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易简方脉论》和《王氏易简方》续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日韦《续易简方脉论》撰于宋淳佑甲辰 ( 12 44 ) ,现存二个版本 :《经籍访古志》所录小岛春沂的影宋抄本 ,后由杨守敬购入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另有多纪元坚手跋的影宋抄本 ,存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全书 1卷 ,首言四诊 ,继论药治组方、针刺补泻等治疗方法 ,讨论痨瘵痼疾等内妇儿科疾病证治 ,还有五脏补泻方 10首 ,及药物“炮炙煎制”专篇 ,形成完整的体系。《医方类聚》所载《王氏易简方》并非《脉论》 ,亦非王硕《易简方》 ,而是元代江西豫章徐若虚的《易简归一》 ,属永嘉医派诸医家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可惜仅存残篇三则。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方论肇始于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115 6 )。然而考察现存医学文献发现 ,在成无己之前 ,已有四部医著载有方论。如北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110 0 )载有半夏泻心汤方、生姜泻心汤等方论 ;朱肱《活人书》(1111)载有桂枝加桂汤等方论 ;寇宗《本草衍义》(1116 )关于仲景医方中药物功效主治的分析 ;南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1132 )所载的真珠圆等方论。在成无己之后 ,南宋《太医局诸科程文》(12 79)“假令论方义”所载方论更多。方论产生于北宋 ,与当时理学的影响和太医局将其作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成书于公元1445年的《医方类聚》是朝鲜王朝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书,援引152种中国医药典籍和1种高丽医方著作。本文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目录书中所划分的伤寒、金匮类内容为依据,探讨《医方类聚》对中国伤寒、金匮类文献的引用情况,首先确定伤寒类文献的作者、成书年代等基本情况,再结合其他资料全面分析;并对金匮引文版本进行核查,与现存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底本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核对,分析16种伤寒类著作及1种金匮类著作的引用情况,考证此类引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段逸山、邹西礼整理的《明洪武钞本(金匮要略方)》于2011年4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金匮要略》是版本情况最为复杂的经典医籍之一,现存最早、也是通行至今的版本是元代邓珍刊本《新编金匮方论》。  相似文献   

5.
《儒门事亲》为张从正所撰临床综合医著,总结其版本源流大致为:单行本系统,指《儒门事亲》三卷单行刊印的本子,蒙古中统三年壬戌(1262)高鸣刻本为现在所知唯一的三卷本;丛刻本系统,是指以“丛书”形式刊行而以“儒门事亲”为总名的本子,又有单行本和丛书本两类,前者如明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邵辅刻本,后者如明万历间王肯堂《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医方类聚》征引,指《医方类聚》所载录的《儒门事亲》、《杂记九门》等;建国后诸本,指建国后以十五(十四)卷本为基础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的本子,可分为排印本、校注本和点校本三种。  相似文献   

6.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医家杨士瀛,字登父,号仁斋,闽三山郡(今福州)人。杨氏精于医学,著述颇丰,著有《仁斋直指方论》、《仁斋小儿方论》、《伤寒类书活人总括》、《医脉真经》等书行于世。《仁斋直指方论》成书于南宋景定5年(公元1264年),全书26卷,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并兼论妇外科病证。该书论述精当,既广撷诸家名方,又参以家传经验,内容颇切实用,且使人明白易晓,对病识证,因证用药,实为阅者“直指”之捷径,是一部较有影响的临床参考书。该书原刊本已佚,唯存明嘉靖新安刻本、日抄本及《四库全书》本3种版本,传世较少。目前已…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喜多顿直宽所著《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疏义》对《金匮要略》注疏的贡献与价值,在于此书通过文献校勘考证,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恢复了《金匮要略》原貌。喜多邨氏对《金匮要略》义理的阐发是基于丰厚的医疗实践,故其疏义多有独到实用之处,不论于临床、于文献研究,都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大小诸证方论·序》真伪的问题,近30年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以道光五年(1825年)刘朴庵《产门方论·序》为关键证据,同时参阅《日知录·医师》相关内容,采用非正常分段、拼凑组合方式,分辨对比三者之间相互雷同的段落章节,获得不容置疑的可量化结果。证明所谓的1673年“康熙癸丑仲秋东吴顾炎武拜序”的《大小诸证方论·序》,实际上是清末道光五年(1825年)以后,一般民间文人的伪托抄袭之作。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汉字文化圈内的中国周边国家接纳并吸收中国医学,进而形成本国固有的传统医学。根据本人迄今为止对现存古医籍的调查,韩国、越南、日本等国的医学大体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日渐明朗。在各国接受中国医学初期,日本、韩国均受到唐宋医学全书的影响,引用中国医书中适用于本国的部分,编撰成临床医学全书。如日本的《医心方》(984)、李氏朝鲜的《医方类聚》(1477)等。同时也汇集本国原有的医药,编撰成日本的《大同类聚方》(808)、朝鲜的《乡药集成方》(1433)等书。中期主要是在引用明朝临床医书的基础上,编撰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医学全书,如日…  相似文献   

10.
以往认为惊风“四证八候”出自《普济方》(1406)。近来有关资料表明,南宋杨士瀛的《仁斋小儿方论》(1260)已载有惊风“四证八候”,惜较简略。而元代《活幼心书》(1294)卷中“拾遗”所载“明小儿四证八候”专篇,论述颇详,但非曾世荣所作。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治病求本论约陈国权湖北中医学院(武昌430061)刘茂林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标本论治,治本治病求本是《金匮要略》一大特色,笔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亦略有心得,论其要者,约略为以下几个方面。1见症非必径冶症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宋校《金匮要略方论》与宋校《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宋人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所增的附方与此3书所载方剂相合,但其具体内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表明:(1)宋人校书时,于《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中确实发现一些标注为"仲景"的方剂,而当时的《金匮要略》文本中却未记载这些方剂,故在整理过程中,据其他著作补入附方。(2)虽说宋人所校中医经典较严谨,但从《金匮要略方论》附方与原书差异对比来看,宋人的校勘工作在整体统一性上,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3)宋人校勘医书时,所采资料广泛,存在同一内容多种资料并存的现象。提示中医药工作者首先要对宋校医书的严谨性、可靠性采取更加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不宜盲信、盲从;其次要对这些医书的版本源流、基本构成、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正确理解、有效利用文本意义;最后,对于文本中存在的差异应审慎对待,在详加考订之后再作结论。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三步教学法探讨刘读文(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金匮要略》;教学方法《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治疗杂病的专著。本书理、法、方、药悉具,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对后世...  相似文献   

14.
现存《金匮要略》直接源自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16卷中杂病部分的可能性较小,实应成书于北宋时代。包括日本版在内,《金匮要略》现存版本均由元代之后至明代的五版本系统而派生,属大字本系统;新近发现仅藏于上海图书馆、与原体系不同的小字本吴迁抄本,是值得重视的版本。将邓珍本与吴迁本相比较,发现北宋政府并非单纯将大字本改为小字本再版,而是实施了第二次大规模校订。  相似文献   

15.
病因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是因果律作为方法论在中医学中应用的结果,反映了中医学对疾病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笔者从概念的性质、概念构建体系的作用、病因概念解决的医学问题以及"因"字在汉唐医著中的含义、病因概念与病邪和病源概念之间的区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医学病因概念形成于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  相似文献   

16.
"玉屏风散"是治表虚自汗的经世名方。对其出处,现代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谓出自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1337年),持这种观点的有《中医方剂学讲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1964年版)、《古今名方》(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新编中医方剂学》(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二是近年有人鉴于《世医得效方》现行本末载此方,认为系元.朱震亨《丹溪心法》(1481年)方。《简明中医辞典》亦持此说。其实,在中医古籍中,先于《世医得效方》和《丹溪心法》就有"玉屏风散"的记载。《医方类聚》中亦能找到有关"玉屏风散"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考证现存重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纲目》三书之著者、成书年代、版本及内容所及等问题。可知《神农本草经》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最终成编疑在后汉末期;蒙古定宗钦淑皇后元年平阳府张存惠晦明轩刊印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一书,为今存宋本草中之最佳本;明万历年间金陵版《本草纲目》,较好地保存了李时珍著本的原貌,当为诸刊本之祖本。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金匮要略方论》的简称,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治疗杂病的专著。本书理、法、方、药悉具,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对今天的中医临床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金匮》以病分篇,按条论述。其原文古奥,义理深邃,篇名和有些病名特殊,病因病机多述略,就是名词术语、行文习惯也和现代不同,学习起来较难。为使读者对《金匮》一书既能撮其要,又能理解应用,达学以致…  相似文献   

19.
三十八人参固本丸本方由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人参组成。《中药制剂手册》、《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所载北方,均注出《景岳全书》,而《景岳全书·古方八阵·补阵》所载此方,则注出“《千金》”,但查孙思邈《千金方》并无此方。考本方,出自宋·叶大廉所著《叶氏录验方》,宋·黎民寿《简易方》曾引载(见《医方类聚》卷一百五十)。《叶氏录验方》成于1186年,比《景岳全书》早454年;《简易方》成于1260年,比《景岳全书》早380年。三十九缩泉丸本方由益智仁、乌药,山药组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除了在各大藏书单位保存与出版的各种传世中医古文献外,还有一些是近代在日本一些古旧遗址中通过考古发掘的零残中医药古代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日本的古寺宙中收藏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仁和寺古写本的《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类书》、《新修本草》、《医心方》等书的残卷子;真福寺有13世纪前后写本的零残医方纸片;金刚寺有1466年顷的古写本《医心方》。2)在日本古代遗址中发现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藤原京遗址发现残存木简并记有药名及剂量;平城京遗址发现残简中有医方、药名及与医学相关的文字。3)在13本冲绳岛发现的中医古籍文献,在这些文献中不仅有写本还有刻本,其中有元.孙允贤的《医方大成论》l卷1册、明·熊彦明的《南方经验医方大成》、休宁汪切罨的《医方集解》、明·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日本人甲贺通元的《古今方桑》、金·窦汉卿的《疮疡经验全书》、唐·王冰注解宋·林亿校的《黄帝内经素问》、日本渡边敷通起的《好生要传》、明·汤处士的《保产机要》、金·城元顺的《大医元顺疱疮传书》、琉球·渡嘉敷通宽的《御膳本草》、清·亟斋居士的产科著作《达生篇》等相关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有很多是古籍膳本,对后世研究中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