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1995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将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经4倍稀释后可排除干扰因素,用标示灵敏度为0.125Eu·ml-1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是有效的。结论:可以用鲎试验法代替家兔法作为医院日常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 ,建立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附录中检测细菌内霉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 ,内毒素回收率在 50 %~ 2 0 0 %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检测细菌内霉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4.
冯雪梅  江文 《药学进展》2000,24(3):172-173
用鲎试剂法对乳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注射液均对鲎试剂有抑制作用,但样品稀释27倍后可消除这种抑制作用选用灵敏度为0.06Eu.ml^-1的鲎试剂即可作这两种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可以用鲎试验法代替家兔法作为医院日常检测乳酸环内沙星、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5.
王璐  王玮  刘勤 《中国药品标准》2019,20(6):521-520
目的:建立凝胶法和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43检查法,采用凝胶限量法和动态浊度法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拟定每1mg诺氟沙星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75EU,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24倍稀释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即最大不干扰浓度为0.08 mg?mL-1。结论:该品种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控制质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稀释法排除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干扰作用。结果:将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4倍,可排除其对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干扰作用。结论:采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法检测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用鲎试剂检查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对用家兔法热原检查合格的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作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试验。结果: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对鲎试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凝胶法鲎试验可用于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试验及对照试验。结果:样品无干扰作用,且与家兔法一致。结论:用鲎试剂检测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蓝洪修 《海峡药学》2007,19(3):54-55
目的 考察诺氟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细茵内毒素检查法及其指导原则,用2个厂家鲎试荆对3个批号的诺氟沙星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以考察确定诺氟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 诺氟沙星注射液在0.056mg·mL-1浓度时可排除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作用.结论 细茵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诺氟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  相似文献   

10.
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对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茵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稀释4倍时,用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无干扰因素影响。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1.0EU·mL^-1,可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13.
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鲎试剂对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研究。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并与兔法热原检查进行对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灵敏度高于热原检查法,实验结果表明,鲎试剂法可用以检测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以替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4.
邓鸣  张素芬  潘静 《中国药业》2002,11(3):51-52
目的:探讨动态浊度法测定氯霉素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用细菌内毒素测定仪考察氯霉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的干扰。结果:氯霉素葡萄糖注射液4倍稀释液对细菌内毒素无干扰作用。结论:可用动态浊度法取代热原检查法测定氯霉素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相似文献   

15.
王振芳  袁卫 《齐鲁药事》2006,25(1):29-31
目的建立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依据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E),对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进行试验。结果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检测三批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量均小于0.5EU.ml-1。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法检查乙酰谷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无干扰,灵敏度符合规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是否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测无干扰作用。结论: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相似文献   

17.
魏国玲  陈兵  王林凤 《中国药师》2004,7(11):871-872
目的: 确定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检测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可能性.方法: 用3个批号4个浓度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对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3个批号4个浓度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均无干扰作用.结论: 初步认为可用凝胶法检查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5 EU·ml-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菌内毒素法对己酮可可碱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 0 0 0版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将己酮可可碱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2倍后对鲎试剂凝集反应没有干扰作用 ,用标示灵敏度为 0 .2 5EU/mL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是有效的。结论 :细菌内毒素法可用于己酮可可碱葡萄糖注射液的检测 ,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树馀  梁进 《中国药师》2014,(6):1052-1054
目的:应用微量动态显色法试剂对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进行内毒素定量检测,并与凝胶法结果比较.方法:使用微量动态显色法试剂对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干扰初筛试验及干扰试验.使用凝胶法试剂对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日常检查.结果:使用微量动态显色法试剂对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8倍稀释浓度下进行内毒素检测,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检测结果与凝胶法结果一致.结论:微量动态显色法可以应用于大输液及某些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测,尤其是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20.
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采用抑制或增强试验,并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该注射液经一定稀释后对测定无干扰。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该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