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韩玉平  刘冰  杨爽 《临床荟萃》2006,21(17):1264-1265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是尽早、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前向血流,恢复组织水平的再灌注.其主要手段为静脉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以挽救频死心肌和降低病死率.瑞替普酶(派通欣)是一种新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临床应用报道较少.现就我院应用瑞替普酶对AMI静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发病急,病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血运重建,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主要的治疗手段为静脉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但目前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院应用最多的仍是溶栓治疗。瑞替普酶(商品名:派通欣)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变异体,属第3代溶栓药物,具有溶栓作用强,再通率高,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现就我院应用瑞替普酶和rt-PA治疗AMI的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瑞替普酶治疗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的快速有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把握治疗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超早期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方案主要为溶栓治疗,包括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等。本文将就近年来各种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发现适合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2—03~2006—10我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常勤 《临床医学》2010,30(12):61-6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分组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及脑梗死患者53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20分,发病时间1~5 h,无溶栓禁忌证。按起病时间分为两组:rt-PA50 mg(0.6~0.8 mg/kg)组(A组)和UK150万U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h、1 d、7 d、21 d的NIHSS评分改善率(≥4分)及颅内出血率、病死率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21 d NIHSS评分改善率(68.8%)明显优于B组(57.1%);A组发生颅内出血的比例为3.1%,B组发生颅内出血的比例为4.8%;B组病死率(14.3%)略高于A组(9.4%)。rt-PA组治愈率为46.9%,显效率为68.8%,无效率为31.2%;UK组治愈率为38.0%,显效率为57.1%,无效率为42.9%。结论 rt-PA与尿激酶分组静脉溶栓治疗6 h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溶栓治疗脑出血并急性肺栓塞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安全的治疗脑出血并急性肺栓塞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30-40万U/d静脉注射治疗脑出血并急性肺栓塞15例。结果:15例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80%。结论:本法简便、安全、有效、经济。早期进行该治疗,对降低肺栓塞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老年AM I患者35例临床资料。结果发病12h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率为60.0%(21/35),病死率为8.57%(3/35),脑出血发生率2.86%(1/35)。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切实可行,但再通率与发病后治疗的时机密切相关,应尽早进行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rPA 18 mg静脉推注;B组给予rPA 9 mg两次静脉推注;C组未溶栓。分别观察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及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组与B组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均优于C组(P<0.05),B组血管再通率优于A组(P<0.05)。A组出血的发生率高于B、C组(P<0.05);A组与B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rPA 9 mg两次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更适合老年患者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1例尿激酶溶栓治疗中致严重不良反应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尿激酶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血栓的变化。方法总结分析18例急性PTE患者临床表现,溶栓前后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的变化,应用多层螺旋CT计数溶栓前后血栓累及肺段数量。结果本组患者以胸闷、气短为主诉就诊,院前误诊率(88.9%,16/18),3例(16.7%)曾出现晕厥,经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脏超声显示溶栓后右房、右室直径明显缩小(P<0.05);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血栓累及肺段数量溶栓后明显减少(P<0.001);其中6例患者血栓完全消失,溶栓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栓累及肺段数量有相关性(r=0.742,P<0.001)。结论尿激酶溶栓方案对于PTE安全有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够明确显示溶栓治疗前后血栓的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客观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AMI接受溶栓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每组各30例,一组予70~100mgrt—PA溶栓,另一组予150万UUK溶栓治疗,统计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48例择期行冠脉造影,以判定冠脉是否再通。同时与临床再通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再通率rt—PA组为86.7%,UK组为6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再通率与造影再通率正相关(r=0.90)。结论溶栓再通率rt—PA高于UK;判断临床再通率与造影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没有冠脉造影的条件下,临床指标仍然是判定冠脉再通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12.
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雷  陈强  宋铁鹰  孙小立 《临床荟萃》2007,22(10):716-717
脑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形成脑梗死,也可以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上,伴发血栓形成引起.颅内动脉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很高,其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方法是否恰当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为此笔者就急症动脉溶栓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分析6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结果:溶栓再通率为63.33%,住院期间再梗死率为15.0%,病死率为1.67%。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再通率较高,出血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溶栓药物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形成纤维蛋白溶酶从而加速血栓的溶解。溶栓药物已用于多种血栓性疾病包括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的治疗。本文将讨论PE溶栓治疗的疗效、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 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UK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66.7%(14/21)。UK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4.8%(1/21),常规治疗组为18.4%(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5%(6/21),未溶栓组为52.6%(2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48例发病于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5例(10.4%),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36例(75.0%),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8.3%),椎基底动脉闭塞3例(6.3%)。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28例(58.3%),部分再通11例(22.9%),未通9例(18.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疗效良好的患者33例,疗效差者15例;39例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者31例(79.5%),9例未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者2例(22.2%);溶栓后脑出血11例(22.9%)。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晓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373-8373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应用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0 12-2011-06收治的超早期(发病6h内就诊)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前先进行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5).治疗期间两组再出血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30min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50mg90min常规方案进行比较。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1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t-PA50mg30min方案为A组,共76例;rt-PA50mg90min常规方案为B组,共82例。两组均先予rt-PA8mgiv,A组继之42mg在30min内ivgtt;B组继之42mg在90min内ivgtt,所有病例均联合静脉肝素治疗。以溶栓开始后60min及90min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治疗中出血并发症及30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病死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溶栓开始后60minA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B组(81·6%与67·1%,P<0·05);溶栓开始后90minA组与B组的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81·6%与80·5%,P>0·05);30d两组的LVEF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58·1%与54·0%,P<0·05);A组与B组出血发生率及30d内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t-PA50mg30min方案治疗AMI安全有效,与50mg90min常规方案比较,能更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左心室功能,可为补救性PTCA或“易化PCI”至少多争取30min时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人群发病率不断增加,血管通路的建立愈来愈困难,而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保证其进行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的重要前提之一.近年经深静脉插管行血液透析的病例逐年增多,血栓和纤维鞘形成导致导管功能不良现象也增多,需用尿激酶干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我们对几种尿激酶使用方法与血液透析导管内溶栓效果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是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危重时挽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虽然荟萃分析显示急性肺栓塞患者可从溶栓治疗中获益, 但在中危肺栓塞患者中给予溶栓, 由于出血风险的升高而未能降低死亡率。目前指南推荐在合并心搏骤停、梗阻性休克或持续性低血压的高危肺栓塞患者中给予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最主要的风险在于增加出血发生率, 尤其是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其亦是限制溶栓治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溶栓药物, 疗效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一些减量溶栓研究获得了比较正面的结果, 但仍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加以验证。超声辅助导管溶栓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局部溶栓技术, 在某些特定患者中可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