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44 例视力正常( 包括矫正视力) ,眼位均≥- 20 △ 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前、术后进行立体视测定。结果:随访6 个月,儿童组( ≤14 岁)25 例,24 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5455 % ;成人组( > 14 岁)19 例 ,3 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682 % ,儿童组与成人组术后立体视功能有显著差异( P< 001) 。结论:早期( 特别是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可塑期) 行斜视矫正手术是提高斜视治愈率的最佳阶段。应对手术后过矫患者密切观察眼位,加用同视机训练,可提高其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对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同视机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一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对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的眼位回退率。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同视机训练组的三级功能形成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同视机训练组的眼位回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可促进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降低眼位回退率。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已揭示大脑皮层视区80%是双眼驱动细胞,视觉系统存在有特殊的复合通道,大脑皮层对立体视觉的处理具有双眼性。因此,对斜视的治疗已不仅仅是解决眼位,改善外观,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术前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成为斜视手术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23例共同性外斜视儿童进行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情况及眼位情况。方法 对97例7岁以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分两组,一组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同视机训练;观察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双眼单视功能及眼位情况。结果 训练组术后经同视机训练后具备Ⅰ、Ⅱ、Ⅲ级视功能的患者比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具备Ⅰ、Ⅱ、Ⅲ级视功能的患者,与非训练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同视机训练组双眼眼位正位率明显增加,过矫或欠矫率明显下降,与非训练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7岁以上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经同视机训练能使部分患者单视功能恢复,而且眼位回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立体视觉的重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后的远近立体视情况,比较不同发病年龄和手术年龄对立体视的影响,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结果 斜视术后立体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发病年龄越大,手术年龄越大立体视恢复越差,斜视类别、眼位矫正效果矫正视力也与术后立体视觉的恢复密切相关.结论 共同性斜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早期手术可提高功能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我科诊治9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组病例术后1周的近期效果正位率81.11%,术后6周远期疗效正位率78.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组术后6周眼位正位率为76.19%,〉13岁组正位率为75.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随访8周-12个月,随访率为100%;68例患者同视机检查中15例具有立体视,除2例〉13岁,其余均≤13岁。结论早期手术矫正,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误差减少到最小,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患者38例,并对其术后眼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一周正位35例,欠矫2例,过矫1例.所有患者眼球运动功能良好,无外转受限.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要充分考虑融合功能的作用,应根据患者的融合功能强弱灵活掌握手术量.  相似文献   

9.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近期正位率79.0%(49/62),远期正位率为70.4%(38/54)。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矫正,既可以改善外观又可以恢复部分双眼视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双眼视觉训练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共同性斜视手术的7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的复建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双眼视觉训练。在训练3个月末及6个月末,观察两组患儿立体视建立的情况。结果训练3个月及6个月末,两组患儿的立体视锐度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患儿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中的中心立体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无立体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视觉训练有助于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的建立,提高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弱视眼或主斜眼上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治疗大度数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32例32眼大度数共同性外斜视行外直肌后徙8~12mm,平均10mm,再根据残余斜视度行内直肌缩短6~9mm,平均8mm。随访6~18个月,内容包括视功能、眼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与术前相同,有5例术后建立了同时视,22例基本正位,7例欠矫,3例过矫,11例眼球运动正常,18例和3例轻、中度外转受限,4例出现轻度眼球突出和睑裂加宽,无复视等其他特殊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有效,使原来一些必须在两眼上行3~4条直肌的手术可以在一眼上行2条直肌手术就能取得成功。既满足了患者的心理要求,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共同性斜视手术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一般规律。方法 手术前斜视度统一用角膜映光法测得,手术前后视功能统一用同视机测得,手术后视功能均在术后十天测得。结果 在总共90例中,34例内斜视术前有Ⅰ级视功能者占82%,术后达到100%;术前有Ⅱ级视功能者占29%,术后达到53%,术前有Ⅲ级视功能者占15%,术后达到27%。56例外斜视术前有Ⅰ级视功能者占36%,术后达到55%;术前有Ⅱ级视功能者占16%,术后达到36%;术前Ⅲ级视功能者无,术后达到4%。结论 手术是治疗并促进共同性斜视视觉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之一。术前的斜视角越大,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越低。并且,内斜视的视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外斜视。  相似文献   

13.
成人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璐  王健英  刘静 《贵州医药》2007,31(3):234-235
共同性斜视是指那种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度不因注视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显性斜视[1].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不仅有碍于外观,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严重创伤,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形成和发育,从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共同性斜视病因复杂,与解剖、调节、融合功能、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其发病的确切机制不甚明了[2].  相似文献   

14.
申蕾 《江西医药》2021,56(5):641-642,645
目的 对实施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双眼单视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所接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30例,对所有患儿均予以手术治疗,并对患儿手术前后的双眼单视力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患儿术后的双眼单视功能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中央融合率、周边融合率(97.7%、100.0%)均明显高于术前(37.7%、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98,χ2=11.486,P<0.05);患儿术后无立体视觉发生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74,P<0.05).结论 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予以手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改善其双眼单视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纪建光  王健英  李健阳 《贵州医药》2008,32(11):996-998
斜视手术在改善美容提高视功能的同时,部分病人术后出现一些短期性的屈光不适感。本课题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部分成人共同性斜视患者内、外直肌截退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探讨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角膜形态及屈光变化发展规律,为术后患者选择检影验光配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36例共同性斜视眼肌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6例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超微结构研究,探讨斜视发病机制。方法:应用电子技术对20例共同性外斜视16例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术中切除的眼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斜视患者弱侧眼肌不同程度萎缩变性,肌原纤维稀疏,Z带不清,肌原纤维排列方向紊乱,线粒体多,嵴密,肌质网扩张,有些有髓神经髓鞘层次不清,轴突水肿,随病程延长,肌纤维病变加剧,部分强侧眼肌肌纤维轻度萎缩变性。结论:提示共同性斜视眼弱侧眼肌在超微结构上呈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及部分强侧眼肌轻度萎缩变性的病理改变是产生共同性斜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共同性斜视的病理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性斜视是指那种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度不因注视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显性斜视 ,其发病率高 ,危害性大 ,不仅有碍于外观 ,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严重创伤 ,而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的形成和发育 ,斜眼往往形成弱视 ,有的终身不能恢复正常视力 ,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对双眼视的严格要求。随着现代电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电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斜视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使人们对斜视形成机制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并能用之指导斜视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现就近年来共同性斜视病理解剖学研究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病…  相似文献   

18.
陈长寿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58-2259
共同性外斜视是临床上常见的斜视类型之一,对视觉功能危害较大,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矫正,但外斜视手术矫正不易获得满意效果.为了探讨外斜视手术效果及相关因素,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采用手术矫正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俐  董宝莹  李志辉 《安徽医药》2023,27(2):307-310
目的 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接受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病儿140例(280眼)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病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0例。两组病儿均于全麻下行眼位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病儿术后未行针对性视觉训练,观察组病儿术后2周开始进行双眼视觉训练、持续训练6个月。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病儿的术后眼位情况、立体视觉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6月,观察组病儿的术后眼正位63例,多于对照组病儿的45例(P<0.05);观察组病儿的无立体视觉比例为12.86%,低于对照组病儿的27.14%(P<0.05)。术后无立体视觉、术后有立体视觉病儿的性别、家族史、术前斜视度、术前立体视觉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时间、术后双眼视觉训练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9周岁、病程≥1年是间歇性外斜视病儿术后无立体视觉的独立...  相似文献   

20.
共同性斜视188例手术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视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影响双眼单视和美容。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治同性水平性斜视患者 188例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88例患者中 ,男 10 8例 ,女 80例 ;年龄 4~ 6 7岁 (<2 5岁者 15 9例 ,≤ 2 5岁者 2 9例 ) ;共同性内斜视 10 6例 ,共同性外斜视 82例。 14岁以下儿童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 ,有屈光不正及弱视者先配戴矫正眼镜和做弱视训练 ,6个月后仍存在斜视度才行手术矫正。1 2 检查 患者均由专科医师详细询问病史 ,行视力、外眼、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 ,术前、术后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