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对血液病、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外周血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对760例各类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微核细胞阳性检出率,微核人员出现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 所检测的六类疾病,白血病、MDS、贫血、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其他良性疾病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各类疾病中,白血病,恶性肿瘤病人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比传统诊断方法 早0.5~5年即可预测早期癌肿的发生,因此该项指标的建立对早期潜在的肿瘤、白血病的发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并且适用基层单位对肿瘤的普查和筛选,该法是任何传统方法 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对血液病、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实用;方法本文采用外周血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对760例各类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白血病、MDS、贫血、良、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的各项指标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较传统诊断方法早0.5~5年即可预测早期癌肿的发生,对早期潜在的肿瘤、白血病的发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对血液病、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实用; 方法本文采用外周血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对760例各类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白血病、MDS、贫血、良、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的各项指标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 ,较传统诊断方法早0.5~5年即可预测早期癌肿的发生,对早期潜在的肿瘤、白血病的发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在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外周血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对326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各类白血病中,L1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较其他白血病组明显减低,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相互间有明显差异(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比传统诊断方法早0.5a~5a年即可预测早期白血病的发生,该项指标的建立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在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外周血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对326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白血病中,L1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较其他白血病组明显减低,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相互间有明显差异(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比传统诊断方法早0.5a~5a年即可预测早期白血病的发生,该项指标的建立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与DNA倍体分析对白血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及预后、转归的意义。方法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对MDS、对照组(急性白血病(AL)、良性血液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AL和恶性肿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札与恶性肿瘤比较(p〉0.05);MDS较ALL、恶性肿瘤明显降低,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DNA异倍体率:AL及恶性肿瘤分别与良性疾病和正常人有差异(p〈0.05及p〈0.01):MDS较ALL明显减低(p〈0.01);而与ANLL和良性肿瘤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DNA异倍体率均较微核阳性率明显减低(p〈0.01),并与疾病进展、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及DNA异倍体率。二者关系密切,可作为白血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与DNA倍体分析对白血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及预后、转归的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对MDS、对照组(急性白血病(AL)、良性血液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札和恶性肿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与恶性肿瘤比较(p>0.05);MDS较ALL、恶性肿瘤明显降低.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DNA异倍体率:AL及恶性肿瘤分别与良性疾病和正常人有差异(p<0.05及p<0.01);MDS较ALL明显减低(p<0.01);而与ANLL和良性肿瘤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DNA异倍体率均较微核阳性率明显减低(p<0.01),并与疾病进展、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及DNA异倍体丰,二者关系密切,可作为白血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与DNA含量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早期诊断 ,特别是癌前、MDS转白前瞻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 ;DNA异常倍体周期分析 2项指标 ,对 80 2例不同种病人、正常人 2 80例综合观察研究。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 ,MDS较ALL、恶性肿瘤明显减低 ,但较良性疾病及正常人明显增高 ,相互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1) ;AL与恶性肿瘤二组之间 ;良性疾病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DNA异倍体及周期分析 ,MDS、AL、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各组DNA异倍体率 ,分别较微核阳性率明显减低 (P <0 .0 1)。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及异常倍体可做癌前、MDS转白前瞻性的诊断 ,为白血病、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及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提供重要方法和理论依据。并对MDS、AL、恶性肿瘤疗效、预后转归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RFC—SPA法对临床诊断的4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周血抗原及微核进行了检测。抗原阳性率为93%,其对照组抗原检测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微核率为5.07‰,其对照组做核率为0.57‰(P〈0.01)。试验组微核率高与抗原阳性率高相符。试验结果表明RFC-SPA抗原检测是简易、早期、快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可靠方法,可以在基层单位推广。淋巴细胞微核率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的一项新的辅助指标,抗原及微核检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维持期间,淋巴细胞微核及血象、骨髓象的变化,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5例处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维持期的儿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血象、骨髓象检验,同时对10例正常儿童进行淋巴细胞微核及血象检测。淋巴细胞微核率用微量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测定,血常规和骨髓检查均用常规方法测定。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维持期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并与血象及骨髓象变化存在一定规律。结论淋巴细胞微核率对了解病人在化疗维持阶段的免疫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中血流分级及动脉阻力指数在乳腺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5例乳腺疾病患者肿块内的CDFI血流丰富程度进行分级,并测量肿块内动脉阻力指数(RI),并与术后肿块病理对比.结果恶性组118个肿块内血流分级0~Ⅰ级占38.9%,Ⅱ~Ⅲ级占61.1%;良性组129个肿块内血流分级0~Ⅰ级占77.5%,Ⅱ~Ⅲ级占22.5%,恶性组及良性组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肿块内RI中位数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肿块内RI〉0.7为界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则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7.8%.结论CDFI血流显像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CDFI显示肿块内血流分级为Ⅱ~Ⅲ级,肿块内高RI对提示乳腺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术后预防味觉出汗综合症发生的方法。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8例均行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0)两组,观察组术中植入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对照组用常规术式,术后随访评价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时,观察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1.58%(12/38),对照组发生率为70.00%(21/3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腮腺手术中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可以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涎腺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并对其中15例患者做了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测,以评价高频超声和CDE在涎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①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三个指标来判断涎腺良恶性肿瘤,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86.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7.5%。②高频超声对涎腺炎性病变及腮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恶性肿瘤血供较良性肿瘤丰富,周边血流信号以环绕状为主,内部血流信号以树枝状为主,良性病变则无血流信号或以星点状为主;恶性肿瘤收缩期峰值速度(PS)较良性病变高(P<0.05),如以PS>32cm/s为恶性肿瘤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7.5%、100.0%、92.0%。④CDE能显示出较CDFI更丰富的血流信息,为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健康体检者及7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70例患者中乳癌34例,1例为术前检查,其余均为术后复查病例;血液系统疾病13例,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卵巢癌8例;子宫内膜癌4例;肺癌、大肠癌、胃癌各3例;前列腺癌、食道癌各1例。其中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做了2次WB-DWI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瘤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对WB-DWI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分别测量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B-DWI检出健康者良性病灶5例,70例患者中,除去37例无转移灶及3例全身骨髓弥漫扩散受限外,30例WB-DWI共检出原发灶以外异常信号136处,其中真阳性、假阳性分别为118处和18处,假阴性15处,检出率为86.8%(118/136)。经x2检验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WB-DWI对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分期、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冯恩志  戚好文  薛军 《医学争鸣》2002,23(6):549-551
目的 探讨胸水中淋巴细胞微核率 (PFL MNF)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方法 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健康人各 2 0例采用细胞分裂阻滞微核 (CB- MN)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PBL MNF)及用丝裂霉素 C(MMC)诱发 PBL MNF,直接用光镜观察 PFL MNF.结果 PFL MNF与 PBL MNF有良好的相关性 (r=0 .935 ,P<0 .0 1)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自发 PBL MNF及诱发 PBL M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 (P<0 .0 1) .良性胸腔积液组 PBL MNF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 (P>0 .0 5 ) .恶性胸腔积液组 PFL MNF较良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升高 (P<0 .0 1) .结论  PFL MNF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实用 ,并可以代替PBL MNF检测 ,PFL MNF检测可成为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柳光芬 《重庆医学》2012,41(25):2605-2606,2564
目的使用特殊银染方法分析U937细胞染色体动粒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动粒-核仁组织区(Cd-NOR)银染法分析15 728条U937白血病细胞(观察组)和13 800条健康人(对照组)分裂中期姐妹染色体动粒,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动粒比较,观察组染色体动粒缺失(0.80%)、动粒迟滞复制(0.38%)和不对称动粒(0.24%)概率显著升高(P<0.01),而Cd-NOR融合(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937肿瘤细胞普遍伴随着动粒变异,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一种诊断或治疗该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预测模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ong J  Di Y  Jin C  Yu XJ  Liu WW  Chen YM  Fu DL  Ni QX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2):1533-1536
目的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预测模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建立及应用.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分析胰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从中筛选出与胰腺癌相关的血清差异蛋白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胰腺癌诊断预测模型,并通过盲法检测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比较该诊断预测模型与胰腺癌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对于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采用金属亲和捕获芯片(IMAC3),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发现了1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6个蛋白质诊断胰腺癌的价值高于CA19-9;应用决策树原理,建立了由4个节点、5个终结点组成的胰腺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预测模型;经盲法检测,该模型在区分胰腺癌与健康对照者时的灵敏度是90.7%(39/43),特异度是89.6%(43/48),均优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CA19-9,诊断预测模型与CA19-9的系列试验可以将特异度提高至97.9%(47/48),而平行试验可以将灵敏度提高至95.3%(41/43).结论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预测模型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了一条快速、简便、准确的新途径,并有助于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王瑜琛  陈颖洁  赵昌盛  张建平 《吉林医学》2010,31(12):1594-1595
目的:按照WHO新分型标准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DS)患者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三种疾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11例已确诊的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DS)、5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及1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MDS组与PNH组外周血计数(WBC计数、RBC计数、HB测定、PLT计数)高于CAA组;PNH组网织红细胞计数高于PMDS组及CAA组;HMDS组发病年龄大于PNH组与CAA组;HMDS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镜检血细胞形态异常明显高于CAA组与PNH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现象对于HMDS、CAA及PNH的鉴别诊断意义重大;HMDS常有幼稚造血前体细胞异位现象(ALIP),微巨核异常,而CAA及PNH患者一般无此现象;HMDS患者与CAA患者CD34+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MDS、CAA及PNH三种疾病同属于造血干细胞疾病,均表现为骨髓衰竭综合征,可相互转化,临床上对它们的正确诊断与鉴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扩散加权像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智 《医学综述》2009,15(2):284-286
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是一种能够反映人体内水分子运动状态的成像技术,它反映组织结构、细胞密度这些直接与肿瘤分级有关的信息,已广泛应用于脑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DWI开始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诊断,但仍处以研究探索阶段。本文就DWI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