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瘤体内DNA倍体异质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瘤体内DNA倍体异质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点取材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8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标本的DNA倍体类型进行分析。如果一个标本中的3个样品中的倍体类型不一致,即判定为倍体异质性肿瘤(PHT),其余为非倍体异质性肿瘤(N-PHT)。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分析DNA倍体异质性与肿瘤病理学特性的关系。结果80例中,共检出异倍体肿瘤71例(88.8%),DNA指数范围为0.77~1.74。倍体异质性肿瘤的检出率为47.5%(38/80)。倍体异质性与肿瘤的侵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0.025),而与组织分级和瘤体大小无关(P>0.05)。结论DNA倍体异质性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学现象。深入研究它将对判断肿瘤的病理特性、患者预后及协助组织学分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点取材对食管癌DNA倍体类型检测的影响及瘤体内DNA倍体异质性的意义.方法80例食管癌标本,采用了3点取材,用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对各取材点的DNA倍体类型与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检出倍体异质性肿瘤.并对倍体异质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B、C各取材点的DNA倍体类型与患者的预后均无相关性;倍体异质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劣于非异质性肿瘤患者。结论单点取材不能完全反映整个瘤体的倍体状态,其倍体类型不能反映患者的预后;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标本切缘组织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FACS- 420 型流式细胞仪对33 例切缘组织,10 例主体癌和5 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的DNA 含量(DI)和增殖指数(PI) 进行了定量测定,并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切距( 主体癌上缘与上切缘之间的距离)< 5cm 的切缘,不典型增生性切缘及癌残留切缘的PI值显著高于≥5cm 切缘和正常粘膜;而且5 年生存率也显著低于≥5cm 切缘的患者。尤其有意义的是,12 例< 5cm 的切缘组织中,有2 例异倍体出现,9 例PI> 20% 。另一个发现是,切缘残留癌的DI显著低于相应的主体癌。结论 ①检测切缘DNA 含量和PI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②切缘残留癌的增殖活性低于主体癌,这将为术后早期治疗残留癌及预防复发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瘤内多个取材位点中TP53基因突变异质性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对食管鳞癌原发肿瘤及其配对的手术切端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基因第2~1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评估各病例瘤灶内4个不同位点T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在瘤内的异质性。 结果 在30例被测食管鳞癌肿瘤中,发现18例患者存在TP53基因突变,占60%(18/30)。16例为点突变,其中3例为无义突变,13例为错义突变;另2例为导致移码的缺失突变。大部分突变集中于TP53基因5~8号外显子,其中5号外显子的突变率最高,为23.3%(7/18)。在2例肿瘤中检测到第282位密码子突变(R282W),3例检测到第175位密码子突变(R175H)。观察每例肿瘤各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峰高与正常等位基因峰高之比(relative intensity,RI值),发现在有点突变的16例中,12例的4个肿瘤位点的RI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余4例瘤内各位点RI值也不一致。 结论 食管鳞癌存在较高频率的TP53基因突变,而且每例肿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内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张蓉  许培箴  虞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865-866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含量,并对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异倍体率和S期增高率分别为50.0%、42.3%,并且50岁以上患者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有明显差异(P<0.01);腺癌明显高于鳞癌(P<0.05);卵巢癌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最高,而宫颈癌最低;随病理分级的增高,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恶变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病人9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人食管鳞癌组织中IL-32表达,按照IL-32表达情况分为IL-32高表达组41例和低表达组54例,比较2组病人相关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IL-3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  相似文献   

7.
宫颈鳞癌PCNA表达及DNA倍体与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细胞的增殖潜能与癌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宫颈鳞癌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同时用图象分析技术对其DNA含量指数(DI值)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NA表达、DI值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1或P<0.01);PCNA与DI呈正相关(P<0.01)。提示高的PCNA表达率及高的DI值(高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常提示宫颈鳞癌的低分化和高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10例远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ercc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率为63%(69/110),在远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率为7%(8/110);ercc1基因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χ2=0.006,P=0.940)、性别(χ2=0.034,P=0.854)、肿瘤大小(χ2=1.844,P=0.175)、肿瘤浸润深度(χ2=0.020,P=0.889)、淋巴结转移(χ2=0.979,P=0.323)以及长期饮酒史(χ2=3.816,P=0.051)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χ2=4.542,P=0.033)和临床分期(χ2=6.203,P=0.013)存在相关性;并且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相关关系.结论 ercc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的比率远高于远癌组织,ercc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并且ercc1基因的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对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后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展、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变化。方法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80例及癌旁组织6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及Kaplan-meier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45例PTK7蛋白表达阳性(χ2=50.17,P<0.01),食管癌旁非典型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中PTK7蛋白表达均阴性。PTK7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浸润长度、临床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2,P>0.1);当肿瘤组织PTK7蛋白表达综合免疫组化评分≥5分时,5年生存率有下降趋势(χ2=3.35,P=0.06)。结论 PTK7表达与食管鳞癌有关,当PTK7综合免疫评分≥5分时,5年生存率有下降趋势利用检测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食管鳞癌的相关性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核DNA倍体、S期细胞比率(SPF)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食管鳞癌术后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21例,正常食管组织6例,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核DNA倍体和SPF.观察异倍体和2倍体食管鳞癌5年存活率以及SPF对5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21例食管鳞癌中异倍体出现16例(76.1%),5年存活1例(6.25%);2倍体食管鳞癌5例,5年生存4例(80%,P<0.05),食管鳞癌SPF≥30%的16例,5年生存1例(6.25%),SPF<30%的5例,5年生存4例(80%,P<0.05).结论:食管鳞癌的细胞核DNA倍体类型和SPF是评价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SPF≥30%时预后明显不佳,SPF与TNM分期明显相关可作为TNM分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射治疗(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该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结果59例食管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75%,41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02%(P=0.000)。胸部CT扫描显示病变外侵深度>2 cm者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外侵深度≤2 cm者的78.57%(P=0.048)。进一步分析发现,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单纯放疗的疗效和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9蛋白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侵袭有关,但不能用于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以抗VEGF多克隆抗体的抗F-VIII单克隆抗体检测82例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分析二者之间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细胞VEGF阳性率为63.4%(52/82)VEGF阴性和VEGF阳性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和46.6%;19.2%和11.5%。MVD中位值为37个/mm^2(9-150个/mm^2)。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值密切相关(P=0.001)。MVD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0.017)。随着VEGF表达水平增高,患者预后明显恶化(P=0.000)。结论: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VEGF的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腹水脱落细胞流式细胞法DNA倍体分析对诊断良恶性胸腹水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84例患者(恶性肿瘤组35例,非恶性肿瘤组49例)的胸腹水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以检出异倍体为恶性肿瘤判断标准,并与胸腹水常规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1)恶性肿瘤组25例检出异倍体,阳性检出率为71.4%;常规细胞学法20例检出癌细胞,阳性检出率为57.1%;FCM法与细胞学检查法联合检测28例阳性,检出率为80%.(2)在恶性肿瘤组的25例异倍体中,17例病理检查检出癌细胞,8例未检出;而在20例常规细胞学检出癌细胞的患者中,3例DNA倍体分析无异常.(3)非恶性肿瘤组8例DNA表现为异倍体峰,但病理检查示间皮细胞活跃增殖,或未检出癌细胞.结论 FCM法的灵敏度较脱落细胞法高,但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FCM-DNA倍体分析在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上尤其当临床高度可疑而病理无法定性时,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选择素、Ang-2、Paxill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相关基因:P-选择素、Ang-2、Paxillin的表达。结果:(1)P-选择素、Ang-2、Paxill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30/84)、66.7%(56/84)、61.9%(52/84)。(2)P-选择素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的比较,未侵及肌层、侵及肌层的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ng-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侵及肌层、侵及肌层的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axill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比较,在未侵及肌层和侵及肌层的比较,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选择素、Ang-2、Paxillin的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2)Ang-2蛋白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定预后、指导化疗有一定的意义。(3)Paxillin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进展、转移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判定肿瘤恶性度、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制作组织芯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8例食管炎症炎组织中P53及CD44v6的表达,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P53和CD44v6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在食管炎组中的表达(P<0.05),且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病例中的阳性率远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P<0.05);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02,P>0.05) 结论 P53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其高表达预示转移性大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碳酸酐酶-Ⅸ(CA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正常食管组织和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Ⅸ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关系.结果:CAⅨ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是6.67%,明显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72.06% (P <0.01);CAⅨ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CA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术切缘残癌细胞的DNA倍体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残癌细胞的克隆起源。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1981~1985年间手术切除的贲门癌标本共40例,患者均经5年随访。处理方法样品制成单细胞悬液,经过DNA染色,用FACS-Δ20型流式细胞计检测。每例样品需测2万个细胞。结果以组方图和数字表的形式显示并打印。测定结果 40例残癌中,2倍体(2C)16例,占40%;异倍体(AN)24例,占60%。2C患者的3年及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AN患者(P<0.05)。残癌的倍体类型与主体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NA倍体是判断残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残癌细胞起源于与主体癌相同的DNA干系细胞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CD44v6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8例食管鳞癌、23例糜烂性食管炎、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的水平进行检测。收集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CD44v6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升高,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及糜烂性食管炎黏膜上皮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其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血清s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及糜烂性食管炎组(均P<0.05)。血清sCD44v6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③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相比,血清sCD44v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结论①CD44v6有望成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②血清sCD44v6有望成为食管鳞癌诊断筛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食管鳞状细胞癌p16基因变异及其与肿瘤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16基因与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方法检测5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分析p16基因变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53例食管癌患者中,14例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2例存在突变。p16基因变异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长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晚期事件,它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发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