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汉秋 《河南中医》2011,31(10):1094-1094
目的:研究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证候学。方法:对87例符合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进行量化诊断,每个证以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最高30分。结果:痰瘀证、风痰瘀证常挟气虚证候,气虚血瘀证候多见,阴虚证候型相对较少。结论:气虚血瘀证是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型之一,中风病急性期应重视气虚在中风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通过观察中风患者 14 18例的发病过程 ,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的规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急性期血瘀证 5 37例 (73 9% ) ,痰证 5 14例 (70 7% ) ,痰瘀并见 4 83例 (6 6 4 % ) ;恢复期血瘀证 343例 (82 6 % ) ,痰证32 3例 (77 8% ) ,痰瘀并见 2 85例 (6 8 7% ) ;后遗症期血瘀证 2 0 5例 (74 3% ) ,痰证 178例 (6 4 5 % ) ,痰瘀并见 16 9例 (6 1 2 % )。结论 :认为血瘀证和痰证在中风患者证候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中风病的两大主要病理因素 ;瘀血证和痰证常相兼为患 ,痰瘀互结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 ,并贯穿疾病的始终。这一结论为临床确立痰瘀同治的基本治疗大法 ,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和中脏腑证候要素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病始发态风象突出,中经络兼瘀、中脏腑兼痰兼火3d~7d之内达到高峰。风证在3d~7d、痰火证在7d~14d逐渐减少。第7~14天痰瘀证为主,中经络者瘀证明显。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组合及演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旨在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患者血清TNF-α值,并对TNF-α和中风证候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而与年龄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2)中风病急性期TNF-α水平与痰证积分和痰证程度呈正相关(P0.01),和其它证候积分与程度无关(P0.05);(3)对可能影响TNF-α水平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痰证积分对TNF-α水平的贡献度最大。结论:(1)中风急性期患者TNF-α水平与痰证积分和痰证程度有相关性;(2)TNF-α可能是中风病痰证的物质基础之一,参与了痰证的病理过程,可作为中风病痰证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急性期治疗关系到病情的转化和预后,因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现就近10年中风病急性期的中医证治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病机及治法研究近年来对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治法研究颇多。普遍认为,此期患者多为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虚损证候较少显现。标实为风、火、痰、瘀、滞,本虚为气虚、阴虚,但具体认识则各有侧重。许氏等犤1犦认为中风病急性期一般以风痰上扰、痰热腑实多见,其中尤以痰湿为主,故治疗宜以除痰为主。崔氏等犤2犦认为颅脑水瘀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改变,气机是否逆乱是决定本病病情转化的主要环节,因此中风病急性期治疗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要素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79例缺血性中风病临床数据为基础,在5个不同时点(0d、3d、14d、28d、3m)采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的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其相关性。结果:0~3d时,NIHSS评分改善,证候要素痰、瘀、阴虚阳亢和气虚的改善概率分别为0.809、0.896、0.934、0.961;3~14d时,火热、瘀、痰、阴虚阳亢和气虚的改善概率分别为0.546、0.843、0.895、0.962、0.944;14~28d时,火热、痰、阴虚阳亢和气虚的改善概率分别为0.53、0.815、0.966、0.987;28d至3m时,风、火热、瘀、痰、阴虚阳亢和气虚的改善概率分别为0.507、0.667、0.854、0.505、0.905、0.914,与NIHSS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结论:缺血性中风病的NIHSS评分变化在不同时点均有多个证候要素评分与之相关,其相关程度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证候复杂多样.<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将中风病证候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个基本证候要素,这些证候要素在临床上有较广泛运用.但由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中医证候及现代医学病理生理机制上存在差异,而此类调查却未将两者区分开来,因此缺血性卒中证候学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初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SPSS(11.0),从全国九所医院收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39例,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IgA、IgG、IgM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上存在差异.中医证候在性别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患者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年长者以肝肾不足兼痰瘀阻络为主.在病程方面,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病程最长.各地域间证候分布不同.双手X线分期提示各证候均以Ⅱ期为多,其中寒湿阻络型以Ⅲ期、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以Ⅰ期少见.性别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证候分布上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的中医学证候学特征。方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及冠心病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为依托,调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录入的中风病患者人群为研究对象并开展横断面研究。应用广义Boosted模型,Wilcoxon秩和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多因素条件下证候及证候要素对中风病复发的影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3 322例,其中新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542例,复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780例。通过广义Boosted模型分析发现,证候学特征成为了影响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重要因素;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对新发及复发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诊断比较,发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火上扰、痰热腑实证候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复发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痰、瘀、气虚的构成比高于新发缺血性中风病同样的证候要素的构成比(P0.01)。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痰热腑实、痰蒙清窍、痰热内闭证候类型表现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全部的风、火、痰、瘀、气虚、阴虚证候要素表现也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复发人群显示出了特定的中医证候特征,提示在开展中风病二级预防的研究中应重视证候学特征的因素,有必要通过更多的循证医学手段和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李哲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2015,10(3):345-347,35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257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入院前后DAS28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在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较轻者多为痰瘀痹阻型和湿热瘀阻型,年龄较大者多为痰瘀痹阻型和湿热痹阻型;寒湿瘀阻型和湿热痹阻型病程最长;各证型DAS28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雄地区中风患者急性期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规律。方法:按标准纳入2006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南雄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741例,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中医证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741例患者经辨证核对,其证型频次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神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其中以气虚血瘀证309例(占41.7%)、风痰瘀阻证199例(占26.9%)、风痰火亢证74例(占10.0%)为主,3种证型共占全部证型的78.6%(582例)。741例患者中证素的分布由低到高依次为阳虚证、血虚证、阳亢证、火证、阴虚证、热证、风证、气虚证、痰证、瘀证。其中以瘀证、痰证和气虚证为主。在对不同病程和不同偏瘫肢体的证候分型统计中,其证候分型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南雄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为主;证素以瘀证、痰证和气虚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南雄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消渴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方法:按照WHO诊断标准、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中医证候以风证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痰证与火热证,其余证候发生频率依次为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证。证候组合以三证组合形式最多,其次是二证组合;三证组合中以风证、痰证、火热证组合最多。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消渴中风病)急性期以标实(风证、火热证和痰证)为主,痰浊和瘀血为脑梗塞急性发作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风动是其发作的环节,火热可能是该病的加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调阅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风湿病科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统计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舌脉、体征及中医证候等,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致病因素的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湿热痹阻(32.30%)、邪郁化热(19.47%)、瘀血阻络(12.39%)、肾阴亏虚(11.06%)、痰瘀互结(8.41%)、寒湿痹阻(7.96%)、肝肾不足(6.64%)、肾阳亏虚(1.77%)。在各种致病因素中,湿、热、瘀所占比例较大;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间的中医证候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证候在病程上存在差异。结论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湿、热、瘀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各证候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病程方面,痰瘀互结证病程最长,而虚证的病程普遍较长。  相似文献   

15.
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均提示中风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以气虚、阴虚等本虚证候为多,中风病的中医诊治依据医生的望、闻、问、切四诊信息,本文探讨了中风病诊治中有关证候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超  陈亮  潘平康  李嫚  马岱朝 《陕西中医》2013,(10):1302-130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狭窄程度、血脂、HCY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缺血性中风病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内盛、肝阳上亢、气虚血瘀、痰湿内盛、痰瘀互结、阴虚风动6大证型。结果:各证型之间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HCY经方差检验表明气虚血瘀组与痰瘀互结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同风痰内盛组,肝阳上亢组及阴虚风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痰瘀互结及痰湿内盛型患者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同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中医证型的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血脂及HCY水平有所不同,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血脂及HCY水平可作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中风病中医证候分类模型,推进中医证候分类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以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与临床中风病常见的症状,包括中风主要症状、舌象、脉象数据作为输入,以中风临床常见证候——气虚血瘀证的判断作为输出,建立中风病中医证...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斌 《江苏中医药》2007,39(1):27-29
目的:研究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分布。方法:运用自制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对中风病发嫡不同时点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从中选取恢复期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提取恢复期证候要素。结果: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特点是以虚证为主,虚证包括阴虚、气虚。结论: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研究.为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的确立提供了支持。将推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建立.为最终建立中风病痛证结合的评价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中风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证候分布的规律。结果证候病例频次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阴虚风动证;依证候频次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证素的病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火证、阳亢证、血虚证、阳虚证;证素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阳亢证、火证、阳虚证、血虚证。结论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主;证素以瘀证、气虚证、痰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岭南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20.
王晓灵 《光明中医》2011,26(9):1901-1902
目的探讨中风病的临床证候多元化与护理对策。方法从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期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期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第1观察期以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及阴虚风动证多见,阳类证为主及阴阳证并见;第2观察期以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为主;第3观察期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主,阴类证居多,所占比例较大。结论中风病临床证侯多元化,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使中医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