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DNA修复酶基因X线修复交叉补体因子3(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3, XRCC3) codon 241多态性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高污染区广西人群AFB1-DNA加合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对象(966例)AFB1-DNA加合物水平,而XRCC3基因型分析则通过PCR-RFLP来完成。结果 (1)带有codon 241 Met等位基因的 XRCC3基因型(XRCC3-Thr/Met,XRCC3-Met/Met)与高AFB1-DNA加合物水平相关,其风险值分别为1.43 (1.08~1.89)和2.42 (1.13~5.22);(2) XRCC3多态性与长时间的AFB1暴露在AFB1-DNA加合物形成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OR = 11.00,P < 0.01)。结论 AFB1在带有易感基因型XRCC3-Thr/Met和XRCC3-Met/Met的人群更易诱导产生DNA损伤(AFB1-DNA加合物)。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黄曲霉毒素B1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来研究黄曲霉毒素B1和肝癌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趋势。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在已经具备多种试验方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生物标志物,其中的一些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精确度,对研究黄曲霉毒素B1早期低暴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浩  彭涛  黎乐群 《广西医学》2009,31(2):264-267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在霉变的食物当中普遍存在,是黄曲霉毒素中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高致死性肿瘤,而AFB1暴露被认为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AFB1加合物是AFB1暴露的主要分子生物标志物,反映了AFB1终致癌物与细胞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是靶分子受损后的直接产物及替代产物,并且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对AFB1加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广西北回归线两侧的南宁地区和桂林地区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暴露水平,探讨AFB1暴露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南宁和桂林地区共165例HCC患者和95例正常肝组织中AFB1-D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毒素B,(AFB1)致肝细胞癌(HCC)及协同致HCC作用的机制。方法:将树鼩分为4组:A组:感染HBV加摄入AFB,;B组:只感染HBV;C组:只摄入AFB1;D组:作空白对照。然后定期行肝活检,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动态观察一些癌基因(蛋白)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结果:①A组谷胱苷肽转移酶(GGT)阳性灶个数及面积明显多于、大于B、C组;②A组P21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B和C组,A组6只P21蛋白阳性的树鼩到120周时全部发生了HCC;③实验后期,A组HBxAg检出率及HBVDNA整合率明显高于B组;④在诱癌过程中,IGF-Ⅱ表达率呈波动形,带癌肝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癌肝;⑤105周时,A、B、C组P5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D组;在A,C组检出P53异常带;⑥第45及105周时,A组c-fos表达率分别为23.1%和20%;C组为38.5%和15.4%,B,D两组均未检出;⑦H-c-myc基因:直到120周,无癌肝组织均未见异常;在肝癌组织中,A组有4例扩增,c组无异常;@CDK4基因:只有A组在第75周有1例扩增,该树鼩在第106周时发生了HCC。在HCC中,A组有25%出现CDK。扩增,C组未见异常。结论:再次证实HBV和AFB。有协同致HCC作用;AFB、有利于HBxAg的表达和HBVDNA的整合;CDK4、Kiras和P53基因的变异参与了HCC的发生和演进;P21和c-fos蛋白的过表达与P^53蛋白的失活,促进了HCC的发生和演进;CDK4和c-myc基因的改变与HBV的感染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7.
防止免疫组化染色中组织脱片的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止免疫组化染色中组织脱片的方法与体会彭敦发(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免疫组化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较新技术。在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然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常遇到组织脱片问题,致使染色失败。笔者在近年的免疫组化实践中摸索出一点使组织切片不易脱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肝毒性修复进程中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以经50μmol/L AFB1预处理24 h的永生化人正常肝L02细胞建立模型,检测AFB1处理撤除不同时间点的细胞DNA双链损伤指标γH2AX蛋白和自噬标志物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FB1撤除后细胞中γH2AX蛋白荧光焦点和自噬体形成情况;在AFB1撤除后联合应用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干预实验,检测细胞内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02细胞中γH2AX蛋白的动态表达在AFB1处理撤除12 h后达到最高,并在24 h后逐渐降低;自噬蛋白LC3-Ⅱ和自噬体的形成在AFB1处理撤除后逐渐增强;3-MA可明显减缓AFB1撤处理后细胞内γH2AX蛋白的降低进程。结论细胞自噬参与了AFB1诱导肝细胞毒性损伤的修复进程,与促进DNA损伤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该实验旨在研究AFP和AFB1对人源性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4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做任何处理的HepG2和Bel-740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NC组),以AFP药物处理组即为AFP组,以AFB1药物处理组即为AFB1组,以联合用药组为AFP+AFB1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自第4天开始,在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实验中均表现为NC组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初步研究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4月使用姜黄素治疗的肝纤维化的小鼠12只,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只小鼠肝脏组织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6只小鼠肝脏组织使用手工方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统计两组免疫组化切片着色均匀度、定位准确度、背景清晰度、单位组织面积抗体使用量、染色时间来评价两种免疫组化方法。结果观察组6只小鼠组织切片着色均匀5例,定位准确6例和背景清晰6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抗体使用量为1.2 ng/cm2,平均染色时间15 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具有着色均匀、定位准确、背景清晰、节约抗体和节省时间等特点,是适合病理研究人员和操作人员使用的现代仪器。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l)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毒素,具有亲器官性、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其发挥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中心环节是其导致DNA损伤。因而其毒性的发挥与DNA损伤修复能力密切相关,笔者就此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肝癌高发地区人群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我国原发性肝癌高发区居民进行较为全面的黄曲霉毒素(AFT)暴露水平的评估,为进一步研究AFT与肝癌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甲地(广西扶绥县竹琴村)、乙地(江苏启东通兴乡)丙地(启东天汾镇)作为调查地区,应用AFT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对人群AFT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食物结构调查表明,甲地居民以玉米为主食,乙地和丙地居民则以大米为主食,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污染水平以甲地最为严重,居民膳食中AFB1的摄取量即AFT外暴露水平,血清中AFB1-白蛋白(AFB1-ALB)加合物水平,肝癌发病率均以甲地最高,丙地最低,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FT外接触水平高的居民,AFB1-ALB加合物水平,尿中AFM1水平亦高,说明两者是反映AFB1外接触剂量的良好指标,在现有膳食结构条件下,AFT暴露仍是肝癌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东涛  张涛  李明皓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4):345-348,361,426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黄曲霉素B1-DNA(AFB1-DNA)加合物暴露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在HCC及非HCC组织中的暴露水平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宁夏地区2006年1月-2010年9月行手术切除的50例肝癌患者和40例非肝癌患者肝脏组织的蜡块标本,采用AFB1-DNA加合物免疫组化染色法(ABC法)检测上述标本中AFB1-DNA加合物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各病理因素间相互关联性。结果 AFB1-DNA加合物在HCC中阳性结果定位于细胞核。HCC中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及非HCC肝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B1-DNA加合物暴露水平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3),与肝癌的TNM分期(P=0.799)、肿瘤大小(P=0.693)、病理分级(P=0.437)及肝外转移(P=0.247)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FB1是引起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与临床各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对于进一步研究AFB1相关HCC的致癌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多、时间长,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水环境,操作时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组织脱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的经验,摸索出一套防止组织脱片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免疫组化染色是临床病理学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该染色步骤繁琐且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染色的最终结果,因此保证染色质量是贯穿于免疫组化实验全过程的核心。欲得到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染色片,必须做好组织固定和制作蜡片的基础工作,准确掌握抗原修复的时间和温度,严格按照染色步骤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