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PCI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传统心肺复苏无效后接受急诊膜肺PCI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34例,平均年龄(57.7±14.1)岁。根据是否停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撤机失败组(24例)和撤机成功组(16例);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12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撤机成功和存活出院的相关因素以及其相关关系。结果 (1)传统心肺复苏时间为(45.2±24.7)分钟,体外膜肺氧合的使用时间为(103.2±59.5)小时,其复苏成功率为100%(40/40)。(2)撤机失败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比撤机成功组长[(55.3±24.9)min比(35.7±12.1)min,P<0.01],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比撤机成功组短[(11.1±3.7)d比(19.8±11.5)d,P<0.01],且两组间罪犯血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r=0.778,P<0.01)、罪犯血管分布(右冠状动脉r=0.609,P<0.05;左前降支r=—0.609,P<0.05)与成功撤机相关。(3)死亡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比存活组长[(50.9±22.0)min比(31.7±9.7)min,P<0.01],撤机比例比存活组低(P<0.01)、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存活组短[(6.1±4.7)d比(12.8±10.5)d,P<0.01]。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后48h平均动脉压较存活组低[(64.3±17.3)mmHg比(88.3±18.7)mmHg,P<0.01],动脉乳酸水平明显比存活组高[(6.43±5.11)mmol/L比(1.76±0.84)mmol/L,P<0.01],且两组间罪犯血管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r=0.709,P<0.01)、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r=0.585,P<0.05)、成功撤除体外膜肺氧合(r=0.832,P<0.01)、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后48h平均动脉压(r=0.593,P<0.05)与存活出院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PCI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估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使用Perclose缝合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21年5月我院21例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置换术时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其中常规切开股动脉直视下插管11例;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并采用Abbott Perclose Proglide经皮血管缝合器修复股动脉1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股动脉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术后ICU时间及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股动脉操作时间(5.15 ± 3.38 min vs 20.33 ± 10.67 min; P<0.01)和术后下肢制动时间(2.13 ± 1.28 h vs 8.23 ± 4.77) h; P<0.05)经皮穿刺组明显低于直视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手术相关并发症及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8.2%; P=0.13 ; 49.23 ± 10.35 h vs 50.33 ± 12.31 h; P=0.52)。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时Perclose缝合器的使用可避免传统开放直视下股动脉插管并作股动脉缝合修补的缺陷,是一种容易、快速、安全、微创、有效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心脏压塞并发症处理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4487例导管消融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并发症的患者27例,发生率0.6%。按围术期抗凝策略分组:第1组患者术前停用华法林3~5 d,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桥接过渡;第2组患者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8~2.5。对比两组患者心脏压塞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及转归。结果共27例急性心脏压塞的患者入选,其中第1组18例,第2组9例。除术前INR(0.9&#177;0.1比2.3&#177;0.5,P<0.001)之外,两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左心房前后径、血小板计数、术中肝素用量、术中活化凝血时间(ACT)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在剑突下穿刺心包成功并置入6 F猪尾管引流,两组心包积液引流量分别为(365&#177;222)ml和(506&#177;300)ml,P=0.137;分别有10例(55.6%)和7例(77.8%)应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P=0.406;分别有2例(11.1%)和1例(11.1%)心包引流无效进行急诊外科开胸,P>0.999;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6&#177;3.3)d和(12.1&#177;4.5)d, P=0.167。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对急性心脏压塞并发症的处理及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皮穿刺股动脉路径,实施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所有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股动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传统外科手术分离并直视下穿刺组(A组)共201例;经皮穿刺组(B组)共407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部位伤口处理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由(106±21)min缩短至(78±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口处理时间由(31±9)min缩短至(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时间由(7±3)d减少到(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口并发症由12.9%减少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采用经皮穿刺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比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钙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同期住院的非急性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平扫数据被传入GE工作站,应用Smart积分软件评价颈动脉钙化情况.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判断颈动脉钙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和89例非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缺血性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既往卒中史外,年龄、性别和血管危险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缺血性卒中组钙化积分[(338.57&#177;77.35)分对(147.79&#177;64.52)分;t=4.065,P=0.045]、总钙化体积[(372.22&#177;78.73) mm3对(197.27&#177;61.12)mm3;t =4.740,P=0.031]和钙化质量[(70.33&#177;13.83)mg对(32.44&#177;12.27) mg;t =6.673,P=0.011]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症状侧颈动脉的钙化积分[(335.50&#177;85.95)分对(312.73&#177;90.61)分;t=0.052,P=0.820]、总钙化体积[(357.91&#177;88.93)mm3对(311.71&#177;81.43)mm3;t =0.071,P=0.791]和钙化质量[(59.68&#177;17.36)mg对(51.29&#177;18.69)mg;t=1.716,P=0.192]与非症状侧无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钙化积分[优势比(odds ratio,OR)4.96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932 ~ 18.994;P=0.019]、总钙化体积(OR 5.967,95% CI3.940 ~ 14.993;P=0.015)和钙化质量(OR 6.815,95% CI4.703 ~21.946;P=0.007)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颈动脉钙化积分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当颈动脉钙化积分为231.25分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预测价值,敏感性为85.4%,特异性为89.9%,阳性预测值87.1%,阴性预测值为89.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95% CI 0.808 ~0.913,P=0.027).结论 颈动脉钙化为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钙化积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近3年江西省人民医收治的21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均行左锁骨下动脉穿刺,行升主动脉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的位置关系.切开右侧股动脉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支架后重复造影检查以观察真假腔血流变化、主动脉分支供血的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支架置入定位准确,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假腔不再显影,支架通畅,无扭曲、移位.结论 EVAR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时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入路与传统穿刺技术建立入路的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49例EVAR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50条肢体)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动脉入路;22例(34条肢体)采用传统18G穿刺针穿刺建立入路,术后采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闭合器止血。初期评价终点包括穿刺点局部血肿形成(≥2 cm)、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血管闭合器使用数量和术后CTA股动脉直径以及局部穿刺点组织厚度.结果:微穿刺组较传统穿刺组入路相关总并发症率低(P0.005)。血管闭合器使用数量相比传统穿刺法更少。结论:经皮穿刺EVAR修复术使用微穿刺技术建立动脉入路是安全有效的,其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急性和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的456例(急性期342例,慢性期114例)诊断为降主动脉夹层,并行EVAR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参数等临床资料,并对术后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死亡的关系。结果与慢性期组比较,急性期组前胸及后背部疼痛、胸腔积液、急性肾功能不全、D-二聚体(0.5 ng/mL)的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组入院收缩压、入院心率高于慢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EVAR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结果(术后30 d内):两组间全因病死率,主动脉源性死亡、内漏、截瘫、再发夹层、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结果(术后30 d以后):两组间病死率,内漏、再发夹层、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胸腔积液(OR=39.793;95%aCI:12.540-126.269;P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OR=4.724;95%CI:1.921-11.617;P=0.001)与EVAR术后死亡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 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是急性期患者术后近期病死率较慢性期具有增高趋势,两组间远期病死率相近;胸腔积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EVAR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在再次经股动脉途径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入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的53例经股动脉入路血管内修复术患者,设为实验组。根据是否有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史,将患者分为既往无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史患者(A组,n=31)和既往有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史的患者组(B组,n=22)。同时以201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采用腹股沟切口经股动脉入路手术患者为对照组(C组,n=33)。结果 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性别构成等临床特征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A组和B组各有1例术中转为切开缝合血管穿刺点。三组间术后穿刺处股动脉直径(mm)、术中使用穿刺鞘直径(F)、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的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需再次进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来说,Pro-Glide装置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血管闭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尖瓣手术左房顶入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1年8月~2012年3月行二尖瓣手术患者46例,其中选取左房顶入路者纳入左房顶组(n=23),其他入路(房间隔或房间沟入路)者纳入对照组(n=2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视野显露程度和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左房顶组二尖瓣显露满意(可显露二尖瓣全貌)占60.87%,一般显露(可显露二尖瓣大部分)占34.78%,均未在术中扩大切口或变更手术入路,左房顶组和对照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0±21)min vs.(86±27)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0±14)min vs.(60±1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4)d vs.(12±4)d]、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311±63)ml vs.(276±78)m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院内和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房项入路行二尖瓣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近期效果切确,远期预后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及N-端脑钠肽原(N-terminal-pro-brain natriuetic peptide,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99例,按治疗先后分成IABP组56例和多巴胺组43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抽血测病人入院后第1、7、14日血浆NT-proBNP和hs-CRP,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IABP组治疗后在平均肺动脉压和肺毛细管楔压下降幅度和收缩压及心脏指数上升幅度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病死率(10.7%比42%)、住院时间(16±5.9 d比20±3.9 d)明显低于多巴胺组(P<0.05);治疗开始时两组NT-proBNP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ABP组较多巴胺组下降幅度明显[NT-proBNP(528±30)ng/L比(1 346±458)ng/L,hs-CRP(4.5±2.8)mg/L比(6.2±3.3)mg/L,P<0.05).结论 IABP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有效纠正心力衰竭,降低血BNP和hs-CRP.血NT-proBNP和hs-CRP可作为评价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咽窝区桡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19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经腕部近端桡动脉穿刺入路,n = 98)和研究组(经鼻咽窝区桡动脉入路,n = 101);搜集患者的一般性住院资料、冠心病高危因素、穿刺时间、术后即刻疼痛(NRS)评分、术后3 h(NRS)评分、压迫止血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数据。 结果 对照组共成功穿刺近端桡动脉96例,成功率98 %,研究组共成功穿刺鼻咽窝桡动脉96例,成功率9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时间较长(P<0.01),术后3 hNRS评分较低(P<0.05),术后压迫时间较少(P<0.01),并发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鼻咽窝区远端桡动脉介入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在术后止血时间及术后3 h舒适度方面要优于近端桡动脉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行血管闭合装置股动脉入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连续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19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依据血管入路途径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82例和行血管闭合装置股动脉组110例,观察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PCI操作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PCI操作时间和Needle-to-Balloon时间较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组延长(P值均<0.05);桡动脉组非主要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组(P=-0.016).结论 行急诊PCI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入路途径相比,具有相同的MACE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因此可将其作为急诊PCI血管入路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预埋技术与传统股动脉切开缝合技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行EVAR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VCD(VCD采用Perclose Proglide~(TM),美国雅培)预埋技术(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动脉切开后缝合技术(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口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30 d复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吻合口有无血管并发症等。结果 86例患者EVAR手术成功。试验组共采用132枚VCD修复69条股动脉,其中9条股动脉使用3枚VCD,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4 F),1例术后6个月出现右股动脉局限严重狭窄,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8.5%(68/69)。对照组32例手术成功,处理40条股动脉,术后大血肿并重新切开处理1例,术后1个月随访均未见明显狭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2.4±1.5)h vs.(3.2±0.9)h]、卧床时间[(1.8±0.9)d vs.(8.6±4.7)d],术后住院时间[(4.6±1.8)d vs.(12.5±5.1)d]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VCD预埋技术完成EVAR安全可行,尤其在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和肝细胞癌(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 Vue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27个HCC和30个肝硬化增生结节,造影时记录并观察其动脉相、门脉相和实质相的动态造影变化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变化。结果 HCC病灶在CEUS的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快进快出(81.5%,22/27)和快进慢出(18.5%,5/27),DN则呈多样化表现;HCC组超声造影后开始增强时间(11.48&#177;2.87)s、增强达峰时间(23.27&#177;7.75)s及峰值强度(PI)减半时间(84.85&#177;21.93)s显著快于DN组(15.62&#177;3.43)s、(37.89&#177;14.99)s和(114.32&#177;37.75)s,(P&lt;0.05),HCC组超声造影后PI(36.07&#177;9.65)显著高于DN组(26.44&#177;6.58),(P&lt;0.05)。结论 CEUS在HCC与DN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enoarterial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VA-MUF)应用于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改良超滤(MUF组)32例,采用常规超滤(CUF组)4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结束(T2)、返ICU即刻(T3)、术后6h(T4)、术后12h(T5)、术后24h(T6)等不同时点的红细胞比积(HCT)、血清乳酸值(Lac)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中的尿量、出入量、红细胞用量及术后早期各项恢复指标。 结果 与CUF组相比,MUF组在CPB中超滤量更多[(8268.8±2132)ml vs.(7185.7±2105.4)ml,P=0.027],转中负平衡更明显[(-3509.3±1872)ml vs.(-2598.4±1708.8)ml,P=0.027],术后24h引流量更少[(547.4±124.3)ml vs.(715.1±96)ml,P<0.01],监护室停留时间更短[(5.7±1)d vs.(6.4±1.1)d,P=0.003],在时点T3、T4、T5的HCT更高(均P<0.01)。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VA-MUF技术相对安全、可行,不增加体外循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8例行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术前Allen试验均为阳性,根据穿刺入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观察记录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7%、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术治疗老年CHD患者安全有效,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究SMG6 蛋白产物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和正常主动脉壁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 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 血管外科连续收集的96 份主动脉壁样本,通过Western Blot 定量检测SMG6 蛋白产物在主动脉壁中的表达 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直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在主 动脉壁中存在SMG6 的两种蛋白异构体,分别是SMG6(57kDa)和SMG6(160kDa);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 动脉壁中,SMG6(57kDa)异构体的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0.714±0.324)比(0.992±0.380),t= -3.1663,P=0.0029],而主动脉夹层动脉壁中SMG6(160kDa)异构体的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显著升 高[(1.901±1.487)比(0.965±0.639),t=3.6173,P=0.00052],但是二者与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生过程中,SMG6 的蛋白异构体表达发生显著变化,SMG6 蛋白的不同异构体活性以及 功能可能不同,通过干预SMG6 的选择性剪切有望成为干预主动脉夹层的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AU患者131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EVA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发生切开不良2例(3.0%)。观察组患者近期肢体缺血、肾衰竭、新发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破裂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肢体缺血、肾衰竭、新发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破裂死亡发生率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VAR治疗成功率较高,可改善PAU患者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连续16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术后30天和18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复流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比87.5%,P〉0.05),但即刻心肌组织灌注(TMP)3级(75.0%比56.3%,P〈0.05)、校正TIMI帧数[(23.56±5.19)帧比(31.05±6.92)帧,P〈0.01)]、ST段抬高总和回落[(6.51±3.56)mm比(4.53±2.47)mm,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225.02±105.81)μg/L比(269.20±110.88)μg/L,P〈0.05)、肌钙蛋白Ⅰ(TnⅠ)峰值[(45.25±33.00)μg/L比(56.46±29.48)μg/L,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11.38±4.63)天比(14.68±6.90)天,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MACE发生率30天(5.0%比16.3%,P〈0.05)和180天(7.5%比18.8%,P〈0.05)明显降低,LVEF(术后30天:53%±7%比49%±9%,P〈0.01;术后180天:59%±8%比53%±9%,P〈0.01)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比值比(OR)=3.42,P〈0.01]、替罗非班治疗(OR=0.56,P〈0.05)、住院期LVEF〈0.5(OR=2.56,P〈0.01)是术后180天MACE发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3%和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STEMI能显著提高相关梗死区域再灌注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即刻、术后30天及180天临床预后和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