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院从90年代开始植入二、三腔生理性起搏器,开展了对左、右房起搏导线植入技术的研究,本文结合15例生理性起搏器的植入体会,讨论左、右心房电极导线植入技术。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全组15例,男12例,女3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49岁,平均70.5±10.2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高度或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双结病变1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房室结传导功能正常者植入AAI起搏器,7例植入双腔起搏器,6例植入三腔起搏器。1.2 起搏电极导线的选择:15例患者植入15根右心房电极,均选用Capsare4523电极导线(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6例植入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起搏器应用情况,分析我省起搏器发展的趋势。方法 总结和随访我省2002~2005年全省的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云南省起搏器植入的主要适应症、植入起搏器的类型、埋藏式心脏除颧器的应用状况。结果1801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中SSS占53%,且生理性起搏器较前几年明显增多,占64%,植入难度大、功能全面的起搏器植入量也在不断增加.起搏器已经应用于VT、VF、HOCM、LQTS等疾病。结论 我省生理性起搏器应用日益广泛,起搏器的植入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促进了起搏器适应症的不断拓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VDD起搏器对房室传导阻滞患的临床运用和工作模式。方法5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VDD起搏器,并在植入后1周和3月分别做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结果5例患均成功植入VDD起搏器,起搏阈值0.6~0.8v,A波感知灵敏度0.3mv。Holter检查显示:VDD起搏器的工作模式大多为VAT,房室同步起搏率达95%以上,偶尔在是,P波频率<60bpm时起搏器工  相似文献   

4.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13例病人,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7例次,锁骨下静脉穿刺7例次。对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30次/分的病人,在植入埋藏武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4例,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 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 13例病人 , °房室传导阻滞 1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 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 7例次 ,锁骨下静脉穿刺 7例次。对 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 30次 /分的病人 ,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 ,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 4例 ,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 36例植入心房按需起搏型 (AAI)起搏器患者心房电极植入时心内电图的形态 ,旨在观察其与起搏阈值及各项起搏参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36例中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4 6~ 77(平均 56 2± 12 4 )岁。均因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置AAI型心脏起搏器。二、方法 :按常规植入心房电极 (起搏器配套件 ) ,34根为J型无螺旋的激素电极 ,2根为螺旋电极。应用Telectronics公司生产的RS 3型起搏分析仪测定起搏参数 ,36例输出参数相同 :起搏频率 70次 /分 ,脉宽 0 5ms。心内电图A V段为A波终点至V波起点 ,A V…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对心脏重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病例48例,其中植入双腔起搏双腔感知P波/R波抑制型(DDD)起搏器25例,心室起搏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23例。采用PHILIPS7500型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系统,分别测定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前、安置>半年后心脏各房室大小,并进行数据间的比较分析。结果除植入DDD型起搏器组右心房发生重塑改变(P<0.05)外,DDD型起搏器植入者植入前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其余指标对比和VVI型起搏器植入者植入前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改变(P>0.05)。结论植入DDD型永久心脏起搏器早期就可对右心房的重塑有影响,植入各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心脏重塑的远期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长期临床观察和扩大样本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6例住院患者,9例植入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DDDR),17例植入心室按需起搏器或频率应答型心室按需起搏器(VVI或VVIR).用Swan-Ganz漂浮导管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6例患者全部在RVOT成功植入螺旋电极.与RVA起搏比较,RVOT起搏的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VI)均明显增加(P<0.05).感知、起搏阈值、心室阻抗等起搏参数两者无明显差别;术后随访6~30个月,未见电极脱位.结论 采用螺旋电极行RVOT起搏,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传统的RVA起搏.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及其防治(附13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134例患者,男性88例,女性46例,年龄20-90年,病太窦房结综合征69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束阻滞65例,植入各类人工心脏起搏器134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8.2%,大部分与手术有关,电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96例,无一例发生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注射充分术前准备,严密术中操作,严格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可作为起搏电极植入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理性心脏起搏器是相对于房室不同步的非生理性右心室起搏而言;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或同时兼有.一是要保持房室收缩的同步功能Z二是随机体的代谢需要,自动改变起搏频率.生理性起搏在血液动力学方面明显的优于心室按需起搏,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质量.我院于1979-12~1997-12为12例患者安置了生理性起搏器,占永久起搏器的109%,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及评估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2~75岁;原发疾病,CHD6例,心肌炎后遗症4例,原因不明2例.术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窦综合征5例.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肪肝和胆囊结石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本院超声检查的1165例患者,分别按照脂肪肝和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判断二者之间的发病情况.结果 经超声榆查出418例脂肪肝患者,89例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的患病率(17.9%)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6.8%).结论 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密切.超声检查准确、有效,是检查脂肪肝和胆囊结石的重要途径,同时可加强脂肪肝疾病的预防,有效控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囊病变组织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 胆囊癌、胆囊炎伴胆石症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炎伴胆固醇沉着症、胆囊息肉及单纯性胆囊炎患者(P<0.05),ER及PR在胆囊癌及胆囊炎伴胆石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0%及100%、50%,其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炎伴胆石症、胆囊癌中呈现由少到多的关系.结论 雌激素通过诱导该受体表达增加了形成胆囊结石并进一步发展为胆囊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食物中加入胆固醇和食物中加入胆固醇又加入激素的方法,造成了地鼠胆固醇结石的动物模型。喂胆固醇组的成石率为30%,胆固醇加激素组成石率为72%。胆石中胆固醇最高含量为79%,平均含量48.6%。本文讨论了胆固醇结石的地鼠模型比较接近于人体胆石形成过程的原因,并讨论了激素和蔬莱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以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动物种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外科治疗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安全因素及经验。方法 对41例胆囊炎胆石症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等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外科治疗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安全方案。结果 全组治愈39例占95.12%,死亡1例(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自动出院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占26.83%,多为肺部感染、切口裂开或感染、心衰、泌尿系感染等。结论 要重视老年人胆tt炎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尤其是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均是提高治疗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安全措施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天津自然人群胆石发病率普查与胆石症易患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等在28319名正常人年度健康查体时用 B 超方法对天津胆石自然发生率作了研究。结果如下:1.共2325例发现有胆石,自然发生率为8.2%。其中1883例胆石位于胆囊,发生率6.6%,163例胆石位于胆管,发生率0.6%,273例胆囊及胆管均有胆石,发生率1.0%。2.胆石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50岁以下男人胆石发生率为6%,女性50岁以下者为7%。但50岁以上男性发生率为11.3%,女性为20.2%。3.工作性质与发生率的关系:干部及知识份子发生率最高,为9.6%,农民最低为5%。胆囊结石的差别更为明显,干部、知识份子为8%,农民为2.4%。但胆管结石呈相反趋势,农民、工人、干部分别为2.0%、0.3%和0.2%。4.营养与发生率的关系:营养较好,其食物中含肉量较多者发生率为13.7%,营养较差即食物中食肉量较少者发生率为7.4%。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12.1%和5.6%,胆管结石则呈相反情况,分别为0.1%和0.7%。5.居住地点与发生率的关系:居住在市区者发生率高于居住在农村者(10.5%和3.7%)。胆管结石亦相反(0.2%和1.2%)。天津胆石自然发生率普查为8.2%。居住地区、性别、年龄、工作性质和营养条件与发生率有关,经统计学处理在以上各因素中以居住地和性别为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乔占英  侯森林 《河北医药》1999,21(6):455-457
目的:探讨对复杂残余结石与微创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1996-01至1999-07-01期间收治胆道残余结石34例,其中18例经十二指肠镜与胆道镜网取石联合治疗。结果:二镜联合治疗是作为复杂胆道残余结石的重要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肯定。结论:对复杂胆道残余结石处于关键在在于预防,尤其在术前应全面检查,合理选择术式,增另对微创外科在胆道结石治疗重要地位的认识。而复杂胆道残余结石的微创伤治疗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发现青少年胆囊结石病人有胆囊管解剖异常现象,设计了动物兔胆囊管不全梗阻可形成胆囊结石的假说。取健康家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kg~3.0kg,在无菌条件下行剖腹术,随机分实验组(胆囊管不全结扎17只)和对照组(假手术7只)。成石标准以肉眼可见颗粒状或团块状结石或褐色糊状胆泥为准,并经B超、手术和病理证实。实验组成石率为64.7%(11/17),对照组为14.3%(1/7),经χ2检验,P<0.025。实验表明,兔胆囊管不全梗阻与胆囊结石形成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探查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探查组(L组)与经ERCP治疗组(E组).L组患者一次性施行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手术,E组患者先行经ERCP的胆道取石手术,再择日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胆道感染和/或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L组与E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6.5 4±0.3)d和(12.5±0.5)d,住院费用分别为(1.22±0.17)万元和(1.98±0.24)万元,结石残留率分别为0和5.3%,胆道感染或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15.8%,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4%和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t=1.96,χ^2=4.32,χ^2=4.90,χ^2=8.79,均P<0.05).结论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一次性施行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较先行ERCP取石再行LC术的二步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诊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ABP经保守治疗后,早期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中利用CB30L胆道镜探查、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后加压冲洗及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取石等方法 进行诊断性探查及胆总管结石的清除.结果 ①46例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术后发热5例、胆漏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②术前超声、MRCP检查灵敏度为35.7%(10/28)、95.2%(20/21);③单纯胆囊结石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部分生化指标及胆总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超声、MRCP检查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常漏诊胆总管下段的小结石,及早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治疗ABP安全有效,术中选择适宜的胆道探查、结石清除方法 可简化手术操作并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童庆松  章晓兰  徐英英 《安徽医药》2013,17(7):1236-1237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所致小儿胆囊假性结石的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8月该院儿科16例门诊及住院患儿,用药前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结石,用药5~7 d后复查B超发现胆囊内有异常结石样回声。分别于停药后1周、2周、1月后复查B超。结果 3例患儿表现为胆囊内沉积物;8例为胆囊内泥沙样结石;5例为团块样结石。停药后复查:所有异常回声均自行消失,8例停药1周内消失,6例停药2周内消失,2例1月后消失,以胆囊内沉积物消失最快。结论应用头孢曲松钠后会产生胆囊假性结石,与一般结石相比,具有特征性声像图改变,停药后短期内可自行消失,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