否患了疾病,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表现证明你健康呢? 1.眼睛有神所谓眼睛有神, 是指目光明亮,视物清楚,眼球转动灵活.从西医的角度讲,一个人的目光炯炯有神,说明他的视觉器官与大脑皮质的生理功能良好.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认为"神藏于心, 外候在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意思是眼睛是否有神,不仅能反映出心脏功能的强弱,还与体内五脏六腑功能的强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有五轮八廓,病分外障内障。大凡调治眼病的方法,是根据临床症状,重在本部,尤重肝肾二经。本文试图综脏腑生克之机理,阐述心在眼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一、心统脏腑发越神光眼能辨五色、视万物,赖五脏六腑之精上注濡养。《灵枢·大惑论》说:“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脏腑功能正常,则气血精液注于眼,营卫魂魄营于眼,神气光华运于眼,故使目光敏锐,洞察秋毫。然人之一身,心居上焦,总统脏腑,与眼的生理和病理,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肝胆相关  肝 ,居于下焦 ,五行属木 ,为阴中之阳脏。肝有经脉“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肝胆经脉布于两胁 ,故两胁为肝之分野。故古人对肝和眼的关系论述颇多。如“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等。盖人以气血为本 ,肝有疏泄无形之气和贮藏有形之血、调节血流之作用。气属阳 ,血属阴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故有“肝以血为体 ,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之说。由此可知 ,肝经失和 ,可以引起多种目病。1 肝气与目相关  肝有疏泄气机之功能 ,肝气舒畅条达 ,则五脏之气机调畅、升降有…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早在一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就认识到眼睛与健康的密切联系。《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窝为眼、骨之精为瞳子,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顶中。”这也证实了全身许多种疾病都可在眼睛部位反应出来。健康者的眼睛明亮、炯炯有神,白的部分没有云翳,瞳孔黑亮而不混浊,可随光线的强弱扩大或缩小,眼球转动灵活。久病体弱或阴盛阳衰的人往往双眼无神,目光晦暗无华,眼球上似乎蒙上了一层混浊不清的浊物。可现代女性却常常在化妆、工作或者娱乐的时候忽略了用…  相似文献   

17.
朱红梅 《肝博士》2005,(2):31-32
肝脏与眼睛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中脏腑学说指出“肝开窍于目”。因此肝功能正常时,眼睛能看清物体、辨别物体的颜色和长短大小,且眼猜光彩奕奕。一旦肝脏病变肝功能受损时,眼睛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眼病,如“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常有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亏损,常有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经风热,可有目赤痒痛,迎风流泪。  相似文献   

18.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认知,认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 上注于目而为明”,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肝病及眼”“眼病及肝”的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论基础和诊疗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和眼两大脏器之间在生理、病理诸方面存在着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这些生物学联系印证了“肝开窍于目”理论。因此,“肝-眼生物轴”的提出,既得益于“肝开窍于目”中医脏腑理论的启示,具有深厚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又是人体脏器与眼部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通路与靶点和复杂而紧密的生物学关系的客观判断。“肝-眼生物轴”的提出和不断丰富完善,必将为提升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眼病,是在祖国医学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疗法是以脏腑理论为依据。眼病除外界因素诱发而外与五脏六腑关系最为密切。《内经》云:“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脏腑经络的失调,均可导致眼病的发生。眼科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内治、外治、手术、针刺等,都以“轮廓脏腑”为治疗原则。五轮是分属个各于脏腑的,是《内经》所阐述的脏腑经络与全身各器官关连的理论。“五轮属标,五脏属本”因此观察五轮的证状可推断脏腑的病变。在临证上大多按照各轮出现的证状及其转化,来诊断眼病发生在何脏何腑,进而推测眼病转变发展趋势,才能作出正确的治疗措施(见五轮图)  相似文献   

20.
目为人之灵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以双目是心灵的窗口,生命盛衰的一种反映。俗话说:“闭目养神”确有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闭目养生方法有五种: 闭目静心:当日常诸事纷扰,头痛脑胀之时,找一清静空寂之地,正襟端坐,双目闭合,两眼下沉,意无所念,思无所想,使心神潜入寂静状态。或无意识半眯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